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县特产辣椒酱 山西吉县县城美食特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县特产辣椒酱 山西吉县县城美食特色更新时间:2022-10-12 04:12:59

一. 广东省 韶关 乐昌 乐昌陈记辣椒酱

乐昌陈记辣椒酱

二. 四川省 乐山 峨边 双椒酱

鲜野藤椒剔透碧绿、清香纯麻,细海椒红亮香辣,劲道不凡,加入多种佐料以植物油炒制,色泽鲜亮而绝无凝结的浊滞。吃进嘴里则是在麻辣中透出鲜香的清爽来。

黑竹沟双椒酱,其配方采用黑竹沟的鲜红辣椒、独有的野生鲜藤椒、刘氏家传豆瓣,用传统手工精工制作而成,未添加任何保鲜剂、防腐剂,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本品富含多种维生素,风味独特,是佐餐伴饭的开胃佳品。

配料: 黑竹沟鲜红辣椒、黑竹沟野生藤椒、植物油、蚕豆、精盐、味精、小麦。

食用方法: 可作吃豆花的蘸水、蘸馒头面包、烹调、拌饭、拌面等食品的最佳调味料。

三.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耀县辣椒

耀县古名耀州,久产辣椒,被称为辣椒之王的秦椒,其上品当属耀县辣椒,耀县辣椒具有身条细长、颜泽艳红、肉厚味美等特点。是铜川市的大宗外贸商品之上有近百吨远销东南亚地区,外商指名要秦椒中的耀县辣椒。1984年获国家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

各级政府对耀县辣椒生产给予了大力支持,生产基地由城关镇寺沟乡的老灌区扩大到楼村、下高埝、小丘等乡的新灌区,1989年面积达到13500亩,总产450多万斤。

在生产技术上,被告了冷床育苗移栽和人工干制技术,促进了生产,提高了质量。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为了使耀州辣椒更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适应时代,1989年耀县又建立了渭北秦椒加工厂,用优质的线辣椒,科学加工出油泼辣子毓产品,最近被亚运会定为标志产品。

如今新兴的工业城市铜川也成了陕西的一个旅游点,当中外来宾游览耀州窑遗址、药王山等名胜离去时,总忘不了要捎上耀县辣椒,以飨亲友。

四. 重庆市 綦江 饭遭殃辣椒酱

饭遭殃辣椒酱

“饭遭殃”系选海拔800米以上高山种植的优质“子弹头”辣椒,配以植物油及多种调料,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鲜香、辣等特点,拌饭、拌菜、拌面条、炒菜均可,使人开胃健脾,食量大增。

2000年“饭遭殃”品牌创业人任德举同重庆犀牛宾馆合作,成立了重庆市德举红辣椒食品公司,申请注册了“饭遭殃”商标,并在篆塘、郭扶、高青、高庙等地发展优质“子弹头”辣椒基地2000亩,进一步扩大生产,年销售量将突破300万瓶。

今年9月,“饭遭殃”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北京食品学会等15家单位联合推荐被选入-特色特色食品调味品系列。

五. 西藏 阿里 革吉县 噶乌

噶乌,汉语即为护身符,一般是用银或铜制成的小盒,很为小巧,外表雕饰非常精美,还有镶嵌宝石、松石、珍珠的,里面通常会装有泥塑或金属制的小佛、藏药丹丸、小佛画或1照片等,随身携带怀中用以祈佛保祐,护身避邪。

大部分有接触藏秘的人,都会有一个甚至以上的噶乌,在参加法会的时候也会带在身上,继续加持再加持,每个人的噶乌里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宝,象高僧舍利或者甘露丸之类,许多虔诚的西1认为甘露丸可以在危机时救人一命,所以他们会随身携带自己珍贵的信仰宝贝放在噶乌里。

噶乌多为金,银或铜的三种,也有木制的,银制的较为普遍;形状也不一,盒面上可镶嵌有玛瑙,松石,雕刻有多种花纹图案。男子用方的,女子用圆的,挂在脖子上,垂在胸前,现已经成为藏族女子必不可少的重要饰物,认为佩戴它可以护身;也是装饰,做为装饰品,噶乌展现着精湛的手工技艺与审美情趣,以及一种华贵和富有。二种功能的兼有,反映出善良愿望与美丽的造型间的结合与本质上的一致。

