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波特产水产有哪些 宁波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波特产水产有哪些 宁波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11-22 10:46:43

一.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咸蛋

余姚咸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余姚咸蛋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牟山镇、梁弄镇、河姆渡镇、鹿亭乡、黄家埠镇、小曹娥镇、三七市镇、陆埠镇、大岚镇、临山镇、丈亭镇、大隐镇、马渚镇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申报“余姚咸蛋”和“余姚皮蛋”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批复》,余政发﹝2011﹞104号

宁波金銮禽蛋食品有限公司《余姚咸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宁金办﹝2012﹞05号

余姚咸蛋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及辅料要求。

1.鸭蛋:

(1)品种:带圈白翼梢羽的本地麻鸭。

(2)饲养要求:

①饲养环境:饲养场地位于余姚境内湖区,每100只鸭设置鸭滩和水围面积均不小于50㎡。水围水深大于1m。

②饲养管理:饲料由本地产酒糟、贝壳粉、玉米粉、面粉、鱼粉等自配料混合而成,日粮中不得添加任何人工色素。

③鸭子的饲养环境、饲养过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兽药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原料蛋要求:不超过7天的本地产新鲜鸭蛋。蛋壳清洁、打开后蛋黄凸起,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无杂质、无异味、蛋内无血块及其他异物组织。

2.辅料:

(1)加工用水:应选自余姚四明山区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2)黄泥:应选自浙东四明山区的山黄泥,泥土无异味、无污染、无杂质、黏性好,干燥。

(3)食用盐:应符合国家关于食盐的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选蛋→配料→腌制→清洗→称重分级→真空包装→高温杀菌→冷却。

2.关键工艺:

(1)选蛋:通过旋转轻照、灯光1,剔除无毛孔、通透性差、沙壳蛋等不合格蛋。

(2)配料:

①腌制液制备:将食用盐和水按照一定配方混合搅拌均匀后,至浓度为28%至32%的盐水作为腌制液备用。

②料泥制备:将配制好的腌制液与山黄泥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料泥。

(3)腌制:

①盐水腌制:将挑选完后的新鲜鸭蛋逐层放入腌制液中腌制,当温度≥28℃时,腌制时间为25至30天;当温度20℃至28℃时,腌制时间为35至40天;当温度10℃至20℃时,腌制时间为60至70天;当温度≤10℃时,腌制时间为80天以上。

②料泥腌制:将新鲜鸭蛋均匀粘满料泥,表面撒一层草木灰或稻壳等进行腌制,腌制过程时间约同盐水腌制。

(4)清洗:清洁蛋壳表面,晾干。

(5)高温杀菌:咸蛋真空包装后进行高温灭菌,灭菌中心温度120℃至126℃,时间20至30分钟。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形态:剥壳后蛋白完整、不粘壳,蛋白无“蜂窝状”现象,蛋黄较结实,蛋黄与蛋白间具有一层灰黑色膜。

(2)色泽:蛋白清白,蛋黄红润或黄润。

(3)香气滋味:有余姚咸蛋特有的香气,咸淡适中,香味浓郁,蛋黄松沙可口,蛋白细腻、无异味。

2.理化指标:食盐(以氯化钠计)2%至6%;水分60%至68%;脂肪≥12%;挥发性盐基氮≤10mg/100g,铁≥3?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 浙江省 宁波 奉化 奉蚶

产品名称:奉蚶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奉蚶颗粒较大,蚶肉肥满,蚶血鲜红,无泥腥味,肉味极鲜,早在唐代已成为上贡珍品。家庭一般以开水速烫后鲜食,因蚶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营养价值很高;也有将鲜蚶洗涤后加上等黄酒密封浸泡加工成醉蚶,醇香爽口,不失为一道美肴。

