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随州市有哪些特产零食 随州的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随州市有哪些特产零食 随州的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13 02:24:48

一.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神农李

神农李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神农李因出产在神农故里,而且与一般李子不同而得名。神农李成熟后皮紫红,色泽美观,表层附灰粉,故又称“灰紫李”。神农李果实大,平均单果重82.8克,最大单果为135克。核小,可食部分达96%,味甜酸,富香气。目前,随县有神农李果园5万余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

神农李具有清肝热,生津液功效,能治牙痛、痢疾、白带、大便燥结、妇女小腹肿满以及水肿等症,还可用去除雀斑及解蝎毒。

神农李是随州开发的新,列为全市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该品种属桃李嫁接后的优良品种,产量高、品味纯甘甜可口,颇受群众欢迎。开始在随西双河镇试种成功,后来推广到全市。年产神农李18000吨,市场销路看好。计划以尚市镇为中心的10个乡镇扩大种植面积6700公顷,形成稳产高产的神农李高产带。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闽饼

闵饼又名头饼,是苏州同里闵家湾“本堂斋” ,颇负盛名的传统糕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制作仅闵氏一家,世传其业,故称“闵饼”。闵饼原是江南农家自制的普通小吃食品,距今至少有五百多年历史。同里闵饼的配料与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其色黛青墨绿,光亮 细洁,入品清香,嚼之甜而不腻。购之半月多,风味依然不变。

制作闽饼时先将闵草(学名苎麻,又名天青地白草)用石灰先打成汁,然后和糯米粉揉搓做成皮,配以豆沙、桃仁、松仁、糖猪油丁为馅芯,做成月饼状,蒸煮而成。闵草性味甘寒无毒,含有咖啡鞣酸、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等多种成份,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及安胎等药用价值。闵饼用“闵饼草”揉入米粉作皮,以豆沙、胡桃肉作馅,蒸制而成,是青团的一种,色泽黛青,光亮细结,入口油而不腻,清香滑糯,具有独特的江南农家风味。清代,闵饼曾被列为朝廷贡品,选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明代画家沈周曾赋诗一首赞美曰:“香剂圆从范,青膏软出蒸。女工虚郑缟,士宴夺唐绫。”民国初年,闵氏在上海创建“大富贵闵饼公司”,产品远销海内外。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茶叶

随州有着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茶叶产量大,质量好,目前已形成以洪山、何店、草店为中心的多个茶叶基地,所产茶叶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车云山毛尖。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随州市北部车云山。车云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茶农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解放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

四.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慈菇

慈菇

慈菇在宝应县很早即有种植,慈菇豆腐汤白如奶质,鲜美可口,唐代时就列为朝廷御用贡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慈菇生产发展迅速,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总产6万吨,主栽品种紫圆(侉老乌)品质

好、个头适中、肉质紧实、食用时无苦味,深受客户欢迎。每年慈菇上市期外地客商纷纷上

门收购。

慈菇加工主要是保鲜出口,年出口量500多吨。

五.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广水胭脂红鲜桃

广水胭脂红鲜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水胭脂红鲜桃”是我市传统桃树选育品种,是广水.“广水胭脂红鲜桃”果皮有红斑和红色条纹交错成花脸状,果肉呈深红色或紫红色,肉质松脆,汁多味甜。食用后嘴唇像抹上了一层“胭脂红”唇膏,因此而得“胭脂红”之名。“胭脂红”营养丰富: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可用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面黄肌瘦,心悸气短者;含铁量较高,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含钾多,含钠少,适合水肿病人食用;桃仁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等辅助治疗; 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并能抑制咳嗽中枢而止咳,同时能使血压下降,可用于高血压病人的辅助治疗。种植规模2000多亩,年产量1500吨,产值1100多万元。

广水胭脂红鲜桃营养分析

1. 桃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可用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面黄肌瘦,心悸气短者;

2. 桃的含铁量较高,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

3. 桃含钾多,含钠少,适合水肿病人食用;

4. 桃仁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等辅助治疗;

5. 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并能抑制咳嗽中枢而止咳,同时能使血压下降,可用于高血压病人的辅助治疗。

地域范围

广水胭脂红鲜桃(大红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水市农业局《关于划定广水胭脂红鲜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的函》(广农函[2009]3号)划定的范围为准,其地域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广水市杨寨镇、太平乡、李店乡、十里办事处、陈巷镇、骆店乡、长岭镇、马坪镇、关庙镇、余店镇、蔡河镇、郝店镇、吴店镇、城郊乡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地跨东经113°32′-114°08′,北纬31°32′-32°06′。区域南北长78.7公里,东西宽57.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最高的大贵山主峰海拔907.80米,西南部最低处平林河床海拔37米。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芋艿

芋艿(yù nǎi )简称“芋”,俗称“芋头”。单子叶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叶卵形,叶柄长而肥大。花黄绿色。地下有肉质球茎,富含淀粉,可供食用。中国南方栽培较多。

