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荆州特产牛肉干 荆州正宗牛肉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荆州特产牛肉干 荆州正宗牛肉干更新时间:2022-11-08 15:20:52

一. 湖北省 荆州 松滋 松滋鸡

松滋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滋鸡是湖北荆州松滋的。

松滋鸡

松滋市惠民土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13660550

活鸡

二.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奇味鱼

洪湖奇味鱼致力于洪湖水产品深加工事业,利用中药绿色防腐专利技术与洪湖本土传统工艺,依托洪湖丰富野生小鱼资源,开发出口味独特的特色野生小鱼休闲食品。

洪湖野生鱼品丰富:使用洪湖珍稀野生小鱼制作。目前开发的鱼品有50g楚冠奇味鱼二种(凤尾鱼,刁子鱼);35g土客稀五种(凤尾鱼,刁子鱼,麻姑鱼,绿豆鱼,鲫鱼);15g土客稀二种(绿豆鱼,凤尾鱼)。

传统工艺

精益求精:选料严格遵守15:5:1,秉承17道工序制作。

专利技术

绿色防腐:独有绿色防腐专利技术,保留野生小鱼自然风味。

奇味野香

过齿难忘:22种调味料糅合18种中药材,鱼味无穷。开袋即食,是旅游、外出、馈赠亲友的最佳食品。

三.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千张扣肉

此菜以肥瘦兼有的五花猪肉为原料,经煮炸,上红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于肉片薄如纸,形如梭,片数多,故名千张扣肉,又名梳子肉。相传此菜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亲时,在传统的梳子肉制法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并将其带回长安供朋友品尝,自此,此菜名扬八方。

用猪五花肉为主料制作而成。湖北地区的传统名菜,也是湖北江陵地区传统筵席上的“三大碗”之一。

相传唐代有一个宰相,名叫段文昌,是远近有名的美食家。他经常品尝各类食品,对中华美食文化颇有研究。同时他也是一位烹调高手,他所做的菜肴烹制简便,用料普通,色泽艳丽,美味可口。他经过多年的实践,自编了菜谱若干卷。“千张肉”这道名菜就是他首创的。唐穆宗年间,段文昌回老家省亲,当他宴请亲朋好友时,厨师做了许多菜,其中有一道形如发梳,称之为“梳子肉”,块大肉肥,一看就使人腻得慌,几乎无人食用。宴罢,段文昌找到做这个菜的厨师,对他提出了改进的技法。他让厨师将肥肉换成猪五花肋条肉,将炸胡椒换成黑豆豉,并增加葱和姜等作料,然后,段文昌亲自操刀做示范。数日后,段文昌要离别家乡,再次宴请乡亲,厨师照他的指点重做了“梳子肉”。此菜色泽金黄,肉质松软,味道鲜香,肥而不腻,与上次的“梳子肉”大相径庭,一端上桌,客人们便争相品尝,不一会儿就被吃光了。人们纷纷问道,这是道什么菜?段文昌见此菜肉薄如纸,便随口取了个名字:“千张肉”。于是,这道菜便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和大小饭店,并经专业人员不断加以改进,一直流传至今。

清成丰年间,驻守在荆州的满族1恩将军。曾辟店经营此菜,但不得 其妙,所作“千张肉”膘肥油腻,顾客又渐冷落。恩将军借进京述职机会, 得知御厨肖代和张林二位师傅即将回荆州故里养老,就利用权势雇请两位师 傅作主厨。肖、张二位厨师沿袭段文昌生前制作此菜要诀,在原制“千张肉” 的方法上,将 20 片厚块肉改切成 80 片薄片,在配料上把咸菜叶垫底改为浏 阳豆豉,并增加了花椒和糟腐乳汁,配以葱、姜等调料,先用旺火蒸熟,临 吃时,再上笼蒸透,改变了油腻和配料单一的传统做法,又使官办酒楼重新 兴旺起来。

【特点】

“千张肉”是选用猪五花肉为主料,经煮、炸、蒸三道工序而成。成菜色泽嫣红,肉片软嫩不腻,味道溶烂不糜,咸甜馥香浓郁。

【原料】

主料:新鲜猪五花肋条肉 500 克。

调料:芝麻油 100 克(耗 50 克)、红方腐乳半块、金酱(用红糖炒制的 酱)150 克、盐 1 克、葱段 5 克、酱油 25 克、葱花 2. 5 克、花椒 6 粒、豆 豉 75 克、姜片 25 克。