产品历史:蚶子又称泥蚶,系人工养殖的贝类。原在奉化鲒埼、莼湖等象山港一带镇(乡)养殖为多,故又称“奉蚶”。近年已逐步扩大到三门湾海区的宁海越溪一带。

三. 浙江省 宁波 鄞州区 宁波臭三拼

宁波有著名的“三臭”,指的就是臭冬瓜、臭豆腐和臭苋菜,顾名思义这三种东西拼在一起,就是著名的宁波臭三拼。

臭菜汁腌上豆腐、菜心、筨菜,浇上新打的菜籽油。蒸好出锅,豆腐会胀得象新发的馒头,又松又香糯,菜心碧绿碧绿,咸香不腻,莟菜【莟han,是旦生杜撰,宁波方言,找不出合适的词条】在宁波和泥螺一样叫“敲饭榔鈊”【榔鈊,宁波方言,意即榔头】,这就是宁波三臭。

宁波三臭最先是穷苦百姓的家常,一般也只是杂拼的一二臭。成片的莟菜秋后洗净了用盐腌渍,一般的农家都有一缸。盐和水的比例全凭经验,有的又酸又硬,又的则绵糯合口。许是谁家的媳妇卖不掉自家的青菜,又不忍心扔了,去了黄叶丢在腌菜的缸里,不曾想蒸了以后,菜心会绿得油亮,风味独特。真正堂而皇之走上宴客的餐桌,称“宁波三臭”还是不久的事情。

腌制“三臭”的关键得先做好一甏臭卤。小时候看到妈妈做臭卤前先要将甏洗净晾干,再向隔壁邻舍讨一小碗臭卤倒入甏中作为引子,然后把一些吃剩的鞭笋汤、毛豆节之类的东西放进去,用塑料袋密封甏口,发酵几天后就大功告成了。若没有现成的臭卤作引子的话,那制作起来就稍微复杂点。我0经验是将冬腌的咸菜和卤放入甏里,让其加速腐烂发臭,说是“烂发肥,臭生香”。或在自留地里采几株苋菜,去叶子、洗净、切段后,放在清水浸一夜,等水面起一层白色的泡沫,便将苋菜梗取出沥干,放在甏里撒上几把盐和一些干净的蔬菜汤后就可以了。做臭卤关键是要密封,否则那股臭兮兮的味道是苍蝇最爱来繁殖后代的地方。好的臭卤不仅清澈而且臭中带有股异香,保存好的可用上几年。

四. 浙江省 宁波 鄞州区 宁波骨木镶嵌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骨木镶嵌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骨木镶嵌宁波骨木镶嵌是采用象牙、黄杨木、红木、花梨木、牛骨、螺钿、铜片、腊石等为原料,在木坯上起槽后嵌花纹,再经打磨雕刻,

髹漆而成的一种传统工艺。这种工艺多见于家具、屏风、文具和生活日常器物的用品之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浙江的骨木镶嵌主要产于宁波,故又称“宁波骨木镶嵌”。

宁波骨木镶嵌是采用象牙、黄杨木、红木、花梨木、牛骨、螺钿、铜片、腊石等为原料,在木坯上起槽后嵌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的一种传统工艺。这种工艺多见于家具、屏风、文具和生活日常器物的用品之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浙江的骨木镶嵌主要产于宁波,故又称“宁波骨木镶嵌”。在制作方法上有高嵌、平嵌和高平混嵌三种。它在历史上曾作贡品。北京颐和园的乐寿堂内,尚存有宁波地方官进贡的镶嵌八角茶几。宁波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象牙高嵌床花板,人物风景雕嵌精熟,在3厘米高的人物造型上,五官清晰,衣纹正确,足见当时镶嵌工人技术之高超。如今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创造了高平嵌结合、多种材料混合嵌、骨木多层次嵌的新款式,做成椅、桌、橱、茶几、挂屏、地屏等,古朴雅致,尤其适合现代宾馆和家庭的摆设和装饰。代表作品有“红楼群芳”、“百美图”、“闹元宵”、“穆桂英练兵”等,都属名贵的出口工艺品。

