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慈溪特产有什么 浙江慈溪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慈溪特产有什么 浙江慈溪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2-11-19 20:53:54

一.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上林湖越窑青瓷

上林湖越窑青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上林湖越窑遗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境内的上林湖畔。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烧,前后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的古窑系之一。据专家考证,上林湖越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窑”,最早的成熟青瓷就在上林湖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越窑青瓷因此也被称为“母亲瓷”。这里不仅是中国青瓷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点。如今,在上林湖的四周沉睡着120多处古窑址和满地的碎瓷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瓷“露天博物馆”。1988年,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慈溪恢复上林湖越窑青瓷的生产,近年来已陆续研究开发生产出包括人物注子、鸡首壶、八棱瓶、倒流壶、平口牡丹瓶、原始瓷罐、瓷碗等5个系列的上万件仿制品。同时,还有4件工艺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沉寂了上千年的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青瓷如今重放光彩。在日前举行的杭州西湖博览会上,首批出炉的50多件青瓷引起轰动,展出一结束即被抢购一空。首批出炉的这50多件青瓷,包括人物注子、鸡首壶、八棱瓶、倒流壶、平口牡丹瓶、原始瓷罐、瓷碗7个品种,造型独特,上面的人物峨冠博带,神态举止栩栩如生,样式和成色均达到了古代青瓷鼎盛时期的水平。上林湖越窑位于慈溪市匡堰镇的上林湖畔,始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窑”。这里不仅是中国青瓷文化的发祥地,还是“海上陶瓷之路”的发源地。1988年,上林湖越窑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有120多处越窑遗址。近年来,海内外一些专家学者频频到上林湖越窑遗址进行考察研究,青瓷文化的研究日渐升温。慈溪市因势利导,研究开发了越窑青瓷工艺,把恢复上林湖越窑青瓷作为挖掘民族文化瑰宝、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宁波)

二.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牛油果炒鸡柳

牛油果炒鸡柳

料:

牛油果(鳄梨,油梨)2个,鸡肉350克,红萝卜1/2个,青椒1只。

料:

调味料:姜汁、酱油(生抽)、蚝油、芡粉(豆粉或粟米粉)适量。

法:

1、

牛油果一分两半,去核,用刀挖出果肉切条,果壳用沸水浸热。

2、

鸡肉切条,用调味料腌约1小时,加芡粉拌匀,红萝卜去皮洗净切丝,青椒去籽切丝。

3、

起油锅炒熟鸡肉,下红萝卜丝、青椒丝调味,加牛油果炒匀,取出放进牛油果壳内即可。

三.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杨梅

慈溪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慈溪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慈溪杨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从历代志书所载的情况看,早期时慈溪杨梅多为荔枝种,以后才发展到多个品种。据慈溪市杨梅研究所调查,在慈溪市境内的杨梅品种有12个,即荸荠种、早大种、迟大种、凤欢种、早小种、荔枝种、尖刺种、粉红种、红种、松浆种、水晶种、迟小种。其中,以荸荠种为最佳,种植面积和产量皆占到85%左右。荸荠种杨梅果型较大,而果核特小,成熟时外表呈紫黑色,味甜而汁多,果实可食率达95%,内含丰富的蛋白质、铁、镁、铜和维生素C、柠檬酸等多种有益成份。经过长期的栽培,如今,荸荠种杨梅已发展成全国著名良种,在浙江省历次杨梅鲜果品评中,荸荠种杨梅均名列前茅,宁波罐头厂用慈溪荸荠种杨梅为原料制成的糖水杨梅罐头,曾获得国家银质奖。荸荠种杨梅不但品质优良,且产量较高,单株产量最高可达300余公斤。其经济结果寿命在70年以上,百年以上的老树也不罕见,被山区人们誉为“摇钱树”

作为名贵珍果的杨梅还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它能帮助消化,利尿益肾,去暑解闷。祖国传统医学对它亦有很高的评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慈溪民间还习惯挑选上等的杨梅浸于白酒之中,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烧酒杨梅”。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吃上几颗烧酒杨梅,能消暑开胃,令人气舒神爽

杨梅,吸引着无数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客人,热情的慈溪人民也喜欢用它来馈赠亲友,款待宾客。明朝的孙升因长年在外,吃不到家乡的杨梅而写诗叹曰:“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如今,产自慈溪的杨梅每年被大量空运到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那些身在海外的游子再不会有“每岁尝时不在家”的遗憾了。 ( 慈溪)

