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庆阳市特产及特色文化 庆阳市环县有哪些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庆阳市特产及特色文化 庆阳市环县有哪些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0 01:42:48

一. 安徽省 安庆 桐城民俗文化 桐城小花茶

绿茶制作技艺(桐城小花)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小花茶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的。桐城小花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 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桐城小花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桐城市地处皖中,境内龙眠山属霍山山脉东南走向的支脉,峰高谷深,野生兰草充盈山坡。山峰海拨4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7月,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237天。茶区多为砂土和砂壤土,PH5—6.5。区内小气候适宜生产优质茶,所产的桐城小花久负盛名。

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史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于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时称椒园茶,又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 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 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明清之际“桐城小花”屡屡被御封为朝廷贡品。一九八三年在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上获经贸部荣誉证书,一九八六年被评为安徽省优质名茶。一九九一年获全国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银奖,98年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上获名牌推荐产品称号,99中国国际度年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桐城小花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 甘肃省 庆阳 华池县 庆阳小米

庆阳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小米栽培历史悠久,在周祖农耕暨医祖歧伯文化发源地,考古工作者近年发现,宁县坳刘、新堡两村有窖藏5000至6000年前已炭化的禾谷,从而证明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谷子种植。夏商时期,庆阳属禹贡雍州之域,周先祖率人来到这里,“教民稼穑”,“树艺百谷”,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经·幽风·七月》中就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秦汉时代,谷子在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中居首位,成为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此后,又被选作宫廷贡品,深受众多皇亲国戚的喜爱,庆阳小米因此而名扬域内。 革命战争年代,庆阳人民曾将生产的小米支援前线,使人民子弟兵以“小米加步枪”,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后,-、耿飙、张才千、王震、马文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庆阳视察时,在品尝了庆阳小米后均大为赞赏。 庆阳小米甲天下,是甘肃省陇东著名,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久负盛名,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庆阳小米海内闻名。以金珠般的黄亮泽,圆润饱满、大小均匀一致的的颗粒给人以美的视觉。更主要的是营养价值高于其它小米。 在庆阳小米中,尤其以西峰区的什社小米品质优良,什社的毛谷子是当地条件下多年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当地独特的优良品系,其米粒晶莹光亮,色泽金黄,品味上乘,营养丰富,被视为米之珍品。 庆阳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黄亮,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放着些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庆阳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介于东经106°48′至108°9′与北纬35°25′至36°57′之间。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主产区。南部产区包括:西峰区的董志镇、后官寨乡、彭原乡、温泉乡、什社乡、肖金镇和显胜7个乡镇;镇原县的太平、临泾、屯字、上肖4个乡镇;宁县的瓦斜乡和南义乡2个乡镇;合水县吉岘、段家集、肖咀3个乡镇。北部产区包括镇原县的三岔镇、殷家城、方山3个乡镇;环县的演武、合道、天池、曲子、木钵、八珠、樊家川、环城、洪德、虎洞、车道11个乡镇,庆城县的马岭、蔡口集、翟家河、土桥4个乡镇;华池县的乔川、白马2个乡镇。共计7县区36个乡镇。种植面积1.0万公顷,年产量1500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庆阳小米,外形圆形或卵圆形,圆润饱满。米粒特小,大小均匀一致,直径约为1~1.2mm。色泽因品种而异,多为淡黄色、白色,还有淡绿色和灰褐色。熬成稀饭后,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心脾,喝一口香甜无比。 (2)庆阳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粗脂肪大于30g/kg,粗蛋白120—125g/kg,粗淀粉790—792g/kg,赖氨酸大于2.6g/kg,维生素B1大于4.6mg/kg,维生素B2大于0.5mg/kg,类胡萝卜素大于135mg/kg,并且具有生津止渴、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

三.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荞麦精粉

荞麦精粉是以荞麦为原料,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研制而成。荞麦精粉是一种高钙、高蛋白、高芦丁、低糖、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联合国营养组织机构权威认定,其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和黄酮类化合物,是人们理想的全能营养食品,乃养生保健之佳品。

