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有什么特产 河南柘城县有什么出名的东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有什么特产 河南柘城县有什么出名的东西更新时间:2022-11-10 21:44:54

一. 河南省 商丘市 睢县 蓝牌啤酒

蓝牌集团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从德国和瑞士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糖化、过滤和灌装设备,检测手段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过程全部采用计算机或自动化仪表控制,技术装备水平先后荣获省优、部优、轻工部A级产品、92巴黎国际金奖、94巴黎国际特别金奖、95全国啤酒行业优质产品奖、河南省产品质量监测免检产品等称号。12度“蓝”牌啤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为“河南省重要宴会专用酒”。产品除畅销本省和苏、鲁、皖周边外,还远销西安、原、保定、石家庄、沈阳、长春、温州、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并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国家
( 商丘)

二. 河南省 商丘市 虞城县 陈店麻花

虞城县陈店集麻花,系景家祖传,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陈店麻花,分甜、咸两种。香甜酥脆,咽后无渣,炸出后可放两月不回潮。其色泽金黄透亮,形状似麻绳头,故曰"绳头麻花"。有精粉、纯香油、纯白糖和盐碱面制成。工艺经过兑料、打花、兑水、和面、切剂、揉条、生品小油烹炸等七道工序。

陈店麻花盛名的由来,相传是清朝康熙皇帝品南巡,路经景庞庄,听见有人叫卖"景家麻花,又甜又香"康熙皇帝品尝后,果然不错。自此,列入御餐,年年进贡,景家麻花更名声大振,生意兴隆,代代相传。景家原藉山东清平县景庞庄,因遭灾害,迁河南虞城县陈店集安家落户,故"景家麻花"改名"陈店麻花"。景誉名是麻花手艺创始人。今手艺已传至七世孙景富民之手。现在产品畅销北京、上海、陕西、广东、深圳等地。

三.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柘城泡桐

泡桐:柘城栽种泡桐,相传始于前汉,目前县境以内不论县城、集镇、村头、田间、门庭院落、路旁河岸都有桐树种植。泡桐是一种速生的优质树种。俗谚说:“二年一根杆,三年像把伞,四年长成檩,五年就成梁。”它木质密致细韧,刚柔适中,做成家具不裂不翘,花纹美观,不易污损腐蚀。现全县种植约 1000万棵,是传统的出口物资。柘城是河南省泡桐生产基地县, 1985年 3月 8日国务院万里副总理曾到牛城乡进行视察。

四.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安平煸炒鸡

安平煸炒鸡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安平镇的特色美食。安平丁家煸炒鸡汤浓、味香,风味独特,鲜嫩可口,麻辣清香。2000年被商丘市政府评为名优名吃。

煸炒鸡产于柘城县安平镇,是当地传统的地方名吃,为安平镇丁家所祖传,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采用质优、鲜活的本地家养小鸡,加上草果、肉扣、八角、丁香、苹果、辣椒等二十余种调味品,用当地芝麻油和自制天然酱,使用地锅通过炒、煸、炖、焖锅等环节,精心烹制而成,汤浓、味香,风味独特,鲜嫩可口,麻辣清香。

初步加工:

1.光鸡先卸下翅膀,斩下鸡头、颈,割下鸡腿,将鸡身斩成1寸左右的宽条,再横着斩1寸大小的条。

2.鸡块放在容器中,加入黄酒、酱油拌匀,使鸡染红,吸收鲜咸香味。

烹调方法:

炒锅烧热,油在旺火上烧至六成熟,推入鸡条,小火,不停地煸炒,煸至鸡皱皮,加入,辣椒,花椒,黄酒、酱油、白糖和味精,姜,葱 鸡熟后加红油,麻油,芝麻,出锅。

煸炒鸡2000年被商丘市政府评为名优名吃。如今,丁家煸炒鸡在安平镇和县城均开设有饭馆,每天食客络绎不绝。

五.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柘城鸡爪麻花

柘城鸡爪麻花

核心提示:鸡爪麻花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这种麻花,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盛于塑料袋,能放半月

鸡爪麻花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这种麻花,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盛于塑料袋,能放半月仍然酥脆如故。即使浸泡在开水里十几分钟,其焦香不减,依如新出。

鸡爪麻花的来历无考,据传有王姓者祖辈以此为业。清世宗雍正(1723)年间,安平集人刘慎,官任监察御使刑部左侍郎,曾以此品进贡。传至王安平一辈时,因自己年迈乏嗣无后,方传此技于好友周大江。至今,周家已传四代,历100余年。鸡爪麻花,折下一股用火点着,可以当纸枚点火吸烟。一股一股相接点着,一个鸡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远。

昔时,安平集归属鹿邑县。地处柘(城)、淮(阳)、鹿(邑)、太(康)交通必经之路,是豫皖苏鲁晋客商聚集的大集,经此者,纷纷买食,以享鸡爪麻花奇特风味。

制作方法:选用优质白面,每斤面八钱香油、三钱盐、半钱碱。先将盐碱用温水化于盆,兑面后,两手将面抄成穗,再兑入香油和引酵、再揉,将面揉到光滑为止,稍停待面发起后,执案上,刀割成块,搓成长条,粗细如筷,四股一剂,掐取二寸长一段。拧成鸡爪形状下锅,锅内香油用适宜的平火,将麻花炸到杏黄色,在锅内不出泡时,捞出即成。其制作难点有个术语,即"三分炒家,七分捞家"。翻拨麻花的捞家,是掌握火候,下锅多少,出锅快慢,色度好坏,是否达到酥脆,麻花造形等等技术要求的关键。非有传授和长期实践,难以具有决定质量的技术。

