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当山特产姜 武当山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当山特产姜 武当山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10-09 02:33:01

一. 山东省 威海 环翠区 猪脚姜

姜去皮,洗净切片,在锅里放一点油爆透,加一点点盐。猪脚烧毛、斩件、去异味,晾干。鸡蛋在冷水里煮熟,去壳。把醋和姜放在一起煲滚后,加入熟鸡蛋。慢火煲20分钟,放2天,然后再煲,第三天加入处理好的猪脚,煲滚5分钟,放1-2天后再煲滚就可以吃了。此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通常60元左右一盘。

二. 湖北省 十堰市 丹江口 武当玄武棍

武当玄武棍

三.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贺州大肉姜

名称: 大肉姜 产地: 贺州

    贺州市大肉姜以块茎肥大、皮薄、肉厚、纤维少、脆嫩、辣味适中、汁多、品质好、耐贮运等特点而远近闻名,全市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6.5万多吨,由于大肉姜具有可作为烹调佐料和药用功效,深受市民青睐,近年来,其鲜品或加工产品畅销日本、新加坡、粤、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四.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黄金姜糖

姜糖是丰顺传统凉果名产之一,采用纯天然姜汁配以淀粉精制而成,不含防腐剂,产品外观装潢高雅,价廉物美,既是美味食品,又是喜庆佳节、外出旅游馈赠亲友的理想选择。

五. 云南省 曲靖 罗平 罗平小黄姜

罗平小黄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云南省罗平县现辖的罗雄镇、九龙镇、阿鲁乡、老厂乡、长底乡、钟山乡、旧屋基乡、板桥镇、大水井乡、鲁布革乡。

特定品质

罗平小黄姜质细纤小,含油量高,色泽鲜美,芳香浓郁。素以肥硕、饱满、汁丰、色鲜味美的品质著称,早在1958年,就成为出口商品。1983年,罗平生产的“云南120#干姜块”,以其色泽、质细、纤少、油富、丰满、味美而被国务院外贸部列为优质产品,远销西德、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9年,全县有12个乡镇共种植生姜7.175亩,总产量达850多万公斤。近几年来,罗平县委、政府对生姜的产销更加重视,农户种姜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在大水井、鲁布革、牛街、板桥、长底、老厂等乡镇,甚至流传着“要奔小康,需种生姜”的民谚。

六. 广西 百色 西林 西林姜晶

西林姜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林姜晶是广西百色西林的。

西林姜晶由西林火姜原汁配以蜂蜜、赤砂糖等浓缩而成,充分保存了西林火姜清血通络、祛风止咳、温经散寒的药用功效,又改良了传统姜糖水工艺,方便携带和饮用。西林县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生产姜晶,目前年产量达3000吨,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等国。

西林姜晶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现辖行政区域

《西林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西林姜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西政发〔2014〕1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地方标准:DB451030/T5-2013《西林姜晶》

七. 贵州省 六盘水 水城县 水城姜茶

水城姜茶

水城姜茶是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姜制品为专业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公司依托省内知名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进行姜制品的研发的特色旅游产品,现生产的“山明”牌姜茶倍受消费者青睐。公司以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乌蒙山麓北盘江河谷自然保护区生产的世界名姜---水城小黄姜为原料,经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测定,水城姜含精油0.72%,姜辣素2.85%,硒0.8-1.5ppm,营养功能成份居全国之首,属世界名姜之一,主产品“山明”姜茶采用现代最先进的超低温工艺进行生姜有效成份提取加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水城生姜的姜精油、姜辣素等活性成份,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生产的各种标准和规定,不添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它具有解毒消炎、祛风去湿、暖胃止呕、驱寒活血等功能,对预防感冒、消除体内垃圾、养容延年、解酒、晕车晕船、产妇康复有特别的作用。饮之生津,开胃健脾,实为家居,旅游必备的滋养饮品。

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水城县委、县政府根据县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新拟建的以农业综合开发、农副土品加工为主,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有独资企业。

八. 湖北省 十堰市 丹江口 武当龙凤剑

本品严格按传统工艺制造,质量精良。...

九.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区 佛手姜

佛手姜

姜,“其初生者,以醋或酱渍之,味至美”。佛手姜,既鲜且嫩,以溱潼储鼎茂出产的最有名。民国时期,姜堰溱潼镇过宏昌、储德昌,陈鼎元等酱园制作的佛手姜,享誉大江南北。

制作佛手姜的姜,要采用霜降之前产的嫩姜、撷取上面指头拐儿大的朵儿,去皮洗净,腌10来天时间,用刀打划,成佛手形,下锅煮过后,用冷水泡两天,捞起来爽干,装入袋中,浸入甜酱缸,过一些天便成绛色,取出来拌进食糖,就成红姜。这种红姜,保质期较长,但吃口不及白姜(蜜饯姜)。白姜的制法,除了不放在甜酱缸里渍,而用糖渍,其余方法,与红姜大体相同。

