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礼泉苹果特产 礼泉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礼泉苹果特产 礼泉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25 12:04:03

一. 陕西省 咸阳 礼泉县 昭陵御石榴

昭陵御石榴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社区的。礼泉昭陵御石榴形如圆球,色泽鲜艳,呈大红灯笼状,且具有果大籽肥,酸中有甜,爽口宜人,其品质、味道和医疗保健价值居我国120种石榴之首,被誉为“果中珍品”。

“昭陵御石榴”的主产区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唐昭陵周围的广大区域,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17′40″~108°41′46″,北纬34°20′51″~34°50′02″之间,海拔650~1000米。适宜的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零下-17℃易受冻害,喜光,年日照时数为2215.6小时,日照百分率50%,年平均降雨量537毫米能正常生长。

“昭陵御石榴”是一种落叶灌木,生长旺盛,根际萌蘖力很强,树冠呈丛状自然圆头形,树皮黄褐色,树干上有瘤状突起,树冠内分枝多,嫩枝有棱,幼树多刺,老树少刺,叶对生,呈长圆形,叶长2~8厘米,宽1~2厘米,花两性,多红色,有钟状花序和筒状花序之别,花瓣倒卵形,覆瓦状排列,有单瓣、重瓣之分,果为浆果,近圆球形,外种皮肉质,呈鲜红色,多汁,酸中带甜,内种皮角质。7年生树高2~3米,最高达4.5米,平均冠幅2.4~2.6米,该石榴品种喜欢生长的土壤为湿润肥沃的石灰质(微碱性)土壤。秋末冬初成熟,11月上中旬采收。与其它石榴所不同的就是果个大、色红、皮厚、耐贮运,平均单果重750克,最大单果重2200克,从“昭陵御石榴”适宜的气候、海拔、土壤及降雨量等立地因子看,陕西省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适宜“昭陵御石榴”培育和发展的。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礼泉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局把开发“昭陵御石榴”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县富民项目,列入到“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之中,截止2010年底,全县结合退耕还林(草)、“三北”四期防护林造林工程,共开发石榴经济林资源4万多亩,其中,开发“昭陵御石榴”资源8000多亩,现挂果面积仅2100亩,单株产20~30公斤,亩产量1000~1500公斤,亩产值2~3万元。

二.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苹果

林芝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林芝苹果个头不大,皮厚肉脆,水分大。

地域范围

林芝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南邻米林县,东接墨脱县,西部和西北部与工布江达县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波密县相连。县境内山峦起伏,地势险峻,森林广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县境东北部和西北部为藏东南山地河谷地貌,西南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貌。尼洋河横贯县境,并在境内汇入雅鲁藏布江。林芝县南部为冈底斯山余脉,北部属念青唐古拉山支脉高山地段。全县平均海拔3000米,相对高差2200-4700米。全县国土面积10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以及苹果、桃、李、核桃等经济林木;草地总面积378.1818万亩,森林面积798万亩。林芝苹果地域保护范围:林芝县所属的八一镇、百巴镇、林芝镇、布久乡、米瑞乡、更章乡6个乡镇所辖的6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93°27′00″—94°41′00″,北纬29°21′00″—29°56′00″。保护规模10000亩,年产量约2.5万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林芝苹果主要为红富士、元帅系列品种,是在林芝县特殊气候条件下种植形成独特风味的水果产品。林芝苹果果型端正,色泽光亮艳丽,果面光滑、细腻,香味独特、浓郁,酸甜适口、酥脆化渣,品质优良。保护区内生产的红富士苹果果核部分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了独特的“糖心”;元帅系列果型高庄,色泽艳丽,品质上乘,堪比美国蛇果。2、内在品质指标:经检测,保护区生产的苹果每100g鲜果含总糖10.81g—11.01g和维生素C0.45mg—0.65 mg,硬度为10.5—12.5平方厘米每千克,总酸(以苹果酸计)达到0.345%—0.745%,可溶性固形物占11.4%—15.4%,是一种营养丰富、低热量保健型水果。3、安全要求:要求生产、销售严格执行NY/T5012-2002《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等国家、地方标准。