芋艿的营养价值很高,块茎中的淀粉含量达70%,既可以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秋补素食一宝。芋艿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皂角甙等多种成分。祖国医学认为,芋艿性甘、辛、平,入肠、胃,具有益胃、宽肠、通便散结、补中益肝肾、添精益髓等功效。对辅助治疗大便干结、甲状腺肿大、瘰疬、乳腺炎、虫咬蜂蜇、肠虫癖块、急性关节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但应注意,不能擦、敷到健康皮肤,否则会引起皮炎。一旦发生,可有生姜汁轻轻擦洗即可。

芋艿食用方法很多,煮、蒸、煨、烤、烧、炒、烩均可。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芋艿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芋艿烧肉或将芋艿切成丁块,与玉米掺在一起煮粥。应注意的是,芋艿含较多淀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滞气之弊,生食有微毒。

在东南沿海一带,有中秋吃芋艿的习俗。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侵犯我东南沿海,百姓深受其苦。戚继光受命抗倭,取得很大胜利。中秋这一天,戚家军在营地里欢度中秋。半夜里倭寇偷袭,将戚家军围困在山上,断其粮草。数天后,士兵们只好挖到不少野芋艿,煮后很好吃,但不知其名。戚继光说:“为了纪念遇难的士兵,就叫它‘遇难’吧。”一天夜晚,戚家军饱餐“遇难”后奋勇突围,将倭寇全歼在睡梦中。此后,东南沿海人民在过中秋节时,都要吃糖烧芋艿,以志不忘民族危难和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时间一长,“遇难”便渐渐变为了“芋艿”。

  

用其制作的“桂花糖芋艿”更是风味独特,令人唾涎欲滴,是江南人家八月中秋必不可少的名点佳品。太仓常年种植芋艿8000多亩,年产2万余吨。

七.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大洪山黑木耳

黑木耳是大洪山区特有的山珍之一。绿林木耳朵大肉厚,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清润作用,具有清毛,洗肠,润肺,减少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状硬化,降低血栓的作用,黑木耳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对肿瘤有一定预防效果。

八. 辽宁省 锦州市 北镇 面茶

北镇面茶,这个老牌地方风味,虽名不见经传,可也风霏古城,值得品尝,假如你喝过几次,那种滚烫、芳香的口感保你瘾性大发。

雄鸡报晓,东方刚亮鱼肚白时,步入老街行至庙头,总会看到卖面茶的小推车被人们围在当央,尤其数九隆冬,喝碗面茶真是爽心肺腑。手捧面茶碗象手炉那般热乎,稠而不干,淡而不稀的面茶,如醇香的甘泉,喝入口中感觉舒服至极,心窝里顿时暖融融,驱寒御冷妙在其中。

赵家面茶据说是正宗,到如今已传宗接代几辈子了,人们认准了赵家面茶,不惜起大早,赶场来到鼓楼下,非喝他一碗两碗不可,每碗一元钱,经济实惠不过了。赵家面茶卖得飞快,只两三个点,便可卖出四五百碗,销量甚是可佳。如今,几个大市场都有卖面茶小车,又分离出张家、李家、朱家等,各有名号。北镇人都爱喝,特别是上了年岁人,瘾头贼大。一位80多岁的老者,他说从年轻时就喜欢喝面茶,一直喝了五十多年,还拍着胸脯崩崩山响,示意面茶给身子骨带来的硬朗。与卖面茶主也深入浅出的咨询过几次,可主人哪有闲工夫答对你,况且不会轻易把秘方抖搂出来,以防专利被窃与其竞争。

喝过几次面茶,忽而上瘾,不喝肚子咕咕直叫,索性天天去喝。起早步行15分钟便可抵达卖面茶摊,晚一点还要排号等待。面茶是北镇的一绝,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过去喝面茶不用汤匙,不坐着,用嘴唇吸噬,碗在手中转着,喝完碗净如洗。一碗面茶,上边放两勺果子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怪不得多少年来常盛不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喝面茶主儿越来越多,问其缘由,答得更是干脆,一为开脾健胃,二为过过口瘾,三为晨练充饥,蛮有几分道理。不过,北镇面茶还固守田园,不为外地人熟知,去年梨花节闾山赏花会时,面茶倒显示一把身价,很多外地客商才一饮而留名。一位家乡人在大城市工作多年,每次探亲总忘不了喝喝家乡面茶,还深有感触地说:“北镇面茶如能举荐到大都市去,一定深受宠爱,一本万利呀!”

真希望北镇面茶能随着闾山的名份也沾上点光彩,为世人所叫好。

九. 湖南省 永州市 新田 新田大豆

新田大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田大豆是湖南永州新田的。

具有“三美”之称的湘南新田,境内生态良好,风景宜人,空气和水资源质量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全境土壤富硒,盛产美食,是养生长寿的绝好地方。新田出产的水稻、大豆、水果、蔬菜、草鹅等名优都富含硒元素,尤其是具有高钙高蛋白特点的新田有机富硒大豆,蛋白质含量居全国之首,成为养生益寿的最佳保健食品。新田大豆以质取胜,占尽天时地利,具有开发高品质、高品位、高品牌高端产品的绝对优势。新田大豆产业迎来了提质、提速、提效的发展春天!

