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榆林土特产专卖店东沙店在哪 榆林能带走的特产在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榆林土特产专卖店东沙店在哪 榆林能带走的特产在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11-18 10:51:45

一.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干瓜条

干瓜条将西瓜皮刮净红瓤,削去绿皮,用小刀转着割成长条,烈日晒干即为干瓜条。食时,先把干瓜条用温水泡软,切段。可烩,可炒,也可调。凭爱好选择吃法。

二.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靖边苦荞

靖边苦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边苦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杂粮种植区东坑镇、席麻湾乡、乔沟湾乡实施荞麦高产创建示范田1万亩,白于山区天然状态下生产的“榆荞—4”、“苦荞”等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靖边苦荞多次荣获名优小杂粮品种。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靖边苦荞 陕西省靖边县张家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东坑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杨米涧镇、周河镇、杨桥畔镇、天赐湾镇、青阳岔镇、黄蒿界乡、海则滩乡、镇靖乡、席麻湾乡、龙州乡、小河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靖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靖边苦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靖政函〔2012〕270号 靖边县地方标准:DB612725/T02-2012《靖边苦荞种植技术规程》

三.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横山小杂粮

横山广阔的山区盛产耐旱作物谷子,由谷子去壳加工成为小米。小米外观圆润、饱满,色泽金黄,食味香美,营养丰富,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等十几种微量元素。我国医学早有记载,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等,是现代家庭常备的美味食品,素有塞上“小人参”之称。小杂粮是用横山本地产的绿豆、红小豆、小米、软黄米、大米、扁豆、豇豆等多种杂豆、杂谷精制而成。其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素、矿物质、纤维素等众多人体所需营养,同时还富含药用成分。它既是传统粮食,又是现代保健品,具有“食药两用”的奇特功效。

横山小杂粮是驰名中外的特色绿色食品。

四.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大红枣

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

五. 陕西省 榆林 清涧县 清涧粉条

清涧粉条

清涧粉条加工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以口味地道,晶莹透亮,入口爽滑,吃法多样而出名,畅销西安、山西、宁夏、甘肃等十多个省市。粉条同清涧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粉条加工业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年加工粉条产品达3万砘,产值万元1.2亿元。粉条产业在促进该县经济快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该县人们亲切誉为"吉祥三宝"(红枣粉条石板)之一。

清涧粉条吃食文化丰富。每年的冬闲季节,清涧县大多数农户都会挑选最好的洋芋磨碎滤制成粉芡,加工成有圆有扁,有粗有细的粉条,村村落落一挂一挂银丝般的粉条晾晒织成一片雪白的世界,构成清涧农村冬天特有的一道风景。清涧家家有粉条,人人个个都爱吃,用粉条炒、炖、蒸、烩等吃法,是清涧人的拿手好戏,形成了以粉条为原料的众多的炒菜和小吃,诸如有肉炒粉、猪肉炖粉条、凉拌粉条等举不胜举,小吃有三鲜烩粉、油粉蒸饺、粉条韭盒等,都是谁听谁爱吃的美食。再加上清涧粉条耐贮易存、晶莹透亮、光滑爽口的优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清涧粉条好、名气大的原因。为此,清涧粉条成为清涧人们逢年过节、酬宾待客的首选之物,也是人们访亲问友的好礼品,更是清涧人们迎送贵宾的"拿手货"。

粉条加工业作为清涧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清涧经济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清涧粉条加工业蓬勃发展,全县粉条加工企业有6户,加工作坊有3000多户,年加工马铃薯能力14万吨,产值达1.2亿元,该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以贺家川为中心的7个行政村所形成的红旗沟粉条加工一条沟,构成了庞大的粉条加工基地,年产2万吨粉条、粉丝等。从事粉条加工、营销人员达万人以上。该县今年进一步加大扶持粉条加工业的力度,为粉条产业发展大开“绿灯”,将2400吨粉条系列产品生产线新建项目和年产1200吨精制粉条、粉丝生产线改造项目列入市南扶项目的重点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10万元。为粉条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毡绣

在气象万千、物阜民殷的榆林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头包羊肚手巾,手舞羊鞭,嘴里哼着信天游小调的牧民,大多穿着做工精致的毛毡背心,背心的当中绣着花色美丽的图案,这就是颇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榆林毡绣。

榆林毡绣,又名绒线毛毡绣花。它是一种古老的绒线毡绣工艺品。早在明代,榆林就已十分流行。李自成的义军将士身着的毛毡背心中央的“闯”字图案,就是这种传统的民间毡绣工艺。

