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客家小妹特产铺子 客家妹买什么东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客家小妹特产铺子 客家妹买什么东西更新时间:2022-10-20 16:07:24

一.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客家咸茶

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咸茶美味可口,老幼咸宜,且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脑之功效,曾有常饮咸茶可延年益寿之说。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代,武陵山区土家族已有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作医疗良方和保健饮食的风俗,俗称擂茶。随着客家人躲避战乱而南迁,擂茶风俗便传到闽粤赣台等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扬弃,改进、丰富、发展,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在白蕉镇客家村几乎家家都会煮咸茶,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喜爱喝咸茶。

白蕉镇境内赖家、白石、小托、黄家、虾山、南澳以及斗门区内的客家村,共有村民25000人。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等。已经成为了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与中山市隔江相望,西南为斗门区府驻地井岸镇,南与鹤州垦区接壤,西北部濒临莲洲镇。全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全镇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物1.1万亩,鱼塘6.3万亩,作物3万亩,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有外资和民营企业264家,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51元。白蕉濒临南海,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客家咸茶这一民俗在白蕉镇辖区内客家人聚集地广为流传。

二.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区 客家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

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称,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名菜。

新春佳节,中原群众尚食饺子,寓“岁更交子”之意。客家人自中原南徙至粤东后,仍尚其俗。但岭南地暖,少种小麦,缺乏面粉,故当时处于深山腹地的客家人,要吃一顿饺子,也很不易。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把饺子的馅料填进豆腐块里,煮熟当作饺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一食法很快传遍客家地区。

酿豆腐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大众化食品。首先,馅料选用剁成碎粒的香菇、鱿鱼、虾仁、猪肉、少量咸鱼等,加拌适量味精、白盐、淀粉,一刘塞入鲜嫩的豆腐块中间,或蒸或焖,或煲或炸或煮,熟后即可食用。将其在锅内煎至半面暗红,即成红烧酿豆腐,再撒少许葱粒,蘸五香酱料趁热进食,“咸香肥滑”顿时充满口感,别有一番风味。

三.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客家杀猪菜

靖安客家散养猪。用肥猪肉、猪大肠、猪血旺、猪肝、白豆腐切成片,酸菜切成段,姜切丝,葱切成葱花。杀猪菜,原本是靖安农村每年接近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过去,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的血脖子斩成大块煮熟后切成大片放进锅里,然后边煮边往里面放以经处理好的干白菜。加水和调料,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这种菜不是刚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时候一热。那才是最好吃的。亲,不错哦。。。

四.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客家艾糍

客家艾糍

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清明期间有些小店,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野艾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春天到,艾草香,摘艾叶,做艾糍,这是翁源客家人长久以来的习俗,这也是春天给我们的一种献礼。艾糍清香独特,饱含客家人的巧思匠心。具有浓郁香气的艾草与香甜的糯米相结合,这一个个碧绿的团子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吃一口软糯甜香,是有名的客家美食。

艾草是一种野菜,一般长在菜园的田埂里或空闲的田地里,是天然的绿色的食品,每到春季,尤其是几场春雨过后,一丛丛艾草就会雨后春笋般从田间地头冒出来,摘艾叶要摘最上面的最嫩的部分,这样做出来的艾糍味道才最香最浓郁。采摘回来的艾草要重新摘选一次,留下嫩叶嫩茎,用清水洗几次,洗的时候注意不要太用力,不要扭出艾汁,洗干净泥土后就可以放进锅里煮了,艾叶要煮得很烂才可以用来和面,一般煮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捞起备用了。把煮好的艾叶和糯米放在盆中,加入适量生油和赤砂糖,然后不停地揉搓面团,让艾叶和糯米粉充分地糅合在一起,直到面团子柔软均匀。做艾糍的馅料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各地有所不同,甜的馅料是用花生、芝麻、白砂糖捣碎混合在一起,喜欢咸的还可以用蔬菜和猪肉做成馅料,看个人的喜好。包艾糍其实和包饺子有些相像,但是包艾糍的面皮比较特别,因为面团里加入了天然的艾草,整个面团的手感会比较厚实和粗糙些,只能手工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小心地加工成面皮,要把面皮压得又薄又大,包的馅料又多又香,这样包出来的艾糍圆滚滚,非常有“料”,很是好看!但是要注意不能把面皮按得太薄,不然馅料很容易跑出来,一蒸就“露馅”了。标准的艾糍应该看起来表面光滑、完美无缺,一点也看不到接口的痕迹。蒸艾糍也是有讲究的,在农村蒸艾糍,要用传统的大锅,用柴火蒸出来的艾糍会有一股独特的清香,这是用现代厨具无法比拟的,把水烧开后就可以开始蒸艾糍了,通常蒸15-20分钟就可以了,之前浅绿色的小团子就会变成墨绿色,刚蒸好的艾糍软糯甜香,口感略微粘牙,之前淡淡的艾草清香变得非常浓郁,咬一口唇齿留香。据翁源江尾镇葸茅岭村的村民介绍,吃艾糍是他们村里留下来的风俗,艾可以暖胃、健胃,味道很清香,吃艾糍暖身体的说法是从老0那里一直遗传下来的,艾糍不仅好吃,更具有药用价值。

