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省芜湖市土特产 安徽省芜湖市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省芜湖市土特产 安徽省芜湖市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0-14 11:21:58

一. 安徽省 合肥 巢湖市 巢湖毛鱼

学名湖鲚,又称刀鲚、毛草鱼、凤尾鱼等。古称刨花鱼,传说是鲁班修建巢湖中庙所刨的刨花所变,故名。毛鱼是巢湖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历来在巢湖鱼类中占有很大比重,约占总产量的80%。巢湖毛鱼形似篾刀,身体略呈扁状,新鲜脊背略呈青灰色,其余部分呈银白色。巢湖毛鱼游速甚快,肉细嫩,肥而不腻,与巢湖银鱼各有千秋。每年6至7月是毛鱼繁殖盛期。春季涨水可以刺激毛鱼产卵,也扩展了产卵水域,对毛鱼生长有利,故巢湖渔民认为"发春水,毛鱼多"。幼鱼生长速度很快,3个月左右可长大成鱼,捕捞主要集中在10、11两个月。成鱼一般长约80毫米,大的可达100毫米。巢湖毛鱼除少量鲜食外,大部分晒制成千品运销全国各地。晾晒干后的毛鱼,酌放辣椒酱、蒜、盐,用油煎炸,肉脆骨酥,是盛宴酒后一道亦素亦荤、人见人爱的下饭小菜。( 巢湖)

二. 安徽省 芜湖 繁昌县 芜湖刀鱼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鳞细白如银光闪烁,一般长约30厘米左右,雌大雄小,体形狭长扁平似刀。据《辞海》记载:“春夏集群溯河,分别到河流上游或在河口产卵,形成渔汛,产卵后又返归海中。”长江下游从南京到南通的水道,通常是刀鱼鱼群出入的最佳地段。江阴地处长江河口入海处的南岸,是鱼群回游的“黄金水道”,拥有的河岸线长途上百里,又有相当规模的捕捞能力,所以,每年上市的刀鱼,其产量在长江下游各县市中雄居榜首。往往春节一过,渔船竞发,渔人的兜篓里就银白一片。旺季来临时,大街小巷,只要叫卖的人一招引,围者如堵,争相选购,称秤的、收钱的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三. 安徽省 芜湖 弋江区 芜湖煮干丝

芜湖煮干丝是安徽省芜湖市的特色小吃。煮干丝是芜湖著名的传统早茶菜点。

煮干丝是有80多年历史的淮扬风味老店“耿福兴菜馆”的看家名馔。煮干丝,在清乾隆时称“九丝汤”。清《调鼎集》说,当时煮干丝用料十分考究,常用原料有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千张丝、腐干丝、蛏干丝、燕窝丝等,为名贵肴馔,四季均宜入席,而以夏季最相宜。

四.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大米

南陵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陵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主要产粮区。南陵县民风朴实,农民勤劳,双季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70%以上。自1985年始,该县先后被确认为“国家优质米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并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据考证,南陵大米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9-8世纪的西周晚期,贾岛、梅尧臣等唐宋诗人均为其留下过名篇佳作。据2010年统计,南陵拥有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无公害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稻谷35万吨。南陵大米已注册集体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以“吴祥”大米为代表的“安徽省名牌产品”、“云谷贡”为代表的一批“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安徽省著名商标”。南陵大米,以“外观品质好,光泽度佳,胶稠底轻,气味清香”等特点闻名。南陵大米拥有粳稻、籼稻、糯稻等多个品种,其中优质稻马坝小粘更是畅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特色品种。南陵大米米粒透明有光泽,没有或很少有垩白。南陵大米吸水不多,膨胀度适中,胶稠度高于80mm、70mm、60mm,延伸性较强,米饭光泽度好,白而晶莹,黏弹性较强、软硬度适中,热饭喷香,口感好,冷饭仍然具有柔韧性、不回生、色泽如常。南陵大米营养丰富,含有适量的淀粉(直链淀粉16%左右)、脂肪、蛋白质(≥7%)、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其糙率分别达83%、80%、78%以上,精米率分别达76%、74%、72%以上,整精米率分别达68%、66%、64%以上,均优于国标2个百分点,更优于周边地区,广受消费者喜爱。

南陵大米种植区域地理位置: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00″~118°30′00″,北纬30°38′00″~31°10′0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

五.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丫山丹皮

丫山丹皮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丫山素有“牡丹之乡”之称,所谓的丹皮就是牡丹的根皮。丫山境内海拔都在50米到450米之间,土地肥沃,土壤砂质,气候寒润,且有机质含量高,土粒疏松,是种植牡丹的理想地带。

