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鄂尔多斯东胜区有啥特产 鄂尔多斯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鄂尔多斯东胜区有啥特产 鄂尔多斯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7 04:16:23

一.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前旗 红腌菜

红腌菜

提到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腌菜,就使我们想到与它有关的遥远的过去。

瀚海大漠中,走着几位衣衫简陋的人。没有人烟,没有道路,他们凭着经验,切着方位,翻过一座沙丘,又翻过一座沙丘。夕阳西下,他们便停下疲累的脚步,吃一口炒面、嚼一撮红腌菜,待夜幕降临后伴着星星入睡。

至今,农民一直食用红腌菜。就连农村上学的孩子,也常把它装在兜里当零食吃。

红腌菜很咸,干吃、泡着吃均可,吃起来特别有嚼头。

红腌菜较轻,大约0.5公斤重的红腌菜,其容积就有四五个苹果那么大,拿它当咸菜吃,一个人能吃几十天。

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红腌菜是接济穷人的一种菜。因此,贫困山区的农民,年年都要制作红腌菜。

秋收以后,把圆白菜、萝卜、蔓菁、芋头切成细丝腌起来。翌春,把它捞出来晾到快干的时候,再用原汤(酸盐汤)将其煮

熟,攥成团,晒干,便成了褐红色的红腌菜。

吃的时候,把它掰碎泡在米汤里或适量的开水里,一点都不硬。

二.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旗 鄂托克旗螺旋藻

鄂托克旗螺旋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鄂托克旗的察汗淖尔湖、非洲的乍得湖、墨西哥的塔斯可可湖,由于PH值在9.0以上,被列为世界三大生长螺旋藻藻种的天然碱湖。199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乔辰带领螺旋藻课题组对鄂尔多斯沙区碱湖进行考察,意外地在鄂托克旗的察汗淖尔碱湖发现了天然钝顶螺旋藻。由于察汗淖尔湖的螺旋藻种富含22碳6烯酸—俗称“脑黄金”,名冠世界三大螺旋藻湖之首。2003年,鄂托克旗开始试养螺旋藻以来,至2007年,鄂托克旗达到年产螺旋藻700多吨,到了2008年,螺旋藻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鄂托克旗的一大支柱产业,每年高达750吨的螺旋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4,该旗成为了世界螺旋藻主要的供应基地。

199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乔辰带领螺旋藻课题组对鄂尔多斯沙区碱湖进行考察,意外地在鄂托克旗的察汗淖尔碱湖发现了天然钝顶螺旋藻(螺旋藻分为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相比较,极大螺旋藻藻丝更长,螺距更宽,但从营养成分来说,钝顶螺旋藻的营养成分更高更易与吸收,所以国际上都食用钝顶螺旋藻)。中国螺旋藻产业之父胡鸿钧教授给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题词是“察汗淖尔碱湖,中国螺旋藻的故乡”“中国螺旋藻产业的希望”。从2003年以来,鄂托克旗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采取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土企业自主发展的方式,积极发展螺旋藻产业。2009年,在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根据我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天然碱资源和优质水源等优势,提出打造“世界藻都”的战略构想,并在2009年着手规划建设螺旋藻产业园区,计划通过3-5年的时间打造“中国藻都”。

地域范围

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处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东邻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旗南北长209公里,东西宽188公里,总面积2.1 万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鄂托克旗螺旋藻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位于鄂托克旗哈马太嘎查境内,保护范围位于北纬39°09′06〞—39°05′11〞,东经108°01′25〞—108°01′34〞之间。区域生产面积1612公顷,产量达3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鄂托克旗螺旋藻是一类低等植物,属于蓝藻门,颤藻科。蓝藻的细胞结构原始,且非常简单,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作用,距今已有35亿年。生长于水体中,呈蓝绿色或墨绿色,在显微镜下可见其形态为螺旋丝状,故而得名。 2、内在品质指标:鄂托克旗螺旋藻是优秀的纯天然蛋白质食品源,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含有特有的藻蓝蛋白和螺旋藻多糖,且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维生素K等,并含锌、铁、钾、钙、镁、磷、硒、碘等微量元素,含有大量的γ-亚麻酸。螺旋藻中脂肪含量只有5%,且不含胆固醇,可使人体在补充必要蛋白时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效。 3、安全要求:鄂托克旗螺旋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用螺旋藻粉国家标准》。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用螺旋藻粉国家标准。 4、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还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销售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露。 5、储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成品仓库必须清洁、干燥、通风,无鼠害。成品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不良气味的物品同时存放。运输、贮藏过程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堆放装卸:螺旋藻在堆放和装卸时要文明操作,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凡装过化肥、农药有害化学物品车厢舱位必须经充分清扫、冲洗后方可装运。运输过程中严禁烈日曝晒、雨淋,注意防潮、防热。保证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

三.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普氏原羚

1875年,俄国著名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了这一中国特有的动物,但一直误认为是藏原羚,直到13年后方才正式命名为“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和黄羊差不多大小,与其它羚羊不同的是它的角内弯,臀部长着白色的毛。

如今这一我国独有的羚羊,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数量最少,分布范围最窄的羚羊类,比大熊猫、藏羚羊更加濒危。

四.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乌审旗 巴图湾甲鱼

巴图湾甲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图湾甲鱼”来自乌审旗巴图湾村,该村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其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造就了巴图湾鲤鱼、甲鱼天然的栖息环境。2009年以来,巴图湾鲤鱼和甲鱼连续7年被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巴图湾渔业”商标先后被认定为市级知名商标和自治区著名商标、“名优特”农畜产品,目前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人均增收7600元。

