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襄阳有名特产 襄阳十大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襄阳有名特产 襄阳十大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11-29 16:43:07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甜油桃

甜油桃主产地集中于枣阳北部岗黄土地带。日照充足,雨量偏少,管理精细,故生产的桃子品质极佳,外观色泽好,为枣阳历史名品。品种的配置比例协调,使枣阳自5月上旬-11月中旬均有不同品种成熟上市。本品果形整齐、果面平滑无毛,果色艳红,口味绵甜微酸有香气,前期食用清脆多汁,后期食用绵软化渣。果形好,个体一致,果面洋红,果肉红,果味极甜,食之似蜜。

二. 湖北省 襄阳市 南漳 磨坪贡茶

磨坪贡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磨坪贡茶是湖北襄阳市南漳的。

“磨坪贡茶”因产于南漳县李庙镇磨坪寺村而得名,史称“磨坪茶”,也称“磨坪寺茶”,俗称“磨坪寺贡茶”,如今通称“磨坪贡茶”(注册商标),历史悠久,品质超群,古代就以“味芳美”而著称,备受封建朝廷的青睐。“磨坪贡茶”系列产品现已获得国家级多项大奖,名声大振。

磨坪贡茶种植在湖北省南漳县辖的李庙镇磨坪寺、全家湾、刘坪三个村。磨坪贡茶:条索紧细硕壮挺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嫩黄,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整齐一致;滋味浓厚,鲜爽耐泡,带有栗香味。磨坪贡茶“因产于湖北省南漳县李庙镇磨坪寺村而得名。据史料记载,磨坪寺一带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物产丰富,素有“小桃源”之美誉。据同治版《南漳县志》(疆域篇)记载:“磨坪寺,原名相国寺,创于唐中宗时,岩石幽雅,四周拱秀,产茶,名磨坪茶,为时所珍,惜其不广…….”;民国版《南漳县志》(宗教篇)记载:“磨坪寺在县西北六十里唐景龙中建原名相国寺后改,寺旁有茶树十数株,味芳美”。常年种植面积0.13万亩,产量33吨,产值2112万元,产品畅销河南、陕西、武汉、襄阳、广州等10多个大中城市。

产品名称:磨坪贡茶

所在地域:湖北

申请人:南漳县磨坪贡茶种植专业协会

所在地域:2014年

地域范围

磨坪贡茶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南漳县所辖的李庙镇磨坪寺、全家湾、刘坪三个村,生产种植面积86.7公顷,年产磨坪贡茶33吨;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1°29′00″至111°46′00″,北纬31°43′00″—32°00′00″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磨坪贡茶外形条索紧细硕壮挺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嫩黄,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整齐一致;滋味浓厚,鲜爽耐泡,带有栗香味;为茶种上品。 2、内存品质指标:磨坪贡茶内含物丰富,茶多酚≥15%;水侵出物≥36%;总灰分≤6.0%;粗纤维≤10.0mg/kg;水分≤6.0mg/kg。 3、质量安全要求:磨坪贡茶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执行《绿色食品茶叶》NY∕T288-2012。

三.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大头菜

襄阳大头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襄阳大头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国四大名腌菜之一的襄阳大头菜,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诸葛菜、孔明菜之美称。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纤维素、铁、锌、钙、磷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入口脆嫩味美,生津开胃,酱香浓郁,并具有下气消食、利尿除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襄阳大头菜质之脆嫩,其中又以襄州区东津镇的大头菜最为极品,味之鲜美,香之浓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一枝独秀,无可比拟,因而备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千家万户必备的佐餐妙品。

芥菜又叫大头菜。襄阳的大头菜个儿大,味儿正,京城里的大官们常常点着吃它。据说大头菜的渊源也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居住隆中时,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采药,发现一种象箩卜的东西,挖起来一看又不是箩卜。只见这东西拳头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尝,不苦不涩,细品一下,还有点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养人,这种东西若没毒,不也是好菜吗?于是,他就挖了几个带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盘,想尝尝味道咋样。谁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尝,都称好吃。问叫啥菜,诸葛亮想了想说,就叫“大头菜”吧。饭后,他又挖了一些,栽在躬耕田里。从此,诸葛亮一家经常吃大头菜。