宁波骨木镶嵌工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一具嵌镶棺木上,可以找到兽骨和螺钿混嵌的图案。据记载,骨木镶嵌在殷代已经列入“六工”之一(即土、金、石、玉、兽草)。

五.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棉花

余姚棉花

棉花,是宁波历史上传统,并对全国及浙东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

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植、棉花已有相当悠久历史。至少在汉代已有栽培。宁波滨海,围海造田后最宜种植棉花,是较早推广种植棉花的地区。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姚江濒海,沿海百四十里,皆木棉。”到了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浙东木棉提举司于余姚,余姚有70%农民从事棉花种植,镇海约有17%是棉农,可见当时余姚地区种植棉花地位之重要。到了明代,有“浙花出余姚”之说:“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闽粤、西达吴楚,其息税以百万计。”可见当时棉花收获季节之繁忙景象。清代诗人高杲在《棉花》诗中写道:“四月始下种,七月花开陇。白露一零雪球拥,松江淮北棉不重。浙花出余姚,群芳谱中特选挑……”诗人胡德辉也有诗写道:“桃绽绒盈壳,棱深翠破夹,种惟江浙遍,功要耕织兼。黄媪师心巧,红窗女手拈。梳抛珠颗颗,纱刷玉纤纤。鹅毳当风乱,鸳闺计日淹,一弓弹絮起,三繀避泥粘……”。宁波出产的棉花还用作出口,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宁波出口棉花66万磅,次年增至138万磅。

民国期间,宁波所属各县都种植棉花。1919年余姚龙泉乡建起了省立棉种试验场。据民国《浙江省情·棉麻》载,今宁波属县地域1931年植棉109万亩,产皮棉23.65万担,以余姚县最多,慈溪次之。又据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记载,1947年,余姚、慈溪、镇海、鄞县、象山共植棉80.59万亩,产皮棉19.06万担。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至70万亩之间,但亩产却由1949年的13.9公司到1990年提高到亩产64公斤,1984年达到亩产91公斤的高产量,棉花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宁波棉花亩产的提高,得益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解放初,棉区和粮棉轮作区多采用撒播和点播,逐渐改为条播。以后推广方格育苗移栽,1958年大面积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后试种地膜复盖栽培。对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种植时间则由旧时候的“立夏种棉花,勿用问人家”,大力推行早播。同时,开展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科学治虫等措施,使棉花亩产由1920年8.3公斤,1984年的91公斤,亩产提高了11倍。

棉花,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和宁波传统,必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六.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水晶饺子

水晶饺子

水晶饺子:以特制的番薯粉兑水作皮,包以鲜肉作料,在滚水中煮熟后,即装入盛有紫菜、海盐等调味作料的碗中食之。饺子呈水晶色,作透明状,外汤有鲜味,里面馅子也鲜,吃起来倍感鲜美,越吃越想要。

七.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杨梅

余姚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余姚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杨梅冠天下,浙江余姚是中央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杨梅之乡,种植杨梅历史悠久,据境内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亦有2000余年。现有栽培面积8.1万亩,目前常年产量1.3万吨左右,今后随着幼令树增长,产量逐年增加。杨梅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东北等全国各地,部份产品已进入香港国际市场。

全市杨梅重点分布在姚江流域两岸低山缓坡地带,基本形成了以姚东三七市镇、丈亭镇、河姆渡镇、余姚镇为主的荸荠种主产区,以姚西马渚镇、牟山镇为主的粉红种(西山白杨梅)主产区的生产格局。并在生产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栽培面积全国最大、产量位居前列,成为全国最大的孛荠种产区;第二、栽培日趋标准化,省级地方标准《余姚杨梅系列标准》已在产区推广实施:第三、果品质量好,全市主栽品种荸荠种是国内专家首推鲜食兼加工良种,质量上乘,果均重10克,色艳多汁酸甜适口,富含各类矿质和维生素,拥有“鹤顶牌”余姚杨梅等省优质农产品品牌。( 余姚)

