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梅州特产之潭下 梅州特产三宝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梅州特产之潭下 梅州特产三宝更新时间:2022-11-20 23:21:36

一.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白宫米粉圆

材料:白宫自产生熟浆制成干米粉1斤、五花瘦肉3两、湿香菇1两、农家薯粉1两、生抽、盐、胡椒粉适量

制作:先将米粉分成两份,一份用油炸过,一份用温水稍浸回软,分别捏碎,猪肉剁成碎末与米粉混和,加入香菇,调入味料,拌入薯粉挤成小丸,放入盘中蒸熟即可。

成品特点:柔软爽滑,素荤并举,纯香。

二.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杂锦豆腐煲

杂锦豆腐煲

制作单位:

梅县雁鸣湖旅游度假村

成品特点:

豆腐嫩滑、清香,汤汁清澈、味浓鲜

三.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梅州腌面

梅州特有的著名小吃,选取手工制作的精大面条,用开水煮熟后捞起将碗,加拌猪油、炸香的蒜仁及葱粒,再配少许鱼露,即成一碗香喷喷的腌面。另加一份猪肉、猪肝、猪粉肠、枸札叶煮成的“三及第汤”,汤中又添加少许酒曲,可谓风味万千。一面一汤,为客家人的传统经典早餐,也是海内外游客的最爱。到梅州一定要品尝一面一汤,否则,连肠子都悔青了。

梅州腌面做法:

一:准备一些蒜末;然后在炒锅内放入少量的猪油,最后等待油热之后把准备好的蒜末放入锅内翻炒,待炒至金黄色即可调小火势。

二:当蒜末已经炒熟后,制作者应在锅内添加少量的食盐,并且来回翻炒将食盐完全渗透在蒜末中,然后再撒上一些细小的葱花即可出锅。

三:将准备好的湿面条(注意:面条可在市场购买)放在沸水中煮至两分钟后捞出控水,再放入冷水中冷却(过冷水的面口感佳,吃起来较筋道)然后就可以与炒制完的蒜末混合食用。

原料:

生面(大部分是扁的生面),蒜蓉,葱花,瘦肉末、油盐(最好猪肉味更加,但不要经常吃猪油哦)

面食制作:

1、煮面:将生面放入开水锅中,翻滚30秒左右即可捞出沥干水分。

2、拿出盘子或碟,碗,把切好的葱花丁放入盘里。

3、拌面:盛入碗中,将煮熟的肉丁,蒜末,鱼露,胡椒粉等作料和调味料撒入面上并且拌。

作料制作:

制作黄金蒜花和肉丁。先将蒜沫放入过热后的油锅中(油最好是猪油),先将蒜沫炒成金黄色出后盛起待用(蒜末炒熟后勿沾水,否则容易被软化),再将肉末用猪油加入少许盐,鸡精炒熟后盛起待用。切些葱花丁备用。

制作调味料:

一调羹左右鱼露加小半碗水兑匀,适量放点盐(可配半斤面条使用),放锅里煮熟后盛起待用。

注意事项:

1、客家腌面主作料即,蒜末,瘦肉沫,记住一定要好好做哦而且不能碰到水,不然容易软化。

2、面不能煮得软了,在开水中翻滚30秒左右即捞起。

3、一定要沥干,有水,口感会大打折扣。

4、一定要趁热吃。

5、吃腌面记住还有多种客家特色汤可选,比较常见有搭配有艾草瘦肉汤、甜菜瘦肉汤、咸菜瘦肉汤、咸菜牛肉汤、枸杞瘦肉汤、枸杞三及第汤、青菜三及第汤、鱼头汤或是肉丸汤等极具客家风味的汤水.

