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理有什么特产可带走吃的 大理的土特产最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理有什么特产可带走吃的 大理的土特产最值得买更新时间:2022-11-19 21:04:42

一.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白杜鹃花

白杜鹃花本来就常为白族人所采摘食用。农民在入山拉干松毛以垫圈积肥和砍柴、收松果等等生产活动时就顺便采摘。下山时妇女们背上背着沉重的背篓,腰间围腰里兜的便是大兜的白杜鹃花。

白杜鹃花采摘回家后,剔除花蕊、花托,单留下花萼,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入锅,在滚水里焯2~3分钟后捞出,挤干水分摊开晾晒于簸箕内。干透后花萼卷缩成条状,略呈淡赭色,便可长期储存供食用。

白杜鹃花的花蕊,味苦,略带毒性,不可随便食用,必须剔除。花萼所带毒性轻微,适量食之却能驱风、除寒,有一定的治病功能。用滚水焯后,毒性减低,达到驱弊变利的目的。山上的野蜂在白杜鹃花上采蜜,所以食用野山蜂的蜜也有驱风、散寒的作用,故野山蜂蜜也被白族人当作药用。

白杜鹃花去蕊清洗干净后,不经滚水烫焯,也可直接晾晒干后储存。这种方式储存的白杜鹃花只可用香油干煎而食,十分酥脆,是白族“煎炸”菜肴的一个品种。

水焯后储藏的干杜鹃花食用时,用清水发开,然后经几次漂洗,几次挤干水分,继续清除多余的涩味和毒性。白杜鹃花汤可用鲜肉骨头汤煮,也可用腊肉汤煮。用汤不同,口味各异。今年火把节吃到的就是用鲜肉骨头汤煮成,其味香鲜可口,清涩回味。若用腊肉汤煮成,则口感肥厚重实,又别是一番滋味。

干杜鹃花发开,漂洗清洁后还有多种烹饪方法:

剁成1cm左右碎段,配适量胡辣椒段,再配鲜肉丁爆炒,与宫保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味有别;单纯素炒则清新爽口;与煎鸡蛋或豆腐合炒都各有不同的滋味。

剁细,配豆腐、小粉、肉泥、食盐,捏成泥,团成圆子,油炸,干吃,或团成圆子后煮成杜鹃圆子汤。剁细,配肉泥、小粉、鸡蛋、胡椒粉、食盐充分拌合,以煎鸡蛋皮包裹,或以豆腐皮包裹,上甑蒸熟,成杜鹃蛋卷。蛋卷制法也可用香油酥炸而成。

蚕豆收割以前,可采摘青蚕豆剥出青豆米,与白杜鹃一起炒食。青蚕豆米捏成泥,可与白杜鹃一起制成杜鹃蚕豆泥圆子或蛋卷。

做各种炒菜、蒸菜或煮各种汤时,也可加白杜鹃作配料。如何调配,全在烹饪者的智慧,白族人家的巧妇们,都各有自己的高招。

因为有得天独厚的丰盛食源作保证,白杜鹃花才成了白族人家药食并用的一种美味蔬菜。

杜鹃花品种极多,产地面广。并非每一个品种的杜鹃花都能成为餐桌上的美肴。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二.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大理砂锅鱼

大礼理砂锅鱼是大理名菜之一。选用祥云出产的好砂锅,以玉兰片、冬菇、火腿片、鲜肉片、嫩鸡片等十余种鲜、腊料垫底,将洱海出产的鲜鱼剖腹洗净,抹上少许精盐,腌十多分钟,然后加上汤,放在木炭上微火炖熟;再配以少许豆腐片、胡萝卜、白菜心等。上席后,以盘衬垫,飘红映绿,清香扑鼻。

