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忻州保德十大特产有哪些 山西保德县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忻州保德十大特产有哪些 山西保德县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4 07:55:09

一.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麻麻花

麻麻花,又名山葱花、野韭花、贼麻花,摘麻花,天香花,崔面花,乍蒙花,贼贼面,茶麻花。它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华北地区,野生于山中向阳半坡地带,当年有雨,才开花,结籽。因为野生,所以麻麻花天然、绿色、稀有。

食用油加热至180度左右,放入麻麻花,味道奇香,让人食欲大开,是晋北、华北地区搁锅面,炝锅稀饭,炒菜、火锅、面食、拌凉菜的上等调味品。细叶韭以鳞茎数枚聚生,近圆柱状;鳞茎外皮紫褐色、黑褐色至灰黑色,膜质,常顶端不规则地破裂,内皮带紫红色,膜质。叶半圆柱状至近圆柱状,与花葶近等长,粗0.3-1毫米,光滑,稀沿纵棱具细糙齿。花葶圆柱状,具细纵棱,光滑,高10-35(50)厘米,粗0.5-1毫米,下部被叶鞘;总苞单侧开裂,宿存;伞形花序半球状或近扫帚状,松散;小花梗近等长,长0.5-1.5厘米,果期略增长,具纵棱,光滑,罕沿纵棱具细糙齿,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或淡红色,稀为紫红色;外轮花被片卵状矩圆形至阔卵状矩圆形,先端钝圆,长2.8-4毫米,宽1.5-2.5毫米,内轮的倒卵状矩圆形,先端平截或为钝圆状平截,常稍长,长3-4.2毫米,宽1.8-2.7毫米;花丝为花被片长度的2/3,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外轮的锥形,有时基部略扩大,比内轮的稍短,内轮下部扩大成卵圆形,扩大部分约为花丝长度的2/3;子房卵球状;花柱不伸出花被外。花果期7-9月。

二. 山西省 忻州 河曲 河曲酸粥

河曲酸粥为河曲一代特色美食,相传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

传说: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

老百姓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

三. 山西省 忻州 保德 保德红枣

保德红枣的主要品种是油枣,是山西省名枣之一,栽培历史悠久。1963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太谷果树研究所,根据冯玉和家谱考究保德枣树栽培史约有1100余年。

保德县产枣区,集中在沿黄河的冯家川、神山、杨家湾、韩家川等村一带。以冯家川所产者为最佳。故流传着“口里猪,口外羊,冯家川的油枣寸半长”的谚语。该地区平均温度为9.5℃,年降雨量为599.4毫米,海拔850米左右,有利于红枣的生理生化活动和糖份积累。这一带主要栽培品种除油枣外,还有团枣、小枣。油枣得名始于清朝,相传康熙皇帝品尝了冯家川埝盘儿(地名)产的红枣后,觉得油性很大,称赞说“好油枣!”因之而得名。这种枣核小、肉厚、糖份大,外形椭圆,大小均匀,平均个重10.2克。干枣含糖量57.85%,含酸量1.87%,糖酸比3.09%。这种干枣肉润如油,糖丝长亮,品质佳美,誉满省内外。远销陕西、内蒙、东北等地,进而打进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四. 山西省 忻州 河曲 杏瓣儿

杏瓣儿是河曲县的传统食品之一。据考证,杏瓣儿始制于唐代。在河曲一带,几乎村村都栽有杏树,杏瓣儿是用杏仁加工而成,据传说杏瓣儿也曾为贡品。在解放前,这里产的杏瓣儿就已经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在晋西北、陕北、内蒙西部大多为红杏的杏瓣儿,而唯独河曲一带是油杏瓣儿。加工时,先将杏仁放在开水锅内煮l~2小时,捞出后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将浸过的杏仁捞出,用毛巾用力摩擦去红皮;用开水煮熟后用凉水浸泡一夜,取出白杏仁,分别加入各种食用色素,再拌少许黄油。就制成各种彩色的杏瓣儿。最后是炒杏瓣儿,是把杏瓣儿和粗糠一起放在锅里干炒,杏仁由白色变成浅黄色即成。在炒的同时糠经加热后渗出了糠油,所以杏瓣儿是油润润的,油杏瓣儿也由此产生。油杏瓣儿的特点是:色鲜味美,酥脆可口,并有清肺利痰的功效。 ( 河曲)

