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开封兰考有什么特产 兰考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开封兰考有什么特产 兰考特产有哪些值得买更新时间:2022-11-03 14:25:26

一.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杞县红薯泥

杞县红薯泥

说起红薯,实在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在生活困难时期,杞县人曾经视红薯为生命,有谚语为证: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然而,自古善烹调的杞县人却能将再普通不过的红薯做出百般花样来。其中红薯泥就是一例。

红薯泥是杞县的一道名菜。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再兑入香油、红薯泥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出锅。装盘时,分层放山檀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人称“三不沾”菜(即:一不沾盘子、二不沾筷子、三不沾嘴)。每当贵客临门,杞县人会热情地端出这道风味菜。在品尝红薯泥的同时,人们还会给你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说,创制红薯泥的清末厨师蒋思奇不仅手艺高超,还有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有一年,袁世凯的部下来到杞县,闻听红薯泥为此地名食,便点名要尝尝这风味佳看,不然便觉得枉活一世。这天,宴会在县衙举行。鸡鸭鱼肉上完后,最后才上红薯泥这道菜。大小1看此菜五光十色,如桃花盛开,似琥珀生辉。各个迫不及待狼吞虎咽起来。谁知,不大一会儿,有的张口流泪,有的伸脖子干呕。原来,蒋思奇不愿给袁世凯的部下做菜,但又不能推辞,便使了个花招。红薯泥本身质地细腻,热量大,密度小,散热很慢,蒋师傅又特意用滚油封顶,内中温度更不易散发。这些人迫不及待,故而被烫得丑态百出,狼狈不堪。

说到红薯泥的热量大、散热慢,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慈禧太后来到开封,听说杞县的红薯泥特别好吃,于是就吩咐开封府为她准备。而当时开封城里没有一个能做“红薯泥”的厨师,只好派人到杞县请人去做,做好之后再带回开封。办差的刚回来,早已等得不奈烦的西太后慈禧拿起筷子便吃,谁料却被烫得两眼流泪。开封距杞县50公里,当时的快马也得一个半小时才能跑一个单程,可见红薯泥的热量之大、散热之慢。

红薯泥不仅是杞县的名产,也是中原地区粗粮细作的典型。红薯从粗制到细作,从平常食物到宴席珍品,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我国食品制作技术的发挥和创造。

二. 河南省 开封市 鼓楼区 开封炒冰

漫步夏日开封夜市,各种美食小吃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其中极引人注目的是让人既饱口福、又祛暑热的冷食- 炒冰。炒冰用的是特殊的炒锅,即急速冷冻锅。这种特 殊的炒锅,可以在半分钟内,将温 度降到-40℃。炒冰 的原料,也不是冰,而是鲜榨的水果汁。如今,炒冰越 来越多,较以前不仅增加了品种,而且增加了花色,什 么果汁炒冰、奶油炒冰等,炒出来的冰,质地细滑,入 口即化,较之冷冻机制出的冷饮,别有一番风味。

三.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沙里红

又名红果。味道酸甜,具有消积散气等功用。现医药所用山楂丸,热性健脾胃,助消化,还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如山楂糕、糖蘸山里红和红果酒等。沙里红个大、大红色、皮薄、肉厚呈粉红色,闪光发亮,食之味酸甘美。

四.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张波香油

张波香油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张波小磨香油是以国产优质芝麻为唯一原料,采用我国传统工艺“石磨水浮法”加工而成,有效的保护了芝麻的营养成分,色泽棕红,香味醇厚,浓郁持久。

兰考县张波香油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30万元。是在原兰考张波香油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家独资民营企业,位于兰考道南迎宾大道西侧。从进入这个行业到如今的公司,已传承三代,我们所传承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加工工艺,更有“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我们的产品地方特色浓郁,包装精美,是您居家食用,馈赠亲朋,企事业单位发福利的最佳选择。

五.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 贾鲁河滩蛋鸭

贾鲁河滩蛋鸭是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贾鲁河滩的。尉氏县贾鲁河滩鱼鸭混养综合开发区,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

