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吕梁市的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吕梁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吕梁市的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吕梁有什么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11-18 21:36:53

一.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无鳞。头扁口大,有须两对。肉味美,为一优良的食用鱼类。鳔滋补,可入药。

二.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粉条

临县粉条色白、条匀、耐煮沸、味纯正、易贮存、不变质。品种有烩菜兼用的大片粉、二条粉;凉拌和做汤用的线粉、粉丝等。

三.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四. 山西省 吕梁 交口县 吕梁黑山羊

【种质原产地】 山西省晋西黄土高原的吕梁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区为吕梁地区,但临汾地区的永和、 县、汾西、大宁、蒲县、乡宁、吉县等七个县和忻县地区的岢岚、静乐、五寨、神池、宁武等五个县也有分布

【头部被毛颜色】 黑色

【颈部被毛颜色】 青色

【体躯被毛颜色】 黑色

【腹部被毛颜色】 黑色

【臀部被毛颜色】 黑色

【被毛类型】 异质毛

【体貌特征】 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粗壮

【其他特征】 后躯高于前躯,体长大于体高,整个体躯呈长方形。

五. 山西省 吕梁 交城 交城核桃

交城核桃以个大、皮薄、肉厚,易取仁、出油率高驰名中外,有大龙眼、小龙眼、大花、纸皮露仁、早熟、串儿、穗状、光皮棉、长腰、抗风、横兰兰等五类12个品种。光皮棉核桃,粒大皮薄,表面光滑,每斤20多个,出仁率高达58.19%,仁含油量达72.65%。

六. 山西省 吕梁 交城 交城梨枣

交城梨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交城梨枣是中国希有名贵鲜食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区,被誉为枣中之王。梨枣果形近圆形、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果达80克。梨枣果皮薄、果肉厚,色泽艳丽、口感极好、甜脆微酸、倍感沁香。

地域范围

交城犁枣分布于交城县中南部,吕梁山东侧,晋中盆地西部边缘,介于东经111°17′-111°24′和北纬37°28′-37°54′之间。分布面积1822.1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00-1200米;分布于交城县天宁镇、夏家营镇、西营镇、洪相乡、岭底乡、西社镇等地。总生产面积3.5万亩,年生产总量100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平均为1.37%,最低的有0.7%,全氮平均为0.074%,最低的有0.042%,速效磷平均为11.00ppm,最低2.5ppm,速效钾平均为119ppm,最低23ppm,平川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在1.4%-2.0%之间。全氮含量平均0.094%,速效磷平均17.8ppm,速效钾平均为112ppm。主要土体性状有耕种洪积浅色草甸土,耕种洪积褐土性土和淡褐土,质地为轻壤到中壤类型,土层深厚。

(2)水文情况:梨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属文峪河流域,水质清洁无污染,灌溉条件良好,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适宜梨枣栽培。

(3)气候特点: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多旱少雨,年降雨量400-68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日照时数2741.8小时,

年生理幅射量达66.7千卡/厘米,年均日照百分率62%。热量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山区温差较大,昼夜气温变化明显,平川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平川及边山区年均温度略高于10℃,无霜期165天,≥10℃积温3700,山区平均温度在4-10℃之间,无霜其120-150天。

(4)人文历史情况:交城梨枣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1987年上过国宴,1990年又被指定为十一届亚运会特供果品。交城梨枣在首届国际医药、营养、保健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最高金奖”,并在“97”“99”“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三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交城梨枣的良种开发,党和国家领导人1、陈俊生、1、宋健、邓南等领导同志亲临交城视察,都为开发梨枣作过批示,并把交城梨枣命名为“国枣”,1题词“开发国枣,大有可为”。先后列入国家级、省级星火项目予以支持。由于种植梨枣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所以枣树“早密丰”栽培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枣区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梨枣产业已成为交城县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的支柱产业。

3生产技术规程

(1)产地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好、较肥沃砂壤土,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6.5-8.2;地下水位3m以下;海拔高度1200m以下的地区为宜。要求全年日照时数2300h以上,建园时要采用宽行密株方式。年平均温8℃以上。全年无霜期160d以上的地区均能栽培。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微风、小风可改变枣园温湿度,有利于结果和果实发育。风级过大时,会造成风害。建园时必须进行防风林带的营造。边山丘陵区建园,作业区以2hm2-3hm2为好,平地枣园以3hm2-6hm2为宜。作业区形状宜采用2:1或5:2的长方形。枣园防护林带建设,采用乔木和灌木结合的方式进行。林带内株距1m-1.5m,行距1.5m-2m。防护林树种,乔木用杨、柳等,灌木用紫穗槐、荆