六. 湖南省 邵阳市 隆回 隆回辣椒

隆回辣椒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隆回县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辣椒,辣椒种类繁多,产量高。

隆回辣椒为本县传统产品,现在常年栽培面积3万亩左右,主产区分布要桃洪镇、山界回族乡、北山乡,其余在全县范围各地都有栽培。解放前主要分布在隆回南面山界回族乡,北山乡回族居住地区,据县志记载,民国38年的播种面积2500亩,产干辣椒150吨,50年代后发展较快,面积增到万亩,57年被定为国家辣椒生产基地,播种面积突破1.2 万亩,总产1000吨,58年当时的生产区:红旗人民公社出席全国先代会,获国务院奖旗。70年代外贸市场看好面积维持在1.2―2.5万亩,总产在550―1670吨之间。79年定为外贸出口基地县。生产面积扩展到3万亩,总产突破2000吨,以后一直维持在3万―2.5万亩之间。

隆回辣椒传统品种为朝天椒,该品种种植株较高,耐旱性强,叶长卵形,果梗向上,较长,果实表皮光滑,鲜红,细长形,种籽较多,单果重5-8克,晚熟,产量较低,一般制干品,每667平方米产干椒150―200公斤。辛辣味浓,是加工罐头,制酱的上等原料。该品种是80年代初出品和90年代本县罐头厂收购的主要品种。隆回辣椒产品,除鲜食销售外,其余主要加工销售。八十年代末期本县开始兴办隆回县食品罐头厂,生产的辣酱罐头为主要的产品,九十年代全部生产各种型号、档次的辣酱罐头,产品销售以广东沿海城市,以及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全国20余省市,最高出产量3500吨。从90年起,93、94、95年全县先后共举办大小辣椒罐头厂十余家,总产量最高在5500吨左右。98年以后,保存有隆回县食品罐头厂为主的两家辣椒罐头仍然维持在1000吨―2000吨之部,因此隆回本地产的制罐、制酱有的辣椒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本县需求。

隆回辣椒的品种,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主要的生产品种为湘研系列中的湘九、十九等鲜食品种,其次是隆回本地的朝天椒和线椒、海椒等辛辣型优质高产的加工型品种,栽培区域除小沙江等高寒山区外,几乎遍及全县。

七. 重庆市 石柱 石柱辣椒

石柱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的"小辣椒"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不懈努力,已建成川渝最大的辣椒生产县,成为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 "大产业"。

石柱县辣椒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出口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家。2000年县委、县政府把辣椒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发展,从山东、贵州引种,在三益试种500亩并喜获丰收。历时4年,面积从500亩倍速增加到2005年的13万亩,2010年将达到20万亩;乡镇由1个逐步扩大至2005年的16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1个逐渐健全壮大到2005年的20个,并注册了国内首枚以辣椒为名的"三益"牌商标。这样一个从小到多,由点到面,从试验示范到大规模种植,从农家餐桌上一碟小菜成为覆盖大半个县的新兴产业,正在石柱蓬勃发展。

地域范围

石柱辣椒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径108°00′~108°29′,北纬29°39′~30°33′,包括: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西沱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沙子镇、万朝镇、黄水镇、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中益乡、黄鹤乡、洗新乡、新乐乡共27个乡镇。种植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达3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石柱辣椒颜色鲜艳,光泽好,辣味重,油份含量高,香味浓,果实皮薄肉厚,硬度高,籽粒少。 2、 内在品质:2.1、长尖椒:辣椒素1800-4900mg/kg, 二氢辣椒素700-1800mg/kg、辣红素20-60(460NM)、脂肪2.5-9.3%。2.2朝天椒:辣椒素1200-3700mg/kg、二氢辣椒素800-1500mg/kg、辣红素20-100(460nm)脂肪4-10%。3、安全要求:石柱辣椒应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相关标准。

八.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兖州辣椒

辣椒俗称“秦椒”,在兖州种植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兖州辣椒据清光绪十二年版《滋阳县志》记载,具有个大皮厚、油分多、辣味浓重鲜美等特点。各镇均有种植,但前海(今属颜店镇)的辣椒种植以其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名扬四方,引得客商纷纷前来购销。每当辣椒成熟季节,万亩椒田挂红灯,情景喜人,蔚为壮观。300多万斤的产量,足以堆成一座椒山。辣椒“辣”得有味,辣中溢香,兖州方言中将“解馋”说成“辣馋”,便与辣椒是最好的佐餐解馋佳肴有关。

