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亳州小吃特产有哪些呢 安徽亳州有哪些特产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亳州小吃特产有哪些呢 安徽亳州有哪些特产前十名更新时间:2023-01-07 13:55:42

一.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义门熏牛肉

义门熏牛肉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特色美食。义门熏牛肉制作出来的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涡阳县是“全国秸秆养牛十佳县”。涡阳义门镇是回民聚集的地方,所以食牛肉是这里人们的习惯。经过长期实践,义门人摸索出了一套熏制牛肉的方法,形成了风味独特的牛肉食品。

传说熏牛肉做法与韩伯俞有关,韩伯俞是后二十四孝的孝子之一,据说他自幼就对父母极为孝敬,每每外出归来,都要为父母买两个烧饼,中间夹一块卤牛肉,让其母品尝。久之,涡阳义门一带的百姓便仿效韩伯俞的做法,凡闺女走娘家、儿子外出归来便买上一沓烧饼夹熟牛肉,作为孝敬父母的礼物,并形成风俗,历代相传。日久,义门的卤牛肉生意经久不衰。

义门熏牛肉制作方法很别致。卤牛肉师傅一般将冬季的鲜牛肉分割打花、切块、使之薄厚均匀,纹路整齐。然后将精盐、茴粉、卤水等均匀撒在肉上,分层次摆入卤缸。定期适时翻缸,一日三摔(将肉块往树一类的硬物上摔,甩出肉血水),待肉卤透,呈半干状时,用芦席将缸顶封成圆锥形,内燃硫磺,外用灰浆糊严,圆锥顶尖部留一透气孔。硫磺燃尽,再将出缸后的牛肉洗净,配以作料煮熟,然后再用中草药及香料熏制,熏好的牛肉再过清香油炸,冷却后即可切片食用。这样,制作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二.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银杏

利辛银杏

银杏,义名白果,果仁可食,是我国的特有树种,自古就是药膳和绿色食品。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和末稍血管血液循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银杏叶还有补肾健脑、滋肤葆容、保健延年的作用。我国号称银杏的故乡,分布极广。近几年,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银杏树种植热,其营林规模和

果叶产量雄居世界首位。

在发达国家,银杏叶制品的销售额,已居医药保健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一名,美国每年银杏叶制品的营业额超过20亿美元,因而,银杏叶制品是去病强身、有益人体健康理想的天然药品和保健食品。

利辛县现有银杏种植面积××万亩,其中叶用林在××万亩左右。现阶段利辛县银杏业以为国际和国内药品加工厂提供原料为主。随着银杏业的发展和利辛县银杏业由资源培植型向精深加工型的转移,利辛县发展银杏自然条件优越、群众基础较好的发展潜力将逐步显现。90年代开始,随着达纳康等一批银杏叶制剂的研究成功,全世界掀起了以银杏叶为原料的银杏产业的开发热潮。目前,银杏叶的出口价为每吨2000美元,银杏叶提取物每公斤300美元,制成药剂后每公斤3万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的保健意识的提高,加之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银杏叶制剂需求巨大,以银杏叶提取物开发的保健品和化妆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如银杏酒、银杏饮料、银杏保健品、银杏糖、银杏化妆品、银杏生物农药及银杏叶提取物针剂等产品的开发会消耗大量的银杏叶,将进一步带动利辛县银杏种植业和银杏加工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银杏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老年人、老年疾病、血型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本项目的开发,对

利辛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银杏茶利用最先进的制茶设备,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酶氧化,保持了清汤绿叶的特点,香气四溢,同时伴有天然青草气味。叶质柔软,不破坏银杏叶所含有效成份,而且有效成份便于分解溶化,使人体吸收。经有关专家品尝、验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化验和审定,天然银杏茶纯属天然植物珍品,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

三.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城龙须面

蒙城龙须面

四.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合肥小吃

合肥小吃

五.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涡阳黄牛

涡阳黄牛

涡阳是黄牛大县,通过品种改良,西杂、夏杂、利杂等一代商品牛数量充足,年可出栏10万头以上,可供外地客商选购。同时利用波尔山头优势改良地方品种也已在我县广泛开展,瑞已繁殖杂交一代波尔山头近千只,热忱欢迎外地客商合作开发山头生产、加工等项目。

