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定西特产 定西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定西特产 定西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10-21 19:18:49

一.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黄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二.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长面

通渭饮食,首推“吃长面”。长面,不特指某一种面食,而是指诸如臊子面等各式各样的面条(用面条,其实也有点对不起长面)。严格地来说,它是一种总称,称长面更多的是特指精神而言。精于农耕文明、讲究礼仪的通渭人,以前每至春节祭祖敬奉祖先、开春首次春耕、八月秋播、家中有尊贵客人来访、婚丧嫁娶等等重要时刻,都会慎重地擀“长面”。

长面当然讲究长,多长?举起胳膊踮起脚尖有时候还捞不到碗里,你自己想想吧。通渭妇女自成新媳妇的那一天起,进门下炕的第一件事就是擀长面。

雪白的面粉经过反复揉、擀之后,擀出的几大张面,要又薄又匀称,薄如蝉翼,从这面能望透那面。稍晾相叠,左手拢指轻按,右手操刀切面。只见双眼微眯,聚精会神,沙沙作响,不见停顿,一气切完,宽窄一致,一条是一条,一根是一根,匀匀称称,细若丝,薄如纱。开锅下面,捞出的长面平整地折叠在碗中。这一点在其他各地很少看到,通渭人干事认真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就是捞碗面也和别人不一样,然后浇上适量由肉沫、鸡蛋、木耳、黄花、豆腐等熬制的臊子,再酌情调入陈醋,同时将沙葱、野韭等各类佐饭小菜,用小碟盛好,与油泼辣子、盐钵和醋瓶酱壶等端上炕桌,按梅花形状摆配开来,任由食者调用。

无论何方何土、何人何种口味,一经吃过通渭长面,总会口溢香津,齿留醇美,越吃越爱吃,越吃越开胃。长长的,细细的,香香的,美美的,盘膝在客房热炕上,三碗五碗由你,是为真正的“吃”长面。

三.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豌豆

通渭豌豆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十多个省区。通渭县种植豌豆的历史悠久,产地环境环境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种植技术由甘肃省技术监督局审定发布为地方标准,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种类多,商品率高,除以籽粒直接销售外,还生产加工豌豆淀粉、豌豆粉丝、粉条、味精等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豌豆种子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为圆球形,还有椭圆、扁圆、凹圆、皱缩等形状。颜色有黄白、绿、红、玫瑰、褐、黑等颜色。

四.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临洮酥糖

洮阳镇:以产唐菖蒲、牧丹、大丽花闻名。临洮酥糖、玫瑰卫生香为

五.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油饼子

油饼子,则是用烙的方式。发酵好的面粉擀成圆形一大张,热油锅滑入,转动,然后再翻再放油,中间依个人喜好杂入绿色如葱等等,色相极佳,出锅之后一切为四,层层叠起,金黄色发亮,卷起一大角,真是美不胜收。相比油饼,较为家常,平常出行,即以此食。吃了通渭的油饼子,到外面见着那些大饼,真是让人眼睛都懒得睁。

六.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野草莓

野草莓,果实似樱桃大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草本植物,有红白两色品种。在岷县全境内都宜生长,特别适宜海拨在2000-2800米以下的阴湿草坡、地埂、路边、森林间生长,其果实多为红色,少见白色,可直接食用,具有其果汁辛温甜蜜,入口甘绵、入喉净爽、解渴解困、提神醒目、自然醇香、沁人脾胃、富含营养的独特风格而闻名陇上。

时值农历五、六月份,当全国一些地方正酷暑难熬时,岷县这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只有20多度,境内天高云淡,山青水秀,小麦抽穗、洋芋花开、当归党参十里漂香,这时的农民正处于庄稼锄拔淡季。就在这美好的季节里,野草莓熟了。山坡上、地埂上、树荫下、河边、路边,透过草丛,一撮撮、一垅垅,那红的似樱桃,白的似珍珠,随着清凉的山风扑鼻而来。务农者、放牧者、走路者、漫“花儿”者随手摘下,捧在手心闻闻芳香,满把塞进口中,甜蜜餐、酸溜溜的透心儿凉爽,把乏气顿时抛到九霄云外,能真正的体验到“一路的芳香,自由的品偿,伴你去远方”的大自然情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被称之为“小香港”的岷县人民生活似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不仅富裕小康了,而且在饮食结构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鱼大肉不稀罕了,野菜野果上餐桌了”,这是当今社会国强民富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这一纯天然、靠露水滋润生长的原生态野草莓山珍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挤进现代餐桌,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有之物,圣洁之果。它所含人体之需微量元素多少还尚无考证,但它的扑鼻芬芳是众人皆知、老幼喜欢的。每当餐桌上大鱼大肉吃油腻的时候;每当做活办公劳累的时候;每当老人孕妇心上谗念的时候;每当醉酒英雄而不醒的时候;每当盛夏闷热而无法避暑的时候……有一汤匙野草莓果汁就足够解腻解困解谗解酒解暑了,食后感到全身轻松愉快,令人忘情,令人陶醉,令人梦想家园。