条等。防护林带栽植应距离枣树10m以上,大风地区两行乔木中间加栽一行灌木,乔灌比1:1。

(2)品种选择及栽培要求:选用一级苗或二级苗。嫁接苗品种纯度达98%以上,归圃苗品种纯度达90%以上。首先要根据栽植密度,测定栽植点,并作标记,栽植坑要求长、宽、深各80cm,挖坑时将表土与心土分放两旁。每坑施有机肥50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1kg,和表土拌匀后施入坑中下部,边埋边踩实,呈馒头形。然后将苗木埋至原出土部位以上3cm左右。栽苗时应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苗正、根展、行对齐。苗木大小不整齐时,应进行分级栽植。

栽前苗木处理进行短剪二次枝、修根、浸水、生根粉、泥浆等处理。栽后当顺树行的两旁整修两条节埝,形成1m宽营养保护带。栽后及时浇足水分,水渗后,待地面稍干时浅锄一次,并进行地膜覆盖。以后每次浇水或大雨后及时进行中耕锄草。

定干标准60cm左右。从栽植后到发芽前进行。春季定干后及时采取苗干套塑料袋,袋宽10cm,长70cm-80cm的塑料袋,上端高出树干5cm-7cm,下端埋入土中。枣树发芽时,在袋中部打两个1cm的小孔放风,隔1d将孔撕大些,5d左右袋内温度与外界温度相近时于傍晚或阴天去掉塑料袋。枣树主要害虫是枣瘿蚊、枣步曲、枣粘虫、食芽象甲、浮尘子。防治方法:在采取农业防治基础上,喷洒3000倍敌杀死或1000倍25%杀虫星等农药,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展叶后至落叶前,全年喷药3-4次,每次喷药时可混入适量叶面肥,如农家宝、叶面宝、0.4%尿素、0.3%磷酸二氢钾等。间作物宜选择与枣树共生期短,肥水矛盾小的低杆作物,如豆类、瓜类、绿肥或部分中药材等。生长季节视降雨情况进行2-3次浇水和中耕锄草,做到天旱地不旱,园地无杂草。秋季落叶前,结合扩穴株施农家肥20kg-30kg,施后浇封冻水。11月份进行主干涂白。

(3)生产过程管理: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以适当晚栽为宜。秋栽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以早栽为好。平川水地,株行距以2m×3m为宜,旱坡地以2m-3m×4m-5m为宜。枣粮间作以

2m-3m×6m-10m为宜。平地宜采用南北向长方形、品字形栽植,坡地采用等高栽植,梯田采用回字形栽植。

(4)产品收获及处理:鲜枣成熟期一般分为白熟期、半红期、脆熟期三个时期。果实的大小和形态基本形成,果皮颜色由绿转为绿白色。此时果实的糖分积累最快,维生素C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作为蜜枣加工原料时,该期为适宜采收期。果皮着色面积达到50%以上,即进入半红期,此时糖分积累逐渐缓慢,风味和口感基本体现出该品种应有的特性。作为鲜枣贮藏,该期为适宜采收期。果面全部着色,并逐渐由浅红色变为深红色,糖分积累基本完成,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达到最大值,且果皮光滑、硬度、风味品质达到最佳状态,此时为鲜食和加工酒枣适宜采收期。

由于枣的花期长,座果迟早和成熟期不一致,所以在生产上应按照用途要求分期采摘。采摘方法:必须用人工采摘,采前剪短指甲,轻摘轻放,以保证鲜枣的质量,贮藏保鲜的枣果要采用逆采方法带上果柄。采摘盛枣容器,选用洁净卫生布袋、布包或柳篮、竹篮内铺软绵布料。

(5)生产记录要求:在梨枣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梨枣生产可追溯制度。

4产品典型品质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鲜枣品质特征:各等级梨枣都应果实完全良好,新鲜洁净,无异常气味,不带不正常的外来水份,细心采摘,充分发育,具有适于市场和贮藏要求的成熟度;无霉烂、无虫果、无病果、无裂果、无伤枣、果面干净卫生,着色程度半红至全红。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枣果采收后,果实贮藏或销售前要严格按照标准分级。

(2)包装鲜枣的容器要求大小一致,整洁、卫生、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无虫蛀、无腐朽变质现象。瓦楞纸箱按GB6543的规定执行;塑料袋按GB4456和GBn588-89的规定执行;塑料箱按GB8868-88《蔬菜塑料周转箱》执行。包装时按品种,等级分别包装,其包装规格,单位重量须一致。包装上应标明品名、等级、重量、产地、企业名称、贮藏条件、生产日期、包装日期、包装标志应符合GB7718的要求。