六. 河南省 商丘市 夏邑县 夏邑汤

此汤系河南著名风味小吃,用肥羊、牛肉、母鸡为主要原料,配以煞米(大麦麦仁)、调料、葱、姜、辣椒、食盐在甑中熬煮几个小时后再停火焖盖几个小时,然后再烧开并点人开水及芡汁、味精、胡椒方成。食用时盛入碗内,淋上麻油,撒上韭黄或蒜苗花。喝着原汤原味,鲜美可口,吃肉不见肉,色香味气俱佳。因含热量高,特别适于冬季食用
( 商丘)

七.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林河酒

林河酒厂生产的林河大曲、林河特曲、林河XO等系列产品,是用小麦、大麦、碗豆定比制曲,高粱为料,古井汲水,泥池发酵,沿袭混蒸老五甑及低温入窑,长期发酵,香坯回池,缓慢蒸馏,然后量质摘酒,按质并坛,分坛设卡,分级陈化贮存,精选优质勾调而成。它保持了林河古酒清香浓郁,绵甜甘冽,入喉净爽,回香悠长的独特风味。

1979年9月被河南省一轻厅命名为“河南名酒”。1981年和1982年均被评为河南优质产品。1983年进入人民大会堂,受到好评。1984年分别被轻工部和河南省评为优质酒和优等产品奖。1988年获国家银质奖。1992年在法国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上获金奖。林河XO,可加冰加水降低度数,其色、香、味不变,为林河独创。

八. 河南省 商丘市 睢阳区 郭家水煎包

传说,一次刘邦的队伍败北,人马被楚军冲得四散,刘邦带着一支残兵往芒砀山退去,因为芒砀一带是自己最初起义的地方,人地均熟,比较安全。当时正是仲夏,天气非常炎热,赶路的刘邦又饥又渴,就在难以坚持的时候,忽然发现路边有一草房,便停下来,命人去房中讨水。房中的主人是一老媪,闻听汉王到此,忙将家中仅有的一碗稀饭和几个包子端出来,躬身献上:“汉王,实在对不起,就这么多吃的了,请你委屈着用吧。”刘邦接过,大嘴大嘴地将包子和稀饭吃下,顿觉有了精神,身上也有了劲。他问老媪:“方才我吃的是什么美味?味道好极了。”老媪回答:“算不得什么,只是家常便饭。”刘邦问起家常便饭的做法,老媪作了回答。刘邦听得有趣,随即以包子的做法起个名叫“水煎包”。

在长安登基后的刘邦,回想起那次吃的水煎包来仍觉得那味道太美了,于是命人将那老媪请到宫中,专门给他做起水煎包子来。这水煎包子,老媪在宫中做了数年。老媪的后人,将做水煎包子技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很快成为豫东及周边地区深受欢迎的名吃。

郭家牛肉煎包,以精粉、新鲜牛肉、粉条、小磨香油、葱、姜、花椒等十多种原料,经发面、调馅、擀皮、包制、水煎而成。刚出锅的水煎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色泽金黄,油光透亮,诱人馋涎。

永城薛湖郭家水煎包,于2000年被商丘市商业贸易局、商丘传统风味名小吃评审委员会评为“商丘传统风味名小吃”,同时被市政府认定,并予以命名、颁牌。

九. 河南省 商丘市 夏邑县 夏邑糁汤

糁汤,在河南风味小吃中,算得上是很有特色的名汤了。 糁汤主要以肥牛羊肉、母鸡肉为原料,配以大麦麦仁、大料、葱、姜、辣椒、胡椒、味精、食盐熬制而成。

其制作方法是:头一天晚上将白条鸡、牛羊肉洗净,滤去血水,放入套在锅上的木筒内,再将水烧开,然后放入大麦麦仁、葱、姜、大料(包括花椒、元茴、丁香、草果、草蔻、三代、桂皮、良姜等,装入袋内)、辣椒(另装入袋内),煮4小时后,改文火再煮1-2小时,焖紧盖严,不能跑气。

第二天早上再将煮好的汤锅烧开,兑入适量开水及芡汁,滚锅后放味精、胡椒即成。食用时,用长把勺盛入碗内,淋上香油,汤面上撒一把韭黄或蒜苗花。

此汤经反复煮熬,不腥不膻,鲜美可口,香味俱佳。它吃肉不见肉,原汤原味,浓香诱人。由于此汤以多种肉类为主,又加以数种配料,热量高,味道全,冬季特别受人欢迎。

十. 河南省 商丘市 睢县 东关刘氏牛肉

刘氏牛肉,是睢县著名清真食品,其第五代传人刘其义先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悉心实践,使这一食品日趋完美,闻名遐迩。

本产品以中原黄牛为原料(1至3岁黄牛),经传统工艺腌制,分割精选而成的瘦牛肉块,在加工过程中配以砂仁、枸杞、肉寇、丁香、苹果、大茴香、桂皮等二十多种名贵作料,不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十全大补,营养丰富,色鲜肉嫩,口感清香,适合南北口味,颇受消费者欢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