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保山特产小吃介绍图片 云南省保山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保山特产小吃介绍图片 云南省保山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1-18 16:34:19

一.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太平元红

太平元红乃选用施甸太平戈家山大型优质山楂果,削皮去籽,采用特殊工艺除涩,用优质冬蜂蜜装罐密封,浸渍数日后制成,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太平元红初为药用,因食之可口,逐步演变为两全其美的上等食品,后“蜚声四夷”,畅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其滋味特别,酸甜适度,蜜香诱人,有健胃消食、润肠益肺、提神醒脑、防暑降温之功效。它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钙,具有丰富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是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二.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施甸粉丝

施甸粉丝以优质蚕豆为原料,经精心加工研制而成,素以优质著称,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施甸生产的粉丝,粉条细匀、色泽洁白透明、光滑细腻、丝长柔软韧性好(俗称筋骨好),被誉为银丝。它味美价廉,便于携带,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三.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玉溪风味小吃

如果你在昆明街道上漫步,经常可以经看到:“真正玉溪风味”、“最佳玉溪风味”的小吃招牌。玉溪烹调技艺誉满全滇,玉溪烹调技师遍及三迤

玉溪市因水得名,玉溪河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而玉溪风味与水有关,其著名食品如炒鳝鱼、炖鳅鱼、烧鸭均以水产品为原料,而向负盛名的玉溪米线则与玉溪水稻品种有关。明、清以来,玉溪即有滇中谷仓之美称,这些,都是玉溪风味的物质基础

玉溪风味小吃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昆明风行,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尤其是吸收川味、苏味之长,麻辣鲜香兼备。最能代表玉溪风味的小吃品种,注重汤味,佐料齐全的是玉溪米线。玉溪米线名目繁多,花色多样,有闷肉米线、鳝鱼凉(热)米线,还有肉米线、鸡米线。根据季节变化,还有什锦凉米线,以凉菜为主,脆香爽口,佐料多样,炎夏时节,为冷饮佳品。民间碗豆粉盖面酸汤凉米线,价廉物美,老幼爱吃

玉溪小锅米线独具特色,汤味求鲜,多用筒子骨和鸡熬成清汤,选用韭菜、碗豆尖等鲜嫩绿叶菜,配以玉溪酱油,采用新鲜剁肉,加适量水腌菜,一锅一碗。另外小锅卤饵块,油重而不腻,香而不脆,熟而不粘。近来在小锅煮品的基础上发展了炒饵、炒卷粉、炒米线。加火腿、腌肉或香肠提味,配以韭菜头,成品绿黄分明,鲜香爽口,滑而不腻

小吃不妨一尝,席面更为可观。玉溪烹饪,炖、炒、爆、蒸、烩、溜、卤、烧均有拿手好菜

炖鳝鱼向称玉溪名菜,是玉溪烹调技师们的拿手技艺。汤汁红亮,加入油炸泡肉皮入味,得薄荷清香,再垫以韭菜,得其鲜甜,鳝鱼滋嫩味浓,油而不腻。炒鳝鱼品种较多,有红油卷筒鳝鱼、炒鳝鱼丝等,辣麻鲜美,入口爽脆

炖鳅鱼却又是一番风味,粑而不烂,夹鱼头入口,身尾留口中而拖出骨头,鲜美无比

爆双脆以猪肚头和鸡、鸭肫为主要原料,旺火旺油,急速成菜,脆、嫩、纯、香具备

蒸鸡集、香、鲜于一体,老少适宜。垫以蚕豆、红薯、洋芋,更是增色不少

溜里脊、醋溜卷筒鳝鱼,清淡可口,滋嫩无渣

卤菜在玉溪较为流行,从鸡、鸭、火腿到豆腐,都可卤出各种名菜,卤味纯香,配料多样,注重火候,吃味爽口,佐酒下饮均不宜缺

著名经济学家朱应庚教授,对“玉溪风味”的形成和特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民国初年建成的玉溪街,是昆明当时唯一的一条饮食街,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正义路、晓东街、南屏街。窄窄的街面两边摆满了饮食摊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趋之若骛。人们以到此一饱玉溪风味的口福而为快事。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50年代。说明玉溪风味在云南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玉溪风味”的内涵是包括一系列独具风味的菜肴和名特小吃等烹饪食品,它的创立和形成,不知包含了多少前辈的艰辛和智慧。其菜肴的最大特点,在于刀工精细,注重火候,主配料讲究鲜、活、滋、嫩,调味则以鲜为主,重辣轻麻,酸甜适中,不管炒、烧、煮、卤、烩、焖、炖等,其色、香、味、形均属上乘。其在玉溪,又因地方的物产不同,形成各自的特色。各种小吃之所以堪称一绝,则在于制作的独特及原料的新奇、精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了专门的饮食服务管理机构,对历代烹调大师的智慧结晶--玉溪风味的烹调技艺、曾先后采取"以师带徒"或办培训班等办法,培养出许多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中青年烹调师,使玉溪风味得到了继承(玉溪)