作为上市销售鲜枣的包装,特别是投放超市的鲜枣包装,还须加注有:注册商标、条形码、执行标准代号、卫生许可证号、食用方法、贮藏方法、保质期、封口日期等标志。

(3)鲜枣的运输要求:鲜枣在采摘、挑选、装箱、装车运输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轻装轻卸,装卸时不得踩蹋包件或在包件上座卧。运输工具及盛装鲜枣的容器要求:洁净卫生、耐压性强、无尖凸物、无尖刺,以防损伤枣果。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风吹、日晒、雨淋以及途中颠簸。并严禁与有毒物品混装混运。长途公路、水路运输时,要求使用恒温车(船)。市内运输可使用密封防尘车辆。空运、铁路运输时,按照有关航空和铁路运输规定执行。

(4)鲜枣贮藏保鲜技术:气调贮藏管理:气调贮藏是目前较先进的鲜枣贮藏技术,公司聘农科院保鲜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气调库除必须具备机械制冷装置外,要求库体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库内温湿度可自动控制,并配备降O2和CO2脱除设备,虽造价较高,但贮藏效果很好。库内温度,湿度和气体指标要求:温度:应控制在-1℃-0℃,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气体指标:O23%,N295%以上,CO2<2%。贮藏库盛装鲜枣容器,使用塑料周转箱,规格质量性能按照GB8868-88的要求标准执行。每箱容量18公斤,按品种、等级分类码垛贮藏,码垛采用1/2错位法,垛距0.8米,垛高3-4米。在贮藏期间,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开阳大枣

临县开阳大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枣红枣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临县红枣产地地处黄河中游河畔,山环水绕,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枣树历史悠久,据传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无史料可考。民国《临县志》记载:“克虎寨、小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八堡较为驰名”。清代以来红枣成为大宗出境之一,境内至今仍存活有成片的千年老枣树。本处生产的红枣个大、核小、肉厚、皮薄、色深红、味深,拉丝长是枣中的极品,是清朝时期的贡品。临县才子赵中元是乾隆皇帝的老师,曾将红枣送于乾隆皇帝品尝,皇帝赞不绝口。

临县开阳大枣,山西省临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临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由于纬度位置适中,气温高、光照足,红枣生产往往有“十年九收”,是全国红枣之乡,特别该县曲峪镇开阳村生产的大枣品质高,产量高,享有盛誉。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山西西部,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全县国土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万亩,属山西第二大县。临县属黄士丘陵沟窒区,她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比例大致是“五山四沟一分平”。中部大面积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1933.3平方公里,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面积830.37平方公里,湫水河两岸山间河谷区,面积66.6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适于枣树种植。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较少,且时空分配极不平衡。其中:多年平均大阳总辐射量为140.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日均7.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3%;多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温介于6.5℃一11.3℃之间;全县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由东北向西南延长,相差3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8.8毫米,在全年降水中,季节差异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个月总降水量32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5%,为雨量集中期,正是枣树发育旺盛的时期,因而红枣生产往往有“十年九收”。生产情况近年来,临县确立了红枣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认真落实土地、林业政策,大力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全县枣林面积达到63万亩,挂果35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成为全国红枣之乡。

临县红枣栽培可以上溯到西汉年间,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索达干枣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开阳较为驰名”。多少年来,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种植经验,近年来,加大了红枣的高科技管理力度,在红枣的综合管理、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广大枣农普遍掌握了扩穴施肥、炮震松土、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高接换优、防雹增雨等综合丰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地理标志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山西省临县曲峪镇绿色开阳红枣专业合作社申请对“临县开阳大枣”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2年8月3日准予登记。

地域范围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开阳大枣的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0°35'—111°44',北纬37°46'—37°40'之间,南北长36公里,东西长8.8公里,总面积14467公顷,辖曲峪镇、丛罗峪镇、碛口镇的索达干村、高家塔村、马家塔村、马家圪垛村、上咀头村、黑水沟村、马家洼村、马家庄村,共3个镇,65个行政村,年产红枣9580吨。该区域东邻石白头乡、刘家会镇,西接黄河,南邻碛口镇的高家山村、大峁上村、后山村,北邻兔坂镇,地貌属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海拔高度700-1057米。开阳大枣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是14467公顷,总产量95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方面,临县开阳大枣颜色深红、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掰开拉丝长达60cm左右,有“开阳尺八大姆枣”之称;鲜枣皮薄肉厚、质地酥脆、味甜多汁、清香怡人。内在品质方面,每百克干枣中含氨基酸≥2.87克、总糖在56.6克—58.3克之间、脂肪约0.4毫克、维生素C ≥149.1毫克、胡萝卜素约0.01毫克、18种氨基酸总量约为2014mg。产品安全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八. 山西省 吕梁 交城 褐马鸡