三. 北京市 延庆区 延庆国光苹果

延庆国光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延庆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生产的国光苹果较其他地区相比,果肉硬度大,口感松脆;风味独特,酸甜可口;耐贮藏;尤其是颜色较好,基本上是全红果,这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1985年,延庆国光苹果以其独特、优良的果质荣获“全国优质果品第一名”荣誉称号,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金奖。由此,延庆国光苹果被更广泛的人群所青睐,占据更为宽广、繁荣的销售市场。2009年11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延庆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具有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自然条件,是国光苹果最佳生产区。延庆国光苹果含糖量达16%,比北京市的标准高出2.5个百分点,风味甜酸适度,有香气,果核小、果肉细、肉质脆、硬度高、耐储存,深受消费者欢迎。延庆国光苹果与其它地区的国光苹果最大的区别是着色率高,其它地区国光苹果基本为绿色,而延庆国光苹果一级果着色率达75%。

上个世纪80年代是延庆国光苹果的鼎盛时期,面积达到3万余亩。1985年,在原农牧渔业部组织的全国果品评比中,延庆国光捧回了金奖。自此,延庆国光名声大震,价格飙升,供不应求。一些商贩在利益驱动下将周边地区的国光苹果运抵延庆,滥竽充数。短短几年,就砸掉了延庆国光苹果的金字招牌。

上个世纪90年代,富士苹果成了市场的主角。延庆果农纷纷砍掉国光,嫁接富士。全县国光苹果仅存3000亩,个儿小、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的国光苹果被迅速边缘化,国光苹果在富士苹果的夹缝中求生存。

2006年,延庆国光有了新的转机。延庆县启动了“恢复唯一性传统果品品种工程”,国光苹果被列入保护之列。目前延庆县境内还生长着10棵具有50年树龄的国光苹果树,这珍贵而罕见的历史年轮为延庆县国光苹果的唯一性又增添了一分神秘而古老的历史气韵。延庆果品中心一方面对国光树种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品质;另一方面,进行幼苗繁育,扩大规模。现在延庆国光苹果已发展到6000亩,年产苹果100万公斤。

2006年11月,延庆国光苹果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优秀参展产品奖;2007年12月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随着品质的提高,国光苹果再度成为消费者新宠,每斤价格也以每年一元的增幅攀升。2007年市场价格为2元/斤,2008年为3元/斤,2009年为4元/斤。且自去年开始,连续两年国光苹果还没下树就被预订一空,一级果的价格在每公斤8元以上,超过了富士。

2009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成为延庆国光苹果的一张有力“名片”。预计到2012年,延庆国光苹果的栽培面积将稳定在1万亩,实现年创产值1亿元。

地域范围

延庆县位于北京西北部,距北京城区80公里,地处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海拔500米以上。延庆盆地北靠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南依有八达岭长城的军都山,为南、北、东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库的小盆地。盆地的形成是第三世纪初期我国大陆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和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延庆山脉的雏形;到第四纪,高山和高原剧烈变动,此时海坨山和军都山之间发生塌陷,形成了今日的延庆盆地。国光苹果栽植面积约200公顷,现年产量100万公斤,主要分布在以延庆县张山营镇张山营村、下营村;旧县镇黄峪口村、白羊峪村、闫庄村、三里庄村;香营乡黑峪口村、屈家窑村为主线的北山带;八达岭镇里炮村、帮水峪村以及康庄镇、永宁镇、井庄镇等部分地区少量分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地处延庆县境内的延庆盆地,地形类型比较复杂,中山、低山、丘陵、台阶地、河川、旱地都有。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中间为西南向东北走向的“v”型延庆盆地,面向官厅水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逐渐倾斜,妫水河自东向西穿过盆地流向官厅湖。土壤有碳酸盐褐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风沙土。其中碳酸盐褐土分布最广,占总土壤面积的67.68%。土壤以褐土和壤土为主,土壤pH值7.0左右,山地丘陵属片麻岩风