地域范围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介于北纬30°02'~30°24'和东经121°02'~121°42'之间,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未计入1954年后新成陆土地),海岸线北凸成弧形,长66公里(1986年图版量标为77.56公里)。慈溪杨梅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翠屏山脉北麓,329国道以南,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包括慈溪市横河镇、匡堰镇、观海卫镇、桥头镇、掌起镇、龙山镇、范市镇、三北镇、浒山街道、逍林镇、新浦镇等所属各村和慈溪市林场。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1780公顷。目前生产面积4667公顷,年总产量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主栽品种荸荠种杨梅具有“色紫黑、富光泽、糖度高、风味浓、核特小、肉离核、质细软、具香气”的特征。果实中等大小,单果重10克以上;果实近圆形,果顶稍凹,果底平,缝合线较明显,果蒂小,核小,可食率不低于94%,果肉离核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肉质细软,汁多味浓,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10.5%以上,品质极佳。 (3)安全要求:慈溪杨梅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

四.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蜜梨

慈溪蜜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蜜梨。又称黄花梨,盛产于慈溪周巷镇、庵东镇。蜜梨不同于一般梨子,果大,水分特别充足,营养极为丰富。因蜜梨开花结果时非常漂亮,因此两镇的大片梨园还成为人民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五.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葡萄

慈溪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慈溪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浙江慈溪的新浦镇,,坐落世界闻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沈海高速杭州湾开发区出口),这里种植葡萄,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尤于这个镇的六塘南村的黎阳牌巨峰 ,金皇后较为著名。曾获得全国性的葡萄比赛金奖。这里土质肥厚,系长江冲下来的肥土堆积围涂而成。农民又有多年的葡萄种植经验。一到夏季,别处夏日炎炎,骄阳如火,可这里浓阴如织。一到七八月,葡萄熟了,满村都飘荡起葡萄醇厚的馨香,绿如翡翠,紫是玛瑙,客人是络绎不绝。如今都提倡大棚栽植了,葡萄的污染更少,颗粒更大,醇香也更浓厚。新品种是层出不穷!面积发展成主要以新浦六塘南为中心的种植基地周遍有崇寿四灶浦及“万亩贩”种植基地每年一年一度的慈溪葡萄节都会在慈溪六塘南南村 国家林业局0网7月7日讯 据悉,“慈溪葡萄”商标于日前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慈溪杨梅”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后,本市农业领域成功注册的又一个证明商标。据介绍,“慈溪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是慈溪市葡萄协会,商标专用权期限自2010年2月21日至2020年2月20日。目前,慈溪市葡萄的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今年投产面积2.3万亩,年产量2.5万吨。而此次“慈溪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成功,在提高地方“名特优”产品竞争力、发展特色农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将起重要的作用。

地域范围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2'~121°42',北纬30°02'~30°24',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慈溪葡萄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慈溪市新浦镇、观海卫镇、周巷镇、掌起镇、龙山镇、胜山镇、逍林镇、慈溪杭州湾新区、坎墩街道、崇寿镇等地所属各村。

六.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三北豆酥糖

产品名称:三北豆酥糖

产品产地:宁波慈溪

产品特性:香甜可口,松脆无渣,入口即化,不粘牙齿,香味独特,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碳火化合物及钙、磷、铁、胡罗卜素等多种营养成份。

产品功效: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产品简介:三北豆酥糖,是宁波慈溪一带传统食品,与三北藕丝糖齐名,名扬江浙地区和海外。制作豆酥糖,选料要求极为严格。豆酥糖经多道工序精心制作后,再用纸包装得四方棱角分明,厚蒲均匀、底封不用浆糊,免得豆酥糖发潮。这样,就能保持豆酥糖长久保存香、甜、酥、松特色,且老小皆宜。

豆酥糖营养丰富。每逢年末,宁波地区农村大都做年糕以备春节期间享用。用火热年糕团嵌豆酥糖,又香又长城又糯,是深受老幼喜爱的时令食品。新中国建立后,"三北豆酥糖"在传统特色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

产品典故:三北豆酥糖已有悠久的制作历史。相传在100多年前,陆埠镇上开有一家叫"乾丰"的南货茶食店,豆酥糖是由一位宁波师傅试制成功的。由于配料考究,加工精细,制作的豆栈糖香甜可口,松脆无渣,入口即化。不粘牙齿,且香味独特,食后令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一时顾客盈门,名噪浙东,方圆数百里慕名争购者,络绎不绝。上市以后,受到人们广泛欢迎,一时声誉鹊起。

七.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南美白对虾

慈溪南美白对虾是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慈溪渔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慈溪市近海养殖南美白对虾4.3万亩,分“精养”和“粗养”两种,主要分布在庵东、新浦、附海、观海卫、龙山等镇,有1000多养殖户从事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今年产量预计可达1.5万吨,产值可达4亿多元。