牡丹素称我国花中之王,自古以来谓之“国色天香”,素有“国花之称”,唐朝诗人刘禹锡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牡丹具有着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每年的清明前后,漫山遍野的牡丹竞相怒放,争奇斗艳,引得蜂飞蝶绕,游人如织。丫山的西山、龙山、铁山更是成了牡丹花的海洋。游客身临其境,有飘逸欲仙之感。

牡丹药用价值更高。在丫山,当地的药农之所以长年种植大面积的牡丹,就是看重了它的药用价值,继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牡丹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0.8米左右。其根皮经过加工即成为丹皮,它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与白芍、菊花、茯苓齐称为“安徽四大名药”。据《本草拾遗》、《唐•新修本草》记载:丹皮性寒,气味芳香,味微苦而涩,具有凉血而不留淤,活血而不妄行之效。治中风、痛经、血淤、癫痫,安五脏、疗痈疽。《本草纲目》载:丹皮有“治血中伏火,除烦热”之功效。医学临床上,丹皮具有解热镇痛、抑菌降压、养筋活血之功能,价值较高,有“十年丹皮贵似金”之美誉。当地人都将丹皮浸泡于白酒之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这种酒,能滋补身体,延年益寿。

丫山种植牡丹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南宋时期就开始栽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制作丹皮成了丫山的传统农业。其加工的丹皮一直以出口为主,蜚声海外,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丫山丹皮在近代就曾获得过南洋贸易洽谈会金质奖。

丹皮从育苗到加工成成品,其间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5至6年。从采籽育苗到选地栽植,再到挖根加工,都有严格的技艺要求。丹皮的价值也可从药农的劳动价值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丹皮有连丹、刮丹之分。连丹,即加工时不需要刮去外皮,而刮丹不仅要刮去外皮,还要抽去木心。丹皮又有“凤丹”之别,凤丹是丹皮中的上乘之品,其皮薄肉厚粉足,且久贮不变质,掰开截面,拿到太阳下一照晶莹发亮,丫山的铁山就生产这种丹皮。如今的丫山,已开辟成万亩牡丹园,每年的丹皮总产量有1000多吨,经济效益可达到600多万元。目前,丫山的丹皮生产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市场的拓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丫山牡丹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将会并驾齐驱。

六. 浙江省 台州 黄岩 浙江杨梅

杨梅

浙江杨梅,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堪称世界“杨梅之都”。杨梅是浙江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具特色优势的果品,面积产量一直在全国居主导地位,现有面积近100万亩,产量达25万吨,现行四大良种东魁、荸荠种、丁岙梅和晚稻杨梅都出自浙江。

杨梅为常绿乔木,

古称机子,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它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称杨梅。杨梅早春开花,初夏成熟,果色红艳,风味佳美。果实色鲜味佳,营养独特,性平、无毒,具有止渴生津、消食、除湿、消暑、御寒、止泻、清肠胃、利尿、治痢疾等功能,作为夏季时令水果,历来深受江浙一带消费者欢迎。杨梅果肉含糖量11%-13%,含酸0.5%-1.2%,富含维生素C,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脂肪。杨梅所含的8种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果实中的钙、磷、铁要高出其他水果几倍至100倍以上。杨梅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糖水罐头、果汁、果酒、果干等。杨梅属常绿小乔木,树冠圆整,树性强健,耐旱耐瘠,易栽培,是园林绿化的良好树种。

东魁杨梅原产黄岩,意为“东方之魁”,是目前果实最大的杨梅品种,具极高的经济生态效益,已成为我国杨梅生产的主栽品种之一。

七.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芜湖铁画

铁画诞生于芜湖,始创于清康熙年间。而溯其源,乃是长江之滨,以拥有250万年古人类活动,数千年古代铜铁冶炼历史而著称的人类“火文化”重要发祥地芜湖之杰出代表。由明末清初祖籍徽州的铁匠汤天池,与徽州画派著名画家肖云从热情碰撞所创立,迄今已经300多年历史。

铁画是“以锤代笔、以铁作墨”,借鉴国画章法布局和雕塑、剪纸等工艺的特点,经冶、锻、钻、挫等技巧锻铁成画。铁画的特点是黑白分明、虚实相生,既有国画的神韵又有雕塑的立体美,堪称“铁为肌骨画为魂”,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

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

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铁画的品种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彩夺目,动人神魄。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芜湖濒临长江,交通便利,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铁冶业就十分发达。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和条件。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芜湖铁画曾参加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959年~1960年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会堂。芜湖铁画历经了34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和镀金铁画,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芜湖市的杨光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八.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

