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张掖特产作文 张掖有什么特产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张掖特产作文 张掖有什么特产带走更新时间:2022-11-14 02:31:43

一.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小河红枣

张掖小河乡的红枣,成熟后表面全都是红褐色,果形较小,但肉质细密,味甜、核小,营养丰富。除鲜吃外,晒成干枣,供煮粥或制甜食品。它不仅含有大量的糖粉,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含有比一般果品高的钙和磷,特别是含有大量的铁是补血的佳品,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可治虚损劳伤诸症,具有一定药用价值。这种红枣久贮不坏,很少生虫,鲜食和干食均可。

二.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米黄儿

米黄儿

用黄料或小米制做,以黄米制作尤佳。先将磨细的米粉加适量的水搅成糊状,再将平底砂锅置火上加热、抹油,待油热香溢时将米糊糊均匀地摊在锅里,在文火上烙片刻即可进食。撒糖食用,黄亮,松软,香中透甜,老幼皆喜,如今已成稀罕之物。

三.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张掖白花苇

张掖的白花苇(也有少量的紫花苇),生长迅速,杆粗株高、密度大、纤维韧力强、质量好,大量苇叶运往外地作为棕叶皮。地处西北边陲的张掖,到处有丰沛的水源,可说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织,因此湖边、河边丛生芦苇。芦苇是多年生草本纤维植物,无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纸纤维合成和编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张掖的苇产品还被多用于编织铺床、铺炕的芦苇席,房顶上的篙件,以及药材包装等。

四.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鸡肉垫卷子

将薄面皮抹油撒葱花成卷,切段入嫩鸡肉汤蒸煮,汤煮尽出锅即可食
( 张掖)

五.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粉皮面筋

在张掖农村,农民秋收后,家家户户,要晒粉皮面筋迎亲接友,逢年过节或是喜庆之时,粉皮面筋是不可缺少的临时性招待食品。产妇坐月子时也由娘家赠送一篮粉皮面筋。现在农村晒粉皮面筋之风也还在流行。 张掖驰名的粉皮面筋有“马面筋”,每日清晨挑两桶摆摊出售,不到两个小时出售完毕。因为驰名,除经常来吃的 人们外,慕名而来者也不少。

六.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腊羊肉

在张掖的肉类食品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汤羊肉外,腊羊肉素负盛名。腊丰肉采用沿山一带的羊肉。因那里的羊吃羊胡子(草名)、羊糍胡花和沙葱,其肉特别鲜美。入冬后,将羊宰杀,煮熟,剔骨,加上高台雪花盐,茵香、生姜等佐料,烹制而成,嫣红透明,肥而不腻。

七.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山丹羊肉

山丹羊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山丹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得国家商标局受理批文,并予以公告,它标志着“山丹羊肉”以其独特的品质、人文特征及自然因素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这是山丹县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丹县是全省的养羊大县,群众历来就有养羊的习惯,近年来,该县以实现全省畜牧大县向全省畜牧强县转变为目标,着力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科技服务三个体系,实施养殖规模化、畜禽良种品牌化、生产标准化、饲草优质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六化”工程,大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266.5万头(匹、只),其中,羊饲养量达到132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3.6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870元。

“山丹羊肉”是河西走廊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传统特色产品,无腥膻异味、肉质鲜美、口味独特,深受县内外广大客商的赞誉。目前,已注册了“高原龙”和“焉支山”2个羊肉商标,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000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了自主进出口经营权。“山丹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标志着山丹县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对保证山丹羊肉的质量和特色,促进山丹羊肉产业化开发利用,打造具有山丹地域特征的羊肉品牌必将产生重要促动力。

八.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西北大菜

  香饭现叫西北大菜。张掖谚语云:唱戏凭的腔,筵席看香饭。据说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这道名菜,是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葱蒜未掺进去,拌匀,加调料、食盐,并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搓成圆条,用油炸熟,叫卷肝子。再将卷肝子切成圆片,拼码在碗内,加调料葱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汤蒸好后,扣于另一大盘内,加鸡蛋索子,浇上汁子烹调而成。 

九.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张掖黄酒

张掖黄酒在张掖是祭祀、婚丧的必备之物,如民间儿女结婚,父母给他(她)酿酒一罐,到时候用来待客。 张掖的黄酒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当地先民就开始采药曲。后以高梁青棵大麦为酒基,糯米为引料,选用当归、桅甘、陈皮、红花等数十种名贵中药,加大麦制曲,精工酿造而成,是低糖分、营养丰富的饮料,人体必不可少的十七种氨基酸含量丰富。

十.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灰碱面

灰碱面

张掖传统的灰碱面是用手工擀制。将上好的面粉用盐水加用灰草烧成的灰碱和好,反复揉搓后,拼成薄薄的面皮,撒一层豆粉,折成三指宽的一叠,用刀细细切过,轻轻抖散,松松地拧成一绞,摆放整齐。吃时用白水煮熟,捞进凉水中浸过。煮出的面条薄细均匀,微微发黄。按所需多少捞进碗中,拌上菠菜豆腐、黄瓜丝,或肉炸酱,再加上油泼辣子和蒜泥,调上陈醋,口感柔韧滑爽。灰碱面是张掖农村待客的上食,也是判断姑娘和媳妇做饭手艺的一个标志。新婚第三天新媳妇的“试刀面”即指灰碱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