经常食用荞麦面不易引起肥胖症,因为荞麦含有营养价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不易转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导致肥胖。另外荞麦中所含的食物纤维是面和米的8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预防便秘作用,经常食用对预防大肠癌和肥胖症有益。

1999年10月第二届日本代替医疗学会发表文章认为:荞麦中含有丰富的PMP(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它能抑制血液中脂质上升。临床实验人们服用PMP一月后,血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酸有明显下降。另在大白鼠动物实验中,服用PMP二周后,其脑内神经传递物质有显著增加,据此推测其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益。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大白鼠实验发现,只有荞麦中所含PMP有防治糖尿病效果,它能激活胰腺功能,促进胰岛分泌,降低血糖。

由于PMP能强化毛细血管的弹性,对动脉硬化,改善高血压症,预防脑血管意外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此看来荞麦精粉确是一种十分优良的主食品,尤其适合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经常食用。

四.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搅团

搅团是庆阳人常吃的饭食,冬夏时节尤为时兴,因为它操作方便,热和好吃,为妇女、老太太喜食不厌。搅团的原料为麦面、玉米面或者高粱面等,其工序是先将部分原料和面水入开水锅,待锅再次沸腾加入剩余原料入锅用棍棒样物在锅里来回搅动,搅时锅内如团所以叫搅团。

五.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特色小南瓜

特色小南瓜

年种植面积0.35亩,总产525万公斤。主要品种有“神龙花脸”、“东升”南瓜。上市时间:上半年3—5月,下半年10—11月。品质特点:个扁圆适中,皮黑绿色,肉黄色,香味浓,肉质粉,耐贮运,优质无公害。

六.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菜面

菜面是流行于宁县广大地区一种特色面食,因其面条用蔬菜揉和而成,且颜色为绿色,所以称之为“菜面”。制作菜面的步骤简单,制作前先将鲜嫩的菠菜或苜蓿下锅煮熟,再在和面时,放入熟蔬菜,进行搅拌,揉成均匀的菜面团,最后擀成面条或搓成条状,煮熟配以佐料食用,别具风味。制作菜面时,必须先把蔬菜煮熟透,一方面可以更加柔软,便于和面粉揉和在一起,另一方面在沸水中煮菠菜或苜蓿,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七.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豆油

豆油

豆油是一种-高营养油脂,是食用油中的佼佼者,清醇、芬芳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亚油酸等多种成份。经甘肃省质检部门检验鉴定,宁县豆粕厂生产的豆油达到了国家一级食用油标准,市场信誉度极高。

八.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荞麦

环县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环县是甘肃省的荞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量2.67万hm2,总产量4 000万kg以上。环县地处甘肃省东北部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东经106°21′~108°33′、北纬36°01′~37°09′之间,土壤主要属于黑垆土与黄绵土,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凉干燥,无霜期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得环县荞麦产品具有粒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等特点,营养价值很高,每100 g荞麦面中含有蛋白质11.2 %,脂肪2.4 %,碳水化合物72 %,所含维生素B1、B2均超过大米和小麦面粉。人体所需要的22种氨基酸,荞麦面里就含有17种,因此有“保健食品”之称。环县荞麦面适口性好,食用价值高,用荞麦面、荞麦糁子加工成的荞剁面、荞面、凉粉、油糕等,是有名的地方风味食品。同时,用荞麦皮做成的枕芯,柔软舒适,可明目清心,安神醒脑。加工产品多达二十多种。产品荞麦速食面,是一种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外形整齐、粗细均匀、无结块、呈均匀的灰褐色、用水浸泡后变为灰白色,无焦斑,无酸霉及其它异味,泡煮后口感不粘、不牙碜,筋绞爽口,该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荞麦粉做出的食品色泽光亮,精度更强,口感更好。食用效果可与“21金维他”相媲美。含有人体所需矿物质十分丰富,有铁、钙、钾、镁、铜、锌、锰及维生素、B1、B2、芦丁、色氨酸、赖氨酸、粗蛋白、粗淀粉、粗纤维等多种元素,是一种医食同源食物,其元素比例搭配正合人体,实为“五谷之王、生命奇效素”。

