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洛土特产有哪些品牌 商洛特产有哪些能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洛土特产有哪些品牌 商洛特产有哪些能带走更新时间:2022-11-18 17:36:30

一.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土漆

土漆 通称生漆, 是商洛地区土的骨干产品之一。商洛盛产漆树,它属于漆科树、落叶乔木。漆树的汁液是名贵的生漆;漆籽可榨取宝贵的漆油;树皮可制作单宁;树材坚软适中,纹理美观,系优良用材 ;干漆、漆叶、漆花都可入药。因此漆树是一种全身是宝的多用途经济树木,故有“国宝”之 称。

商洛市地处我国漆树分布区域中心,生漆生产历史悠久,有“漆乡”之称。因为漆树是商洛地区得天独厚的大宗林品,具有一经栽植,多年受益,投资少好管理,易采收等特点, 被人们誉为“铁杆摇钱树“。

二.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岭沟米

岭沟米是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西口镇岭沟村的。岭沟红米色呈肉红,颗粒饱满,气味馨香,下锅煮蒸,浓香顿生,饭熟揭锅,郁香满怀,入口品嚼,甘馨味长。

岭沟米,产在镇安县西口镇岭沟村,曾为“贡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陕西布政司选岭沟米进献,慈禧以米为餐,香味奇特,久聚不散,沁人心脾,当即定为“贡米”。自此,“岭沟米”就成了王室御用物。

岭沟米生长的小地名叫杨家沟口。属北阳山谷地,山势宽敞,属“喀斯特”地貌。杨家沟口的水田中心,有碗口粗一股子浸水泉,常年涌流不息。泉水呈淡红色,油质状,夏季清凉,冬不结冰,浇灌着这片水田,得这股神水之助,这里的水田产出的大米清香袭人,尤其泉水四周的核心地块,更是馨香无比。

岭沟米的品种是地方古老的“冷水红”。约有百余年历史,其色呈肉红色。籽粒饱满。岭沟米下锅煮蒸,浓香立生,饭熟揭盖,郁香满怀;故有“一家煮饭,十里飘香”的赞语,也有“香米”之誉称。

解放后,“岭沟米”依然有名。1955年,陕西省委选购岭沟精米200斤由外事交际处招待外宾。1961年粮食部门遵照上级指示,定为镇安上等米,予以加价收购。1966年程家川稻农选精米50斤,上京敬献毛泽东主席、1总理。迄今,岭沟米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品质更佳,产量更大。已成为当地人民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每到收获季节,八方客商争相购买。

三.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猪苓

猪苓 亦称“野猪 粪”。为多孔菌科,适生于有密环菌叶树根部署(如柞树、漆树、柳树及山毛棒科植物等),喜肥沃、潮湿、富含腐植质,排水良好,阳坡的土壤。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凸凹不平,黑褐 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具有多年生,个头大,产量高,汁丰质优的特点。有的形状如猪、如人、似马、牛,故有猪苓仙翁、水牛射马之称。

猪苓在药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临床常用而又紧缺的药物之一。其成份含有麦角留醇、多聚 糖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性平无毒。味甘,有渗湿利水之效。临床上常用治疗水肿胀满、淋浊脚气、小便不利等各种疾病。且用量小,疗效高,为临床医师的手边要药。同时,猪苓的经济价 值也高。野生猪苓靠自已本身的寄生能力在适宜环境下生长繁殖,人们只需花一点采挖的工夫,就会得到大量的者收入。

四.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商洛黑木耳

商洛黑木耳,史称 “上洛耳”,素有山珍美肴佳称。古往今来,商州人总把“上洛耳”视为礼尚佳品,大凡到商 州来的客商,也把能食得上“上洛耳”为幸事。故有“客自远方来,食以上洛耳,饱尝口头福,酬谢山珍儿”的赞句

商洛黑木耳具有片大、肉厚、鲜而不腐的特点。用木耳炒大肉是人们最喜食的名菜。它不仅 是肥肉鲜而不胧腻,还有清香扑鼻,开窍振欲,消化纤维的奇效。用木耳佐以粉面、黄花、五香调料做成鲜耳汤,不但颜色鲜妍,味道芳香,还能开脾健胃,提神益智。



五.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杏醋

洛南人用杏做的醋颜色赫红,香味扑鼻,具有常食补胃,强身健骨诸功效。

做法:把成熟的杏子取出核,放进瓷瓮用木棍捣,捣烂后盖严。3个月后杏就变酸,这时取出和干净的麸皮拌在一起,捂上两天后倒在白布包里压实过滤,这时醋水就从布包里流了出来。过出的醋盛到坛里或者缸里,按50公斤醋加50克酒精的比例搅匀(白酒500克),然后盖严,放的时间越长,酸味越浓,而且不白花。

