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冬菜是南充三大名优特产 南充哪个冬菜最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冬菜是南充三大名优特产 南充哪个冬菜最正宗更新时间:2022-11-08 04:28:21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西充辣椒

西充辣椒久负盛名,1986年被四川省列为外留辣椒生产基地,全县每年种植辣椒约为5万亩,年产辣椒2000多万公斤。其中以“二荆条”辣椒为最佳,其色鲜、皮厚、味辣,令人赞不绝口,独占市场,畅销不衰,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产椒季节,各路客商云集各城乡集镇争相购买。晋城、凤鸣、槐树等镇成了辣椒的王国,西充成了四川省最大的辣椒市场。

二.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金溪白酒

金溪白酒,又名斜溪白酒,始创于明朝,清代评为蓬州贡酒,工艺独特,纯粮酿造,味香酒醇,注册品牌“金粮纯”、“金粮液”远销河北、山东,蜚声省内外。金溪美酒,香飘千里。真可谓:“集天地之精华,吸五谷之精英”。

金溪白酒以精选大米、高粱、糯米、小麦、玉米为原料,以纯小麦特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老窖续糟三十天固态发酵,取用纯净清洌的优质地下山泉活水精心酿制。采用配醅发酵、分层蒸馏、量质摘酒、按级并坛等精湛的技艺。酒体风格属浓香型或浓香风格型白酒。

三.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油香

油香,又称香香锅或油饼,是一种又圆又厚的油炸面饼。油香是回族人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特别是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并且还要馈赠邻里乡亲。在回族民间还流传着《古尔邦节炸油香》的歌谣。而阆中的油香与别处回族人做的油香不一样,它不是圆饼状的,而是圆柱形的,很象杯状的蛋糕。炸好的油香外皮油黄酥脆,内瓤松软细腻,吃起来油味清香。阆中的油香受到了很多外地游客青睐,特别是中老年人,油香中那股久违了的生菜油味总能让他们勾起以前的回忆。

四. 四川省 南充 嘉陵区 南充锅盔

  走在南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各式锅盔熟食专卖店,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烧饼统一都是麻子脸,憨厚地恭候在一边,不与花哨的小吃抢噱头,加上由于不是现做,因此连吸引顾客眼球的热气都不存在。
    我是北方人,记得初到南充那段时间,朋友带我来到路边卖锅盔的小摊前,我第一次认识了这个其貌不扬的“饼子”叫锅盔,那时的锅盔没有现在的做法新颖,仿佛借鉴肉夹馍的形式,一个个方头烧饼被剖成两半,底儿连着不散开,做锅盔的老太太在一个煤球垫底的炉子边,一边有条不紊地和面,一边往里面抹上少量的葱花和肉末,然后挪开炉盖,亮出下边的煤球旺炉,把几个烧饼放在炉边用明火烘烤,一分钟不到即可出炉。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烘出来的面饼,彻头彻尾的干净,既没什么油水,里面也没有太多的馅料。当我从老太太黑黑的钳子里接过这样简单烘烤出来的锅盔时,却迟迟不敢入口,心想这样的食物简直是不敢恭维。朋友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说:“怎么?不敢吃啊?你不要看它其貌不扬,而且做的方式也简单,但却有千年的历史哦。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得名‘锅盔’。”听了朋友的介绍后,突然对手中这个小小的饼子产生了兴趣,毫不犹豫地把它送进嘴里。虽然有些干巴巴的感觉,但是嚼起来却特别有劲儿,“咔嚓,咔嚓”的响声,香脆可口,里面的肉馅儿虽然少得可怜,但是味道却浓郁香醇,突然明白了它的香味不是飘散在外挑逗人的嗅觉,而是在咀嚼中激荡人的味蕾,有着田园风情般饮酒吃食的粗迈的扎实感。
      就这样,我改变了对“锅盔”的看法,也爱上了它的味道。几年时间过去了,南充的小吃可谓花样百出,品种繁多,但是锅盔却一如既往地作为南充极具标志性的小吃深受大家的喜爱。不变的还是那种做法和工艺,唯有变化的则是卖锅盔的路边小摊少了,更多的成为了有规模,有门面统一管理的锅盔专卖连锁店,锅盔夹杂的馅儿也多了,口味还来了个百花齐放,没有了既定模式,感觉颇为新鲜,可以夹凉粉、豆芽、黄瓜之类的凉拌小菜,也可以夹肉丝、肉片、里脊、耳片等荤菜。制作锅盔的也不再是老太太了,变成了身着统一工作服、头戴卫生帽的服务员,根据顾客的需要往锅盔里塞满各类油腻炒菜后,很有礼貌地从玻璃窗口递给顾客。其味道也比以前的丰富多了,主要以麻、辣、热凉、软硬混合为主,吃上一口,首先是锅盔在嘴里咬烂的脆脆的声音,继续咬下去,就吃到了又麻又辣的肉馅儿,那个味道别提有多美。
    南充的锅盔文静朴素,风格迥异、滋味千变,让人垂涎欲滴,不变的,是这些锅盔颇具街头的本地风情,更是南充悠久历史的绝佳见证。