尉氏县贾鲁河滩鱼鸭混养综合开发区,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近年,尉氏县工商部门立足职能,强化服务,帮助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牵线融资,竭力扶持蛋鸭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贾鲁河滩鱼鸭混养综合开发区已有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12家,带动2000多户养殖户走上致富路。尉氏县壳达禽业农民合作社成立后,统一购买原料,共同解决养殖难题,产品统一销售,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以来,该合作社加工的松花蛋和咸鸭蛋远销太原、兰州、济南等地,每月销售收入达90万元。

在县工商部门的培育下,贾鲁河滩鱼鸭混养综合开发区已拥有香都、珂欣园、优多多等注册商标12件,其中省著名商标1件。

六. 河南省 开封市 祥符区 邵家全锄

邵家全锄邵家全锄由名师邵兰生创制于民国年间,经过改进技术和提高质量,制成适宜于沙地使用的名产品邵家全锄。

该产品经下料(每个锄板下铁2.5市斤)、冲仓眼、黏钢(用钢0.25斤)、挂钢角、退火、冷工、蘸火、整直、刷面9道工序制成。锄板规格:板长250~255厘米,刃宽140~145厘米,后宽125~130厘米;锄仓长38~40厘米,眼深15~17厘米,挂钢角100~110厘米,钢宽80厘米左右。特点:锄板光滑,边厚身薄,钢角立角久用不葫芦头,锋利不卷刃、不掉豁、不粘土,抓地过茬,耐用好使。

该产品1956年前一直为邵家个体生产,后转入钢铁建筑器材生产合作社生产,销往开封、中牟等地。1958年至1961年停产,1961年后恢复,再于70年代停止生产。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2万张。

七.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 尉氏水果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县果树生产热情有所回升,主栽果树种类有桃、苹果、梨、葡萄、柿子、大枣等,主要分布在张市、岗李、大马、大营、庄头乡镇。张市镇3万亩大桃生产已被省农业在批准为无公害大桃生产基地。

1.苹果0.6万亩,主要分布在小陈乡的圉村,邢庄乡的水黄,水坡乡的海青郭,品种有早熟的嘎拉、藤牧1号、美人;中熟及中晚熟的华冠、金冠、新红星等,鲜果上市期从7月上中旬持续到9月底,年产鲜果0.7万吨。

2.梨0.1万亩,主要分布在小陈的后寨,农业局的农场等。品种有砀山酥、红香酥、七月酥、黄金梨等。年产酥梨1000吨,预计明年红香酥、黄金梨将进入结果期。

3.葡萄0.2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桥乡的十里铺及周边村庄,品种有绯红、白鸡心、红宝石、巨峰及巨峰系列果、红提、黑提、美人指等。大棚葡萄40座,以8611、凯丰、京秀、无核白鸡心为主,鲜果上市期从6月中旬持续到9月底,年产葡萄0.4万吨。

4.桃3万余亩,形成了以张市镇郭家村为主的2万亩大桃生产基地及庄头乡小营村为主的万亩桃生产基地。油桃、蟠桃、大桃,早、中、晚熟搭配,大棚,露地均有,其中大棚油桃50座,大棚蟠桃50座,上市期在4月底-5月上中旬,露地桃从5月下旬持续到8月底,年产鲜果达2万吨。

5.杏0.35,主要分布在岗李乡、大营乡等西部沙区,品种以凯特、金太阳、红丰为主,结果面积500余亩,产量300吨,大棚杏10座,上市期5月中旬-6月初。

6.李:0.3万亩,主要分布在大营乡等西部沙区,品种有澳李4,大石早生等,预计明年将全部进入结果期。

7.樱桃:500亩,结果面积200亩,年产鲜果100吨,品种有甜樱桃,大樱桃等。

8.柿:0.1万亩,品种有斤柿,磨盘柿等。

八. 河南省 开封市 顺河区 开封饴糖

开封饴糖饴糖属软糖类。开封饴糖由市糖果食品厂生产,始于1961年。初为人工操作,产量低,质量不稳定,且劳动强度大。1980年改用转锅和蒸汽生产,用机器切割,对配制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开封饴糖以白砂糖、精制淀粉和特级葡萄糖等为原料,经过配料、主料预热、转糖(加香料、色素)、冷却、切割成型、包装诸工序制作而成。成品类型不一,按使用淀粉不同,可分为高梁饴、绿豆饴、玉米饴等软糖类;按使用香型,可分为桂花饴、玫瑰饴和芝麻饴等类。