五.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客家牛肉丸

大家熟知的牛肉丸,很多人误以为是潮州菜。其实是正宗客家菜。早期汕头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驳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具有特色而闻名。

福建永定下洋牛肉丸,也相传由广东兴宁人传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客家牛肉丸,用客家话讲是“牛肉搏丸”,其制作过程喊“捣肉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礼记注流》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六.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客家煎酿三宝

客家菜有很多菜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是酿式菜,即将剁好的肉馅酿进各种材料中,然后煎(或者焖)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煎酿三宝,也就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

做这道菜的程序是:首先将猪肉、牛肉和鱼肉剁碎,加入调味料拌匀。然后将茄子切成双飞状,要注意中间那一刀不要切断,要有一点点连着;辣椒斜切,去核;苦瓜斜刀切段,每段大约长3厘米,去瓤。然后将拌好的肉馅分别酿入三种食材中。酿苦瓜煎至两边金黄即可,大概煎8分钟左右;茄子则是炸至酥软口感最好;辣椒稍微炸一下即可。

出锅的煎酿三宝颜色鲜艳,味道怡人,让人食欲大开。酿苦瓜微苦鲜香,不但有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之效,吃了还可以暖胃益气。喜欢吃辣椒的人更是不能错过酿辣椒这道菜,吃起来不但有肉的鲜香,还夹杂着辣椒的淡淡香气,可谓两者兼得。酿茄子的造型比较像肉夹馍,也就是两瓣茄子中间夹着肉,口感也很不错。

七.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客家盐酒鸡

客家盐酒鸡

在以前,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冰箱,所以保存食物很不方便。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客家人经常一次性将好几只鸡用盐和米酒泡上一晚,这样做出来的鸡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做盐酒鸡所使用的米酒最好是客家的米酒,客家米酒味道香醇甜美,是淡淡的米黄色。鸡一定要用阉鸡,因为阉鸡的皮厚肉多,口感更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做菜时,首先在锅里放入适当的水,将鸡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这里需要注意火候,因为如果煮太久,肉质太老,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烹煮鸡的时间里,可以按鸡肉的份量准备适量米酒。一般半公斤鸡肉至少要配0.25公斤米酒。在泡制的过程中要放入适量的盐巴和味精。调好料酒后,把煮熟的鸡放入酒中腌制一个晚上,腌制好后,酒的香味已经进入肉中。接下来就是把全鸡切块,装入盘中,加入一些姜丝,加热一下即可上桌。吃起来除了有盐焗鸡的风味,还可以品尝出淡淡的米酒香味。

八.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客家三杯鸡

“三杯”的含义因为用料中有“酱油、食油、米酒各一杯”,所以这3杯就叫3杯鸡。

基本材料

·嫩子鸡一只,

·酱油、食油、米酒各一杯,

·姜块,葱,小麻油

做法

1.将嫩子鸡洗净剁成5公分见方的块连同鸡脏、肝全部装入砂钵内,同时用容量80克左右的杯盏,量入酱油、食油、米酒,放入姜块、葱白段少许,不放水;

2.用炭火炉子微火炖开,每隔十分钟左右翻动一次,以防烧焦。盖子不宜多开,约炖半小时至卤汁收浓即成。拣去葱、姜,加入少量小麻油即可

注意:如果是第一次做,一定要买便宜点的鸡,否则做坏了就只有后悔了

特色:因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故名。“三杯鸡”的来源,据说是厨师在外地偶然发现,回昌后,烹制方法又作了改进,调料中增加了香葱、生姜等,用小砂锅加盖放在炭炉上慢火炖制。上桌后满座飘香,砂锅内鸡块色泽发红,鸡肉鲜美,汤汁香醇,且为原味,深受欢迎。

营养价值:鸡肉-鸡肉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补虚益智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上说常吃鸡肉能通神;后世医家大多认为食之令人聪慧”。

九. 江西省 赣州 全南县 客家烫皮

采用优质大米配于多种天然香料和纯天然色素加工而成,色泽天然,香酥可口,爽脆味美,风味地道纯正,常吃不腻。适合各种消费人群,是聚餐1的美食佳品。

十.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客家咸菜

客家人有千年的手工加工历史,咸菜历来成为客家人家中必备家常菜。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配方和加工技术,现成为色、香、味俱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小吃,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客家咸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C、粗纤维素等各种人体所需元素。长期食用,有消食开胃,去除油腻之功效。

特点:酸甜适中,具有开胃消食等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