四.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陵黄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陵黄山羊产地龙陵县,98%是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7.85%,雨量充沛,灌木丛生,植物种类十分丰富。1984年龙陵县草场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的植物名录有135科636种,适宜于龙陵黄山羊的养殖。民间素有“洋(羊)小姐住洋(羊)楼,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的说法。形成龙陵黄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小、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亲睐。龙陵县养殖黄山羊历史悠久,据《龙陵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就在木城、象达、天宁、龙新、平达等地饲养。当地群众素有养羊的习惯,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羊粪可作为山区发展种植业的优质肥料,养羊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龙陵黄山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在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龙陵黄山羊这个优良地方山羊遗传资源。在1980年云南省畜牧局组织开展的全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中,发现该品种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和优良的生产性能,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注视,因被毛呈黄褐色或褐色,故定名为“龙陵黄山羊”。龙陵黄山羊于1985年载入《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1987年载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8年载入《中国山羊》。其品种2008年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09年确定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云南省农业厅公告2009年第15号)。 龙陵黄山羊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屠宰率高;肉质细嫩,膻味小的特点。为保护好这一良种资源,龙陵县畜牧部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对该品种进行了保种选育,1987年开始进行系统的本品种选育工作。在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1—1994年实施了云南省种羊基地建设项目;1994—1998年实施了云南“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进行品种选育;1996—1999年实施了黄山羊供种基地续建项目,建立了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2001—2002年实施了种草养羊开发项目,建立了勐蚌、乌木山种羊扩繁基地;2003—2005年参与实施“云南肉山羊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005—2007年参与实施“云南肉羊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龙陵县黄山羊高效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2005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42.1~142.6–2005),标准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通过长期努力,经过几代畜牧兽医科技人不间断的对龙陵黄山羊进行提纯复壮、选育提高,形成了外貌特征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地方肉用优良品种,并在龙陵县建立了以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为龙头,扩繁基地为核心,养羊专业户为基础的良种繁育体系,具备了批量提供优质种羊的能力。2004年良种肉用山羊胚胎工程及产业化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05年龙陵县人工种草养羊开发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2011年龙陵黄山羊被云南省农业厅评定为云南六大名羊之一。

龙陵黄山羊是在龙陵特殊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皮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躯体红褐红,后枕窝至尾根的背线为黑色。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体格大,生长快,易育肥,屠宰率高。成年公羊体重达50余公斤,周岁公羊可达40公斤。肉质细嫩,膻味少;板皮面积大,质地细实坚密。在《云南畜群品种志》和《中国山羊》等书中均被载录,在农牧渔业部《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畜群刊》向全国推荐的9个肉用型山羊品种中名列第四。龙陵黄山羊品种繁育基地已基本建成,有核种群42群,种羊1460多只,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中的86个村126社的1610户农民之中。在品种提纯复壮方面取得了较好收效。现有繁殖群247群,山羊5400多只。全县山羊存栏35000多只,其中黄山羊占76%。

【种质资源优缺点】 体格大,生长快,易肥。屠宰率高,耐热耐湿力强,板皮面积大,质地坚实,致密。 繁殖率低。

地域范围

龙陵黄山羊养殖区域为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的龙山镇、镇安镇、龙江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腊勐乡、碧寨乡、勐糯镇和木城乡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99°11′,北纬24°07′—24°50′,东西横距64km,南北纵距78km,养殖区域范围2884平方千米,存栏8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毛色:龙陵黄山羊毛色呈黄褐色或褐色。公羊额上有黑色长毛,颌下有髯,从枕部至尾部有一黑色背线,肩胛至胸前有一圈黑色项带与背线相交呈“十”字型(俗称“领褂”),母羊无“领褂”。 体型:龙陵黄山羊结构匀称,紧凑,体质结实,体躯较长,后躯发育良好,整个体型呈圆桶状,有雄性悍威。 头:大小适中,额短宽,鼻直,眼大而有神。有角或无角,角向上向后生长呈倒八字型。 颈:公羊较粗,母羊中等,与肩部结合较好,公羊颈项有黑色长毛。 体躯:背腰平直,胸宽深,尻丰满倾斜适度,母羊腹大充实而不下垂, 乳房大而柔软,0大小、长短适中,左右对称,公羊-大而对称,垂系长短适中。 四肢:四肢结实有力,肢势端正,蹄质坚实。 2、内在品质指标: 龙陵黄山羊羊肉香味浓郁,其肉质细嫩多汁,膻味小,食用时味香而不腻口,汤色乳白色,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17﹪,粗脂肪含量≤20﹪,水分含量≤77﹪,氨基酸总量≥15﹪。 3、质量安全要求: 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品质量严格按GB/T9961-2008《鲜、冻胴体羊肉》执行。