榆林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毛毡质地结实,手感性好,制成的衣着耐穿舒适。榆林少女12岁左右即随成人学习毡绣,掌握毡绣技艺,成为榆林妇女的特长。一般以家织毛毡为底料,通过编织、穿针、贴补、缠绕等多种针法,将各色绒线纳绣成多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产品多用于背心、桌围、椅靠、座垫、炕毡、挂屏、帐帘等用品。有古朴典雅,柔和素净的艺术效果。尤以摹绣山水花草,极得笔墨淋漓、气韵生动、维妙维肖之功。且规整板挺,针法多变,绒毛柔软,色泽艳丽,造型逼真,层次明晰,立体感强,质感真切,结实耐磨,不怕挤压。


七. 台湾省 云林县 鼠肉专卖店

人们避之不及的老鼠,居然有人以此为美味!这里烹调的可是生长于山林野地的田鼠,运动量足,吃的又是野果野味,不但肠胃清洁,且皮嫩肉滑,质感不输任何山珍,田鼠的烹调以三杯风味最佳,首先将姜、辣椒、蒜头爆香,再放入鼠肉热炒,起锅前再加入些香菜,便成为一道可口的“三杯田鼠”,而喜欢清淡口味的食客,也可选择“鼠肉面线”。( 云林县)

八.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米脂米酒

米脂米酒

米酒:每逢春节,陕北人家都自酿米酒,守岁“熬夜”时,家家滚米酒畅饮欢谈,但米酒始终隐在闺中人未知,直到贺敬之《回延安》中热情地赞道:“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米酒才芳容天下知,逐成为代表性的地方名食之一。

陕北酒曲道:“烧酒本是糜子水,先软胳膊后软腿”。米酒系采用去皮后的黍(俗称软糜子、软黄米),经加、发酵、封存等工序后酿制的民间酒类的总称。根据配料及酿制工艺不同,分为黄酒、糖酒、清酒、稠酒等多种。米酒具有黄米的米香味,色泽黄亮,酸甜适口,口味绵醇,曲香悠长,营养丰富,消腻暖胃,老少咸宜。多于冷天制作。可作药引及料酒。《吴旗县志》栽:“七月初七是农村采酒曲的日子,这日要将山上的艾篙和书贝贝草(贝母)等采集齐全,将麦子推成瓣,采成曲块任其自然发酵,用于冬季配制黄酒用”。因为家庭酿制,手法相殊,百户百味,故邻里亲朋,好以酒相赠,互品共享,富有乡村情趣,婚嫁宴席上米酒是不可缺的角色,习称家造酒,喝酒先上米酒,再上白酒(也叫烧酒)。“滚滚的米酒端上来,一样的朋友一样的待”,在陕北民歌的祝福声中酒香沁人心脾。米酒中又以黄酒为佳,以稠酒工艺简单,最为常见。

九.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陕北红枣

陕北地区土质独特,光照、气温、降雨量等自然条件适宜,所产红枣果大、肉厚、味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亦可入药。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地带,能耕,能牧,能植,榆林的红枣、细毛羊久负盛名。榆林的手工艺品精巧别致,毛毯、地毯、柳编、石雕等均为热门出口商品。

商洛的山货、土品、中草药材、野生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洛南的核桃、镇安柞水的大板栗远销日本。丹凤的干红、干白葡萄酒,商南、镇安的茶叶、生漆、商州的柿饼已闻名国内外。各县市的木耳、香菇也销往全国各地

1988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陕西佳县“中国红枣名乡”称号。陕西清涧95年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其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陕西绥德枣林坪的黄河滩枣素称人参果。

陕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营养相当丰富,其主要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

陕北大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的延川、清涧、绥德、延长、神木、吴堡、佳县等县。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陕北大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陕北大红枣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1982年9月,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访问西安时,品尝了陕北延川大红枣,赞不绝口,次年即从延川买回枣树苗5000株,引种朝鲜。

十.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榆林荞麦

荞麦是一种适应性广,生育期短的作物;是三大优良蜜源作物之一;也是良好的食物性药用植物。

荞麦的适应性很强,耐瘦耐旱,在新垦地和瘦薄地上都能良好生长。对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先锋作物。荞麦的生育期短,一般60-80天就能成熟,多在早稻,蚕豆,豌豆,油菜之后种植,也有和绿肥,蚕豆或小麦混播的。特别是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种植其他作物不能成熟时,可以及时补种荞麦,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即可成熟,如果管理得好,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它既可以春种,也可以夏种和秋种,因此人们又把荞麦称为救荒作物。

荞麦的子粒营养价值很高。荞麦粉含有11%左右的蛋白质,高于大米;含有2%多的脂肪,高于小麦和大米;含有7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高于小麦;还含有铁,磷,钙等矿质元素,以及柠檬酸,苹果酸。每100克荞麦粉还含有0.41毫克左右的维生素B1和0.16毫克左右的维生素B2,都超过大米。荞麦是寒冷地区农民喜爱的抗寒耐饥的粮食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