【制作过程】

1、猪五花肉放锅内,加清水置旺火上煮半小时。捞出用金酱涂匀猪皮。

2、锅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烧至五成热,将涂金酱的肉块趁热下锅,炸成 金黄色时捞出晾凉,切成 4.5 厘米长的薄肉片(越薄越好)80 片。

3、取大碗一只,放入花椒、葱段、姜片垫底,再将肉片整齐的放入碗内。 然后将酱油、腐乳汁倒在肉块上,再加豆豉、盐,连碗上笼用旺火蒸 4 小时, 取出晾凉。

4、临吃时,再入笼蒸透,取出翻扣入盘,去掉花椒、葱段、姜片,撒上 葱花即成。

【工艺关键】

1.煮肉时要刮净余毛和污染物,洗净后皮朝上入锅,趁热炸2分钟即可。

2.切的肉块要薄,还要厚薄均匀。

3.装碗蒸时,肉片贴碗底,正面摆50块,两边各镶15块再加上其它调配料。

〖酸蒸千张肉〗

制法

(1)把酸腌菜剁细,拌精盐、红糖(末)、姜末。

(2)炸好五花肉,切片装碗。

(3)码放酸腌菜(粒);加酱油、料酒;上笼蒸熟即成。

特点

云南千张肉加酸腌菜(水腌菜),比加干腌菜、芽菜,更具有酸气,能溶解油腻,开胃、增加食欲。

〖千张肉卷汤〗

原料

纸千张200g、里脊肉500g、姜10g、葱10g、白糖5g、料酒5g、生抽10g、胡椒粉2g、鸡蛋一只、清鸡汤500ml、水1000ml、玉米一根、胡萝卜一根

步骤

1、里脊肉末、姜末、葱末、白糖、料酒、生抽、胡椒粉、鸡蛋搅拌上筋备用;

2、纸千张切成10cm见方的大小,摊平包入里脊肉馅,封口出涂蛋液;

3、把包好的千张肉卷平铺在盘子里,进微波炉高火2分钟,取出翻下面再高火2分钟;

4、清鸡汤加水、玉米段、胡萝卜煮到滚,加入微波好的千张肉卷,煮到滚;

5、转文火在煲制15分钟,就可以了。

最后,建议大家喝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的盐或白胡椒粉,这样味道更好。

四.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南湖萝卜

南湖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湖萝卜是湖北荆州荆州区的。

南湖萝卜

荆州市荆州区土产销协会

14228831

萝卜(新鲜蔬菜)

五.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江陵枇杷

枇杷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乔木,头年秋天开花结果,次年五月果实成熟,果实呈球形、金黄色,味甜而略带酸味,每果有一至三个核,叶和果都可入制中药,是江陵的之一。1986年定为江陵的城树,许多民居的前后院落,都栽种枇杷,故有“枇杷之乡”的美称。

六.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监利黄鳝

监利黄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监利黄鳝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的。监利黄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黄鳝营养价值很高,我国民间流传着“冬吃一枝参,夏吃一条鳝”的说法。相应的,黄鳝的市场价值也高,尤其是冬季没有野生黄鳝的时候,人工养殖的黄鳝价格超过30元一斤。

监利县网箱养殖黄鳝历史悠久,90年代中期便有养殖户从事网箱养鳝,到2000年代中期养殖网箱曾突破70万口,后一直稳定在50万口左右。

监利县程集镇的“生态黄鳝”美名远扬,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程集镇目前已是国家级黄鳝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基地、人工繁育优质黄鳝苗种基地。养殖面积1000公顷,现有示范基地一个,黄鳝养殖网箱25万余口,年黄鳝产量5000余吨,销售黄鳝4200吨。

2013年,监利县黄鳝养殖运销协会申报的“监利黄鳝”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529867。

监利县黄鳝养殖运销协会

12529867

黄鳝(活的)

七.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石首团子

石首团子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的特色小吃。团子的外皮主要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外表白白圆圆扁扁,里面包的主要材料是胡萝卜、腊肉、腊豆腐,口味有些些辣,味道极好,是石首人超爱的美食。

在石首市当地,团子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煎团子,一种是蒸团子。通常在街头贩卖的,现场制作的,是煎团子(在锅里被油煎的两面焦黄就可食用)。