2010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将“环县荞麦”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环县甜水镇、山城乡、罗山乡、毛井乡、车道乡、芦家湾乡、小南沟乡、南湫乡、虎洞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乡、秦团庄乡、环城镇、曲子镇、木钵镇、八珠乡、樊家川乡、演武乡、合道乡、天池乡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阳黑山羊

庆阳黑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黑山羊是甘肃省庆阳市的。庆阳市子午岭林缘区的16个乡镇,以保护、发展庆阳黑山羊为主,建成庆阳优质黑山羊生产基地。庆阳黑山羊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形成历史悠久。主产区华池、环县、合水等地,历来为我省贫瘠山区,干旱少雨,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定。当地干旱多变的气候特点,适宜于羔皮、裘皮羊的生长繁殖。山高坡陡、沟深草矮、干旱缺水的地形,适宜发展体小灵活、适应性强、食物种类广泛、耐粗饲的小型草食反刍家畜——山羊。同时,山区多地方病,交通闭塞,生活困难,人口增长缓慢。在历史上逐步使子午岭一带山区,变成地广人稀的牧业区。当地山高坡陡沟深的复杂地形使善于登山爬坡,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的山羊,较之其它家畜得到充分发展。山羊发展较快,加之羔皮山羊的发展,在群众积极选育和重视饲养管理下,当地山羊品质不断提高,毛色趋向一致,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北农学院-副教授曾向有关部门呼吁引起了重视,并对环县北部和子午岭林缘区的黑山羊进行了专门调查。调查始于1980年,于1982年被列入《甘肃省畜禽品种志》,定名为子午岭黑山羊,1988年甘肃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后,命名为陇东黑山羊,即目前的庆阳黑山羊。“封山禁牧”实施以来,羊逐步由放牧半放牧转入舍饲圈养,生产方向也转向肉绒兼用。

庆阳市草场资源丰富,有荒山荒坡和天然草场19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其中可利用草地103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4%。以早胜牛、庆阳黑山羊、环县滩羊、庆阳驴、紫花苜蓿等为主的名优品种凸显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优势。

庆阳黑山羊作为甘肃省庆阳市特有地方优良种质资源,近年来,随着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庆阳黑山羊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迫在眉睫,经申请,庆阳市人民政府同意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庆阳黑山羊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庆阳市农牧局随后划定了庆阳黑山羊生产范围,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筹备申报材料,并对庆阳黑山羊羊肉品质做了专业检测。

2013年,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庆阳黑山羊”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庆阳黑山羊,是在庆阳境内放牧的陇东黑山羊,主产区东部与陕西省安塞、甘泉、富县、黄陵相结,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同心县、固原市相联,南部同本省平凉市的泾川、崇信县及陕西省的长武、旬邑等县接壤,北部毗邻宁夏的盐池和陕西省的定边、吴旗诸县。主产区地处东径106°50',至108°70',北纬35°20'~37°20',海拔885~2082m。主产区总面积24334k㎡ ,牧草地仅占耕地面积20.5%,荒地占38.0%,林地占10.6%,其它为12.5%。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天柱 天柱特色烟叶

天柱特色烟叶

天柱县“清香型”烤烟1983年经全国烟草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站评吸鉴定,与云南玉溪、福建永定烟叶共同被评为全国三大“清香型”烟叶,并居为三大“清香型”烟叶之首;2007年8月通过省烟草专家从新评吸签定,天柱县“清香型”烟叶特征特点明显,质量香味俱佳。2009年,天柱县“清香型”特色烟叶实现了烟叶收购4.0056万担,比2008年翻了近1倍,实现烟叶税收614.29万元,比去年增加330.8万元,收购总量和实现的税收总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还建立了社学乡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凤城镇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