九. 吉林省 吉林市 永吉县 万昌大米

万昌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万昌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万昌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地处长白山麓西,这里山清水秀、黑土肥沃,水稻生产条件优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无任何污染的长白山水系自流灌溉孕育出了特有的绿色晚粳稻谷,万昌系列优质珍珠米正是以该稻谷为原料,采用科学方法加工而成,其米粒色汉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清亮如珍珠。煮熟后香气四溢,且胀份小、粘性大口感甚佳。本产品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各项指标优良达到产品标准。本产品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19种,蛋质含量达12%,脂肪含量2%,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硒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实为消费者喜爱之食用佳品。

多年来,地方政府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很下功夫,指导本地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并依靠高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更新改造加工设备,新引进的日本佐竹色选同可确保产品中无任何异色性。研制开发出的“万昌”牌系列东北优质大米,1998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名牌产品;2000年1月被吉林市质量管理协会、吉林市用户委员会评为用户满意产品;2000年8月被2000年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畅销不衰,万昌大米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很高的信誉。

地域范围

行政区域包括永吉县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现辖的万昌镇、岔路河镇、一拉溪镇、金家乡、星星哨水库灌区管理局,共计3镇1乡1个管理局55个行政村的水稻田。地理位置为:东经125°33′-126°12′,北纬43°23′-43°52′,平均海拨200米以下,水稻种植面积20000公顷,总产量18万吨。具体地域范围是:东至一拉溪镇贾河子村代王沟屯东与吉林市交界处,南至金家乡金家村碾子沟屯南黄榆背山西坡,西到万昌镇新房子村后杨家屯饮马河东岸,北到一拉溪镇富家村朱下沟屯北与九台市交界处。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开发区水田分布在松辽平原南端开阔平原,由境内饮马河、岔路河、鳌龙河冲积形成。土壤类型为草甸土、冲积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酥松、肥沃。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3.34%,全氮含量0.1535%,全磷含量0.0944%,全钾含量3.226%,富含硅、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土壤pH值为6.1-6.42。

(2)水文情况:全区境内饮马河、岔路河、鳌龙河等七条河流为第二松花江水系一级支流。年平均降水量为650-700毫米,5-9月份降水量59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降水总量为7.2亿立方米。多年来,河流平均径流量

可保持4亿立方米。全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5.82亿立方米(含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充沛,流向有利,适合大面积绿色水稻种植。区内有星星哨水库等大中小型水库7座,其中星星哨水库为省内大型水库,库区集水面积845平方公里,上游无任何污染源,正常蓄水11600万立方米,最高蓄水26500万立方米,灌区面积16.5万亩,防洪保护面积2.25万亩,除涝面积1.5万亩,可保证5个乡镇55个行政村的水田灌溉用水。

(3)气候情况:永吉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东南面环山,西北面为开阔平原,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区。年平均气温4.9℃,≥10℃有效积温2794℃,全年日照时数2500-2800小时,实照率为65%。4-9月份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数1500-1600小时,无霜期138-145天,7-8月份高温多雨,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生长。8-9月份水稻出穗至成熟期平均气温22.7℃,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11.4℃,有利于水稻养分的积累。永吉县洪涝、早霜等自然灾害较少,冬季寒冷,威胁水稻生产的病虫害较轻。

(4)人文历史情况:永吉县岔路河特色农业经济区种植水稻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据《永吉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这一带曾经是饲养军马的牧场,称为西马场,经多年开垦,渐为耕地,以种植高梁、稗子、粳稻等抗涝作物为主,尤以粳米驰名省内……”,民间有“岔路河粳米可煮三次,味不改,饭粒亦不破,谓之顶三水”之说。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大批朝鲜族农民迁入饮马河、岔路河、鳌龙河沿河一带,同当地的汉、满、回等民族一道利用自然河道,修建柳条拦河坝,扩大水田种植规模。1927年(中华民国16年)有王光慎、刘会等种田大户在饮马河东岸、岔路河北岸修堤3000米,堤高1.5米,控制洪水,并将河道截湾,挖排水沟2-3公里,控制内涝,将洼地旱田改水田,集中连片种植,水稻种植面积大增。到1944年水田面积已达到14.3万亩。