五.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炸油糕

繁峙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晋南人吃的白面开水烫的糕,而是软黍米做的糕。糕作为繁峙的,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适合,营养耐饥。民间有“五十里莜面七十里糕,三十里荞面饿断腰”的说法。加之“糕”与“高”同音,在民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吉祥的圣食。人一出生,“洗三”、“满月”、“过百岁”、“升学”、“乔迁”、“订婚”、“娶娉”、“过生日”、“过节”、“待宾客”、“出殡”都离不开糕。在食物上繁峙人被一个“糕”字纵贯一生,可见糕在繁峙人生活中的地位。繁峙人爱糕,吃糕,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水平。

糕是黍子做的。黍子去皮叫黄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要吃上好糕,从种到熟也有讲究。黍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首先选种要选紫秸秆的大红黍子,做出糕来,黄、筋、软、香。民间有“大红黍子紫秸秆,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说法。糜黍是大秋作物中种的最晚,收的最早的作物。芒种前后下籽,秋风寒露间收割,在地里只有百十天的生长期,要求气候温和,喜欢阳坡地,喜爱羊粪等农家肥。所以在繁峙境内,海拔低的地方种黍子为好,海拨越高的地方,糕越不筋道。吃糕,鲜黍子新黄米最好。粗罗米面细罗糕,糕面越细蒸出来的糕口感越细绵越好吃。和面时,先要将水和面在一起拌匀,偾一阵再和。和糕面叫擦糕面,就是将拌水偾好的糕面放在盆内用手使劲擦。生面擦得好,糕才更筋道。然后用手搓成块垒状,用旺火蒸。蒸熟一层再撒一层,不可一次撒的太厚。因糕粘性大,撒在上面的先遇到热气变成糊状,热气传不到下面,下面的糕面会蒸不熟,成为“秃生子糕”,粘牙难吃,味道口感均差,吃上会拉肚子。所以当全部蒸熟后也要用筷子挑挑看,看里面有没有夹生的部分,如果没有才可出锅。刚出锅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来的糕好吃。搋糕是用双手将盆内的毛糕,像和面一样按压翻动,达到盆光、手光、糕光为好。搋糕十分烫手,搋时旁边要放上凉水,搋几下将手放到凉水内降降温再搋;但要将手上的水甩尽再搋,水过多地带到盆内,影响糕的质量。

糕分为油糕、素糕。顾名思义,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人们常说:“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说吃素糕只是为了节省,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对于受北方民族影响喜欢肥酒大肉的繁峙人来说,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造字者也可能是个美食家,硬将一个“米”字和羊羔的“羔”字组成一个“糕”,这不就是繁峙的羊肉蘸素糕吗?糕的清香和羊肉的浓香使羊肉蘸糕成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其次,猪肉蘸糕,鸡肉蘸糕也十分美。不爱吃荤的朋友,山药、葫芦、豆腐、糖糊糊等蘸汤,蘸着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笔者曾见过一单身汉,为简便,将一把麻子炒熟捣碎,在锅里加水上火搅成糊状,蘸着糕吃也别有风味。这主要是由于繁峙的糕地道,软、绵、筋、香,怎做怎好吃。