怪不得这几年野草莓一上市,家种草莓便无人问津。那南门早市、新民大街、人民桥头、乡镇集贸市场上到处是一攒一攒的妇女和儿童,在地上摆着盆盆笼笼叫卖红似樱桃的野草莓,收购商大车、小车的拉着筛筛筐筐与拿着小盆、塑料袋偿鲜的市民争相抬价抢购,成为农贸交易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笔者了解到,野草莓上市前后仅一两个月时间,它确是老小皆喜的一种山味食品,尤以城里人最受欢迎,近年来一直是断档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原生鲜果高达每公斤10元以上,加工成品后每100克卖到8-10元。市场上一位扎着小羊角辫的女学生向笔者透露:“我在暑假里跟同学上山采摘野草莓十来天可挣五六百元,够上学费用了。”因此,岷县“天容”、“向阳”、“红雨伞”“山里人”“遍山红”“糖生果”等野生果食品综合生态园,似雨后春笋数不胜数。

岷县人有户户用糖淹制草莓自食的习俗,有条件的还用玻璃瓶、陶瓷等器皿盛装后放冰箱备用,不加任何添加剂,却能保持新鲜长存、甘绵醇厚、幽雅细腻、香气悠久等名贵佳果之特色。岷县野草莓加工逐渐形成了继酥皮点心品牌之后的又一大众化新产物,且产品已销往省内外部份超市、酒店、旅游景点,最热销兰州、西安、成都、北京等南北方大城市,成为老百姓馈赠亲朋好友、慰问老幼少妇最廉价最实惠的首选食品。岷县“红雨伞”食品厂年加工野草莓罐头2万余件,春节没到就销售一空,其他食品企业更有同感,每每的赚足了大把钞票。当地人民政府更把野草莓作为专供招商引资接待客商和答谢上级领导餐桌上的稀罕山珍列为指定产品。

集天地人和之灵气,聚岷山岷州之风情。岷县野草莓,来自高山草原,海拔、纬度、阳光、水土,人至诚,果至醇,味久香,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其富含优质营养、自然醇香的新贵族,它沐浴着七彩阳光,领略陇原土地的神韵,呈现在现代人大雅之堂,将带给你高品质的生活,高品味的人生。但愿岷县野草莓红了更红,人民生活似草莓汁甜甜蜜蜜、健康一生、聚焦幸福、定格美好!尤其让农民的笑声永久长存,“三农”成就更加辉煌!(供稿:贾学辉)

信息来源:岷县人民政府网

七.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陕西腊驴肉

属凤翔的腊驴肉。创制于清咸、同年间。腊制工艺是:先将退役老驴宰杀,去蹄,选其四腿和筋肉,淋净血水,悬挂晾晒浮水,干后切块入缸内,分层加入硝盐,上压巨石,月寻取出,白天挂于阳光下晾晒夜间挤压,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调料煮熟,拎出后再浸入驴油及原汁汤内之火加热,仅烫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却后肉块表面可出现霜状结晶。其切片颜色鲜红,呈半透明状,质细腻,酥而有筋,五香喷鼻,余味回长。若选驴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调料腊制就成为誉满关中的“钱肉”。

八.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临洮马铃薯

临洮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轰轰烈烈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业托起了临洮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片蓝天。近年来,临洮县从洋芋精深加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外资、兴龙头、延伸产业链,“土蛋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豆”,先后涌现出了三江公司、兴达公司、新兴淀粉、腾胜公司等一大批洋芋加工企业,马铃薯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年加工马铃薯达到10多万吨。

龙头企业舞起来

产业要发展,龙头带动是关键。近年来,县上按照“扶持一批大龙头、培育一批新龙头、兴办一批小龙头”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了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公司、兴达淀粉公司、腾胜淀粉厂等一批龙头企业,以高附加值、经济效益佳、市场前景好的高品质精淀粉、变性淀粉、雪花粉颗粒全粉为主导产品,狠抓加工增值,延长了产业链条。