信息来源:梅州市旅游局

四.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鸭松羹

鸭松羹

鸭松羹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

鸭松羹是大埔甜品小吃,在众多客家小吃中,是保持最传统、最古老的一项菜品。

大埔鸭松羹何以得名?据当地老一辈厨师称,用鸭汤配以薯粉、甜果、酥糖等烹制而成,这些是传说,无从考证。但其独特制法已印证其源远流长的食文化渊源。

制作原料为纯净洁白的淀粉、红糖、猪油、生姜及陈皮碎末。

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选用当地盛产的农家薯粉,配以瓜丁、陈皮、花生、芝麻、酥糖、生姜、猪油、红糖烹制而成。首先,将薯粉放入镬中用慢火干炒熟透取出,起镬放入少量猪油落生姜茸爆香,加入水,下红糖、瓜丁、花生、芝麻、酥糖、陈皮末煮成糖浆水,然后徐徐均匀地放入用筛子筛过的熟薯粉,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一边顺势不停地用铲反复搅拌,直到羹凝结成金黄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香甜松软、柔滑时取起即可食用。

大埔名小吃“鸭松羹”不但是美味、甜润、可口的菜品,而且具有食补、养生之功效,食之能使人爽口提神,祛邪除暑,有解毒养颜之功效。

五.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猪油软糖

小时候信你们一定都吃过猪油软糖!在小店一毛三颗的猪油糖百吃不厌,至今为止还难以忘记唇齿留香的感觉~对于小孩来说,实在是一种“猪油糖尼古丁”。

它是流行在粤东地区的一种传统零食,堪称粤东一绝。猪油糖润滑爽口,柔软生香,难免让人领略到猪油的芬香与独特美味。海丰人把猪油与面粉、食糖制成糖果,是对营养学的一大贡献,猪油糖甜而不厌,油而不腻,含有适量的猪油,既能给身体补充能量,又能饱尝口福,是其他糖果不能比拟的。他们说,猪油中虽含有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可它们是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必需之物,只要用量得当,是没有问题的,何况猪油中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含有对健康十分有益的花生四烯酸等高级多烯酸,故吃猪油糖物有所值。

注意事项

1:相克:猪油糖不可与梅子食用!

2:一般健康人可以食用。

3:寒冷地区的人适合多食;

4:老年人、肥胖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外感诸病、大便滑泻者都不宜食用。

5:一人一时不可多食用,特别是小孩,小心上火蛀牙。

六. 广东省 梅州 蕉岭县 竹稻米

由钟章美采用竹子与水稻超远缘杂交,历经40余载育成的 “竹稻”,属中国首创。经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遗传改良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多方检验认定:竹稻米含有竹子基因及其控制生成的有益营养元素。竹稻米生长期长,营养积累和转化充分,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竹稻米含蛋白质、钙、锌、硒、铁、镁等人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煲饭时满屋飘香,吃起来有淡淡的竹香,口感好。

竹稻米主要由梅州金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全县竹稻种植面积800亩,产量400吨。竹稻米是蕉岭县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其获得原因是:一是具有鲜明的蕉岭特色;二是产品营养丰富,口感好;三是产品具有很强发展潜力,市场评价好,在县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七. 广东省 梅州 蕉岭县 三及第

蕉岭人的一天是从三及第开始的。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到早餐店,三及第绝对是主角。一碗鲜美的三及第,一碗白米饭,夯实了肚子,蕉岭人仿佛就有了意气,意气风发开始新一天的奋斗。离开了三及第,对蕉岭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外出的蕉岭人,想念家乡最多的,就是三及第。它的味道,它的美好,早已根植于蕉岭人的灵魂深处,走到哪里,思念就跟到哪里。每处地方的人,都有一个怀念的本质,它就像一根隐形的绳索,牵着你我,走得再远,也割舍不了那份情怀。三及第,就是蕉岭人牵挂故乡的那份情怀。