新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热量充足,是“湘南温室”县,同时具有“饭石土之乡”的美称。经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对新田进行地球物理抽样调查与评估,县域全境处于含硒或富硒生态环境中,硒含量适量指标(≥0.2mg/kg,<0.4mg/kg)面积达431.4平方公里,占43.23%;含量丰富指标(≥0.4mg/kg)面积达566.6平方公里,占56.77%。而且富硒地层厚、品质好,富硒浓度适中,还伴生“锌”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且未受到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元素的污染。因而,大面积的饭石土农产品富含有机硒,为发展非转基因高蛋白富硒大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经权威机构检测,新田大豆的硒含量高达0.15mg/kg左右,蛋白质含量高达46%以上,居全国之首。新田农民具有种植大豆、制作大豆制品的传统习惯,形成了“豆-稻轮作”、“豆-薯套种”耕作模式,全县已建成年产2万吨的10万亩高钙、高蛋白富硒大豆原料基地。全县野生大豆品种繁多,分布广泛,深受专家垂青,可为国家研发大豆提供珍贵而丰富的种质资源。2011年,新田荣获湖南省“原生态富硒食品基地县”、“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研究基地”称号。新田美食在今年长沙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湖南)山乡美食大赛中大展风采,夺得了四项荣誉,尤以石羊醋水豆腐最抢眼球,其中“富硒大豆系列产品”获大赛“指定产品”荣誉称号。

新田大豆产业正面临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以“绿色引领”为理念,充分利用富硒土、富锶水的资源优势,打造立足本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原生态硒锶”品牌。对富硒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实行“五统一管理”,促进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开展有机食品认证,争创名牌产品和原产地标志。加强“硒锶”产品的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着力提高新田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产品竞争力。该县依托科研院校开展技术攻关,实行“产、学、研”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田县大豆协会与华南农大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先后承担12批次、100多个国家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引进10几个优质大豆新品种进行大田生产试验示范,合作建立优质大豆种子繁育基地,均取得可喜成绩。以年海为主的华南农大技术团队,8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为新田大豆产业献计出力,给予新田种源支持、技术指导、工作帮助,积极承担了“提高新田五月黄增产性能”的技术课题,多次邀请和陪同国内外专家到新田考察指导工作,为新田大豆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湖南省科特办委派湖南农大蒋立文博士担任驻新田科技特派员,专门指导新田大豆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新田积极实施“品种改良、耕作改革、技术改进”三大技术举措,实现了大豆种植“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三大效益目标。8年来全县共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3万亩,优质品种率达到95%以上。据永州市科技局对新田县优质高产大豆引种、示范、推广及配套技术应用项目验收结果表明:粤春03-3大豆新品种平均亩产为228.5公斤,比本地“五月黄”大豆(单产139.5公斤/亩)每亩增产89公斤,增幅达到63%以上。■胡土舜

新田大豆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新田县行政区域内的骥村、冷水井、龙泉、莲花、毛里、枧头、十字、金盆圩、三井、茂家、大坪塘、知市坪、新隆、高山、新圩、石羊、陶岭等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新田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新田大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新政〔2013〕138号

新田县农业技术规程:HNZ008-2013《新田大豆生产操作规程》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信息来源:三湘都市报

十.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厉山腐乳

厉山腐乳是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的。厉山腐乳生产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随县地方名产。它制作精细,具有细、黄、软特色,五味调和,滋味香酥。

厉山腐乳,又称白方。相关史料记载,早在清光绪年间,淅河镇有刘姓人家善制腐乳,因工艺考究、味道独特,兼具香、酥、泡、甜、鲜等特色,被列为清廷贡品,享誉四方。

1929年,厉山富商秦观楼开设酱园,聘请淅河刘家后人制作腐乳,借神农出生之地的甘甜泉水,做出的腐乳味道更美,广受百姓欢迎。因其产自厉山,“厉山腐乳”这个名号渐渐传播开来。

1956年,私营酱园实行公私合营,酥香腐乳改由厉山供销社生产经营。由于是酱园老工人们配料制作,其口味、色泽依然纯正,厉山腐乳的品牌魅力不减,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1958年,时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的1到随县视察,品尝厉山腐乳后,连声称赞“香醇可口,回味无穷”。1987年,厉山腐乳包装改为古编钟型陶坛,使美味与艺术融为一体,荣获国家包装二等奖。1996年12月在京荣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食品名牌产品”,名动一时。

六十载的发展传承,厉山腐乳已成为地方重要的饮食文化,成为地方名产,名气与品牌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为了让厉山腐乳成为随县惟一,1987年,厉山镇供销社申请注册了“厉山”商标。从此,“厉山”牌腐乳远销大江南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