有一年风调雨顺,诸葛亮种的大头菜长得又肥又大,秋后收了一大堆。襄阳人储存剩菜的办法就是腌制,诸葛亮将大头菜洗净凉干腌了一缸,第二年拿出来一尝,竟比新鲜还美味,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因士兵没菜吃,常使刘备发愁。诸葛亮就派一支木牛流马到襄阳买大头菜。大头菜带起来方便,吃着有味,刘备非常喜欢。从那以后,每逢大战之前,刘备就派人到襄阳买大头菜,他的士兵一直没有缺过菜吃。此后,襄阳的大头菜越来越有名气,人们自然想到诸葛亮,为了不忘他的功劳,大家就把大头菜叫做“诸葛亮菜”。

襄阳大头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襄樊市人民政府《关于“襄阳大头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襄樊政函〔2006〕7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双沟镇、张集镇、峪山镇、黄龙镇、程河镇、朱集镇,襄城区欧庙镇、庞公乡及枣阳市琚湾镇等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四井岗油桃

四井岗油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井岗油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四井岗在枣阳市平林镇,这里是鄂西北最大的“油桃之乡”

北枣阳四井岗油桃基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平林镇四井岗油桃基地驻地。地处随州、钟祥、宜城、枣阳四市交界。占地面积达万余亩,油桃年产量2500万公斤。此地与京广铁路、汉渝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接轨,寺沙省道贯穿全境,与京珠、沪蓉高速路互通。交通便利,方便运输。目前产品已远销到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有待于相关部门检疫出口。诚挚的邀请有关商友到此共商事宜!主要出产各品种优质油桃。枣阳市平林镇油桃协会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在积极为会员(果农)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大力推广科技成果,注重提高油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取得显著成效:9月18日,该镇农兴油桃基地生产的“四井岗”牌油桃被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命名为“2007年湖北名牌产品”,这是该产品继今年5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平林镇农兴油桃基地始建于1994年,镇油桃协会在其建立初期就确立了绿色、环保和无公害的发展方向,同时大力推广科技成果,通过牵线搭桥,先后与郑州果树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联姻,引进“千年红”等优质品种油桃大面积栽植。在枣阳市技术监督局、枣阳市农业局的指导下,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坚持全面开发扩面积、科学管理增效益、更新品种攻质量,全镇油桃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5万亩,油桃优质品种率达到80%以上,年产绿色无公害油桃1800万公斤,年产值2000万元,产品畅销武汉、广州、深圳、上海、南宁等10多个大中城市本地有万亩油桃,品种有超级518、五月火、千年红、曙光、艳光、潍坊1号等,每年阳历五月六日上市,可出售周期三个月。油桃于5月10号(农历4月份)千年红甜油桃可出货,品质好,味甘甜纯;西瓜,香瓜,7月份出货.有意向的朋友可来电联系。

我处将在农历四月份有货出千年红油桃,农历端午节五一劳动节有曙光甜油桃,华光甜油桃,千年红油桃:圆脸蛋、红海庞,果面光滑无毛.,外表好,内在品质也很甜美,是目前露栽培最先出来的优质品种。

