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沂有什么好吃的特产美食 临沂特产有哪些适合带走的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沂有什么好吃的特产美食 临沂特产有哪些适合带走的小吃更新时间:2022-10-09 22:02:30

一. 山东省 临沂 兰陵县 下村板栗

下村板栗

板栗是果树种植史上最悠久的树种之一,与李、杏、桃、枣并列为我国古代“五大名果”。

下村乡林茂果丰,农品繁多。全乡已栽植花椒300万棵,板栗50万棵,核桃30万棵,柿子40万棵,金银花300万墩,产值已达5000万元。

二. 山东省 临沂 沂水县 沂水香椿

香椿属楝科落叶乔木,每年春季发芽,初发时多为棕红色、褐红色,枝叶长大后均成对称的羽状。由于幼芽嫩叶具有浓郁的香味,可以食用、生拌、盐渍、煎炸均可,是沂蒙山区人民日常生活,筵席待客的一道佳肴美味。沂水县种植香椿的历史悠久,山区农户的房前屋后,山坡地边,处处皆有,其品种主要有:红香椿、褐香椿、苔椿等。香椿芽不但香气浓郁,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A、蛋白质、脂肪及铁、磷、钙等营养物质。香椿树皮、根还可入药,具有清热、止血、杀虫、去风湿等奇效。另外,香椿木花纹美丽,木质红色,且气味芳香,是制作各种高级家具的名贵木材。沂水气候条件好、香椿产量高,每年外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供不应求。

三. 山东省 临沂 费县 费县羊肉汤

梁邱镇驻地梁邱街,系回民居住集中地,他们对牛羊肉食品的制作非常精工,烧制的羊肉汤尤佳,色白、肉嫩、味香而不腻,成为地方名吃。城里及外地出差人员到此,都要品尝为快。

四. 山东省 临沂 兰山区 临沂大银鱼

临沂大银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沂大银鱼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临沂大银鱼产品除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外,还远销北京、济南、上海等大城市,临沂市“大银鱼之乡”的品牌叫得响当当。临沂大银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临沂市地处暖温带地区,境内河流、水库、塘坝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适宜大银鱼的生长繁殖。通过全市水产技术人员和从业者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大银鱼产业(受精卵采集、孵化、投放、增养殖管理、捕捞与加工等)技术规范。临沂市大银鱼增养殖面积33万余亩,年产量1500吨,产值达5700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通过有机认证,提高了大银鱼产业的全国知名度,有效地拓展了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市有机水产品产地7处,面积24.2万亩,占全市大银鱼增养殖水面的73.3%。

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在莒南陡山水库建立了21400亩的省级大银鱼良种场,在蒙阴岸堤水库建立了2000公顷的省级大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同时,全市培育和发展大银鱼加工企业近10家,年加工大银鱼300至400吨,渔业产值近亿元,其中,莒南县天湖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平邑县五龙湖渔业养殖合作社和蒙阴云蒙湖渔业有限公司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三家大银鱼加工企业,年加工冻板大银鱼300吨、大银鱼干60吨。

产地产品认证和品牌方面,全市认证大银鱼有机产地6处、有机产品6个;已注册“沂蒙湖”、“沂蒙浔”、“泉鱻”大银鱼有机品牌3个和“马鬐山银鱼”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4年,临沂市渔业协会申报的“临沂大银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临沂大银鱼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临沂市行政区内的沂河、沭河、祊河及37座大中型水库区域(水库坐标见附件),全市大银鱼自然资源分布面积33万亩,年产量1986吨,产优质受精卵20亿粒,年加工银鱼产品360余吨,年产值1.5亿元。沂河坐标:北至N35°88′23.05″、E118°54′53.92″,南至N34°56′37.04″、E118°13′54.68″,流经沂水、沂南、兰山、河东、罗庄、郯城等县区,境内流长287.5公里,流域面积10790余平方公里。沭河坐标:北至N35°36′18.96″、E118°70′69.06″,南至N34°67′57.20″、E118°47′40.93″,流经沂水、莒南、河东、临沭、郯城等县区,境内流长252.6公里,流域面积5320平方公里。祊河坐标:西至N35°29′50.92″、E118°03′24.07″,东至N35°08′12.87″、E118°35′71.59″,流经费县梁邱镇、费城镇、胡阳镇、探沂镇、新桥镇,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在临沂城北汇入沂河,境内流长27.1公里,流域面积1524.2平方公里。

五. 山东省 临沂 蒙阴县 沂蒙绿茶

沂蒙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沂蒙绿茶产于山东省临沂市,俗称沂蒙山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常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30C,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无霜期200多天,境内有众多丘陵、水库。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致使生产的沂蒙绿茶具有“芽叶肥厚、栗香高爽、滋味醇浓、极耐冲泡”等品质,饮誉中外。据测定,沂蒙绿茶中所含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等指标都较南方茶含量高,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饮品。