这道名菜的来历,相传于一则轶事:很久以前,大理城有一家饭店名叫“山海酒家”,生意十分兴隆。店里有一个名叫张小三的穷堂相,每天把有钱人吃剩的菜,装在砂锅里带回去煮给家人吃。一日,一富商在店中大宴宾客,剩下些海参、蹄筋、鱿鱼、火腿、冬菇、玉兰片等菜,张小三将它们一揽包干,统统倒进砂锅,带回家中。正巧家人从洱海里捕到一条鱼,他便把鱼剖洗干净放进砂锅同剩菜一同煮,全家人吃后都觉得味道格外鲜美可口。张小三茅塞顿开,自办了专卖砂锅鱼的饭店,结果卖出了名,砂锅鱼从此成为大理白族风味的佳肴。当然,现在你在昆明或大理品尝到的砂锅鱼,其鱼不仅从石缸或玻璃水池里活捞现制,而且琳琅满目的配料:嫩鸡片、鲜肉片、火腿片、玉兰片、腰片、肝片、海参、鱿鱼、蹄筋、各菇、豆腐。胡萝卜、白菜心、蛋饺等等,都非残羹冷炙,而是新鲜精制的,这样,才确保了砂锅鱼的特质——鲜。由于砂锅保温好,上桌后鲜场翻滚,香气弥漫,真把个三月街、绕山灵和热烈气氛带上了筵席。

白族人对鱼的食法和烹调技术颇具特色。在众多食法中,最具风味特色的是砂锅鱼。砂锅鱼集中了白族鱼味的精华,热烹热吃,配以豆腐等食物,味道鲜美,是大理白族款待宾客的佳肴。砂锅鱼的烹调方法是:把从洱海捕来的黄壳鲤鱼刮洗干净后,用毛巾擦去水分,于腹壁上擦抹精盐,腌10多分钟后,放进大理特制的砂锅里清炖,再加人泡豆腐、火腿、肉丸、玉兰片、猪蹄筋等十多种配料及调味品,把砂锅置于木炭火炉上烹炖而成。

大理砂锅鱼色、香、味、形齐备,营养丰富,誉称“十全大补饮食”,凡到大理旅游的外地宾客都以品食大理砂锅鱼为最大的乐趣。

三.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扎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艺产品,在大理城乡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当旅游者从当地把扎染天南海北地带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时,它从远古时期走来的脚步仿佛与当代步伐连接到了一起,叫人不能不格外惊叹于它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白族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传说它是苍山的溪水所变,或说是仙女织出带给人间……穿用它不仅美观,还代表着灵巧和智慧,在人们心目中差不多已成为大理最耀眼、最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扎染古称绞缬,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染布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扎染工艺出现较早,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游人到了这里,可以看到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加工主要有扎花、浸染、漂晾三道工序。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接着便是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浸泡,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数次,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将线拆除,将“疙瘩”挑开,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兰色,即是“地”,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据说,象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亲睐。

四.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云南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于云南滇西和滇东的乌蒙山区。分布于云南大理、鹤庆、洱源、剑川、宾川等县。

【形成历史】

云南马古称滇马,是我国西南的古老品种。多年来在云南呈贡、元谋、昭通、剑川、西畴等地先后出土的云南野马化石,说明云南也是野马的主要所在地。

有史以来,原产地野马不断驯化,逐渐用于使役和军事。秦昭王时代(公元前285年),西南夷地区作为蜀的附庸,已经广泛应用马匹。汉代滇为益州郡,巴蜀商贾贩运筰马,更促进民间养马业的发展,当时即以产马著名,并用筰马参加战争。汉代由滇西通往东南亚各国的古陆路,全都用马联系起来。东汉(公元25-220年)时期的车马画象砖、昭通晋墓壁画,都可说明云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盛产马匹。唐代建立南诏国于大理,继续与东南亚诸古国进行通商贸易,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匹。明代设军马场于永胜县。近世以来,滇马仍不断向省外输出。

滇马的形成,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需要有关。产区在高山峡谷,高原山地交错,高差悬殊,地貌复杂,气温骤变,对形成云南马耐苦耐劳、轻便灵活、善于攀登的优良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山区交通不便,公路不通,人民赖马乘骑、驮运,坝区用以挽车,大批物资还靠马帮长途驮运。每年借传统节日和各地交易会,进行竞赛,选择良马。产区人民还对幼驹给予正确的培育和-。这对云南马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五. 山东省 烟台 莱州 莱州大理石雕

