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宁地区土特产 西宁必买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宁地区土特产 西宁必买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12 03:00:15

一.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裘皮

青海野生动物裘皮资源极为丰富。高档制裘皮原料有石貂(又名扫雪)皮、狐狸皮。中档制裘皮原料有旱獭皮、沙狐皮、海青(又名玛瑞)皮、康鼠(又名青根貂)皮、狼皮、艾虎皮、香鼠皮等。用于制裘用的裘皮主要是绵羊和羔羊皮。其中以黑紫羔皮最为名贵。黑紫羔皮绒毛花弯卷曲坚实,色泽黑艳美观,皮板薄而轻软,保暖性能好,经久耐穿,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 西宁)

二.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西宁毛地毯

西宁毛地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青海藏系羊的羊毛为原料,做工精细,具有坚韧耐磨,富于弹性、质地柔软、光泽晶亮等优点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泽度越高的特点。

文化典故

青海生产地毯的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生产的地区之一。据《纺织史话》记载:1960年在青海省都兰县发现的古代建筑遗址出土一块“8”字扣毛毯残片,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东汉时,青海湖地区已流传栽绒地毯的编织工艺。

三.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锅盔馍馍

   青海特色面食。两面都上了火色的厚烙饼。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匀,做成比烙馍的锅底略小的圆饼,厚约3-4厘米,放进烧热的锅里,并用筷子在上面戳几个小眼,使饼受热后空气从中逸出。盖上锅盖,用文火烤烙。待挨锅底的一面烙成桔黄色时翻过继续烙,约40分钟即可烙成外皮脆酥、里面松软的锅盔。一般用做饭的铁锅。可用小麦面、青稞面、豌豆、包谷面。也可做好卷了香豆粉、红曲粉的,还可在面中掺进青油烙成油锅盔。

四. 青海省 西宁 大通县 大通蚕豆

大通蚕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历史记载:大通蚕豆历史悠久,据“大通大事记”记载,“公元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在大通北川河两岸等地开垦荒地,挖修渠道,引水灌田,种植……蚕豆……作物”。2、历史传说:有个民间传说,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传谕东海龙王三年内不准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龙王压于泰山之下,并贴符子:“若想重登灵霄殿,金豆开花方可归。”太白金星非常同情龙王的遭遇,托梦给人间说:“只须在二月二日这天,将黄豆炒开花即可!”人们便相约着在这一天炒黄豆,秉香祭拜天地。玉帝闻讯金豆开花了,只好将龙王释放。大通地区由于不种黄豆,所以人们只好炒蚕豆。

地域范围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属省会西宁市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部隔马鞍山与互助土族自治县相邻,西部以娘娘山与湟中、海晏县为界,南接西宁市,北隔大坂山与门源回族自治县相邻。地理位置在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之间,东西长95公里,南北宽85公里,幅员面积3090平方公里。大通蚕豆在全县20个乡镇内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塔尔镇、新庄镇、城关镇、景阳镇等乡镇,亩产在350-4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480公斤,1993年蚕豆面积达到13万亩,近年来,由于油菜、蔬菜、马铃薯面积的扩大和蚕豆价格低等原因,全县播种面积降到3万亩左右,但大通蚕豆由于高产优质,仍是青海省蚕豆良种和商品蚕豆的主要生产区之一。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大通蚕豆外在感官特征:1.1大通蚕豆籽粒皮薄,煮饪品质好,利于加工芽豆,适宜干炒、膨化、油炸。1.2大通蚕豆籽粒大且饱满均匀,皮色光亮,变色慢,耐贮藏,商品率高。1.3大通蚕豆籽粒无蚕豆象危害,无水锈斑,是各类休闲食品、调味品的理想生产原料。2、内在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大通蚕豆蛋白质含量为≥20%、多糖≥0.5%、钙≥950mg/kg,均高于蚕豆规范值,营养丰富。蚕豆品质规范值、大通蚕豆检测值的对比表(略)。

五.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虫草酒

虫草酒以冬虫夏草为主药,配以人参、枸杞、黄芪、首乌等名贵药材,用优质大曲酒浸泡而成的一种保健药酒。以青海西宁酒厂出品的昆仑牌虫草酒最为著名。色泽清澈透明,酒味绵软柔和,具有滋补价值。可以祛寒除风、滋阴壮阳、补气养血、强心降压,为远近驰名的滋补保健佳品。是青海省之一。( 西宁)

藏宝王即“中华虫草酒”。是众多虫草酒中的极品,它以冬虫夏草为主,配以雪莲花、柴达木枸杞、佛手参、红景天、纯青稞酒等著名的青海土,采用现代科学工艺及藏式炮制方法提取浓缩勾兑而成,本品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之功效,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腰膝酸痛等症,也可在制做各种菜肴时使用。“中华虫草酒”的包装为半斤装,也有两瓶为一盒的一斤装,其使用方法为每日用餐时饮2~3盅。

六.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擀面

青海的擀面有四种作法:一是长面,即面擀好后,切成长状,调以臊子叫“臊面”,吃这种面招待客,有“长福长寿”、“长来往”之意
二是凉面,即面擀好后,切成细长条,煮熟拌上青油冷却即食
三是旗花,又叫寸寸子,即将擀好的面(稍厚)切成2寸长条状
四是麻食儿,即将擀好的面切成正方形后,将一对角捏之。( 西宁)

七.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西宁酿皮

青海最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小吃,特别是西宁酿皮与别的地方的酿皮不一样油糊、红辣、酸香出头。金黄透亮的酿皮滑嫩爽口,油红晶亮的调料酸辣醇香,即可作主食充饥,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它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末、韭菜、蒜泥等佐料,就是上好的酿皮了。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八. 青海省 西宁 湟中县 湟中胡麻

湟中胡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湟中胡麻是由青海高原酩馏文化发展促进会申请登记保护,经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保护条件,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地域保护范围为湟中县所辖田家寨、土门关、上新庄、鲁沙尔、共和、大才、汉东、多巴、上五庄、拦隆口、群加、海子沟、李家山、西堡、甘河滩共15个乡镇。

胡麻是一种油料作物,由于湟中胡麻所辖区域海拔高、日照时间长,造就湟中胡麻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的特点。如今,在湟中县拦隆口镇慕家村酩馏酒庄,依旧保留着胡麻榨油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

青海

青海高原酩馏文化发展促进会

湟中县所辖田家寨镇、土门关乡、上新庄镇、鲁沙尔镇、共和镇、大才乡、汉东乡、多巴镇、上五庄镇、拦隆口镇、群加乡、海子沟乡、李家山镇、西堡镇、甘河滩镇共1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9′32″~101°54′50″,北纬36°13′32″~37°03′19″

AGI2017-02-2112

九.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

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