曙光甜油桃:该品种果面光滑无毛,果色鲜红夺目,果质甜脆,外观十分美观,平均单果重50-100克

地域范围

枣阳市平林镇四井岗油桃产于枣阳市平林镇平林村、余咀村、方湾村、新庄村、杜湾村、台子湾村、高冲村、北棚村、宋集村、柴家湾村、清水店村、范湾村、吴集村、包畈村、胡湾村、新集村、雷山村、杨集村等18个村。平林镇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2′-112°43′,北纬31°40′-32°40′之间。全境无高山,海拔高度达125400米。平林镇位于枣阳市南45公里处的枣阳、钟祥、宜城、随州四市结合部,东邻枣阳市吴店镇玉皇村朝王庙4.5公里,西接宜城市板桥镇东湾村大马山21公里,北与吴店镇易仓村6.5公里交界,南与随州双河镇解放村相邻。生产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3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枣阳市平林镇土壤大体可分为白山土、油沙土、黄沙土、黄浆泥土、红土等5类,以黄浆泥土和红泥土居多,其它土类只有零星分布。土壤pH值在5.4-7.7之间。土壤肥力状况中等,有机质含量0.8-1.5%之间。平林镇地质结构属大洪山余脉的一部分。全镇属丘陵地区,四周群山起伏环绕,中间为丘陵盆地。

(2)水文情况:平林镇境内主要河流有婴河、熊河,还有中小型水库23座,镇内年平均地表径流1.17亿m3。平林镇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贮量达

3000万m3/年,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枣阳市平林镇四季分明,属于严热带季风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升温较快,蒸发量大;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湿度大;秋季冷凉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多雪,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557-1200mm,年总降水量7500万m3。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136.7kcal/cm2。全年盛行西北风和南风,年平均风速为4.3m/s。初霜平均在10月中旬,终霜平均在4月上旬,平均无霜期230天。平林镇作物生长季节日照充沛,雨量适中,热量条件可满足平林镇四井岗油桃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平林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古遗址。抗日战争中平林镇曾是著名的四井岗战役的主要战场。平林镇自引进油桃以来,镇委、镇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把发展油桃作为全镇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直接与镇、村领导班子的政绩挂钩。全镇每年定期召开生产技术交流现场会,经常派出业务干部学习新技术,加强果农培训,同时,镇村两级还注意抓好产前、产中服务,解决果农卖果难等后顾之忧,使得平林镇四井岗牌油桃的生产与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06年平林镇四井岗油桃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平林镇的平林村、余咀村、方湾村、新庄村、杜湾村、台子湾村、高冲村、北棚村、宋集村、柴家湾村、清水店村、范湾村、吴集村、包畈村、胡湾村、新集村、雷山村、杨集村等18个村,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平林镇四井岗油桃选用经审订推广的,生育期适宜的,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1997年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油桃优良品种千年红、曙光、五月火等进行试种,1999年在全镇各村进行推广。

(3)生产过程管理:平林镇四井岗油桃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平林镇四井岗油桃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T/T393-2000)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394-2000)。为了保证平林镇四井岗油桃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A.土肥水管理。①深翻改土。11-12月份树冠外围垂直投影内侧30cm处向外开沟,沟宽10-20cm,深20-30cm,呈半环形,在沟内施足粪肥后填回表土,每年要调换挖沟方向,并逐渐向外扩展,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②合理施肥。结合深翻改土,每株成年梨树施入农肥1kg/年;盛花期,叶面喷施100倍硼砂一次,提高作果率;生长期,喷施0.5%磷酸二氢钾,增加果实着色和含量。③及时浇水。每年在开花前灌一次保花保果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灌一次封冻水,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和冻害发生。在生长季节根据商情及时灌水。B.合理修剪。平林镇“四井岗”油桃主要采用疏散开心树形,确保树体结构丰满,树冠内外透光性强,结果均匀,丰产且质量好。树体结构是:干高50-60cm,主枝8-10个,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侧枝,树高3.5m左右。平林镇四井岗油桃修剪特点是:除主、侧枝头短截外,对直立枝、过密枝,过强枝要多疏除,对平生枝、平斜枝多缓放,促进形成花芽。C.花果管理。人工疏花疏果,在花序伸立后到开花时进行疏花,以花朵未开放时疏花最好。花、叶比例以1:4为宜。疏果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至3月下旬,可在盛花后10天进行,按20-25cm留一个果,保证40-50片叶留一个果,弱枝可相对少留一些果。壮树可适当多留一些果。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四井岗油桃每年5月10日以后开始采收。果实采收后必须进行分级包装,产后及时在市场保鲜出售。