内蒙古

内蒙古乌审旗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8′38″~109°46′45″,北纬37°53′46″~37°58′34″

五.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乌审旗 酸烩菜

酸烩菜

游名胜,尝名菜名点,是一大乐事。鄂尔多斯农村,本有扒荞面、莜面窝窝、窝瓜饭、山药丸子、红腌菜、米酒等地方佳肴。

但这里向旅游者推荐一种四时皆宜的名菜,那就是酸香可口、回味无穷的酸烩菜。

酸烩菜从未上过名馔佳肴之类的书籍,它在本地人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胜过一些山珍海味。逢年、过节、满月、结婚、丧葬、接待宾朋时,酸烩菜总要当作压轴儿菜,以弥补其它菜品的不足。就是离开故土调往外地

的人,也不会忘记养育过他们的酸烩菜。

酸烩菜,是几个概念的合称。它是由腌渍过的白菜和其它蔬菜经烹制后做成的菜肴。

山药削皮、洗净,用刀切成大小适中的菱形块。把猪肉先放到热锅内炒一炒,搁上大料、花椒、葱、蒜、酱油、食盐再炒一

炒,添足水。待水滚沸后,把腌过的白菜搁到锅里烩熟。然后,手持铁勺把锅里的山药捣成烂泥,便做成了猪肉烩酸菜。

天寒地冻时分,是杀猪的季节,这时,主人总要把邻居、亲戚、朋友邀来,满满地烩上一大锅酸烩菜,红红活活地吃一顿,

快活极了。

现在,酸烩菜已从农村走向城市,宾馆、饭店的餐桌上,还有它的一席之地呢!

酸烩菜能够一代一代地食用至今,也许是著名的希腊数学家皮发高尔道出了它的含意:

“白菜乃是这样一种蔬菜,它能使人经常保持精神焕发和愉快,能使人的心情安静。”

到鄂尔多斯旅游的宾客,请在您的食谱中,一定要安排一顿猪肉烩酸菜!

六. 内蒙古 鄂尔多斯 杭锦旗 山羊绒

山羊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羊绒具有轻、软、柔、暖等特点,故日本被誉为“纤维宝石”、英国被称为“纤维之冠”、美国被叫做 “白色云彩”。鄂尔多斯是盛产山羊绒的基地

山羊绒是一种高级的毛纺原料,按其颜色可分为白绒、紫绒、青绒。其中,白绒的用途较广。白绒,就是白山羊产的绒。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最驰名。这种羊产绒量高,绒的细度、长度、拉力、伸缩力、光泽等较优。

在国际市场上,世界上50%以上的优质山羊绒均产于内蒙古,内蒙古的阿尔巴斯绒山羊,阿拉善绒山羊,以及二郎山绒山羊,赤峰塞罕绒山羊为中国优质羊绒的主要来源。同时,内蒙古山羊绒年产量占全国的1/2,占世界的1/3,素有“世界羊绒-,中国羊绒看内蒙古”的共识。中国2600多家羊绒企业汇集了全世界90%的山羊绒原料,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出口量的80%。

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准格尔旗 养生枸杞

养生枸杞

枸杞肉厚、皮薄、籽少,口感纯正甘甜而无苦涩味,果实呈红色或紫红色,果型或橄圆形且扁长,或呈长型且扁大部瘦,果脐白色,果脐明显,果身先端有小尖,果内含铁、锌、锂、硒、等十八种氨基酸和丰富的“枸杞多糖”。

枸杞作为保键品食用,古老的方法有泡酒饮和熬膏食用。今天优质果实多以每天早晚直接食用,每天用量10克为宜,一般果实多以泡茶、泡水、泡酒、煲汤、药膳等方法食用。

八.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东胜区 鄂尔多斯海红子

鄂尔多斯海红子

九.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东胜区 鄂尔多斯青铜器

从19世纪末叶开始,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草原游牧文化风格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其中,鄂尔多斯地区的青铜器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2006年这个市建成青铜器博物馆,展出各类青铜器等文物900多件,成为鄂尔多斯市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

鄂尔多斯青铜器多为实用器物。按用途分类大体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物品、生活用具、车马器等几大类。其中,青铜短剑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常见、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青铜短剑的长度一般在25至30厘米左右,剑身的宽度在2.5至3厘米左右。剑身扁平,平面略呈柳叶形,横截面呈扁菱形,有的剑身中部有圆柱状脊,直刃,剑身与剑柄之间设“一”字形或两端呈斜翼状、舌状突起的剑格,绝大多数为直柄,少数为曲柄,柄首端极具装饰性。有专家指出,作为凶猛彪悍的早期北方民族所使用主要兵器之一的短剑,昭示马背民族勇猛、善战,敢于近身肉搏的精神。

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有一定数量的圆雕青铜饰件,种类有伫立的羚羊、卧马、狻猊等,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动物脚下都设有或圆或方的管状銎,专家把这类器物称为“杆头饰”。民族学研究学者指出,古代先民崇拜大自然中的生物,将它们视为图腾,依仗它的神力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共同的习俗。而将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杆顶或杖端,则是早期北方民族图腾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鄂尔多斯青铜器中,诸如此类性质的器皿还有很多,而闻名遐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尽管是以日常实用器皿为主,但属于首领、神职人员(萨满)等使用的、具有特殊使命的器类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由于这类器皿身份的不同,包括附着在它们身上的装饰纹饰,具有不同的寓意和深邃的内涵。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展出的一件件饱含生动、奔放、性野、彪悍个性的青铜器,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面貌,透过这些青铜器参观者不仅对我国北方游牧文明会有全新的了解,同时对5000年中华文明的多元化融合会有全新的领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