六.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木王砧板肉

木王砧板肉

精选腊肉煮熟切片,蘸大蒜辣子食用。该肉色泽透亮鲜艳,黄中透红,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香味形俱佳。

七.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封猪头

封猪头

在人们的饮食观念里,猪头是不能做菜的,更谈不上进入风味行列。这不仅因为拾掇困难,而且吃法单一,所以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商州市的封猪头却与众不同,不仅做法、吃法别致,而且在除夕阖家团聚的团圆席上被尊为“头菜”。

“封猪头”的烹制方法特殊,具体工艺是:选择肥而大的猪头,剔净残余猪毛,置于煮过饭后的无烟余火上慢烤.除去阴隐难剔的茸毛,尔后以温水浸泡二二小时,取出,刮净表皮,再以利斧劈成两半,弃其鼻格、脑子,清水洗净,便可入锅煎煮(和入整肉共炖更好)。视半熟时取出,在肉面涂以蜂蜜、面酱,再入油锅炸之,待色腊红时,用肉勾拉出,再放入煎沸之肉汤中煮八九成熟时再次捞出,以热水冲净表面油腻,摘去骨头,勿使头型散乱,置于笼屉存放。

食前,还必须煎蒸。为防止煎蒸肉糊。应先将摘出的骨头垫入锅底,以肉面朝下,并投放大葱、大蒜、面酱、冰糖、料酒等调料,尔后加水,锅盖四围以湿纸封严,不使走气,旺火烧沸后,小火慢蒸,待汤汁蒸发完时即可揭盖就食。

吃法别致。商州城里人大年三十阖家团聚共进团圆席时.必以此荚盛—大盘,放置八菜之中,尊之为“头莱”。吃要趁热,还必须在肉上浇以辣子、蒜水。因为过烘(烂),筷子夹不起来,所以食时必须用汤匙,一块一块地舀着吃,吃时勿须咬嚼。入口即化,油爽香滑。尝过之人,莫不停匙叫绝。其肉色泽红亮,颇似红玉,由不得人食欲顿生。

八.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商南花生

商南花生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的。花生是商南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商南县重点发展的茶、畜、果、油、药五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

花生是商南县主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312”国道以及丹江沿岸的低山川道区。全县种植总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无公害花生基地2.2万亩。花生在栽培技术过程中严格执行《陕西省无公害花生生产规程》和《陕西省无公害花生基地环境条件》的标准。品种主要有鲁花、豫花等系列品种,既有春播大中果型榨油品种,也有夏播小果型炒食品种,产量稳定在9000吨左右,年产值2700万元。花生仁价格在4~5元/公斤,10月上中旬即可上市;花生油的价格在10—12元/公斤,常年供应。

商南花生的优势:一是花生适应性强,全身都是宝,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生消费量越来越大,茎叶、壳、饼等副产品是良好饲料,根瘤具有一定固氮作用,种植花生可培肥地力,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二是商南县气候、土壤等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绝大部分都适宜花生生长,群众种植花生经验丰富,加之境内交通、通讯日益发达,周边大中城市对花生需求量大,花生销路更加畅通;三是商南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有一支懂花生生产技术,指导作用强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和技物服务网络,有利于提高花生生产科技含量;四是商南县花生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加工水平和加工规模不断提高,做强做大花生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发展花生生产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

九.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烙花筷

烙花筷是陕西,以年轮合宜、树干粗壮的冬青木为原料。制作时将其解为细股,裁出筷胚,经刮削、车圆、打磨成木筷素身,然后烙花。烙花是加工的关键,执烙笔者以手施烙,用准确利落的腕、指力,烙出雅致的山花野草,高山流水等花纹。

山阳冬青木烙花筷,是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的“崖冬青木”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其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冬青木又称“四季青”,俗称“万年枝”,是一种属冬青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中医以叶、籽入药,以木制筷,有清热解毒、凉血和胃、抗菌的作用,可治风火牙痛、口疮、止血,还可增进食欲,是制作筷子的珍贵原料。诗词中有不少诗文赞美它。唐代杜甫有“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的佳句。宋代杨万里也有“百子池边种最奇,无人识是万年枝。细花密叶青青子,尝得披香雨露滋”的《冬青诗》。古有“树叶民取食,枝干帝王户日”之说。可见,古时冬青木筷子之珍贵,仅限于帝王使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