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高唐特产鱼 山东特产咸白鳞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高唐特产鱼 山东特产咸白鳞鱼更新时间:2022-11-21 23:05:29

一. 香港 鱼蛋粉

鱼蛋又叫鱼肉丸子,味道细腻鲜美。鱼蛋粉是以爽滑幼细的米粉为主料,以大地鱼干、猪骨熬汤作为汤底,再加上鱼蛋、牛丸、炸肉卷、鱼块等配料制成。米粉入口香滑,配料则各有风味。

二.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紫菜鱼卷

紫菜鱼卷

主料:日本紫菜2张(约20厘米*20厘米),鲮鱼胶4两(约160克),洋火腿7(约28克),西芹1条。

配料:调味料:盐1/2茶匙,胡椒粉少许,生抽1汤匙,生粉1茶匙。

做法:1、将调味料放入鲮鱼胶里顺一方向拌匀。2、压平咸蛋黄切丝,西芹去老筋切成长细条,火腿切丝。3、将紫菜平放在案板上,均匀涂上鱼胶。4、把西芹条、火腿丝放在近至一端,然后用竹帘卷成条状。5、除去竹帘,把紫菜卷底部涂上少许油放在碟中,隔水蒸约5分钟,取出待凉切片便成。

备注心得:利用“竹帘”卷的目的是使紫菜借竹帘的弧度变化而卷得均匀结实,而且避免紫菜因用手碰触而受损。紫菜涂上一层油可避免粘碟,此外,要晾凉才可切片,否则肉料会容易散开。

三. 山东省 聊城 高唐县 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端捏实,轧成矩形,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馅有面,备受群众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

软面檊成长片抹葱油泥、花椒再檊压,里面包肉馅,擀成长条饼,在猪板油鏊锅上烙黄此时饼已鼓。之后可将鸡蛋打入小杯中家椒盐和匀灌入饼中继续煎烙,直至鸡蛋熟透。皮酥里嫩,内外有油,馅鲜饼香,色泽金黄。

四.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丁马甲鱼

丁马甲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丁马甲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丁马甲鱼,又名“黄运甲鱼”,山东省临清市魏湾镇,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原产于该镇丁马村的马家湖而得名。该地甲鱼养殖历史悠久,所产丁马甲鱼个大裙肥、肉细味美,是中国水产品第一个-绿色食品,有相当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据《诗经·鲁颂·閟宫》记载,中华鳖之文化始于山东。又据《清平县志》(清平县1956年建制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临清县和高唐县。)记载:公元前5-3世纪时(战国时期)赵简子就开始人工养殖甲鱼,以壮雄师;原清平县丁马村西北有一湖,叫马家湖,这里绿树成荫,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盛产甲鱼。公元923年-942年,后唐皇帝李嗣源、后晋皇帝石敬瑭先后曾在此驻扎17年,屯兵万余,曾时军中瘟疫肆虐,嗣源百般焦急。百姓告知食鳖可防治瘟疫,遂捉而食之,疫情迅解,李嗣源赞誉马家湖丁马甲鱼为“圣鳖”。《清平县志》还记载了马家湖为明清宫内养殖特供御品丁马甲鱼的历史。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要御临原清平县清阳驿馆(临清魏湾),一赏马家湖烟雨,二品丁马甲鱼美味。并题字:“黄运甲鱼甲天下,天下烹饪看客家”。”因此,“丁马甲鱼”又叫“黄运甲鱼”更名动天下。

丁马甲鱼生态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荣获“山东省渔业标准化基地”、“山东省中华鳖原种场”、“山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全省优秀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示范基地”。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丁马甲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2月2日起对丁马甲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五. 安徽省 安庆 迎江 迎江豆花鱼

制作豆花鱼的步骤:

1、将草鱼宰杀去鳞、鳃、内脏洗净,从背部对剖,除去骨、头、皮、将净鱼肉片成厚片;鱼头劈开,去掉鱼牙待用。

2、锅内注油烧热,下葱、姜爆锅、烹入料酒、加鱼头、水大火熬成鱼汤。

3、锅内注少许油烧热,下入辣椒段、豆瓣酱、熟大蒜头炒香,放入鱼汤、料酒、白糖、陈醋、胡椒粉煮沸,滤渣后加入豆瓣煮入味,捞出倒入盆内,再将鱼片放入汤汁中煮熟,捞出盖在豆花上,中间撒上熟黄豆和葱花;锅内注少许油烧热,浇在鱼片上,淋上香油即可。

