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包头蒙古有什么特产 包头有什么特产带回家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包头蒙古有什么特产 包头有什么特产带回家吃的更新时间:2022-11-20 04:22:52

一.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蒙古炒米

有人说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暂不追究,可由此引开的话题却是颇有意趣。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

炒米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

炒米的原料是糜米,要经过煮、炒、碾等工序制成。先将洗净、去掉杂质的糜米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锅晾干再炒熟,炒锅中要加入干净的细沙和糜米混在一起。这样炒出的炒米发硬,有嚼头,是蒙古人喜欢的口感。但没有破嘴就炒出的炒米,发软好咬,但没有什么嚼头,被当地人称作“汉人炒米”。最后,将炒好的糜米用石碾碾去皮,既可食用。

蒙古人食用炒米的方法可为变幻无穷,讲究和多种食物搭配。干嚼可做零食,泡入肉汤可当主食。总之,怎么吃仿佛都是信手拈来,全凭个人口味。

二. 内蒙古 包头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达茂小红皮小麦

达茂小红皮小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茂小红皮小麦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

达茂旗小红皮小麦具有面粉劲道、口感好、麦香浓郁、营养成分含量高、品质好等特点。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注册公告,批注“达茂小红皮小麦”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2008年“达茂草原羊”注册后,达茂旗再次成功注册的第二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 内蒙古 包头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金刀烤羊背

金刀烤羊背

这道菜也是蒙古族人在非常隆重喜庆的场合才会制作的一道美食,按照蒙古族师傅的话来说,一头羊除了羊腿,肉就都在羊背上了,所以烤羊背也是一道庞然大菜。选用了草原牧场上最肥美的白条羊背,用当归等三十余种中草药和天然调味品腌制24-36个小时,腌好的羊背要在特制烤炉中度过2个小时左右的烘烤,注意一定得是野杏、桃、李、桦木和生长在沙漠中的“扎格木”等木炭作为燃料,只有这样烤出的羊背才原汁原味,饱具了草原的百草香,毫无腥膻之感,可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正应了那句话,“六月鲜羊肉,神仙也想吃一口”。

典故: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托雷是成吉思汗的四子,成吉思汗亡故后,他帮助三哥窝阔台统治了俄罗斯与中东地区,而后窝阔台在上京继承大统。为了奖励托雷的卓越功勋,新皇帝窝阔台就把咯尔咯地区(今内蒙境)分封给四弟,并允许他食之皇礼(烤羊背),并赐予他只有天子才可佩戴的金刀。自此以后,吃烤羊背之前都要手持金刀举行仪式。

点评:大块吃着羊肉、大口喝着美酒,一种释放自我、舍我其谁的豪气感油然而生。

四. 内蒙古 包头 固阳县 固阳燕麦

固阳燕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固阳——莜麦面,学名燕麦面,是固阳三件宝之一,生长在固阳原生态的环境中,农民以传统方式耕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纯绿色,无污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上好的营养保健食品。

固阳莜麦属“裸燕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旱,生长期长,生长于高原高寒地区,叶子细长而尖,花淡绿色,小穗有细长的芒,籽实可以吃。莜麦所含蛋白质和脂肪量为五谷之首,还含有磷、铁、钙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经过精细制作,成为食品。在内蒙古以固阳莜面为最,素有“固阳莜麦甲天下”之誉。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在固阳吃过莜面,给予很高的评价。乾隆年间,莜面作为进贡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五十年代,-总司令两次来内蒙古视察,都主动要求吃固阳莜面。他说,当年在晋西北转战,曾多次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吃过莜面,也听说过莜面是“固阳三件宝”之一的传说。那又筋又细的莜面,支持过晋察绥陕根据地革命将士的伟大斗争,总司令一直在怀念它。

固阳燕麦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银号镇、怀朔镇、兴顺西镇、西斗铺镇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固阳燕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固政发〔2011〕275号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农业地方规范:蒙QBT/T139-2012《固阳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一、品种

内燕5号、燕科1号、内农大莜1号、内农大莜2号、蒙农大燕1号、蒙农大燕2号、坝莜1号、坝莜3号等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000米以上,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要求地势平整,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具备良好水浇条件。

三、栽培管理

1.整地:可秋翻整地,也可春翻整地。翻耕≥20cm。

2.施肥:

(1)农家肥:结合秋翻或春翻整地,施入优质农家肥15至22.5 m3/ hm2作为底肥。

(2)种肥:结合播种,施入氮磷钾复合肥(氮、1、氧化钾含量各15%)≥300kg/hm2。

3.播前灌水: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在秋翻或春翻整地的基础上,打畦、筑埂,进行畦田灌水。

4.种子选择:种子纯度和净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

5.播种:

(1)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播种。

(2)播种期: 5月上旬至下旬。

(3)播种量:每公顷播种120kg至150kg,保苗400至450万株/hm2。

(4)播种深度:使用种肥分层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为3至5cm。

(5) 种植行距:燕麦种植行距为20至25cm。

6.田间管理:

在分蘖或拔节期,本着前促后控的原则,结合灌溉或降雨前每公顷追施尿素75至120kg(含纯氮量46%)。

7.收获:

(1)收获时期:腊熟期适时收获。

(2)晾晒:脱粒后及时进行晾晒、清选,含水量降到12.5%以下,安全入库。

8.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籽粒饱满,种皮浅黄色,硬度适中,粒形为长卵圆形或卵圆形。