八.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百宝饭

百宝饭

百宝饭包括枣泥、桂圆肉、莲芯、米仁、糯米、豆沙等合成,主要的还有以方块板油(猪油)垫底。蒸熟之后,用碗倒入瓷盆之中。另加甜汤拌食,干湿适度,味道奇佳。和此地的硬硼硼一块花色糯米饭一样的情形完全不同,味道也大大有异。

九. 浙江省 宁波 北仑区 宁波土鸡汤

土鸡汤

宁波乡间的土鸡汤是非常可口的,由于鸡都是散养的,肉质非常好,鲜嫩幼滑,而炖出来的鸡汤更是金黄鲜香,无比诱人。

十.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汤圆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说道宁波小吃和,大家第一个都会提到宁波汤圆,特别是对外乡人提及。至于咸蟹、泥螺之类一般是宁波人自美之物,名气远远没有宁波汤圆来的大。而如今,宁波汤团宁波人提的少了,吃的也越来越少了,至于宁波汤圆非宁波人生产这样的“新闻”早已对宁波人没有了触动。但最近由于“三陪”做的多,迎来送去的多了,回答宁波汤圆这个宁波“”的问题一多,突发奇想,宁波汤圆和宁波人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呢?
首先,宁波汤圆外观洁白圆润,白显示其正直,圆润柔和显示其灵活而不死板,我相信宁波人对这种洁白、正直、灵活的品性一定不会推辞。而如果有人觉得圆润柔和就好欺负,大口将其咬开吞咽,宁波汤圆内中的猪油热馅一定会给他以极大的教训,宁波人不是好惹的,呵呵。
外表清爽洁白的宁波汤圆的内心是乌黑的芝麻,反映出宁波帮泛舟商海的“心狠手辣”,美味宁波汤圆(11张)非有此“黑心”无法达成如此成就。真是映衬了宁波汤圆馅子不仅要黑还要黑的发亮的内涵。“黑心”并不是宁波商道的专美,是商道的必然,而宁波商道的“黑心”和宁波汤圆的“黑心”的背后,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它不但黑,而且要黑的发亮,最重要的是——黑的要“甜”!这就是宁波汤圆对于宁波的重要之处吧,也是宁波帮源远流长的所在。
原来世间万物是那么的相通,一奇。

制作方法

亦称宁波猪油汤团。浙江传统名点。主要作料为糯米、黑芝麻、猪油、白糖、桂花等。采用吊浆技法,将糯米制成不干不粘的水磨粉;再将黑芝麻熟研末,加入猪板油丁、白糖等拌成馅心;以水磨粉为皮坯,包入馅心搓圆,置沸水锅内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红绿丝即成。特点是,色白发光,糯而不粘,皮滑馅润,滋味香甜。90年代以来,还新创“麻蓉汤团”、“速冻汤团”等新品种,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区,深受欢迎。
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份,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现在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现在商店里。

特点

宁波汤圆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滑润味美。

相关典故

传说: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妇。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诗句:宋代周必大作《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制作方法

原料:
水磨糯米粉500克、黑芝麻50克、猪板油80克、绵白糖100克、糖桂花15 克。
制法:
1.黑芝麻炒熟碾碎,猪板油去膜绞碎加糖制成馅。
2.水磨糯米粉加清水揉成糯米粉团,下剂,包入馅心,制成汤团。
3.锅中加水烧开,倒入汤团,改用小火煮熟,撒上糖桂花,放入碗中即成。
特色:软、糯、甜、香。

宁波汤圆行业协会

2010年5月28日,宁波汤圆行业协会召开成立信息发布会,宣告宁波汤圆行业协会正式成立。
协会的下一步工作重心是申请“宁波汤圆”集体商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