五.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三绝汤

三绝汤是近年来新创制出的一道风味菜品,现在很多阆中酒店都有这道菜。它的做法是:首先将牛肉切成小方块,将蒸馍切成小方块,并在油中酥一酥,使之颜色金黄,而又坚硬。配之高汤,根据不同客人加醋,1火煮沸即可。就做成了又香又浓的“三绝汤”,既是汤,又是粥,颜色黄亮,味道鲜美,沁人心脾,而且牛肉酥软,蒸馍爽口,醋味飘香,具有开味健脾,增强食欲的作用。其实,从游客的角度来说,不管这道菜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光是一口可以吃掉三种阆中,就足够吸引人了。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川北灯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用农民的道德标准演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南充是它的发源地。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流行于阆中、苍溪、南部、盐亭、剑阁、昭化、江油、西充、仪陇、巴中、广安等地以及绵阳、遂宁、达州等市的部分地区。是川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阆中县志》就记载:“五月十五瘟祖会,演灯戏十日,每夜焚香如雾,火光不息,其所为灯山者,亦如上元时。”(此书收藏于北大图书馆)清代演出非常活跃,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苍溪县志》记载:“上元,放花灯,演灯戏,在郡邑城廓间筑台竞演,昼夜不分。”

建国后,川北灯戏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60年代、80年代,南充专区多次组织人员对散落于民间的灯戏进行调查、收集,共挖掘了三百多个剧本和九十多支曲牌。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会演、大赛多次获文化部颁发各类奖项。

七. 四川省 内江 资中县 冬菜肉末

冬菜肉末

冬菜尖清香脆嫩,与肉末合烹,成菜干香脆嫩,香奇味美,兼具糊辣和香,极为爽口,是佐餐佳品。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芭蕉木瓜

芭蕉木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芭蕉乡有种植木瓜的传统,近年来,他们大力发展木瓜产业。乡上一方面作好对木瓜销售市场前景的分析、预测,对专重大户建档立卡,重点扶持,请他们交流经验。另一方面抓好科技服务,每年出资2000元聘请县内外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现场指导。同时抓好基地村、社的村道公路建设,先后出资2万余元支持庆祝等基地村修建村道公路。据统计,该乡年产鲜木瓜680吨,干木瓜270吨,木瓜产值达96万余元,人均增收100元。

芭蕉乡正着手做大做强该产业,把芭蕉乡建成川东北的“木瓜”之乡。

芭蕉木瓜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芭蕉木瓜生产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宜,土壤主要有紫色土、黄壤、冲积土(潮土)等,土层厚度深,排灌条件好,pH值6~7.5。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294d,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140.4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适宜中药材种植。

地域范围

芭蕉木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仪陇县芭蕉乡的35个行政村,东、南毗临营山县,西界九龙乡,北与板桥乡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26″~106°44′47″,北纬31°18′14″~31°34′38″之间,介于海拔332~468m,保护面积2400公顷,年产量 2.5万吨。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南充冬菜

南充冬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充冬菜,四川四大名菜之一,南充市著名,其特点是:鲜、香、脆、嫩,品质独特,为烹饪、面食、调味和馈赠之佳品。因其于生产、加工均在冬季,故名“冬菜”。

冬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多用作汤料或炒食,风味鲜美。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开胃健脑的作用。

南充冬菜采用冬至前后十天内的冬菜嫩尖,秉承数百年传统工艺,配以十多种名贵香料,入坛三年以上精制而成。产品色泽黑褐有光泽、香气浓郁,风味鲜美独特,咸淡适度,质地嫩脆。经检测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人体机能之功效。

南充冬菜历史悠久,在嘉庆年间即享有盛名。此品以箭杆菜嫩尖为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制作时选用上等优质冬菜,配以多种名贵天然香料腌制,剪用其嫩芽,入池腌制,然后起池上围堆,榨去卤涩水,拌以香料,入坛密封,再任其日晒夜露,自然发酵,陈年开坛食用。

由于冬菜有一定的香气和蒜味,是芥菜嫩尖经二三年腌制而成,清香异常,味道鲜美,质地嫩脆,除一般作烧白底子外,许多作调味用,其食用方法如:

熬汤:如做肉片汤、丸子汤、汤面,先放点冬菜熬汤提味。

拌馅:在面条、馄饨的肉馅中放切碎的冬菜可增加鲜味。

烧炒:做红烧肉、烧鱼或炒羊肉中放冬菜,鲜味更好。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西充狮子糕

西充狮子糕

西充晋称牌狮子糕,以香甜酥脆、入口化渣、色之金黄的特色,享誉海内外,多年来畅销不衰,给西充人民创造了财富,给狮子糕人带来了娇傲。狮子糕原名“寿王糕”。出自1876年(光绪二年)秋,杭州西湖“寿春坊”斯仁谷之手。