六. 山东省 聊城 高唐县 高唐鬼子肉

高唐鬼子肉是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高唐鬼子肉呈酱紫色、有光泽,味道清香鲜美、肉烂而不散、软而不松、香而不腻、百吃不厌,而且具有活血、降血压、滋补益身的作用。

驴肉在高唐一带被称为“鬼子肉”,因驴相貌丑陋,像传说中的牛头马面,旧时高唐称驴为鬼,民间也就把加工好的驴肉称为“鬼子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是人们对驴肉的最高褒奖。高唐驴肉自明末清初采用40多种名贵大料秘方煮制而成,据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高唐地界,品尝驴肉后顿觉神清气爽、龙颜大悦,称道高唐驴肉名不虚传,可谓人间极品,遂被列为朝廷贡品。

既然是地方名吃,“鬼子肉”自有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当地人在烹制前,先将活驴饮以食盐水,然后用鞭抽打数下,让驴绕圈急跑,通身出汗方停止。这样,盐水能浸入驴的肌肤,使熟肉更有滋味。宰杀后,将驴肉放在清水中浸泡净血,再放入老汤锅中,烧开后加入十几种秘制作料,温火敞锅煮2小时左右。煮好后,再将驴肉连汤带肉晾凉后装入特制的大缸中储存7日,中间要不停地翻动,使各种香料气味完全浸入肉中,也保持肉的鲜艳色泽。

加工好的驴肉呈酱紫色,有光泽,味道清香鲜美,肉烂而不散、软而不松、香而不腻,百吃不厌,而且还具有活血、降血压、滋补益身的作用。

尹集镇老王寨村加工"鬼子肉"驴肉已有二三百年历史,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高唐食品厂用传统配方与技巧加工的熟驴肉,加以现代化真空袋包装后,以"高唐州驴肉"命名,远销海内外。

七. 广东省 广州 从化 山坑鱼

山坑鱼之所以倍受美食者们青睐,是因为这些鱼仔生长在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水质上好的高山溪流处,在这些地方生长的鱼当地人爱称为山坑鱼。从化多山且水质极好,因此这里产出的山坑鱼也大大的有名。尤以产自吕田桂峰山脉溪流的鱼仔为佳。



桂峰山海拨1000多米,山高林茂,溪水潺潺,没有任何污染,所以此溪流所产之鱼,肉质均特别的鲜嫩滑美,体型虽小,却是异常的鲜。

八. 广西 北海 合浦县 梅香鱼

梅香鱼是广西北海的一个特色菜肴。梅香鱼不是指鱼的品种,其实这道菜在鱼的种类上没有什么定式,只要是个头大的、新鲜的鱼都可以拿来制作,梅香鱼的制作和水鱼虾的方法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梅香鱼对鱼的要求是“大鱼”,而且用盐要“狠”。在腌制时间上也相对要稍微长一点,待鱼的表皮上起了一层类似豆腐乳一类的霉菌,才算是够“火候”。 由于梅香鱼的个体比较大,所以腌制好之后,这鱼的表皮很咸,但是其肉却是恰到好处。鱼肉吃起来味道鲜美无比,是下酒送饭之佳品。

九. 湖北省 荆州 松滋 松滋鱼糕

松滋市十大地方名菜之一

松滋鱼糕独具松滋地方风味,早为荆楚名菜。它以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洁白柔嫩,入口消溶等特点而著称,且久传不衰。

相传,北宋时,松滋鱼糕即名满荆楚,王公大臣宴请,为席上的头道菜,当时名曰:“头鱼宴”。明清以来,鱼糕制作己普及到民间,松滋各家喜庆之日,必备此菜。久而久之,此菜便成了别具地方风味的传统佳肴。到松滋不食或不带点鱼糕即深为憾事!