五.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刺绣

腾冲民间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腾冲历史悠久的刺绣孕育催生出了腾越园角工艺服饰有限公司。公司对民间手工刺绣图案进行了广泛的挖掘、收集、整理、精选、开发,并学习中国四大名绣的各自优点,融入到手工刺绣中,将这些工艺附着在产品上,形成了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手工园角刺绣文化图案,图案色彩艳丽、形象夸张活泼、栩栩如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温馨浪漫,具有很强的民族气息,适应不同的文化审美需求,创造出独特的园角刺绣品牌。使腾冲刺绣这一民间艺术品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展。公司生产不同花色式样的背幺、马甲、围裙、手机套、手袖、披风、童装、鞋垫、民族服饰等九十多个产品,公司生产的刺绣产品,手工精美,有的顾客认为,比中国的四大名绣立体感更强。公司还申请了外形设计产品专利,已获得25项国家专利。

腾冲县的傣族村寨,几乎全都会制作傣家织锦,长期以来,傣族妇女生产织锦,主要是用来满足自家的生活所需,或者馈赠至亲好友,很少作为商品出售。近年来,傣族妇女们也把织锦带到县内或其它县市出售,深受客人的青睐。

傣家织锦的制作工具,是古老木织机,制作材料,仅是普通棉线及各色毛线、丝线。由于傣家织锦艺人心灵手巧,技艺高超娴熟,她们织出的成品自然也就不同凡响,织品构图精美,设计新颖,做工考究,色彩艳丽,用以制作筒帕的织锦,还织有孔雀、花草等图案,或织有汉文、傣文,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质优物美的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品。

六.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新寨咖啡

新寨咖啡--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山小粒咖啡”,是国际咖啡界公认的上等咖啡,媲美国外优质产地的咖啡。近年来崛起的“新寨农庄咖啡”,就是其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新寨农庄咖啡”产自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干热河谷地带潞江坝1田新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享誉全球的小粒咖啡。“新寨农庄咖啡”发起人、保山新寨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显文,当年不仅自己承包土地种植咖啡,还发动农民种植咖啡,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2005年谢显文成立了新寨村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2006年创办保山市新寨咖啡有限公司,“新寨农庄咖啡”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站稳脚跟,谢显文带领公司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种植技术和深加工技术,从种植生产精品咖啡做起,着手打造自己品牌,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收购产品、统一加工销售,坚持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进行种植与加工,生产的精品咖啡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并出口欧洲、中东等地区。不仅带动合作社成员增收,调动了社员积极性,并且在咖啡业界赢得一席之地,同时市场方面也收获了消费者的良好口杯。

2012年9月,“新寨农庄咖啡”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营模式,结合自身优势,与多家旅行社合作,依托特殊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重装万亩咖啡观光园,倾力打造集观光、采摘、咖啡加工、品尝、鉴赏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生产加工生态庄园——“新寨小粒咖啡庄园”。在云南从事咖啡行业的众多人士看来,这无疑是“新寨农庄咖啡”宣布要打造“中国人自己品牌的咖啡”的信号。记者了解到,庄园中建有鲜果加工区,咖啡豆筛选、烘焙、研磨、品尝区和咖啡文化鉴赏区,作为懂咖啡、爱咖啡的海内外游客来到此地,不失为一处体验清新时尚的咖啡文化之旅的旅游新地。

七.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施甸骨蚱

施甸骨蚱是施甸民间入冬时节干家万户必备的传统腌制食品之一。采用新鲜猪排、脊骨及少量肠、肚砍剁成均匀的团状,然后加入多种香料拌揉至透,填压入罐(瓶),再用猪油密封置于阴凉处,一般三个月后即可加热食用。成熟的骨蚱骨质酥松,色泽鲜红透亮,油而不腻,鲜味淳厚,爽口开胃,别具风味。若与白豆腐一同婉吃,则色相更佳,口感亦好。如今,已有产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从而使这一方域风味四方流香。所惜产品之“骨感”似太强了些,故虽“风味”十足,却略乏丰腴,距传统佳品也就差了那么一丁点。

八. 云南省 昭通 水富县 昭通风味小吃

昭通风味小吃

九.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永昌红

永昌红--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十. 云南省 保山 昌宁 昌宁红茶

昌宁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昌宁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宁红茶其外形条索肥嫩重实,色泽乌润光泽显金毫,具浓郁的栗糖香,叶底嫩均厚实,滋味鲜美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回味绵甜悠长。昌宁红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昌宁红茶产于云南省著名红茶产区———千年茶乡昌宁。选用经出口产品基地备案的高山无污染、有机生态茶园的老树茶青为原料,延用古茶人的采摘工序,精选老树茶旗茶青经传统功夫红茶工艺制作而成。

昌宁红茶其外形条索肥嫩重实,色泽乌润光泽显金毫,具浓郁的栗糖香,叶底嫩均厚实,滋味鲜美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回味绵甜悠长。常饮昌宁红茶有清热解读、温胃养胃、清肝明目、软化血管、美容养颜之功效。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昌宁红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昌宁红茶

云南省昌宁县田园镇、漭水镇、大田坝乡、柯街镇、更戛乡、勐统镇、温泉乡、鸡飞乡、翁堵乡、耈街乡共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昌宁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昌宁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昌政函〔2013〕42号

云南省地方标准:《昌宁红茶》草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