(5)生产记录要求:四井岗油桃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四井岗油桃果实近球形,具有香气,果皮白红色,蜡质厚有光泽,果点大而明显。单果重60-140g。

(2)内在品质指标:四井岗油桃皮薄、肉厚,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松

脆、汁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可溶性糖13.5%,可溶性酸0.25%。

(3)安全要求:四井岗油桃执行《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44-2004)

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成熟的四井岗油桃分三级:特等、优等、一等。纸箱包装,10kg/箱。平林镇四井岗油桃的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产品包装上必须注明“四井冈油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

五.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 保康黑木耳

保康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康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其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自50年代以一为,保康县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之衰,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川、陕、鄂三省重要的黑木耳集散地。

据清康熙三年(1664)《保康县志》记载:“栎木可结木耳,有赤、白、黑三种,白者为世所珍,而产不多。”两峪芭桃园一碑文记载:“道光年间(1821——1850年),已有人工生产黑木耳。”1919年《湖北地理志》记载:“鄂西黑木耳产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国之冠,尤以保康、房县为多。”

黑木耳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誉“素中之荤”,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同时作为国药补品之一。黑木耳味甘甜性平,具有延年益寿,克化绒毛、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有疗效,还有能防治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健身强志,延年益寿,治疗痔痢等症。黑木耳的胶质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清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灰尘、杂质,是矿山、化工、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保康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属天然绿色食品,素以耳大、肉厚=胶质浓、膨胀高、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独特的气候环境生长的黑木耳形似飞、状如燕,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其特优的内质和良好的感官位居了黑木耳质量全国榜首。

保康黑木耳

保康县食用菌协会

11251530

木耳

六. 湖北省 襄阳市 樊城区 襄阳黄酒

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因而这种酒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老年人饮用。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现为据说系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所创的“茅庐春”和樊城机坊街酿制的“一二三”黄酒最为上乘。

喝黄酒时,再喝一吃一碗牛油面,那就惬意而舒服!

襄阳黄酒可谓久负盛名,“玉缸发醅似桐乳”的唐人诗句给人以汁浓香醇的无穷回味,清清的醇香,淡淡的甘甜,微微的刺激,使你肌体轻松,精神亢奋,没有白酒那样的焦燥火辣。“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当李白高咏“襄阳歌”时,也是“车旁侧挂一壶酒”,可见黄酒的历史是多么久远。襄阳黄酒是襄阳一绝,绝就绝在“应时黄酒”的“应时”二字上。

七. 湖北省 襄阳市 南漳 东巩官米

东巩官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东巩官米是湖北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的。

东巩官米产于南漳县西南东巩镇,官米外观商品性好,米粒特细长,晶莹秀亮,腹白细小,生嚼味香,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的正常体温;其米饭洁白如玉,纵向伸长度好,不好裂,蓬松柔软及不粘结,入口绵甜,食味可口,具有浓郁香味,冷饭不回生,口感好。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南漳县东巩官米种植专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东巩官米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南漳县辖的东巩镇王家畈、大道、铁家垭、祝家湾、昌集、雨淋台、盘龙、苍坪、口泉、桂竹园、店子河、上泉坪、陆坪、杜家坪、双坪、碑垭、石佛寺、水坑、莲花池、石峡坪、信家沟、太坪等22个村,生产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东巩官米2500吨;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1°43′00″至111°56′00″,北纬31°13′00″—31°26′00″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东巩官米属中籼稻,外观商品性好, 米粒晶莹透亮,细长、均匀;白度好,腹白细小,整精米率高;米饭纵向伸长度好,不开裂,松软而不粘结,入口绵甜,香味浓郁,冷饭不回生,口感好。特别是近些年,在襄阳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始终保持着“米中之精品”的地位。 2、内存品质指标:东巩官米品质优,营养价值较高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蛋白质≥6.5%;透明度≤1级;垩白率≤15%;垩白度≤1%;粒长≥7.5mm;胶稠度≥60mm;直链淀粉≥13%。 3、质量安全要求:东巩官米符合无公害稻米NY5115-2008要求。