化土,富含铁锰锌等多种矿物,有机质含量≥1%。

(2)水文情况:延庆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延庆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水系上游,属独立水系。境内有四级以上河流18条,三级河流两条,妫水河是全境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1064.3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64亿立方米,地下水2.2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88立方米,是北京市人均占有量的5倍。水体质量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延庆国光苹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自然生长环境,为生产优质国光苹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气候情况:延庆盆地地处海拔高的中纬度地区,海拔500米以上,昼夜温差较大。年均气温8.5℃,极端最低温度-27.3℃,1月平均气温-7.2℃,7月平均气温24.2℃,平均日较差12.6℃,与北京城区相比昼夜温差相差2-3℃。年平均降水量441.8mm,7月、8月平均降水量295.5mm,冬春季平均降水量19mm,无霜期165天。大气透明度较大,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太阳能总辐射量为134.1千卡/m2,全年中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15.9千卡/cm2,最低值出现在12月,为6.2千卡/cm2,与北京其他区县相比,年太阳辐射量最高。日照时数平均为2826.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其分布规律是:3-10月为最多,5月高达292.5小时,11-2月偏少,11月为197.4小时,其中生长季4-10月平均日照时数216.8小时,最长日照时数为6月,平均日照时数9.75小时。可满足国光苹果生长着色对光能的需要。

(4)人文历史情况:历史渊源:据《嘉靖隆慶志》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以前我县就有棉苹果、小苹果(沙果、香果等)栽培历史记载,距今已有480年的历史。

产业发展:延庆县上世纪50年代引进国光苹果品种,随着不断走俏的市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80年代国光苹果成为延庆县晚熟苹果树种中主栽品种。规模最大时曾达3万余亩,占当时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的70%。80年代后期,随着红富士苹果的引进,果个大、糖度高、色泽光艳等特点使国光苹果受到冲击,延庆大部分地区逐渐将国光苹果通过高接换成富士以争抢市场。国光苹果随之遇冷。目前,全县境内尚存国光面积不足3000亩,仅占苹果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他地区更是寥寥无几。

近几年,随着大众口味的调换,国光苹果再度成为消费者新宠。2007年,北京市果树处以发展精品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组织举办了关于“北京市唯一性果品”申报活动。国光苹果作为延庆县唯一性果品之一纳入申报范围。延庆县境内目前还生长着10棵具有50年树龄的国光苹果树,这珍贵而罕见的历史年轮为延庆县国光苹果的唯一性又增添一份神秘而古老的历史气韵。

随着政府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光苹果的品质不断提升,果个大小均匀、着色度增加,大部分成了全红果,色泽艳丽,酸甜适中。在2006年11月荣获“2006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优秀参展产品奖”;2007年12月荣获“2007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延庆国光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仅管国光苹果的价格很高,但许多市民还是认为物有所值,出现抢购的现象。

四. 陕西省 咸阳 礼泉县 御石榴

御石榴是陕西乾县、礼泉一带种植。果实圆球形,极大,单果平均重750克,最大果重1500克。果面光洁,底色黄白,阳面浓红色,果皮厚。籽粒大,红色,汁液多,味甜酸,品质中上。因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喜食而得名御石榴。10月上、中旬采收。

御石榴果实圆球形,极大,单果平均重750克,最大果重1500克。果面光洁,底色黄白,阳面浓红色,果皮厚。籽粒大,色艳、汁鲜、味美、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具有健脾、开胃、润肠、止咳、生津、化痰、美容、降压、通脉之功效。因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喜食而得名御石榴。栽后2年结果,盛果期每667㎡产3500kg,经济效益可观。10月上、中旬采收。咸阳市礼泉、乾县一带种植,其中,礼泉县昭陵乡肖山村御石榴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园,目前发展御石榴2100亩,其中挂果面积1000亩,95%以上农户有御石榴园。基地御石榴亩产量约1000-1500公斤,单果重约1-1.5公斤,亩均收入约8000-12000元,投入产出比1:8以上。果品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和广东及沿海一带,并远销韩国、美国、爱尔兰等国家,省内主要销往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

五. 安徽省 淮北 烈山区 和村苹果

和村苹果是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的。宋疃镇无公害“和村苹果”标准化示范区被省质监局立为2013年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宋疃镇在1993年建立的以和村、店孜为主的1.1万亩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基地,于2002年被认证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同年“和兴绿丰”牌红富士苹果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2006年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已成为当地的“名片式”农产品,年产量2.5万吨,产值3500万元,畅销省内外,成为当地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

六. 北京市 延庆区 延庆苹果

延庆苹果

延庆位于北京西北,距市区70公里,平均海拔500多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北方各种落叶果树生长,是生产优质果品的良好地带。