70年代星星哨水库全面建成,促进了当地水稻生产的快速发展,水田面积发展到15000公顷,并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03年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委员会确认:永吉县岔路河农业经济示范区为绿色产业园区;200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确认吉

林省永吉县为“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2007年经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

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吉林省永吉县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150年水稻种植实践中,永吉稻农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先进“浅—润(晒)—浅”间歇灌溉技术;永吉水稻科研人员培育的优良水稻品种“双丰8号”,以其抗病、抗寒、早熟、丰产性好的特点,从70年代开始在全省示范推广,成为全省稻农种植中早熟品种的首选;其编制的吉林省地方标准《水稻钵育稀植综合栽培技术规程》(DB22/T848-1996),成为指导我省水稻种植的技术标准;县农科站独创的大棚旱育技术、大棚盘育苗机插秧技术,使平均亩产从466公斤,达到现今的1000公斤,并荣获国家科委农业技术推广奖和省科研成果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产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土壤选择草甸土、冲击土和水稻土。灌溉用水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二级标准。

(2)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的,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和中熟偏晚的优质品种。目前全县大面积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有农大七号、吉粳88号、吉粳83号、五优一号等。这些品种整精米率高、恶白率低、胶稠度高、米质口感好,符合GB4404.1-1996《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水稻生产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肥料与无机氮的比例不超过1∶1,禁止施用硝态氮肥。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永吉县《绿色食品水稻种植技术规程》、《绿色食品大米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T/T393-2000)和《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三分之二

黄熟,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进行收获,收获时要在睛天上午9时以后割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割后应捆成小捆进行自然晾晒,并经常翻动,当水分下降到15%时,再进行脱粒。要求不同品种单独收割、单独脱粒、单独贮藏,严禁品种间混杂。要在睛天打场脱粒,以利于降低水份、保证纯度、提高商品质量。

(5)生产记录要求:万昌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对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万昌大米具有米粒整齐匀称、色泽洁白鲜亮、晶莹剔透、硬度大,外形呈短圆或椭圆形;蒸煮时饭香四溢,饭粒结构紧密,洁白、油亮,入口后滑爽、有粘性、不粘牙,且软硬适中,口味甜、香浓郁,口感细腻,可反复蒸煮米粒不破碎,冷饭不回生。

(2)内在品质指标:万昌大米生产中保留了大米中绝大部分营养物质,避免了米中蛋白质、维生素的大量流失,整精米率≥68%,胶稠度≥79mm,恶白率≤15%,直链淀粉含量≤15%,粗蛋白含量≥6.96%,赖氨酸含量≥0.28%,透明度为1,并富含维生素B1、B2、B6以及钙、铁、硒等物质和微量元素。

(3)安全要求:

①磷化物、氰化物、氮化苦、二硫化碳按GB/T5009.36有关规定执行。

②黄曲霉毒素B1按GB/T5009.22有关规定执行。

③汞按GB/T5009-1996规定执行。

④砷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⑤粮食粗蛋白质测按GB/T5511—1985规定执法。

⑥谷物灰分测定按GB48001-84规定执行。

⑦粮食米类加工精度检验按GB5502—85规定执行。

⑧直链淀粉测定按GB8648-87规定执行。

⑨卫生标准按GB2715-81;GB2761-81执行。

5、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产品分A级绿色食品大米、AA级绿色食品大米、有机大米、特等米四个等级。

(2)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还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大米的销售包装应符合GB/T17109的有关规定,所有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应牢固,不泄漏物料。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万昌大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运输:成品运输工具、车辆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其他污染物。成品运输过程中,必须遮盖,防雨防晒,严禁与有毒有害和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5)储存:成品不得露天堆放。成品仓库必须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成品堆放必须有垫板,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成品不得与有毒有害、1变质、有不良气味或潮湿的物品同仓库存放。运输、贮藏过程符合NY/T5190-2002的规定。

十.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辣椒

冠县辣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辣椒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冠县辣椒鲜嫩,含有丰富的的钙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常食能驱寒温胃、减肥美容,并可提取植物色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冠县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冠县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

冠县辣椒鲜嫩,含有丰富的的钙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常食能驱寒温胃、减肥美容,并可提取植物色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全县年种植面积上万亩,年产7000—9000吨,品种有益都红、新一代、三樱椒、金塔、亚平、二金条、8819线椒等。所产辣椒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是北方地区最大的辣椒集散地。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冠县辣椒”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