八.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 襄阳红

襄阳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红是湖北襄阳市保康的。

襄阳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在这片极具传奇色彩和文化品位的大地上,中华茶祖神农氏曾在此尝百草、植五谷,三国茶神诸葛亮也曾在隆中躬耕十年、卧龙出山、三分天下。作为茶叶主产区的南漳、保康、谷城山区位于荆山山脉接武当山余脉的地区,处于北纬32·茶叶黄金生产线,气候独特,所产红茶、绿茶俱佳。

据市茶叶协会资料记载,上世纪80年代以前,市农业部门曾引导茶叶企业生产小批量红茶,主要销往前苏联,但是受国内绿茶消费市场的影响,襄阳茶产业发展一直以绿茶为主导。

近年来,红茶的健康保健功效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独有的国际性带来的时尚感、新鲜感,更是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加入饮茶人群。从国际茶叶市场来看,红茶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茶叶最多的品类。2012年红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4﹪,红茶也凭借其不同于绿茶的特殊品味、健康性等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襄阳茶叶品质优异,但是襄阳的茶叶品牌小而不响,茶叶种类的单一化已严重制约了襄阳茶产业的发展。面对世界潮流,打好“襄阳红”这张牌,已经成为襄阳茶产业寻求跨越发展的重要利器。

2010年,在绿茶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我市茶叶企业依托市农科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研发新工艺利用夏秋茶原料联手开发“襄阳红”红茶,以全新的视角开发具有襄阳地域特色的高端红茶。今年5月,高端“襄阳红”茶叶新品发布会在谷城县五山镇成功举办,专家组一致赞誉高端“襄阳红”具有“黄金毫、嫩甜香、汤色艳、滋味醇”的高品质特征,是国内高端红茶的新秀;9月,市茶叶协会又联手《新襄阳》杂志和相关企业,在襄阳王府举行了首届高端“襄阳红”品鉴会,获得广泛赞誉。

品牌“襄阳红”——政企合力

近年来,按照省政府“一个产业培植一个主导品牌”和“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思路,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整合打造百亿茶产业的意见》。按照“品牌共享、受益共赢、产权不变、独立核算”的原则,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襄阳高香茶”区域公共品牌,打造高端“襄阳红”系列产品,争取实现做大茶业规模,做长茶业链条,做强茶业经济的目标。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驱动,襄阳茶企积极转变向来以绿茶为主的单一茶叶生产思路,努力开拓多品牌、多种类的制茶方式及生产工艺思路,并将夏秋茶的原料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了新市场、新茶类、新品牌的创新,进一步巩固了襄阳茶业绿茶为主、红茶为辅的地位。

作为引领襄阳茶产业的龙头企业,玉皇剑、汉家刘氏、荆山锦、水镜、威杰等茶叶企业不仅是“襄阳红”的开创者、引领者,更成为襄阳茶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

截至今年10月,襄阳开发的红茶已呈繁星满天之势。主要有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襄阳红·智圣”系列(智圣181、智圣、智都、智谋、智慧),湖北荆山锦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荆襄红”系列,湖北水镜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水镜红”系列,湖北汉家刘氏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邦公红茶”系列。

据专家介绍,在现有的生茶加工工艺下,襄阳茶叶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在传统功夫红茶生茶工艺的基础上,“襄阳红”结合茶叶自动生产工艺及精确程控发酵工艺研发而成。成品具有外形条索紧细秀长,金黄芽毫显露,锋苗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馥郁持久等特点。