【莱州大理石雕】莱州市区南部40里处的黄山,盛产雪花白大理石。据考证,早在唐朝初期,莱州黄山后一带的民间艺人就用雪花白大理石雕刻墓碑、狮、马等各种石雕工艺品,并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后各个朝代都留下丰富多彩的雕刻艺术遗产。清末城里知名的高大牌坊达100余座,楼垛层层,飞檐凌空,上面所刻镂空浮雕构思巧妙,人物、车马、飞禽走兽,比例协调,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另有寒同山摩崖石窟造像,毛纪墓、太极殿、海神庙等处的人物、动物雕像,亦惟妙惟肖,堪称石雕艺术珍品。

全国解放以后,著名老艺人1海曾带领莱州石雕艺人应召进京,参加一些著名建筑的建设。

1978年以后,莱州以莱州雕刻厂为主体,发展石雕厂、点十余处,承接全国各地的大型雕塑、壁画和庭院装饰雕刻。1985年市雕刻厂聘请15位著名雕塑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了全省第一家“雕刻服务中心”,先后完成的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园林人物组雕、上海交通大学抽象派人物组雕《汲》,济南舜耕山庄大型浮雕壁画《龙山文化》,莱芜钢厂浮雕壁画《冶金》,东阿县的《李时珍》,长岛县的《海神》,青岛园林的《双鹿》、《犀牛》、《园丁》、《海风》等,均受到省内外专家的赞扬。由仇志海设计,陶寿杰雕刻的《螺女》,以神话传说“海螺女”为题材雕成,一手提裙,一手抚胸的海螺少女,微微俯首含笑,带着初览人世的欣喜和羞怯,从巨大的海螺中飘然而出,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目前,莱州“雕塑服务中心”有技术工人300多名,增添了点线机、磨光机等机械设备,古老的莱州石雕艺术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六.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扎布

族妇女善于缝制布扎小件,布扎制作工艺讲究,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按设计先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再精心加工刺绣,其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每年五月端午,以里裹丝线之香蒿手镯、香包、绣球、八卦太极、狮、猴、麒麟等布扎小件出售,这些布扎内装香蒿、香面、马蹄香等除秽草药,一来作婴儿饰物,也有除秽保健作用,近年则作为旅游产品,常年出售,供游客选购。曾多次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深受专家好评。年近百多岁的剑川著名布扎艺人张德和被省文厅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她制作的十二生肖等布扎小件被北京民族博物馆和为民族博物馆收藏。近年来,布扎已成为外地游客喜爱的收藏品。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七.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大理石制品

由桂林大理石厂等近10家企业生产。以本地出产的大理石为原料,生产各种规格的板材和台板,用来制作各种家具、工艺品。其产品花纹美观、色调雅致、光洁度高、质量稳定。

八.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感通茶

产于大理市七里桥乡辖区内感通寺方圆近10平方公里圣应峰(又称荡山)、马龙峰山脚一带,处在莫残溪、龙溪之间。由于具有雪山、云雾、清泉、沃土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悠久的种茶、制茶传统,所产的感通茶经冲泡后,汤色嫩绿清纯、茶香浓郁、滋味醇甘,经久耐泡,历来被为待客的上品。其中感通碧玉茶更是上品中的珍品。感通茶也是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随着海外游客的不断增多,感通茶已走出大理、走出国门( 大理)

九. 云南省 大理 南涧县 南涧粉丝

从中华民国时期开始,南涧就有了手工粉丝加工,并曾销往缅甸等地。

南涧手工粉丝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粉丝原料是用蚕豆、豌豆,不掺其它代制品制作而成;二是生产过程中都是人工作业,生产效率小,产量低;三是南涧手工粉丝要食用之前煮一到二个小时不会烂,煮的时间越长粉丝越透明,越好吃。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论煮到什么菜中都能保持原味。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