沂蒙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临沂市的山茶历史悠久,《蒙阴县志》、《重修莒志》都有记载。明朝兵部尚书王越任山东按察使期间,曾作诗《咏蒙山茶》,以“冰绡碎剪春先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高度赞赏了蒙山茶的色泽、品质和清香。沂蒙茶具有叶片肥厚、肉质优良、滋味醇、香气浓、耐冲泡等特点。据测定,其主要成分高于南方茶叶。由于沂蒙茶品质好,在国外深受欢迎。

地域范围

沂蒙绿茶产于山东省临沂市,俗称沂蒙山区,山东省所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4′-119°11′、北纬34°22′-36°22′,素有“鲁东南大门”之称。它东与日照市接壤,西连泰安、济宁和枣庄三市,南邻江苏省连云港市,北靠潍坊、淄博两市,为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通道。临沂市现辖3区(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9县(费县、平邑县、苍山县、郯城县、临沭县、莒南县,沂水县、沂南县、蒙阴县),南北最大距离228千米,东西最大距离161千米,总面积17257、52平方千米,是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中面积和人口最大的市。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1)卷曲形茶外形:条索卷曲、紧结、匀整;不同级别茶叶色泽从翠绿到墨绿,但不得枯黄、断碎。内质:香气高,从嫩栗香到纯正;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不浑浊;滋味浓醇、无异味;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2)扁形茶外形:光扁平直,不同级别茶叶从光滑到扁平;色泽从嫩绿到黄绿,匀整洁净。内质:栗香浓郁,从嫩香到纯正;滋味醇厚,无异味;汤色从嫩绿明亮到黄绿明亮;叶底从嫩绿明亮到黄亮。(3)针形茶。外形:扁平挺直,绿润匀齐。内质:栗香高而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均匀。 2、内在品质指标:沂蒙绿茶具有叶片肥厚、香气高、滋味鲜爽醇和、耐冲泡、汤色嫩绿明亮、并带有独特的板栗香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其特有的鲜叶形态与内在营养成分是分不开的,具体指标为:水浸出物40-45%、氨基酸4.0-4.5%、茶多酚28.0-32.0%、咖啡碱4.0-4.5%,而南方茶的水浸出物为38.9%、氨基酸为2.39%、茶多酚为24.61%、咖啡碱为3.8%。由此可知,沂蒙绿茶中所含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三项指标较南方茶含量分别高出155.2%、46.3%、21.9%,而且茶多酚与氨基酸比值小于10,为绿茶品质最佳比例,能使茶汤清香甘醇,耐冲泡;同时由于沂蒙山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沂蒙绿茶含丰富有益矿物质,因此,沂蒙绿茶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饮品。 3、安全要求:沂蒙绿茶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茶叶”的卫生指标。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六. 山东省 临沂 蒙阴县 蒙阴煎饼

蒙阴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是沂蒙山区最具代表性的煎饼。解放战争时期因蒙阴人民用煎饼拥军支前而名扬海内外,由此而注册的“六姐妹牌”、“孟良崮牌”煎饼驰名中外。

蒙阴煎饼根据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麦子煎饼、面煎饼(麦子面粉)、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荞麦煎饼、地瓜煎饼等;根据制作工艺可分为手工煎饼、机器煎饼;根据发酵程度可分为甜煎饼(未发酵)、酸煎饼、半口煎饼(轻度发酵)等。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工艺生产出的煎饼,其味道也各不相同。小米煎饼,呈米黄色,有小米的香味,口质松软不散口,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玉米煎饼中富含维生素A、E、卵磷脂、谷氨酸、赖氨酸、谷胱甘肽、丰富的纤维素等成分,是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症患者的首选食品,长期食用有长寿、美容、明目、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等作用。荞麦煎饼,呈灰白色,是无糖食品,被医学界称为“糖尿病人专用食品”,对血糖和蔗糖有抑制和缓解作用。水果煎饼,呈灰黄色,含水果的清香味,具有多种维生素。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八. 山东省 临沂 兰陵县 苍山柳编

苍山柳编,款式新颖,品种繁多,质量稳定,是山东省有名的工艺品。曾获全省工艺品百花奖第一名,1983年获国家经贸部荣誉证书。苍山柳编,是鲁南地区的传统技艺。其制品早已成为沂蒙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其中的针线筐,长期以来就是姑娘出嫁时必备的陪嫁品之一。

苍山柳编制品,集中产于庄坞、层山、卞庄、神山、仲村等镇,其中,仅庄坞出口就达千余种。其中有供观赏用的花盆套、花篮、吊花篮、挂篮等百余种;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纸篓、洗衣筐、各式提篮等共六百多种。制品原料以棉柳为主。其特点是大、中、小条挺拔均匀,条眼小,空心小,韧性大,质地洁白。

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又增加了用山红柳、煮柳和带皮柳等编制的新产品。白条产品涂施彩色,再上清漆,绚烂多彩。在工艺上亦打破了传统的横编法,逐步吸取西欧竖编法。目前沂蒙柳编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产品畅销日本、美国、欧洲等28个国家和地区。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十.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