产于无为严桥镇,为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原料精选花生仁,子粒饱满圆润,配以茴香、八角、橙皮、细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用温火焙烤,类似炒花生米。凡花生产地皆有此法。但严桥花生米佐料配方科学,炒作讲究火候。成品酥脆香甜,味美可口,回味悠长,一般花生米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的产地是位于无为城西的严桥镇,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料精选农民自种的花生,挑选子粒饱满圆润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焙烤,类似炒花生米,产品酥脆香静、味美可口、回昧悠长。。在当地花生米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应该是"李老奶奶"这个品牌了,据说采用的是李氏家族祖传秘方,知名度很高,在烘焙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花生米原有的营养成分,具有“香、酥、甜、脆”等特点,老少皆宜。

相传是由严桥镇人蒋氏、朱氏开创的。主要有"李老奶奶"和"琦王"两个品牌,其中"李老奶奶"花生米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产品"和"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琦王"牌花生米被巢湖市政府认定为"巢湖地方特色产品"。原材料均选用无公害的花生,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花生米香酥可口,加之花生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润肺、化痰、补虚、利尿、止血等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九. 安徽省 芜湖 弋江区 芜湖芝麻香菜

特点:芝麻香菜又名“五香菜”,它是以梗长、叶短、棵壮而白嫩的高杆白菜为主料,配以适量的 细盐、五香粉、碎蒜瓣、大椒粉、炒熟的黑芝麻、熟菜油和少许防腐剂,采用传统工艺,经 过晾晒、清洗、切削、脱水、盐腌、调味、密封等七道工序制成,鲜香嫩脆,爽口开胃,风 味别具。

工艺:芜湖芝麻香菜的酱制方法既讲究又简单,基本沿用了清代中叶所形成的工艺。据清人李化楠 著的《醒园录》中曾记载,当时此菜的腌制方法是:每十斤菜配研细净盐六两四钱。先将菜 逐叶披开,杆头厚处撕碎或先切作寸许,分晒至六七分干,下盐。揉至发萎极软,加花椒、 小茴、陈皮丝拌匀,装入坛内,用草塞口极紧,勿令泄气为妙。复藏匀仰,一月可吃。

十.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芜湖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地方小吃)

金秋菊黄,正直螃蟹蟹肉蟹黄肥美的时季,鲜为人知的芜湖蟹黄汤包也应时上市了。
早在20年代初期,芜湖“同庆楼”、“醉春”、“一品轩”等大餐馆供应的蟹黄汤包就享有盛名。著名的白案点心师傅刘厚富、黄家治制作的汤包尤为考究,成为商家大户洽谈生意,招待亲朋的必备名点。至今,“芜湖酒家”、“丰富酒家”等名馆仍应时有售。传统的技艺得到发展,风味特色更为考究。刘厚富老师傅的高徒、芜湖酒家的“省级三级点心师”刘扣锁制作的成品尤受欢迎。
蟹黄汤包是用螃蟹、鲜肉皮、五花肉、精白富强粉作原料,佐以白糖、味精、酱油、葱花、姜末、细盐等配料制作而成。芜湖蟹黄汤包用料精细,制作考究。需经过制作皮汤、芯馅、擀皮掐制多种工序。
蟹黄包皮汤制作是:1先将鲜肉皮洗净加水煮烂,撇去皮沫后把肉皮绞碎,加入适量的酱油、虾籽、料酒,烧开后冷却成皮冻待用。2把鲜蟹煮熟,剔出蟹肉。五花猪肉洗净搅成肉泥。取适量猪皮冻绞碎,与肉泥混合放在缽内。加入适量的蟹肉、蟹油、酱油、味精、细盐、姜末、葱花和清水,顺着同一方向搅拌均匀,即成蟹黄汤包芯馅。3皮面选用精白富强粉擀制,包上芯馅后掐制成型。包子的封口上有20道花纹匀称的折子,包口似鲫鱼嘴状、逐个排列在小笼内,每笼8只,起旺火熏蒸15分钟左右即可成熟。
蟹黄汤包具有面细洁白,皮薄馅大,汤多肉嫩,油黄味鲜的风味特色。蒸熟的包子呈半透明状,用筷子夹起晃动时,里面的汤汁隐约可见。吃时先咬开一个小口子,再慢慢吸出汤汁,蟹黄滋味美醇,配上香醋、姜丝食用,更是味美爽口,是秋季应时的上等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