八.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白蚕豆

    阳春三月,慈溪北部大片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蚕豆长得格外惹人喜爱,竞相怒放的蚕豆花犹如展翅飞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飘荡在广阔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立夏时节,蚕豆已长出粗壮的果实,剥掉厚厚的豆荚儿,里边是绿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蚕豆,多的三四颗,少的一二颗。慈溪人爱吃青蚕豆,或煮或炒,香喷喷甜滋滋,小孩子们则喜欢把煮熟的青蚕豆串成一圈,像条项链似的挂在脖子上,互相约了到田野里嘻闹,边玩边吃,非常开心。六月底,蚕豆成熟,农民们开始收摘蚕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农民们还喜欢把蚕豆晒在路上,让行人从上面踩过,使蚕豆从豆荚中脱出。每当此时,满地皆蚕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哗啦啦响,别有一番情趣

    慈溪所产大白蚕豆,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蚕豆良种。大白蚕豆粒大质优,光滑结实,含有丰富的蚕白质和脂肪

    大白蚕豆俗称大豆、罗汉豆、慈溪人多称其为“倭豆”。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在慈溪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门每杀一倭寇,便摘一颗蚕豆代之,用线串了挂在胸前, 到时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这样,“倭豆”之名逐渐叫开了

    大白蚕豆作为慈溪主要春粮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大,1974年,慈溪10万余亩蚕豆,获得亩产300公斤的好收成,总产量达到3.65万吨。慈溪所产蚕豆大都销往海外,约占总产量的一半

    蚕豆浑身皆是宝。除食用外,工业和医药都少不了它。即使豆壳和豆杆,也是上好的饲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壳,其散发出的烟具有强烈的驱蚊杀菌之效。大豆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慈溪人用蚕豆制作成粉丝,蚕豆粉丝白亮细长,柔软但煮不烂,是粉丝中的极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慈溪民间对大白蚕豆的几种加工方法:    一、油沸豆:又分为去壳的油沸豆瓣和不去壳的兰花豆两种,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来,慈溪产油沸豆还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曾写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节,这茴香豆就是用蚕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方法简便,味道却好。    三、炒蚕豆:这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吃法。炒蚕豆有很多的花样,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锅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后再炒的。观城一带所出的“盐炒豆”松脆香美,老少都爱吃。还有一种炒豆坚硬但特香,称“石板豆”,年轻人喜欢吃,大多藏在口袋里,一颗一颗往嘴里塞,“吱崩吱崩”咬着,有滋有味。( 慈溪)

九.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泥螺

产品名称:泥螺

产品别名:俗称“吐铁”。

产品季节:农历三月时产“桃花泥螺”,中秋时节产的“桂花泥螺”。

产品特性:头长、体黄、脂厚、味道特别鲜美。

产品成分: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

产品功效:具有补肝肾、益精髓、明耳目等功效。

产品简介:泥螺是贝壳类软体动物,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大小如螺蛳,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慈溪海岸线长达60余公里,沿海有大片低潮海涂,是由钱塘江、曹娥江等河流泥沙及长江出口泥沙驾潮输入冲积而成,不但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海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慈溪东部龙山一带所产的黄泥螺最为著名。龙山黄泥螺与其它地区所产泥螺不同,具有等特点,在江、浙、沪等地颇有影响。目前,慈溪龙山、新浦等沿海地区正积极利用海涂资源,开发泥螺生产,黄泥螺经过严格的消毒和加工调味后,以酒渍品和罐头品的形式销往海内外,尤其受到港澳及台湾同胞的欢迎。

产品历史:泥螺早在宋代就有采食记载。据旧志记载,三北黄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

十.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拉毛果

产品名称: 拉毛果:

产品别名:蓟果,越绒草,洋菜部,

产品产地:宁波慈溪

产品特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又名蓟果,越绒草,土名洋菜部,系川续继科,是宁波新发展起来的,盛产余姚乃慈溪一带,尤其是余姚市,由于土质乃气候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产的榨菜,鲜头块形圆匀,质地脆嫩、肥厚、色泽鲜艳、空心率低,加工成的榨菜,具有鲜、香、脆、嫩的特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余姚老好吃菜类制品厂生产的“美福牌”精制小包装曾获得多项奖状,深受群众喜爱

产品历史:原栽培于欧洲,是棉毛纺织品起绒工具,是宁波余姚著名。拉毛果最早是由日本引进,相传公元1929年余姚长丰乡赵宇椿赴日本考察,归国时引进拉毛果籽,在三溪口梁牧试种,经多次栽培,培育出个体完整,坚韧挺直、齿齐而密、色泽光亮、大小均匀的国产拉毛果,成为余姚的著名,产量占全国90%。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