客家人,尊儒重教,耕读传家,人文浓厚,这就是为什么一道普通的菜肴名字那么文雅。没有吃过三及第的人,光看名字,绝对想象不出它究竟是什么。并且,首次品尝它的人,面对热气腾腾的三及第,总是充满疑问,为什么它叫三及第?为什么不叫猪肝、猪肉、粉肠汤?蕉岭属于偏远之地,中原的士族大夫人家颠沛流离来到这里安居,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穷山恶水,要发家富贵,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依靠读书获得功名出身,改善家族的处境,为当时当地的客家人所首选。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群妇人上山下田干活,劳作堪比牛马。而她们的丈夫,则在围龙屋里,吟诵诗文,研读八股文。及第功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在这种氛围下,三及第这个闪烁希望光芒的名字,被安到一道菜肴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这是比较文化的一种解释。实际上,三及第肯定有它的渊源。传说,蕉岭有个秀才,到广州应试,失败后回来,想到读书人的苦衷,根据广州人的及第粥,略加改进,烹调出了三及第汤,为蕉岭读书人应试壮行,预兆他们三连及第,连中秀才、举人、进士,荣宗耀祖。但我个人更趋向于另一种想象:三及第其实是出自一位慈祥的母亲,或者是一位贤良的妻子,每当丈夫出门去拼世界时,那天早上,她就打早起来,踏着微弱的星光,到圩镇上买一点猪颈肉、粉肠、猪肝,加上菜园里刚采摘的青菜,做一碗香浓浓的菜汤,给丈夫下饭,为男人壮行。离家的人,面对饱含无以言说的情义和牵挂的菜汤,永远也不会迷失自己。

三及第名声远扬。不光蕉岭,在梅州大街小巷,都有“蕉岭三及第”。只是许多朋友都说,吃过不少地方的三及第,还是蕉岭的好吃。是烹调手法,抑或有其他原因?无从分辨。我有一朋友,到梅城快餐店,主打三及第,他的食材,必定打早从蕉岭购进,因而被顾客称赞味道正宗的三及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出产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风味的食物,这就是老天爷对居住地人的眷顾吧?蕉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三及第,就是上天赐给蕉岭人的一道美味吧。

食材采用新鲜猪肝、猪粉肠以及猪脊顶肉,蔬菜配以芫茜等,汤的味道鲜美,肉的味道可口。“三及第”之名又寓高中、升迁之美意。到了蕉岭不吃此菜,等于石灰撒路——白行。

三及第汤的来源:

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林召棠(清朝状元)用猪肝、瘦肉、猪肚子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汤由此而得名。客家人将三及第配上枸杞叶、咸菜等辅料,再加上几滴酒糟,便做成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三及第汤。一碗三及第,加上一大碗的腌面,这样丰富的早餐是许多梅州客家人的最爱!

做法:

原料:猪肝50,猪粉肠50克,瘦肉50克,枸杞叶若干。

配料:糟汁10克、咸菜20克、盐5克、味精5克。

制法:先将猪肝、瘦肉切成薄片,猪粉肠刮净,肠内异物洗净,切成段,把切好瘦肉拌入薯粉。起镬放入汤水,加咸菜、糟汁待汤水滚沸时加入枸杞叶,再加入猪肝、瘦肉、粉肠调味,滚煮到刚熟时上碗即成。

八. 广东省 梅州 蕉岭县 味酵粄

把大米磨成浆后拌适量土碱水,再用开水冲浆,盛于小碗蒸熟即可。碗面四周膨胀,中间凹成窝状,沾甜酱油(红味)佐食,故名味酵粄。也可切片油煎,味道咸香。或切块下锅,加配葱、蒜、肉粒、胡椒粉进行烹炒,鲜香韧滑,深受海内外宾客欢迎

信息来源:梅州市旅游局

九.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大坑陶瓷

大坑陶瓷

十.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味窖粄

味窖粄是客家最大众化的食物,用大米磨成浆后与少量土碱水拌匀,用开水冲浆,盛入小碗蒸熟。蒸成碗面四周膨胀,中间凹成窝形,以甜酱油(红味)佐食,故称味窖粄。梅县街头常有油煎味窖粄,是客家特有的传统风味食品。

客家特色味酵粄的吃法:

①醮吃:用黄糖以及少许酱油熬汁,成“红味”,或用蒜仁、辣椒、盐煎调,成“白味”,放进粄碗中,用竹签划成小块醮吃,前者香甜,后者香辣。

②炸吃:把面粉调成糊,碗粄切成两块放糊中均匀拌于表层,放进滚沸的花生油锅内炸熟后捞起,配以“红味”“白味”“蒜蓉辣椒”均可,各具风味。

③炒吃:把碗粄切成小块,配以肉丝、鱿鱼丝、香菇、葱花等配料烹炒后盛盘中,撒上胡椒粉即可,味道甚佳,为客家酒楼餐馆所喜欢采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