2.理化指标:水分≤12.5%,蛋白质≥14.0%,β-葡聚糖≥5.0%,脂肪≥5.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 内蒙古 包头 九原区 全素席

我国历来以素食为主,原与佛家素食无关,〈庄子〉就记有"蔬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后来汉佛家接过素食之优良传统,由民族化加以宗教化。老包头只有传统佳肴三个盘(凉拌豆芽、 肉、大烩莱)时,全素席则就成了包头的名菜佳肴。全素席的名师是妙法寺住持隆妙(原名廉聚祥)。隆妙生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直到他1921年去世之前还在为包头西摊大财主邹耀臣(邹宝宝)的父亲过70大寿操办全素席。素菜以豆制品新鲜蔬菜为主料,佐以冬笋、蘑菇、木耳、黄花等,烹制出色、香、味、形并以荤菜的素菜。还备有自制的素酒(用黄米粥、补脾强肾的药汁、冰糖、红枣、元肉、葡萄干汁,发醇酿成。一餐全素席,清心爽口,吃后使人俗念顿消,产生一种游三江泛五湖的感觉。民国初年,包头饭馆具有素餐特色的有炒南北(蘑菇炒玉兰片)、尉迟防白袍(木耳炒绿豆芽,尉迟是复姓)等。包头名师黄永澄、郝呈祥最有绝招的素菜是用面筋做的"烧鸭",皮脆肉嫩。“卤鸡”,皮软肉紧,越嚼越有鸡味。

六.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阿荣旗 蒙古袍

蒙古袍

七. 内蒙古 兴安盟 突泉县 内蒙古鹿茸

鹿茸,名贵中药。雄性梅花鹿或马鹿尚未骨化的幼角。性温,味甘咸。功能为补精髓,助肾阳,强筋骨。主治阳萎、遣精、腰膝痿弱等症。鹿茸含激素样物质及骨质、胶质、蛋白质及钙、磷、镁等成分。主要产于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其他各盟市也有出产。

八. 内蒙古 蒙古羊

【主产区与分布】 蒙古羊原产于蒙古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形成历史】 据史书记载,蒙古高原自古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之地,绵羊是他们的主要的饲养品种之一,大约在公元1206年左右,随着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北方各部落形成统一的蒙古民族后,才把饲养的绵羊品种统称为蒙古羊。

九. 内蒙古 兴安盟 扎赉特旗 蒙古奶皮

用牛奶制成。制作时把新鲜牛奶倒入盆时,过2-3天后,牛奶上面便结成一层很厚的奶皮。然后把奶皮取出,奶皮上撒上一层白糖,上面再叠上一奶皮,最后切成小块,吃到口里,美味无穷。

十. 内蒙古 通辽 科尔沁区 科尔沁蒙古馅饼

科尔沁蒙古馅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蒙古馅饼是科尔沁一种传统的特色美食,在通辽市民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保护好这一特色美食,使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使通辽特色饮食文化走向全国,一直是通辽市工商局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认为蒙古馅饼应有自己的商标,形成品牌优势,做大做强蒙古馅饼产业,把“科尔沁蒙古馅饼”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辽市工商局在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和市商务局积极合作,请示自治区工商局、国家工商总局,积极商讨注册“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事宜,尽力指导和帮助通辽市餐饮行业协会设计制作商标图样和申请材料。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在9月28日终于以通辽市餐饮协会的名义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商品(30类)和服务(43类)两个类别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商标局对“科尔沁蒙古馅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受理,标志着通辽市餐饮服务行业迈向了品牌发展新的阶段。

蒙古馅饼的诞生有800年的历史。相传800多年前,科尔沁始祖哈布图哈萨尔晚年喜爱面食“兀都麻(烧饼)”,后来,王府中的厨师借鉴中原地区葱油饼的制作方法,以小麦面做皮,用牛羊肉为馅,手工压制成饼,两面煎至金黄色,使之外皮酥香软糯,肉馅鲜嫩清香。哈萨尔食后大悦,名之为“沙粒饽饽(馅饼)”。400年后,这种食品随着部落的迁徙,被哈萨尔的后裔带到科尔沁草原广泛流传,被称为“科尔沁蒙古馅饼”。历史上,“科尔沁蒙古馅饼”曾经是“大清国母”孝庄文皇后和康熙、乾隆皇帝的最爱美食。由于它历史悠久、制作独特,酥软香嫩、营养丰富,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喜爱的食品。2003年元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通辽视察期间,在通辽科尔沁宾馆就餐,“科尔沁蒙古馅饼”成为主餐之一,曾受到-赞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以及冯小刚、李双江、蒋大为、德德玛等艺术家,都曾食用后并给予高度评价,赞誉为“草原饮食文化中的精品”。

由于科尔沁蒙古馅饼的独特风味,在1990年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上,备受各国运动员的青睐;2002年,“科尔沁蒙古馅饼”被评为“内蒙古名点”;2012年在黄河美食节上获“中国名点”荣誉称号;通辽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于2012年10月24日成功制作出中国最大的“科尔沁蒙古馅饼”(直径5米、厚2厘米、重325公斤),并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至此,历经四百余年传承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名满中华,成为餐饮界的标志性美食。

“科尔沁蒙古馅饼”是生活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并传承与发展的特色面点食品,拥有浓厚的草原文化底蕴,在各级烹饪大赛中先后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地方名点。注册“科尔沁蒙古馅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美食文化名片,弘扬科尔沁美食文化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宝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