六.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阚疃板鸡

阚疃的板鸡流传已久,选用家养1年左右本鸡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口感鲜、香、嫩、脆,余香绕梁三日回味不绝。像符离集烧鸡和河南道口烧鸡味道则略为油腻,且骨头没有啃头,相比逊色不少。 吃过阚疃的板鸡不想吃下次都难,而真正地道的就王姓一家。老板注重鸡的品质,有时没有正宗的本鸡宁愿不做,所以想吃还得提前预定。

七.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泡桐

安徽省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据考证,商代以前已开始种植。

亳州泡桐的特点是,打成板子光洁、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俱上好材料。泡桐树的原木性特硬,宁折而不弯,乃第一流的栋梁之材。亳州泡桐不仅为国人喜爱,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受青睐。近年来,泡桐加工的板材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亳州泡桐的另一大特点是生长快,栽下一棵,三五年即可成材。如今,亳州市林网180万亩,泡桐占三分之二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泡桐达五千多万棵,木材蓄积量一百多万立方。为此,亳州被国家“绿委”和林业部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八.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三官核桃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三关镇。核桃原产于羌胡,故又名胡桃,因其全身都是宝而倍受世人青睐。三官镇由于地质条件好,1960年国家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直属省林业厅。到1962年共育林3.7万亩,1963年省政府决定将其定名为“国营亳县核桃林场”。现在林场面积已达7.4万亩,年产核桃100万公斤。产品过去主要供应军工和航天企业,现远销海外,成了当地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被称为

“核桃王国”。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板桥无籽西瓜

板桥无籽西瓜

提起板桥的无籽西瓜,在我县城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哓,它以异样的色彩,诱人的香味,可口的甘甜,引来了千里的食客。

1996年,板桥集镇投资4万元在孙庄村进行无籽西瓜试点,并从县科协请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

2月,孙庄村党支书记孙明杰,自费去山东、江苏、宿州考察学习,然后试点、推广瓜套棉,试验成功无籽西瓜“靠接”技术,即在葫芦苗和有籽西瓜苗两叶期,各削去一半,再用夹子拢在一块,生长出来的西瓜秧,长出无籽西瓜。到1997年全村已发展到860亩。1998年,板桥集镇党委、政府在孙庄村设立无籽西瓜繁育基地。基地大胆实践,又试验成功“金帅”、“蜜桂”、“绿宝”彩色无籽西瓜。彩色无籽西瓜一问世,倍受消费者青睐。1998年7月,孙庄瓜农在蒙宿路孙庄段两侧摆满瓜摊,自成市场,黑皮黄瓤,黄皮红瓤,香里透着脆,沙里裹着蜜,食客络绎不绝,给省道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无籽西瓜基地种植模式采取无籽西瓜套棉花,瓜茬种植双孢菇,一亩地一年三茬,收入6000--8000元。2000年,无籽西瓜达到1000多亩,孙庄村家家种瓜,户户卖瓜,305省道路边、蒙城县城小摊、周边集市、瓜棚地头,到处是瓜的世界,客商登门买瓜,瓜农出门卖瓜,市场火爆,买卖兴旺。2006年,孙庄村种植能手孙明坤试验成功无籽西瓜“砧木”嫁接技术,即在葫芦苗两叶一心期,将葫芦苗掐头,但要留两片子叶,在残茎上用牙签插孔,再将西瓜苗去根,削尖,消毒,插在小孔里,成活率98%。同“靠接”技术相比,“砧木”嫁接技术具有抗病、耐旱、抗涝,根系发达,不整枝,不打杈,不用人工授粉,省时省工等优点,亩产量可提高40%至50%。

十.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黄牛

涡阳县黄牛市场我县是黄牛大县,通过品种改良,西杂、夏杂、利杂等一代商品牛数量充足,年可出栏10万头以上,可供外地客商选购。同时利用波尔山头优势改良地方品种也已在我县广泛开展,瑞已繁殖杂交一代波尔山头近千只,热忱欢迎外地客商合作开发山头生产、加工等项目。《涡阳农网》提供( 涡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