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天津特产喝的 天津特产哪里最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天津特产喝的 天津特产哪里最正宗更新时间:2022-12-20 03:19:29

一. 天津市 宁河区 白对虾

2001年宁河县开始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以后养殖南美白对虾迅速发展,到2003年,全县养殖面积增加到19567亩,总产量1730吨。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高密度精养、大水面粗放粗养、鱼虾混养、虾蟹混养、膜系统养殖技术等。

二. 天津市 东丽区 小李烧鸡

天津—小李烧鸡,原名“红鸡”,是天津的著名食品品牌。此菜外观油润发亮,肉质雪白,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肉烂脱骨,肥而不腻。嚼其骨,有余香。趁热提起鸡腿轻抖,鸡肉可全部零落,为菜中上品,冷食热食均可。

文化:小李烧鸡采用桂皮,白糖,陈皮,八角,辛萋,小茴香,精盐,姜,饴糖,肉蔻,山奈片,砂仁,丁香,白芷,草果,花椒,芝麻油等香料烹制。在开始时,此鸡并无特色,只是煮熟后抹一层"红曲"而已。后来吸收了山东"德州五香扒鸡"的制作技巧,不断改进发展成著名的"符离集烧鸡"。

功效:小李烧鸡可治疗肢寒畏冷等不适。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由于其味较淡,因此可使用于各种料理中。蛋白质的含量颇多,在肉之中,可以说是蛋白质最高的肉类之一,是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钾硫酸氨基酸的含量也很丰富,因此可弥补牛及猪肉的不足。同时也由于鸡肉比其他肉类的维生素A含量多,而在量方面虽比蔬菜或肝脏差,但和牛肉和猪肉相比,其维生素A的含量却高出许多。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入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鸡食温中益气,补精添髓。

三. 天津市 静海 雪白瓜子

白瓜子经机器筛选、人工手选达到出口标准。等级分为:-(10.CM-11.CM),A-(11.5CM-12.CM),AA-(12.5CM-13.CM),或其它规格。品质标准:色泽雪白,颗粒均匀饱满,水分9%,杂质0.5%以下。

四. 天津市 滨海新区 榜书

榜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支艺术奇葩,是对大字书法的统称,古称署书,始用于摩崖石刻或标题于宫门额之上。由我区书法家张百成倡议并筹备成立的“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于 1997 年成立,张百成先生当选为研究会会长。在创作中,他的作品注重纵横抒情,意形相溶,有大云出漠然九州、一泻千里的气度。他把书法与气功紧密结合在一起,泼洒出龙、飞、凤、舞、家、福、神、寿八个大字,给人以纵、拙、厚之感,其气势和力度堪称书界一绝。他的作品遍及全国各地,远流美、英、意等国。

五. 天津市 宁河区 天津红钟酱油

红钟牌酱油的始创人叫李惠南。1919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 系,他认为日本利用现代化学方法制造酱油颇为可取,遂致力于此项研究。1927年,他在天津北营门西大街办起了“宏中酱油厂”,后又扩建为“宏中酱油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定名为 “宏钟”牌酱油。

六. 天津市 宝坻区 天津漆器

【天津漆器】以镶嵌为主,有刻灰、雕填、堆胶、搜金、彩画等,种类繁多,有各种柜橱、桌凳、首饰盒和屏风等,独具艺术魅力。镶嵌漆器把雕刻艺术和镶嵌艺术相结合,图案设计新颖,色彩淡雅,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牙玉雕刻精美,一般以传统故事为创作题材,古典色彩浓厚。特别是镶嵌屏风,古色古香,清新典雅,华贵美观,最具艺术特色,是装饰厅堂的佳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七. 天津市 河东区 天津黄韭

天津黄韭也称韭黄。天津本不产韭黄,清同治年间,一位姓朱的花匠于冬日偶在花窖中发现了一丛,不仅色泽淡黄清新,而且口味极佳,与青韭相比,别具一格,于是大量引种。至光绪年间已普遍栽种,成为人们冬季菜蔬中之佳品,一直延续至今。

八. 天津市 宁河区 芦白猪

芦白猪产于河北省国营芦台农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辽宁、山东等省。近年来主要推广到天津、北京市郊区。

生长环境:该场地处天津市宁河县境内,位于蓟运河西岸,靠近渤海湾。产区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多雨。年平均降雨量638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两个月。年平均气温11.5℃。土壤以粘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高粱、小麦、玉米等。

外貌特征:芦白猪体型较大,被毛全白,皮肤红润。嘴筒稍长而直。耳中等大小,向前上方竖立。肩宽,腰平直,腹不下垂。四肢强壮有力。06对以上。

品种性能:芦白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280公斤,体长179厘米,胸围152厘米,体高90厘米,体躯指数86.03%;成年母猪平均体重205公斤,体长166厘米,胸围140厘米,体高85厘米,体躯指数84.33%。芦白猪具有体质结实,被毛全白,生长较快,繁殖率较高,瘦肉率适中,肉质较好等特点。属肉脂兼用型。

九. 天津市 静海 果仁张

天津果仁张制作的各种美味果仁,自然性显色和放香,香而不俗,甜而不腻,色泽鲜美,酥脆可口,久储不绵。果仁张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第一代张明纯和第二代张维顺曾在清宫御膳房当厨,专门炸制各种小食品,受到皇上嘉许和西太后赏识,遂被誉为宫廷小吃。解放后,第三代张惠山炸制的净香花生仁、玻璃核桃仁、虎皮花生仁等品种,在1956年天津市饮食商业优质品种展览会上被评为优良食品,参加过博茨瓦纳国际博览会。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在宴会上请外宾品尝果仁张制品。
如今的果仁张制品凝结了四代人的艰辛智慧,制作技艺和配料十分严格。要求果仁籽粒饱满并合乎规格,根据季节变化掌握油质和油温,针对果仁制品不同色泽和味道调制配料,工艺手法有推、翻、摁、抄、拨、托、提、压、转、挤、拢、点、撩等。

十. 天津市 北辰区 天津龙须面

“龙须面”是我国北方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是从山东抻面演变出来的精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吃春饼的日子里,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边品尝,边赞赏,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由于抻面的姿式,如气壮山河一般,抻出的面细如发丝,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故名龙须面。1983年全国首届烹饪技术比赛(全国名厨师技术鉴定会)在北京召开,天津选派3名选手1名助手组成天津代表团参加了比赛。其中,桃李园饭庄蒋文杰(已故)抻制的雪花龙须面,受到专家们的一致赞扬,并命名为最佳面点师。从此天津在抻龙须面技术上,人才不断涌现,登瀛楼、天津烤鸭店均有选手在全国和世界烹饪比赛上获得骄人成绩。2001年天津市商业委员会组团赴比利时参加中比文化艺术交流会,国际美食艺术天津风味技艺绝活表演时,天津烹饪大师商洪芳表演了抻龙须面和空心面,受到当地人民和组委会好评,为天津争了光。“龙须面”用料简单,工艺难度大,其关键有三环:一是和面。面软适度,搋揉光滑、柔韧;二是溜条、抻条。抓面两头,均匀用力,上下抖动。交叉换位,反复交叉,把面溜“熟”、溜顺;长条上案,两手按条,左手向里、右手向外,搓条上劲,提起两头,一抖一抻,再上案板,对折两根、撒上醭面,条不粘连,以此方式,对折打扣拉坤成丝;三是油炸。要注意油温不要高、操作要“三轻”即将抻好的面丝轻放油锅,用筷子轻拨面丝,炸至硬挺,呈浅乳黄色,轻捞出锅,制咸的龙须面。面丝均匀,不并条,不断条,香甜脆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