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雄市特产孢子粉 南雄糍粑粉是什么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雄市特产孢子粉 南雄糍粑粉是什么粉更新时间:2022-10-21 14:03:37

一. 云南省 楚雄 楚雄市 彝州山珍

彝州山珍

千里彝山,山高林密,雨量适中,土质肥沃,为多种野生食用菌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长条件。彝州出产的野生菌,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生长期长,采摘期可达半年以上。在众多的食用菌中,松茸、鸡枞、牛肝菌、虎掌菌等最为名贵,堪称彝州山珍。

二.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龙泉灵芝孢子粉

龙泉灵芝孢子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泉灵芝孢子粉,是指浙江省龙泉市境内生产的灵芝孢子粉,其产品质量好,显微观察,颗粒饱满,没有杂质,纯度99%以上,灵芝多糖,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硒等有效成份,提取孢子油得率高於同类产品,铅,砷,汞等重金属含量在国家限定标准以下。研制成功灵芝精深加工产品近20个,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浙江省龙泉市是中国南方主要林区,地理气侯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适宜灵芝生长,有丰富的灵芝真菌和历史文化资源,是闻名世界的“中华灵芝第一乡”,“全国灵芝孢子粉原产地”。

龙泉从1989年开始灵芝人工栽培试验并取得成功,1992年农民利用纯段木仿野生法大规模栽培灵芝,产业化经营至2005年,平均每年段木投放量3000立方米(最高时达7000立方米),年产干灵芝150吨,占全中国总量的四分之一。灵芝产品80% 以上销往国外,在国际上有良好的声誉。在“1995年全国食药用菌双交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在1996年“第三届国际各行业畅销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华灵芝第一乡”的荣誉称号,列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2年龙泉灵芝基地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优质高效种植业生产基地”。龙泉灵芝通过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上海农科院、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的联合攻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灵芝生产基地之一,也是灵芝栽培及其产品的研发和辐射中心。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龙泉灵芝孢子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自2011年9月19日起批准龙泉灵芝孢子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龙泉灵芝孢子粉产地范围为浙江省龙泉市所辖行政区域。

三.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饺俚糍

饺俚糍 历史悠久,为南雄小食之一种,街头时有出卖,用白粘米在草木灰水中浸两小时,磨成浆并熬熟,拧成圆形薄片,内包酸菜或茄子、辣椒、香料,形状似饺子,蒸熟即食。有的不包馅,用糍饼印印成饼状或用手捏成小团块蒸熟,亦很爽口。

四.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南雄红烧嫩猪肉

 此菜制法:将乳猪浸死,不放血,致血暗黑色,再加调料红烧,甚不雅观,但吃起来另有一种口感,风味独特,唇齿留香,唯独南雄有吃。
 

五.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南雄三宝

有一味地道的南雄菜,叫“南雄三宝”,其实就是茄子、酸菜和辣椒混炒,这几种都是南雄农村菜的佳品,可以完全体现出南雄菜的咸、香、酸、辣,因此备受欢迎。

六.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梅岭鹅王

“梅岭鹅王”是南雄特色菜肴,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招牌菜、名牌菜、特色菜或创新菜。据介绍,“梅岭鹅王”是采用祖传的配方,其做法与众不同。“鹅王”还没有端上桌,农家土鹅那种特有的香味就已经在空气中“放肆”了,让人的涎水漾漾地就上来了。初到面前,就是满满当当的一盘,鹅肉的香气已一丝丝窜到人的鼻孔里——赶紧深吸一口,真爽。立马放一块鹅肉在嘴里,深入到口中的鲜味美美地让人味菌激灵灵地一阵酢麻。浓酽香扑的汤,让人食欲大增。“鸭王”做好之后琳琅满目的一盘,光从外表上已经吸引得口水流不停了。品尝一口,鲜滑香软,尤其是堪比川菜和广西麻辣味,着实让人流连不止。

七. 云南省 楚雄 楚雄市 干巴菌

干巴菌是云南省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学名:绣球菌,也叫对花菌、马牙菌等。它生长在滇中及滇西的山林松树间。其貌不扬,黑黑的带有一层白色。但味道却鲜香无比,是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用干巴菌炒青椒或炒鸡蛋,其味妙不可言。

八. 云南省 楚雄 楚雄市 楚雄油豆瓣

楚雄市鹿城镇西山南麓的漂白凹,有一泉,曰漂泉,泉水清澈,甘甜无杂质,富含多种矿物质。

坐落在西山脚的楚雄市酱菜厂选用优质蚕豆,辅以漂泉之水,采用精心酿造的曲料,加配多种香料,运用低温发酵工艺酿制,历经一年乃成的"云泉油豆瓣酱",酱色油亮,香气浓郁,鲜辣爽口,风味独特,佐餐令人食欲大增,调味则使所烹菜肴色味倍增,深受国内消费者称誉。1985年获"省优产品"称号,l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中国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近年来,进一步改进工艺,研制出"香菇云泉豆瓣"、"鸡纵云泉豆瓣"等新产品,产品名声大振。