油糕,又叫油炸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除了平时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包馅吃以外,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在菜角子糕中常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种叫蒜角子。一种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萝卜丝、豆腐丁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入味做馅,吃时咬开一角,向内灌入醋蒜汁,有着特殊的香味。韭菜糕是山药蒸煮熟,剥皮、擦成丝,同泡好的地皮菜(学名地衣),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出味来与韭菜段拌匀即可。“韭菜糕,香折腰”,这是吃过韭菜糕人们的同感,可见这是繁峙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甜饼子糕,往往是办事业吃饭的人较多时采用的一种做法,将糕在大案上搓成二,三寸粗的糕条,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粗线,两头各拴一个小木棍,做糕的人将线的一头木棍衔在嘴里,另一头的木棍拿在手里,另一手拿起糕条,将粗线往糕条上绕一圈,往紧揪一下粗线,一个约一公分厚的小糕砣就被勒了下来。再用手按一下,就可下锅油炸。有的为了讲究,将糕先在大案上擀成一张不到一公分厚的大糕片,上面用红豆馅或枣泥抹成红色,然后或叠或卷,按需要操作,最后搓成一根糕条,同样用粗线勒下来的糕砣上,会有或“寿”字或“喜”字等花样图案出现,更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炸油糕,用各种动、植物食油均可,但最香最地道的还数尽籽葫麻油,火势不急不慢为好。火急了一入锅就炸成黑脸张飞,不柔。火小了煎半天还是个白脸曹操,不脆。一入锅嘶嘶作响香气四溢,煎到颜色金黄为好。糕要现炸现吃,其时,糕的清香,馅的醇香,油炸的浓香以及外脆里绵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美不胜言。

六. 山西省 忻州 神池 神池黑豆

神池黑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神池黑豆产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种植历史悠久。据历史文献记载,黑豆为神池县缴纳公粮主要品种,且每年保持在10万斤左右。据《神池县志》记载,神池黑豆种植面积1975年为28830亩、1980年为16282亩、1985年为50675亩,现在每年保持在5万亩以上。神池豆腐远近闻名,豆香十足、久烩不烂,是每日神池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神池黑豆便是主要原料,当地有句俗话说“神池人不可一日无豆”之说;神池黑豆的又一妙用是酿造老黑酱,几乎家家自酿;还有黑豆豆芽,新人结婚时要将黑豆豆芽撒在婚车上和新娘包袱里,寓意着生根发芽、繁衍生息;神池人还有在冬至炒黑豆“咬杂病”之风俗。2003年神池县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优质小杂粮重点县。

神池黑豆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的。神池黑豆是当地历史悠久的名优,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国内、国际市场上的-货。神池黑豆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神池县地处东经111°42′--112°18′,北纬38°56′--39°24′,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邻朔州,南接宁武,西连五寨,西北靠偏关,东北界平鲁。神池因县制宜,在特色兴农战略的基础上注重生态、高效、示范引领等作用,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2年,神池县黑豆种植面积达到6.18万亩。

2013年,山西省神池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神池黑豆”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域范围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处管涔山西北麓,东与朔州市接壤,西与五寨县毗连,南距管涔隔宁武,北负洪涛界偏关县、平鲁区。地理坐标:东经111°42′—112°18′,北纬38°56′—39°24′,县域面积1472平方公里。神池黑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境内的龙泉镇、义井镇、八角镇、东湖乡、太平庄乡、虎北乡、贺职乡、烈堡乡、长畛乡、大严备乡等10个乡镇241个行政村。近几年黑豆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300公顷以上,年总产8000-1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品质:神池黑豆籽实大而饱满,呈卵圆形或近于球形,色泽乌黑发亮,子叶呈黄绿色。内在品质:神池黑豆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8-42g/100g,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含量为4-5g/100g、亚麻酸含量为0.8-1.0g/100g;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可达2-3g/100g;每100g黑豆粉中含大豆异黄酮79.5-83.2mg、维生素E20.1-25.9mg、钙158-187mg、磷548-598mg,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B2、C、烟酸和丰富的锌、铜、镁、钼、硒、氟等微量元素;黑豆皮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能清除体内自由基。质量安全规定: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37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2]8号中关于大豆的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大豆 NY 5310-2005》,以及《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相关标准和要求。

