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康县有什么特产好吃 康县特产有哪些品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康县有什么特产好吃 康县特产有哪些品种更新时间:2022-11-25 06:08:46

一.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贯叶连翘

【别名】女儿茶、千层楼、大对叶草、小刘寄奴、贵州连翘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贯叶连翘干燥的全草。

贯叶连翘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有亮黄色花。生长在干燥、多沙石和阳光充足的地方。世界各地均有野生的贯叶连翘,包括欧洲和美洲。

【化学成分】贯叶连翘叶子和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金丝桃素和伪金丝桃素,经检测发现这些成分含量很低,叶子中含量在0.0095%-0.466%之间,花中含量多在0.24%左右,贯叶连翘还包括黄酮、氧杂蒽酮、胡萝卜素和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

【性味】性辛、寒。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解毒、止痛、抗幅射,治疗老年痴呆症、抑郁症。本品还具有抗病毒与抗肿瘤作用。

二.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马头豆腐干

常师傅豆腐干以配料考究,口感筋香,热天存放3个月不霉不变等特点而久负盛名,其真空软包装产品占有内地市场外,还远销台湾、香港等地。( 周口)

三.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小黄糯玉米砂

小黄糯玉米砂

四. 西藏 昌都 芒康县 索多西辣椒酱

索多西辣椒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索多西辣椒酱是西藏昌都芒康县的。

索多西辣椒酱

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索多西乡、朱巴龙乡、如美镇、纳西乡、曲孜卡乡、木许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芒康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索多西辣椒酱地域的请示》,芒政发〔2014〕36号

《芒康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索多西辣椒酱生产技术规范的通知》,芒政发〔2014〕42号

五.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高峰黄牛

镇康高峰黄牛是原始的地方品种,它的特点是抗逆性和适应性强,耐粗劣饲料和粗放管理,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役用性强,肉质好,而且尚未发现危害生产上的遗传性疾病,市场竞争力强,有较高的保存和开发价值。

六.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镇康咖啡

镇康咖啡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

镇康县域土壤肥沃,种植及发展咖啡产业的资源和优势得天独厚,适宜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云南省实施“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推动下,全县咖啡产业发展开始起步,截至2011年底,全县有咖啡种植面积2.5万亩,投产约1万亩,产量5400吨,有咖啡粗制加工厂2个,年加工处理咖啡鲜果达2万吨,产值4500万元。

七. 河南省 周口市 太康县 肉盒

山东有黄县肉盒、河南有周口肉盒,其具体做法大体一致,都是一种油炸的食品。金黄色,食用时蘸上椒盐。味道更好。

八.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德昂族腰箍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篾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篾,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

其来历,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篾编成圈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现在的腰箍,就是由那时的篾圈发展而来的。从这个神话可以看出,腰箍的起源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象征意义失去了,腰箍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成了一种美的标志。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又成了她们爱情的信物。

九.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傣族牛撒撇

牛撒撇是傣族传统药膳佳肴。撒撇,傣语,指牛苦肠内一种消化液之类的苦汁,系牛撒撇菜的主要原料。牛撒撇菜,以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苦肠汁为原料加佐料制作而成。些佳肴风味的药膳价值在于有助消食,略带苦涩,但清脆可口,是傣族、佤族男女老少最为喜欢的好菜,并常以之待客。

十. 甘肃省 陇南 康县 康县核桃

核桃在康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核桃产业几乎是康县人人受益的拳头产业。近年来,康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南茶北桑,整县核桃”的总体布局,通过建基地、扩规模、活机制、强服务、兴科技、抓管理、重加工、增效益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核桃栽培面积达24.3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24.1%,其中盛果期面积6.5万亩,约120万株,年产核桃干果330.7万公斤,年加工核桃仁80万公斤,产值3066万元,居全省之首,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4.2%。产业覆盖了全县28个乡镇,以中北部20个乡镇最集中,受益人口16.28万人,人均核桃专项收入169元,主产区达到215元,分别占人均纯收入的14.5%和20.5%。主要分布在该县牛头山以北的中北部地区,是全国重点核桃基地县之一。核桃产品以含油量高,风味独特,无污染而享誉国内外,产品远销津、沪、冀等大城市,并出口韩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1997年,被甘肃省命名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十强县”,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基地县”, 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特经济林——核桃之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