延庆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产优质果品提供了先决条件,延庆的杏、苹果、葡萄、李子、栗子等5个品种获得部级、市级绿色安全果品认证。到2003年底,延庆干鲜果品总面积达到24万亩,果品总产量达5000万公斤,果品产值近亿元。

七. 陕西省 咸阳 礼泉县 礼泉苹果

礼泉苹果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礼泉苹果果个大、色艳、果肉香脆,多项理化指标优于美国蛇果。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

礼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北部,是我国历史明君的的栖息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常年低温,四季降雨适中,其旁有泾河。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

礼泉是中国苹果20强县,现有苹果面积70万亩,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合理,早熟苹果以美八、嘎拉为主,中、晚熟品种以花冠、红星为主,晚熟品种以富士、秦冠为主,8月至10月下旬成熟采摘。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礼泉苹果的优良品质,经陕西省果品研究中心测定,礼泉苹果果个大、色艳、果肉香脆,多项理化指标优于美国蛇果。截至目前,全县绿色果品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标识认证5万亩。

八. 甘肃省 平凉 庄浪县 庄浪苹果

庄浪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庄浪苹果是甘肃省平凉庄浪县的。

2017年,庄浪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庄浪苹果”被国家商标局核准,颁发《商标注册证书》。

2007年,庄浪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

2012年,甘肃省名优苹果鉴评会上“庄浪苹果”被评为金奖;

2015年,在“平凉市第二届赛园赛果”评选活动中,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名列全市第一,苹果被组委会评为金奖。

2015年10月,成立“庄浪县土行业协会”。

2017年7月7日,“庄浪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

2017年,庄浪苹果种植65万亩,苹果挂果园25万亩,幼园40万亩,果品总产42万吨。

国家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3750亩良好农业规范(GAP)苹果示范基地、1200亩国家苹果标准园及15个省级标准园。

九.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宜川苹果

起步于1984年,主产于丹州镇、秋林镇、牛家佃乡、交里乡、云岩镇、新市河乡、阁楼镇等乡镇。全县从事苹果生产的农户达19779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近年来,随着“四项”关键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宜川苹果、质量、效益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截止2004年底,栽植面积已达到20.07万亩,其中红富士14.8513万亩;秦冠3.1577万亩,嘎拉3466.9亩,新红星3926.8亩,挂果总面积8万亩。5万亩绿色基地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2004年苹果总产量72431吨,产值达7560万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700多元。由于宜川地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拨高,所产苹果个大、色艳、质脆、味浓、无污染、耐贮藏,在省市果品评优会上先后有14个品种38次获奖,其中红富士苹果先后获中国第二届杨凌博览会后稷金像奖、2001年省优质水果奖等多个奖项。97年宜川被陕西省列为27个基地县之一。

十. 四川省 甘孜 巴塘 巴塘苹果

巴塘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塘苹果,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的著名,因其果形美、色泽鲜、味道好、品种多、耐储藏而闻名遇迎巴塘核桃亦以品种优良、果大壳薄、含油多、产量高而被列为甘孜州南部林果致富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甘孜巴塘苹果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美国外科医生史德文和基督教牧师浩格登从美国引进苹果苗木和种子,最早栽培的一批苹果苗有30余株,品种10余个。nT8

民国五年(1916年),当地群众开始挖其孽根栽培,使之在县城一带逐步得到繁殖推广。但由于受到社会和交通制约,巴塘苹果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苹果树不到1000株,产量也仅有20吨至25吨。nT8

1985年以来,全县共发展苹果基地3420亩,栽培苹果树12。28万株。巴塘苹果品种共达70种。其中,实生品种50个,引进品种20个。实生品种中品质中上的有玫瑰香,对窝,冰糖,桂花香,人头,枣子香,香蕉香,梨苹果,水果糖,小冬红,大冬青,大冬红,秋冬花,爸爸苹果,糖精苹果,雪峰,解放一号,前进一号,无名一号,扁甜苹,点心,红珊瑚,赤阳等23种;引进品种中品质中上的有金冠,元帅,新红星,印度苹果,红星,红冠,国光,视光,红富士,早金冠等10种。nT8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