七. 山西省 忻州 代县 代县黄米

黄米是黍子脱皮后的子实,有大小黄米之分。用代县黄米做成的油炸糕柔软、黏性大、外焦里嫩、黄中发红、红中透亮、香甜可口,是人们餐桌上永不衷败的炸食。

不光是逢年过节待客或者是婚丧嫁娶时大做特做,就是平素也是经常要吃的美食。

八. 山西省 忻州 偏关县 偏关小米

偏关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偏关小米产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具有悠久的原始农垦文化底蕴,据《偏关县志》记载,谷子种植面积1951年为152704亩、1963年为130774亩,2012年为143000亩。据历史文献记载,谷子为偏关县缴纳公粮主要品种,且每年保持在15万斤左右。而且当地还有用小米做酸粥吃的习俗。《偏关县志》记载:相传战乱年间,主人淘米准备入锅,发生战乱,待战后归来舍不得弃之而熬粥吃来,结果发现适口性更好一直延续至今。过去在“十年九旱”的困难时期,偏关人靠小米度过了饥荒年代;现在,偏关成为山西省推广张杂谷子最早、种植面积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县, 产量和效益也成倍增长。

偏关县地处黄土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小杂粮生产区,所产小米色泽金黄,口感光滑,熬稀粥时液面会形成一层米油皮,营养价值颇高。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检测,含粗蛋白11.20%,粗脂肪4.84%,直链淀粉17.28%,胶稠度80mm,碱消指数3.4,具有和胃、安眠、健身、养颜等功效,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地域范围

偏关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为黄河从内蒙入晋南流的交汇处,境内山地属管埁山脉。东与神池、朔州市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南与河曲、五寨两县相连,北靠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1°21′—112°00′,北纬39°12′—39°39′,县域面积1685.4平方公里。偏关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包括偏关县境内的老营镇、天峰坪镇、新关镇、万家寨镇、水泉乡、陈家营乡、窑头乡、楼沟乡、尚峪乡、南堡子乡10个乡镇224个村。东至老营镇贾堡村,西至天峰坪镇寺沟村,北至万家寨镇滑石村,南至楼沟乡杨家窑村。近几年谷子年种植面积保持在6667公顷以上,年总产40000吨。

九. 山西省 忻州 五寨县 五寨豆腐

五寨豆腐

豆制品加工历来是五寨人的拿手好戏,而在繁多的豆制品中,又最数豆腐。其制作精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加上境内清涟河水顺山而下,芦芽山野生植物诸好黄芪、党参、灵芝草等随水流冲刷汇入河流,使水质甘甜清纯,此水用来加工豆腐,洁白细嫩,富有多种营养。据有关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凡在五寨居官的县令,每逢时节必派差役昼夜兼程向京运送豆腐。

十. 山西省 忻州 保德 保德碗托

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碗托的制法,是将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养面碗托宜凉调,宜热烩,或烧以素汤,或拌以肉酱。不仅是待客之佳肴,还有疏通肠胃,清燥热,利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无不以一尝为快。现保德县城专营此业者甚多,还有在外地设摊应市,深受食客赞赏。

碗托即为保德县出产的碗托,是一种地方特色小吃。碗托,顾名思义是将荞麦面制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笼蒸熟晾凉后,拔出一个和碗形状相似的“托”来。

保德人蒸“碗托”的历史源远流长。笔者的爷爷曾做过“碗托”,由于做的“碗托”味道鲜美,口感舒适,常常会被人们一哄而抢。做“碗托”是一项重体力劳动,真正要想把“碗托”做好,那可是一件非常吃苦的营生,我的一位亲戚,做“碗托”早就驼背了,患有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爷爷做的感到累的时候,父亲常常下班后抽空赶过去帮忙。现在保德县城专营此业者甚多,还有在外地设摊应市的,深受广大食客赞赏。文革时期,革“资本主义尾巴”,“碗托”也不例外,但是,有的人迫于生活,走街串巷,进行着“黑色买卖”,“碗托”的交易一天也没有断过档。“碗托”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现时在保德街市上的每个“素碗托”的售价仅为2元,每个“荤碗托”的售价仅为3元,买得多了还可以优惠。饱,可以品尝;饿,可以充饥。所以适应各类人群享用。夏天,冷用;冬天,热食。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气候物产等条件,决定着一方居民的生活习性,保德人爱吃“碗托”,热爱“碗托”,善做“碗托”,一年四季离不开“碗托”,平时吃“碗托”,亲戚来了吃“碗托”,逢年过节吃“碗托”,外出工作的保德“游子”们叮嘱在家的亲人:来时千万别忘记带些“碗托”,以致“碗托”不仅为生活所必须,而且演化为一种文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