鱼糕的选料,以鲜鱼10斤、肥肉(除皮)2斤、清水2至3斤,拌以适量的葱、姜、胡椒和味精等佐料。鱼肉刮洗剔刺沥于,合肥肉剁成泥状,盛入大盆内,加蛋清,拌上佐料,再放入适量食盐清水,用力搅拌,将糕料挤一小团氽入水中,料不动为缺水,速沉为水多,以动而不沉为适宜。然后,将糕料平摊入蒸格内,厚约5厘米许,上笼蒸15分钟,揭开用于布沾去糕面汽水,将蛋黄匀涂于鱼糕面上,用食用红花点饰,再蒸10分钟,起笼冷却即成。吃时,切成长8至10厘米、宽5厘米、厚0.8至1.5厘米的条形糕块装碗成形,入笼回火再蒸至透,出笼返扣盘中,即可出菜上席。

菜品特点:松滋鱼糕独具松滋地方风味,早为荆楚名菜。它以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洁白柔嫩,入口消溶等特点而著称,且久传不衰。

制作方法:鱼糕的选料,以鲜鱼10斤,肥肉(除皮)2斤,清水2至3斤,拌以适量的葱、姜、胡椒和味精等佐料。鱼肉刮洗剔刺沥干,合肥肉剁成泥状,盛入大盆内,加蛋清,拌上佐料,再放入适量食盐清水,用力搅拌,将糕料挤一小团汆入水中,料不动为缺水,速沉为水多,以动而不沉为适宜。然后,将糕料平推入蒸格内,厚约5厘米许,上笼蒸15分钟,揭开用干布沾去糕面汽水,将蛋黄匀涂于鱼糕面上,用食用红花点饰,再蒸10分钟,起笼冷却即成。

十.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崇武鱼卷

崇武鱼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到崇武不仅要欣赏下入围国家地理十大最美古城的风光,当然还要品尝一下当地最具特色的小吃。

崇武鱼卷是闽南一道特色食物,其主要原料为精选优质鱼,其中又以马鲛、鳗、鲨等最佳,高质量的鱼卷,入口柔润清脆,咀嚼时齿颊留香,既没见鱼肉,也不含腥味,有一种特有的清鲜滋味。

崇武人出外探亲访友,喜欢带上他们的鱼卷,表达心意。崇武鱼卷是福建闽南一带的一道名菜,也是泉州的十大名小吃之一,在闽南举行的比赛中多次获奖,深受闽南百姓及来惠安旅游观光的游客的赞赏。

海防将士们的军粮

崇武小镇扼住重要水道,一直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自明初建城后,此地常有重兵把守。过去将士们出海巡防水阔路远,吃饭自然是第一要务。虽俯身便有大量海产品就地可取,无奈海鲜的保存时间不长,填饱肚皮便成了叫将士们头疼的难题。后来驻守此地的千户侯钱储,某天灵机一动,命人捞取海中的马鲛鱼,剔鳞去骨后擂成鱼糜,再配上地瓜粉等辅料蒸成鱼卷。经这样处理后的鱼卷保鲜周期拉长,且便于出海将士随时取用,有效缓解了海上军粮短缺的窘境。很快,将士们的新鲜吃法传到了普通百姓家。

传承至今,手工捶打、搅拌鱼糜仍被遵守古法的手艺人奉为不二法门——在惠安人的认知里,恰到好处的手工比机器更管用,打造出来的鱼卷也更美味。

可蒸可炒花样繁多

崇武鱼卷的吃法多样,爆炒、煎炸、清蒸乃至最“大道至简”的清水煮汤,都能将-的鲜美重新唤醒,咄咄逼人地直扑口鼻。

喜欢口味重一些的,爆炒和煎炸都是不错的选择。切片后的鱼卷加入肉丝、西芹、香菇丁等爆炒,再经热油烘云托月一番,逼出的鲜香简直叫人垂涎。若放入热油锅中煎炸,雪白的鱼卷便成了金黄色,视觉上格外讨人欢心。食用时,只须蘸取辣椒酱或番茄酱,于脆香之外又多了甜与辣的层次感。更粗朴一些的吃法,则不妨参照惠安人。当地百姓喜欢将鱼卷切片与面同煮,寻常无奇的面汤经鱼卷一提鲜,身价便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若能赶上现做的鱼卷刚蒸出锅,那便是品尝的黄金时期。此时的鱼卷尚未经二次加工,最大限度保留了鲜美的滋味。趁着外皮上都是温润的湿气,一口咬下只觉齿颊留香,简直叫人欲罢不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