在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临洮县辛店镇康家崖洋芋专业批发市场,甘肃临洮腾胜土购销有限公司经理康克归把我们带到公司实验室,看着600多种洋芋新品种的图片,他介绍说:“为了适应马铃薯购销加工,公司聘请洋芋专家,先后投资150多万元,成功培育出多个淀粉型、鲜销型、食用型马铃薯新品系6300多个。”

企业农户连起来

临洮县总结近年来发展订单农业的成功经验,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形式和“自愿、公平、互惠、诚信”的原则,大力发展马铃薯订单,大力推广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强化技术宣传培训,组织建立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使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落实了原料基地,使农户种上了不愁销路的放心田。通过订单联结,农民群众对马铃薯种植积极性大为提高。2007年,全县45.1万亩马铃薯订单中兴达公司与农户签单10.8万亩,三江公司与农户签单3.71万亩,腾胜公司与农户签单24.6 8 万亩,协会及贩运大户与农户签单5.73万亩。

同时,县上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大户、协会和企业加快贮藏设施建设步伐。在贮藏设施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农户、大户和协会分级分类贮藏,与广大农户签订贮藏合同,保证了企业洋芋加工原料供应的充足。

精深加工靓起来

走进甘肃兴达淀粉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偌大的厂房里堆满一袋袋马铃薯精淀粉、颗粒粉和雪花粉。加强精深加工增值,提升马铃薯生产效益,已成为洋芋产业发展中大家的一个共识。临洮县着眼于市场需求,引进先进工艺,进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洋芋产品精深加工,实现洋芋产品的多次增值。

“洋芋的精深加工,要有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要打出具有临洮自己特色的靓丽洋芋品牌,切实将洋芋加工做大做强”,兴达淀粉公司赵建生经理如是说。临洮特别重视精淀粉的加工,大力发展变性淀粉生产,通过县上积极争取,先后完成了三江公司3000吨雪花全粉、3000吨颗粒全粉及2160吨膨化食品生产线,新兴公司2万吨精淀粉、1万吨变性淀粉及8000吨精淀粉生产线,兴达公司2万吨精淀粉、腾胜公司2.5万吨精淀粉等生产线建设。使全县马铃薯淀粉加工形成较为先进的加工体系和品质优良、品种丰富的产品体系。目前,全县年可加工淀粉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千吨以上的有6家,小型马铃薯加工企业近100多家,全县淀粉加工能力达到10多万吨,即年马铃薯加工消耗能力将达到60多万吨。

洋芋产业“洋”起来

如今,临洮县洋芋已从农户分散种植、零星加工、粗放经营转入到“订单”种植、科学加工、规模化经营,并销往国外,用国外设备加工,用国外资金扶持,真正地“洋”了起来,洋芋新产品销往美国、新加坡、荷兰、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洋芋加工企业兴达集团、三江集团从国外进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马铃薯精淀粉和雪花全粉生产线,用来发展洋芋加工产业,农民从种植洋芋直接受益达365元,占纯收入的25%。

临洮县三江马铃薯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从荷兰高达公司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0.3万吨雪花全粉生产线进行洋芋加工。该公司和周边农户签订了“订单农业”,连片租地2000亩,建成了脱毒种薯示范园区。兴达公司利用农行贷款引进荷兰豪威公司的设备,建成了2万吨马铃薯精淀粉生产线,每天加工洋芋720—750吨,生产精淀粉100多吨。

在洋芋走俏市场,农民尝到甜头的情况下,临洮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全面实施“洋芋工程”。目前,全县已形成以东北部上梁、峡口等17个乡镇为主的洋芋种植基地。同时,全县洋芋加工业迅速兴起,先后利用扶贫资金和外国政府贷款扶持和培育出了以三江、兴达公司为主的洋芋加工企业和小型洋芋加工点100多家,使洋芋商品率达79%,总产值达3.07亿元。

九.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宴席

传统的陇西宴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以西北风味为主,酸、辣突出,甜、咸、麻、鲜各异,具有色香味形俱佳之特点。他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有蒸有炒,蒸炒结合;有热有凉,热凉交错;有浓有淡,浓淡相间。纯朴丰盛,雅俗共赏,四季皆宜。 "陇原三绝系列宴"丰富了宴席菜肴,此宴以"陇西火腿腊肉"、"陇西金钱肉"、"陇西腊羊肉"为主要原料烹饪而成,制作工艺精细、配料考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如宴席内的"八卦拼盘"、"金钱鱼翘"、"青龙散金钱"、"鲜党鸳鸯乳鸽"等都造型逼真,使人赏心悦目。"羊十道",用一只羊的不同部位肉做一桌宴席,即十道菜、十种花样、十种风味,名曰"羊十道"。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