“寿王糕”因色之金黄,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清香,多为达贤仕人待客佳肴。西湖县令姚其杭必备为待客茶点,其千金姚胜兰每日必方解口馋,百姓大多待仕人用之方能食用。

“寿王糕”用料考究,必采杭州西湖上湾酒米,经多次浸洗、成粉,菜子油炸炼,散温后配上好红糖、芝麻、中间麻油成形食用。光绪乙未年斯老归天,由子斯力撑坊继业。

西充青狮人何孬娃家境贫寒,为偷吃本族长黄瓜解饥,严遭毒打后逃出家门,流浪到杭州西湖,饿昏倒在“寿春坊”门前,斯力视之,与食救醒,何谢斯救命之恩,以身报效。斯正缺劳力,留为杂事,持奉家人。何手足勤快,为人灵巧,斯收之为徒,何以工钱报恩。白日浸洗酒米,晚间磨粉。孬娃出身贫穷,酸甜苦辣皆行,吃苦耐劳皆有,技艺在心。

光绪已年端午节,斯家午夜饮酒,食酒过多,醉倒在床,因天热午夜糕房起火,“寿春坊”被焚为灰烬。斯力痛哭终日,过度悲伤,不久离世,“寿春坊”从此而绝。何痛拜离师,回家在象溪河边姐家栖身,借姐家房半间,银子四两买回糯米等原料,回家泡米三日椿成细粉制成“寿春糕”。是夜梦中,从师生涯历历在目,师父救命之恩,授艺之情在脑海中一一出现,师、师、师、斯、斯、斯,家乡也师,其糕称之为王,何王也?取人王将要犯上,怎敢?鲁中王乃狮子也。师、斯、狮三字同音巧到极点,取此糕为狮子多妙,此糕色之金黄,如同金狮之毛,就取名狮子糕好了。何大笑而醒。其妻问何故而笑,何将梦事说与妻,妻说莫不是师父要我们不忘其恩。师父姓斯,家乡也狮,取名狮子糕既是纪师又怀师恩,更忆家乡,“三狮”结为一体,真乃是狮缘也,全家人十分乐意。故狮子糕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初问世。县人食之赞不绝口,过往商客四海扬名。

光绪二十六年,何年事已高,家已有结余,与妻商量,移房四桂房街,“狮子糕”食客更旺。光绪二十八年孟冬何长眠离世,其子何继父之业,深研细作,取衙门口外井水烧开冷沉浸洗糕米,打硬其味道更美,直至民国年间继师生意兴隆。民国后期,也有稻香斋、桂香斋等坊继作此糕。何便关门停业,其后以胥锦常为代表的作坊为胜。

解放后在0的领导下,私有工商业实行联营。1955年正式成立了国营西充县糖果厂(第一任厂长沈光清〈女〉)。成立后,融各小作坊“狮子糕”生产技艺为一体,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逐步扩大了生产规模,使狮子糕这一地方发扬光大。

1961年朱老总回家乡路过西充,还将狮子糕带回中南海,并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西充民歌手余家清带着西充乡土风味赴成都参加省职工调演,一曲“好吃不过西充狮子糕”的民歌得到了高度赞美。人们不但爱吃狮子糕,而且会唱“好吃不过西充狮子糕”的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充狮子糕”多年被国家科委、省、市、县评为优质产品,多次荣获金奖。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狮子糕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

原料配方:

糯米18.5千克白砂糖9.25千克芝麻1.1千克熟猪油1.4千克鸡蛋750千克饴糖4.5千克麻油14千克生米粉900克熟米粉500克香精适量。

工艺流程:

泡米→舂粉→熬熟芡→合粉→压片切条→油炸→拌和→成型→包装

制作方法:

1.泡米、舂粉:选颗粒饱满的糯米,用清水淘洗,浸泡4~6小时,捞出滴干水分,用碓窝舂成细粉,过60~70目罗筛,要求米粉细腻。

2.熬熟芡:将糯米粉取800克(以每100封成品计算)放入烧开的清水锅内搅拌均匀,熬成稀糊状,然后加入猪油,继续煮沸,以将全部糯米粉煮熟为度。

3.合粉:将其余的糯米粉与鸡蛋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熟芡,揉成粉团。然后将粉团压成0.5厘米厚的片块,切成1.5厘米宽的条子,再将条子切成0.5厘米宽的小块,即为生坯。切块时要求形状一致,大小均匀,生坯间应用撒粉,以防止粘连。

4.油炸:先将麻油倒入锅内,升温到250~280℃时,再将生坯逐渐放入油锅,待生坯呈谷黄色、爆化时即捞出,是为糕坯,冷却待用。

5.熬糖、拌和、成型:将白砂糖和饴糖放入锅内,加上适量的清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