桂花饴糖和芝麻饴糖外形为长方形糖块,淡黄色,在自然光下呈半透明状态,表面附着一层淀粉,手感柔软富弹性,口感甜而不腻,软而不黏。桂花饴糖突出桂花香味,芝麻饴糖突出芝麻香味。1982年评为省优质产品。除在开封城乡畅销外,还销往山东、安徽等省。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 豌豆馅

传统风味小吃,此品种被收入《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以豌豆、柿饼等原料制成,色呈黄绿,滋味香甜,是健脾胃、解热毒的夏季食品。卖豌豆馅的没有固定摊点,均为推车、挑担沿街叫卖。

目前仍然有卖,此品种没有失传。大多仍然是沿街叫卖。

十.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炒红薯泥

凡吃过杞县红薯泥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杞县人的独具匠心。名食红薯泥的主要原料就是我们常见的红薯,有些地方也叫“白薯”、“地瓜”、“番薯”。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兑入香油、红薯,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装盘后,分层放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即成。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

炒红薯泥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中州名菜,选用红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红丝等原料。兑入香油烹饪而成。色泽晶莹,甜香可口,营养丰富。红薯泥是一种独树一帜、色味奇美的色菜。民国初年由杞县大同饭庄厨师蒋世奇创制。

食品用料

红薯,白糖,玫瑰汁,山楂丁,葵花籽,芝麻,香油,蜂蜜,花生,蜜枣丁,红糖水,花生油。

制作方法

1准备材料

2红薯去皮后上锅蒸熟,然后制成碎泥。

3芝麻、核桃仁、花生、葵花籽在锅里焙熟。

4红薯捣成泥,用纱布滤出丝。

5锅上火加花生油,油烧到5、6成热,放入打好的红薯泥,翻炒。

6加入红糖水,玫瑰汁,白糖,香油,芝麻,蜂蜜,花生,蜜枣丁。

7撒上山楂丁。

8可以吃了。

相关典故

说法一:以红薯为主料,成品形似泥状,始产于杞县而得名。其配料比例是:一斤熟红薯,五两白糖,二两半香油及少量的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等。制法先将红薯煮熟,剥皮去丝,以净白布包之轧压成泥,作为备用、然后把白糖拼命倒至炒锅内化成糖浆,兑入香油、泥红薯,加熟烹饪,搅拌均匀,至三者溶化为一体,呈现柿红色为止。盛至盘内,上面依次分层放上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即成。此菜,斑驳陆离,色泽鲜艳,甜爽可口,营养丰富。据食品卫生部门测定,每斤(500克)红薯泥含糖200克,蛋白质5克,脂肪45克,胡萝卜素30克,维生素C50毫克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健脾、补虚、益气之功能,对霍乱吐泻、水膨腹胀、夜盲等症也有良好疗效,经常食用,可使人长寿。因此,品尝者对它无不交口称赞。一位记者如英来杞品尝后,在《河南政治月刊》第三卷第十二期上发表《已成陈迹之金杞》一文,盛赞杞县红薯泥为"特殊食品,颇为著名。如有异县友人初履斯土,则…..不可不尝之"。自此,杞县红薯泥声誉大振,慕名前来品尝者日众。大同饭庄亦因之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蒋氏乏嗣,传其艺与甥儿胡诗俊等人。

说法二: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到洋人府作客,洋人拿出冰激淋给林则徐吃。林则徐第一次吃冰激淋,见冰激淋直冒气,以为是热气,用嘴吹了吹,啃了一口才知道是冰气,被身旁的洋人嘲笑开了。林则徐对此激愤在胸,回府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教训一下洋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皇上让他接待洋人,他让厨师做了一道炒红薯泥,洋人见桌上盘中红薯泥不冒热气,拿起勺子捞起就吃。可是刚出锅的红薯泥因表层附油,虽然不冒热气,里边着实烫得很,把洋人烫得哇哇直叫。因此炒红薯泥作为一道爱国菜的美名也由此得来,流传至今。千万记住了,吃炒红薯泥出锅后一定要先放一会儿,别把嘴给烫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