褐马鸡

褐马鸡是我国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目前约计有2000只左右。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

形态特征

褐马鸡成高约60厘米,体长1米-1.2米,体重5公斤,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头侧连目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头后,宛如一块洁白的小围嘴。褐马鸡最爱炫耀的是它那引人瞩目的尾羽。其尾羽共有22片,长羽呈双排列。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外边羽毛披散如发并下垂。平时,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故称“褐马线”。褐马鸡整个尾羽向后翘起、形似竖琴,十分美观。

翅短,不善飞行,只能从山上向下滑翔式地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全身羽毛深褐色,头顶长着黑色的绒毛。嘴巴粉红,脸部鲜红,眼睛后面有一白色颈圈,两簇雪白的绒毛突出于脑后,象一对白犄角,因而有得名“角鸡”,尾巴蓬松上翘,很像马尾,泛着紫蓝色光亮;喙短而尖。

九.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孝义柿子

孝义柿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孝义柿子是孝义市的又一名优经济林品种。柿树产量高、寿命长、木质优良,俗有“鸟木”之称。果实含糖量高,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柿子及其制品有较高的医疗价值。主要品种有磨盘柿、牛心柿等7个优良品种。柿子年产量可达1500吨。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第四批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公示显示,孝义柿子被确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其地域保护在孝义市境内4个乡镇(街道)、11个自然村,总面积3000亩,年生产总量23万公斤。

地域范围

孝义柿子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在孝义市境内4个乡镇街办11个自然村,具体是高阳镇寺家庄、崇原头,下栅乡兴跃、坛果,东许街道办事处宜兴、真兴,兑镇镇新民、梁家原、南营、产树原,振兴街道办事处中辛安,总面积3000亩,年生产总量23万公斤。孝义柿子产地地处吕梁山中段东麓,汾河中游西岸,晋中盆地之西南隅,介于东经111°21′-115°55′,北纬36°56′-37°18′,海拔731-900m,适宜孝义柿子生长。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1)自然生态环境:孝义柿子产地土壤主要为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pH值6.5-7.8。土壤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地形为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舒缓起伏地形。气候属温带半干燥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平均雨量464mm,年平均无霜期19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34.6小时。主导风向为W。

(2)人文历史:孝义柿子是孝义市的林业品牌,种植历史悠久,有关柿树种植记载始于明代,有1500年的历史。民国25年,全县有柿树10947株,1963年县内掀起大种柿树的热潮,主栽品种牛心柿是省银牌得主,畅销省内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柿树园地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pH值6.5-8的沙壤土或轻粘土的平地或向阳(坡度小于10°)的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生态环境符合《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

(2)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抗逆性好,较耐干旱的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采取了多项技术,园地选择、栽植、栽培管理、科学施肥、节水灌溉、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实采收、贮藏、脱涩等。在施肥中采取施腐熟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在病虫害防治中以营林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合理综合应用营林、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等措施,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规定化学农药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严格安全间隔期。

(4)产品采收:当果实已充分发育成熟,果皮呈品种特征颜色时,用采果剪自果梗部剪下,轻采轻放,防止损伤果实和母树。

(5)生产记录要求:在柿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田间档案。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果面洁净,无机械损伤、病虫果和霉烂,无不正常外来水分和异味,果梗完整或统一剪除,果蒂和宿存萼片完整。平均单果重大于89克。果形扁圆形,果皮光滑,呈橙黄和橙红色。

(2)内在品质:果实汁多,味甜,含糖量大于11%,品质上等,无籽。

(3)安全要求:柿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柿》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5包装标识规定

(1)标识:产品应有明确标识,包括产品名称、品名名称、产品执行标识、产地、净含量和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2)包装:柿多采用纸箱或木箱包装。采用木箱包装时,其木材不能有怪味。包装材料符合NY1T658和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包装容器封口严密,不得破损、泄漏。包装上注明“孝义柿子”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

(3)贮运: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4)贮存:在清洁、卫生、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防鼠设施处贮存,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其他物质混存。

十.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软米

软米

软米系由兴县传统种植的黄黍子碾造而成,米粒浅黄色,较一般米大而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用其制成的油炸软糕,食之酥软可口,是山西有名的小吃之一。该产品曾在1996年山西省优质小杂粮畜产品评销会上荣获铜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