九. 广东省 韶关 南雄 南雄板鸭

南雄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雄板鸭”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当地亦称这为“曝腌”。它造型美观、颜色金黄、香气浓郁、油尾丰满、皮薄肉嫩、肉红味鲜、骨脆可嚼。与之相比,“南雄板鸭”又以珠玑巷腊巷的板鸭最为出名。腊巷是珠玑巷中的行业作坊街巷之一,以精制腊味而闻名遐迩。

南雄腊鸭又称板鸭,造型美观、鸭皮白中透黄、油尾丰满、皮薄肉嫩、肉红味鲜、骨脆可嚼、香气浓郁、风味独特,因此千余年来南来北往的客人都要品尝或购买南雄精制的腊鸭。

外观:呈扁平状或扁圆形,腿硬,头足完整,体表光洁无小毛,表皮完整无破损,呈黄白或乳白色,腹腔内壁干燥,肌肉切面呈玫瑰红色。无尾油,鸭身干爽,板鸭两边肌肉呈鲜紫色,肋骨呈白色。

口感:香韧骨脆,咸淡适中,腊味浓香,气味绵长。煮沸后肉汤及肉味具有清澈、芳香,液面大片团聚脂肪及肉嫩味鲜的特点。

南雄板鸭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当地亦称这为“曝腌”。据清代《南雄州志》记载:“雄鸭,鸭嫩而肥,脆之,渍以茶油,日久鲜红而味美,广城甚贵之。” “南雄板鸭”又以珠玑巷腊巷的板鸭最为出名。腊巷是珠玑巷中的行业作坊街巷之一,以精制腊味而闻名遐迩。鸭子品质好,属于麻鸭类,而南雄当地水塘众多,很适合饲养鸭子,这里长的鸭子皮薄肉厚,味道奇美。二是其地处粤北山区,昼夜温差大以及霜冻等因素,使得“南雄板鸭”有特殊的香味。

“北风起,腊鸭香。”每年冬季,当地乡民便利用自家养的毛鸭子进行加工,采取粗盐腌泡,但不绷板,在阳光下自然晒干。所以,那个时候民间称之为“泡腌”。后来,逐步发展成商品进行生产,加工工艺也不断提高,把原来的腌制方法改为绷板定型,门板、磨石压制改为折腿,盘成琵琶形,进而做成桃园形,板鸭的名称也就开始出现了。

冬天的南雄,到处都是腊鸭的浓香,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看见每家的门前或屋顶晒的腊鸭,那是人们对过年的企盼;不管你到哪家,主人都会端上一盘让人垂涎欲滴的腊鸭,或清蒸或煎炸或小炒,无论怎样煮,都让人越吃越香,越吃越想吃。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冬天做的板鸭也更多了,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带上一两只。南雄的腊鸭香浓味远,而今早已经成为他乡宴客的上等佳肴。

南雄板鸭的制作纯属传统工艺,要经过宰杀、脱水、开剖、腌制、定型、露晒、检验等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南雄板鸭腌制后采用自然风干、露天晾晒的方法干燥脱水,与人工加热烘烤工艺制作的腊鸭相比具有肉质鲜嫩、腊味浓香的特点。另外南雄板鸭的制作会在晾晒前涂上一层当地酿造的米酒以增加香味。

南雄板鸭在标准的制定上体现出了低盐、低水分、低脂肪、高蛋白质的特点,属于环保健康食品。另外还制定严格限制食品添加剂的标准项目,保证了南雄板鸭的天然风味和质量安全。

目前,南雄板鸭的生产单位主要有南雄市古市镇珠玑食品加工厂和南雄市珠玑二塘坂鸭厂。

十. 云南省 楚雄 楚雄市 楚雄牛肝菌

楚雄牛肝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楚雄牛肝菌

因肉质肥厚,极似牛肝而得名,牛肝菌鲜美,菌香芬芳,是人们极喜食用的野生菌类。富含多种维生素,深受国外市场欢迎。除出口鲜牛肝菌外,山区群众还将鲜牛肝菌切片烘干,交外贸部门大宗出口。

云南省楚雄市境内野生菌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出菌区域覆盖全市国土面积的44.5%, 78.1%的山林中均有野生菌生长。共有野生菌670余种,其中可食用或药用约300多种,占全世界野生食用菌种类一半以上、全国野生食用菌种类的60%,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野生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楚雄牛肝菌以色泽分明、菌盖厚实,肉质细嫩紧密,菌味浓香鲜甜,口感糯滑滋润,营养价值丰富,钾高钠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作为云南野生菌的主要产区和加工贸易中心,楚雄州、市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野生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加工贸易产业培育发展建设,按照生态、保护、利用、发展的原则,着力打好 “牛肝菌之乡”特色牌,把野生菌加工贸易与发展旅游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大野生菌产业培育保护开发。至2015年底,全市从事收购、加工、销售野生食用菌的企业达80余户,其中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出口企业3家,产品畅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占据了出口创汇重要地位。仅2015年野生菌年采集量达到2723.35吨,采集产值1.45亿元,加工销售产值3.45亿元。

楚雄牛肝菌产地范围为云南省楚雄市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