从2010年开始研发“襄阳红”至今,已过了艰难的3年。经过3年的打造,“襄阳红”品牌已初步显现出对优化资源配置、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开发效益的综合功效。目前,在襄阳境内共有县级以上茶叶交易市场6个,其中襄阳市区3个,保康县1个,谷城县1个,南漳县1个。国内茶叶消费也在进一步提升,红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类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产业“襄阳红”——势好路长

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民生,小茶叶大文章,小茶叶大文化。“襄阳红”作为襄阳茶叶科技创新的成果,是襄阳茶产业快速发展的旗帜。

从生产层面看,随着中央、省、市财政对茶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襄阳境内的南漳、保康、谷城茶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13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36.55万亩。茶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为下一步茶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截至2013年5月,襄阳市茶叶春茶产量已达到7578吨,同比增加2778吨,其中高、中档茶3500余吨,产值5.5亿元,全市茶叶产量、产值提前达到2012年的70%以上,预计全年产量、产值将比2012年提高10%以上。按照目前发展趋势,襄阳市茶叶产量和产值将总体放大,预计全年茶叶产量将达到12000吨,产值将突破20亿元。

从消费层面看,作为茶叶的新品类,红茶成功地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消费者群体。经过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序的制作,生产出来的红茶便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舒张血管、有益心脏、养胃护胃、消炎杀菌、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饮茶需求,红茶在这一情况下也向健康茶的方向迈近了一步。

更值得一提的是,“襄阳红”的诞生,不仅丰富了襄阳茶叶的品类,提升了襄阳茶农的收入,还改变了襄阳人饮茶的习俗,促进了襄阳茶文化的快速发展。茶人们对茶的专注执著与精耕细作,不仅是因为茶产业对于襄阳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更在于茶文化对于襄阳城市文化的引领价值。

一直以来,襄阳的茶人就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品位的休闲文化为宗旨,并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远离牌桌、酒桌、娱乐桌,多上茶桌、学习桌、文化桌,努力让茶香溢醉古城,让智慧之城、文化名城充满文化味、刮起文明风。

虽然襄阳茶叶在高香品质、产业基础、产业规模、文化积淀上,已经具备了向更好迈进的基础,但是在这些喜人数据的背后,更应该看到襄阳茶企发展与河南信阳、福建武夷山、安徽祁门等地区在品牌知名度、茶叶销量、产业链完整度、文化挖掘的传播等方面的巨大差距。

未来,无论是矢志不渝地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茶叶企业与文化营销的有机结合,还是茶文化传播与企业家精神的有机聚合等方面,都值得襄阳茶企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坚信,凭借一代代茶人的不懈努力,襄阳茶企一定能够像培植高端“襄阳红”一样,引领襄阳茶产业创新的蝶变。

襄阳红

保康县襄阳红茶业协会

12560461

九. 湖北省 襄阳市 宜城 流水西瓜

流水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北省襄樊地区宜城市流水镇,是全国闻名的西瓜基地。有全国西瓜第一乡之美誉。因流水西瓜外形好、口感好,质量优,先后被省西甜瓜协会授予“优质西瓜”称号,流水镇被授予“湖北西瓜第一镇”的荣誉称号,“流水”牌西瓜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多次入选全国农博会,进京参展并获金奖。优良的品质和优质的服务,使流水西瓜畅销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湖南、河南、四川、重庆、江西、河北、陕西、湖北等12省百余个大中城市。

十. 湖北省 襄阳市 老河口 包面

包面在襄樊又叫饺子或馄饨。襄樊人逢年过节或改善伙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家庭,总要吃一顿传统的小吃-包面,并且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叫“正月初一吃包面-头一顿”。

包面制作方法是:把精粉碾成皮子,鲜猪肉做馅,再拌以麻油、油渣或其它馅子,然后包成包面。襄樊的包面历史悠久,相传明、清之间即已盛行,不仅省内闻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国过往旅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