八.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皮条鳝鱼

“皮条鳝鱼”系荆沙地区的传统名菜,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段鳝鱼形似竹节,故原名“竹节鳝鱼”。后沙市“义森酒楼”的掌勺曾友海师傅对其烹调技法加以改进,将原来炸一道改成炸两道,使鱼质更加酥脆,因掌勺曾友海小名叫“皮条子”,后来人便以其乳名呼此菜为“皮条鳝鱼”,流传至今。

传说清道光年间,台湾省宜蓝五品县令朱才哲。是湖北监利县人,当时台湾人民还不知鳝鱼能吃,朱县令在请客时吩咐家厨以“皮条鳝鱼”作为头菜,食者喷喷称赞,从此“皮条鳝鱼”在台湾扎根落户。

做法:

1.将鳝宰杀治净,剔取其肉切成8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入碗中;

2.以黄酒、精盐和干淀粉调匀将鱼肉挂糊;

3.将酱油、醋、白糖、葱段、姜末、糖蒜、猪肉汤100毫升放入碗中调成卤汁;

4.炒锅置旺火上,倒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将挂糊的鳝鱼条下锅,炸约3分钟,待鳝鱼条展开时捞起;

5.将锅内油烧至七成热时将鳝鱼条下锅复炸,然后端锅离火氽炸3分钟,再移旺火上续炸1分钟至金黄色捞出;

6.炒锅中倒入卤汁以旺火烧沸,用湿淀粉勾芡,放入鳝鱼条,将锅颠翻几下,淋入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贴士:

1.此菜用炸烹方法,烹制前需选150克重以上的活鲜鳝鱼3条,从中顺直剖开,去内脏,剔去鱼骨取净鱼肉;

2.挂糊上浆的鱼条入旺火油锅炸3分钟左右,每条即可自然伸开。但在下锅油炸时要保持鱼条平正,不要卷曲和粘连;

3.第二次油炸时,先炸1分钟,再氽炸3分钟,后移旺火续炸,每次油炸可根据火力大小灵活掌握,氽炸时锅离开火口即可;

4.倒卤汁时,动作要迅速。

九.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荆州山核桃

特点:荆州的山核桃是“荆州三宝”之一,是真正无公害高山绿色食品,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成分,有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和促进儿童脑细胞的成长等作用。荆州的山核桃的特点是籽实充盈,皮薄肉满。( 荆州)

十.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荆州大白刁

荆州大白刁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荆州大白刁学名翘嘴红鲌,其体型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清新爽口,深受消费者亲睐。荆州大白刁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荆州大白刁学名翘嘴红鲌,其体型细长,侧扁,呈柳叶形。背部青色,体侧银灰色,腹部纯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头背面平直,口上位,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竖于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圆。头后背部隆起,鳞小,侧线明显,前部略向上弯,后部横贯体侧,中部略下方。三年养殖个体平均体重为1.5-2.0千克。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清新爽口,深受消费者亲睐。

据了解,荆州区大白刁在湖北鱼禾园生态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大力推广“1231”高效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已达2万亩,成为养殖户增收的又一大亮点。

2013年10月31日,全国第三次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会在北京举行,由荆州区水产局、水科所申报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荆州大白刁”得到与会评委专家的肯定和一致通过。

据了解,荆州区大白刁在湖北鱼禾园生态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大力推广“1231”高效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已达2万亩,成为养殖户增收的又一大亮点。

地域范围

荆州大白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纪南、川店、马山、八岭山、李埠、弥市、郢城7个镇,东城、西城、城南3个街道办事处,太湖港、菱角湖2个农场管理区以及湖北省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所辖133个行政村和37个居民居委会,保护范围位于东径111°54′11"~112°19′21" ,北纬 30°06′51"~30°39′44"之间,东西长40.52公里,南北长60.83公里。区域养殖面积15万亩,产量达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竖于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圆。鳞小。侧线明显,前部略向上弯,后部横贯体侧中部略下方。体色光亮,体背浅棕色,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 2、内在品质指标:荆州大白刁具有“个体大,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品味独特”的特有品质。经检测,每百克鲜鱼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4克,脂肪≤7.17克,氨基酸≥16.8克,水份≤74.2克,钙≥72毫克,磷≥208.8毫克,铁≥0.61毫克,锌≥0.7毫克,均高于普通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