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炒西施舌是哪里的特产 炒西施舌的来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炒西施舌是哪里的特产 炒西施舌的来源更新时间:2022-11-27 00:31:50

一. 天津市 东丽区 芥兰炒香肠

原材料:鲜芥兰150克、香肠100克、生姜10克。



调味料:花生油150克、盐10克、味精8克、白糖2克、湿生粉适量、麻油少许。



制作过程:



1、芥兰去叶切长段,二登切花刀、香肠煮熟切片、生姜切片;



2、烧锅下花生油,放姜片、芥兰球、盐、香肠炒至入味时;



3、然后调入味精、白糖炒匀,用湿生粉打芡,淋入麻油翻炒几下出锅即可。

二.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炒山坑螺

炒山坑螺( 恩平)

三.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西施故里鲜虾饼

西施故里鲜虾饼

鲜虾饼,其原料之一的小虾是用家村水塘的米虾。由于近几年米虾渐少,也就由此换成了潘阳湖的小活虾了。还有的原料就是面粉加鸡蛋、小葱、姜粉。用胡椒粉和少量的酒闷炸成圆形,色泽金黄,一口咬下去很是香脆。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 马蹄炒鸡球

贵林的传统风味名菜, 采用正宗的桂林马蹄、上好鸡肉、鲜香菇及各式佐料精心炒成。特点是色白形圆、质嫩消渣, 具有补中益气、滋阴补肾功能。( 桂林)

五.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六.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宁波炒年糕

菜系:浙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特色:让年糕饱吸酱料,搭配脆脆的青菜,口感层次很丰富。

原料:

年糕500克,大白菜250克,冬笋250克,猪肉(瘦)100克,盐2克,味精2克,酱油2克,植物油15克。

制作方法:

1.年糕洗净,切片;白菜、笋片、猪肉洗净,切丝。

2.热锅加油,倒入肉丝、白菜、笋丝翻炒,加酱油、盐、味精、水,小炒。

3.年糕平铺至菜料上,焖煮3分钟后,翻炒数下,即可。

七. 海南省 定安 定安炒粉

定安炒粉用鲜肉、海鲜、青菜、虾酱、葱花、酱油炒出细软润滑的粉条,配上热滚芬芳的酸菜浓汤,是定安人最喜欢的一道美味佳肴。早餐或夜宵的菜单上必不可少,也当主食。

许丽姬 摄

八. 山东省 日照 岚山区 西施舌

古越西施女,容美非凡。西施舌壳大薄脆,外形似扇,形态俊秀,斧足形扁似舌,清白如玉,被誉为西施舌。此蛤壳内软体丰满,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蛤肉含多种氨基酸,营养甚为丰富,有润肺、补阴之功效。

海产贝类,其壳呈三角形,薄而光滑,壳表生长纹细密而明显,呈黄褐色,壳顶部为淡紫色。一般体重250克左右。

西施舌肉形似小舌头,一触便缓缓竖起,片刻又复原状。西施舌之名,一说是因其肉宛若人舌,洁白柔嫩,味道鲜美,故以“西施”冠其名;也有传说是唐玄宗有次吃此贝做的汤,观之若乳汁,食之若甘醴,对其香鲜美味赞不绝口,当即赐名为“汆西施舌”。

西施舌为稀有海珍品,古籍多有记载。《本草纲目拾遗》称“介属之美,无过西施舌”。郝懿行《记海错》亦赞西施舌“味美在肉,……啖之柔脆,以是为珍”。西施舌肉不仅色白质细、鲜嫩可口,而且有开胃、养心、息风、凉肝、明目、益精、润脏等功能,属“补阴要药”,对“消渴症”(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西施舌的采捕方法较为独特,据载:西施舌仲冬始有,过正月半即无,故采捕季节主要在冬季大干潮。取者先以石碌碡碾沙岸,使沙土平实,少俟视沙际,见有0出泡沫,即知有此物,然后掘取之。至今胶州湾及日照沿海群众仍沿用此法。

西施舌在日照、胶南、即墨、崂山、文登、莱州沿海滩涂均有分布,尤以胶南、日照两县市为多。全省资源量约20吨,年采捕约5~10吨,属珍稀产品。

1977年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西施舌人工育苗研究,1978年研究成功;现已开始生产性人工养殖。

九. 北京市 东城区 炒疙瘩

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炒疙瘩色泽深黄,黄绿相映成辉,食之绵软柔韧,醇香可口。民国初年,北京宣武区虎坊桥有家叫广福馆的面食铺,根据顾客的需要,将面揪成疙瘩煮熟,拌上虾酱然后炒制,炒疙瘩由此初步形成。后又将配料进行改进,使炒疙瘩名声大震。

炒疙瘩由面粉、芝麻油、牛肉、精盐醋、青菜、酱油、等做成的。数载蜉蝣客燕京,每餐难忘穆桂英,寄语她家女招待,可曾亲手去调羹。制作方法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切成比黄豆略大的圆疙瘩将清水烧沸,边倒入疙瘩,边用铁铲顺一个方向搅动,倒完后,每隔一两分钟搅动一次,开锅后再煮五六分钟当疙瘩全部浮出水面时,捞入凉水盆中过一下待用牛肉去掉筋膜,横着纹切成丝或末;各种青菜洗净切好炒锅内放入芝麻油,用旺火烧至六成热,下牛肉丝,拌炒半分钟后,加入酱油、醋、精盐再炒一会,随即放入煮熟的疙瘩翻炒,约半分钟后,加入鲜菜再炒片刻,待酱油、水分浸透疙瘩时,盛入盘中即成。

炒疙瘩的创始人是北京和平门外臧家桥附近的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儿。

民国初年,母女俩开了个饭铺,取名“广福馆。”由于本小利微,饭菜平常,生意很不景气。有一天,只合了十斤饴烙面,卖了一天,临到关门时还剩下了五、六斤。母女俩正发愁,忽然想起了一个主意。她放平案板,把剩余的饴烙面拿过来重新揉过,然后揪成比疙瘩骰子略大一点的小疙瘩,下到开水锅中煮熟,捞出后摊在阴凉处。当晚,母女俩就用这些熟面疙瘩加了些青菜炒着吃,没想到口味特别好。她们边吃边商量,决定在原经营品种的基础上再添上这道新的面食,起名叫“炒疙瘩”。

第二天,由于“炒疙瘩”味道香鲜,价格便宜,新老主顾都来争相品尝。五、六斤面疙瘩,只一会儿功夫就卖光了。

炒疙瘩问世以后,最初来吃的大多是劳动人民。后来由于越做越好,越卖越有名,许多社会名流也慕名而来,一尝为快。从此,别开生面的炒疙瘩,以它独特的风格为中国面食增添了新的花样,一直受到人民的欢迎 。

十. 广西 钦州 浦北 蚝油炒草菇

蚝油炒草菇是钦州市的一道美味佳肴。炒香草菇至熟透,浇上特制蚝油,拌入调味料,炒匀,再加少许葱丝及红椒。菜品色泽诱人,口感极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