溱潼佛手姜,具有鲜、甜、嫩、脆、辣等特点,冬寒天吃了,可以增抗寒,因而成为冬季走俏的商品,也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十. 湖北省 十堰市 丹江口 武当榔梅

武当榔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当榔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当榔梅,丹江口市水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对榔梅树及其果实:榔梅果的统称。武当榔梅是特有的一种水果,品种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果实大,品质优。武当榔梅果实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果酒、果脯、果冻。武当榔梅品质特征突出,不仅金相玉质,外观诱人,而且风味爽口,酸甜适度,营养价值丰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实〔气味〕甘、酸,平,无毒。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据有关史书记载,其源自“折梅寄榔”神话,宋代赋予它“预知年景”圣果,明代它成为“显瑞呈祥”的瑞应之物,还被列为皇帝的贡品。武当榔梅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经济价值,有种植的基础条件,榔梅文化、榔梅种植开发潜力巨大。

武当榔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土台乡、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凉水河镇、六里坪镇、土关垭镇、浪河镇、丁家营镇、石鼓镇、官山镇、盐池河镇、牛河林业开发管理区、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白杨坪林业开发管理区、三官殿办事处、丹赵路办事处等18个乡镇办(处、区)所辖行政区域。

武当山有榔梅树,此树结的果实叫榔梅果。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古时武当山叫太和山,地理位置均州。也就是说,榔梅只出产在武当山,其他地方绝无仅有。 正因为榔梅只出在武当山,物以稀为贵,所以就有许多神奇之处。 首先榔梅树是真武大帝亲手嫁接而成。相传,真武年少时在武当山修道,由于意志不坚,返回途中,于武当磨针涧遇姥姆(紫气元君化身)磨砺铁棒。从对话中真武顿悟“铁杵磨针,功到自成”之理,复又上山1,途中折梅寄于榔树,并仰天誓曰:“吾若道成,花开果结”。功夫不负真武,四十二年的面壁修行终成正果,榔梅亦随显灵异,果然开花结果。 当然这是传说,但历史上武当山高人云集,终身修道(用现在的说法,也不妨叫搞科研),培养出个稀有植物品种也是可能的。 明永乐三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皇位不久,“久无花实”的武当榔梅开花结果,五龙宫全真道士李素希带着数百枚果实进献给了皇帝。皇帝万分高兴,认为他夺取皇位本是真武大帝的护佑,他的行为“精诚感格,祝厘国家,故能动高真降此嘉祥,以兆丰禳也”。于是,赏李素希四十锭大银,彩缎衣服等物。还下令有关部门勘测武当山形地貌,准备建筑材料。于永乐十年(1412年),御制祝文,大建武当,以答神贶。 可见,小小榔梅果为明朝大修武当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明成祖朱棣把榔梅果列为贡品,每年由武当山进献。榔梅因此成为宫中的珍奇。每逢大庆,皇帝则把它作为有功之臣的赏赐。廷臣们为争得皇上恩赐的一颗榔梅神果,而觉得终身大幸,把它看成是一种政治荣誉,一种养命延年的仙果和一品美味。在整个明王朝中,无数官吏、贤士、名人、骚客们,都抱着不同的追求和幻想,频频登临武当山,不惜重金求购,以睹其灵迹。这些人还赋诗吟赞榔梅并留下了大量诗篇。 明朝未期,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地理学家徐霞客先生游览考察了武当山,他在《游太和山》日记中写道:“……下琼台观,其旁榔梅数株,大皆合抱,花色浮空,映山绚丽岩际,地既幽绝,景复殊异。余求榔梅实,观中道士噤不敢答,既而曰:‘此系禁物,前有人携三、四枚,道流株连,破家者数人。’余不信,求之益力……观主握手曰:‘公渴求珍植,幸得二枚,少尉公怀,但一泄于人,罪立至矣’。出而视之,形侔金枯,金相玉质,非凡品也,珍别谢去。……暮返宫(南岩宫),贿其小徒,复得榔梅六枚,明日再索不可得矣。……以太和山榔梅为0寿。” 日记中徐霞客记载在琼台中观、南岩宫共索得榔梅8颗,而且送他果实的道人战战兢兢,生怕被人知道而获罪。徐霞客还把榔梅果带回家给0亲祝寿。 那么,武当山为何有“榔梅”这种植物呢?拒植物学家分析,可能是“鸟媒嫁接”的原因。鸟衔各种果实在榔树上吃,梅核落入榔树裂缝中,生根发芽,使榔树发生变异,形成这种果树。 但,让人大惑不解的是,榔梅的兴衰与明室存亡共始终。自清以来,神奇的榔梅果却在武当山突然消失,无论是道家或是官家都不知榔梅到哪里去了,独有“榔梅仙祠”犹自迎风而立。“榔梅历历传消息,莫为仙家隔渺茫”的感慨成了几百年来人们寻其秘、探其微的叹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