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武威天祝特产是什么 武威特产送人的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武威天祝特产是什么 武威特产送人的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0-16 07:57:24

一.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武威凉粉

  凉粉是夏季当令小吃。武威凉粉有青粉、黄粉、沙米粉三种。青粉是用扁豆粉,或绿豆、山药粉制成的。做法很简单,先量好粉面,加冷水拌成稠面糊,锅开后把调好的糊均匀下锅 ,不停搅动,以免沾锅,煮透,倒大盆或平盘晾凉,切条,搁上各种调料即可食用。做得好的 凉粉白中透青,冰清玉洁,不软不硬,吃起来滑爽森凉黄粉是用豌豆粉做的,比青粉软绵。切时不在刀板上,是用一方带刃的薄铁片,在粉 陀上削下一块。搁在手心里,“截”成滚刀棱子条,吃时撤一捏儿青盐,淋一匙红辣油,满口都是豆面特有的清香。 吃沙米粉得看各人的口福了,寻常难得一尝 沙米是一种叫“沙蓬”的植物的籽实,出产于大漠之中。金秋十月,沙米成熟,是采集的最好时节。住在沙漠边上的庄户人,便带着布单子、柳木棍去“打沙米”。将布 单子铺在沙滩上,把沙蓬棵子摁在布单上,用棍子敲打,沙米便落在布单上。采回晒干、碾去皮。做凉粉时先用清水泡米粉一两个时辰,使软,拢一把白净光洁的麦杆, 铺在案上,将泡软的沙米倒在麦杆上,揉搓成细浆,用细箩滤过.粉浆入锅烧开,煮一袋烟功夫就可倒入盆中晾凉,切细条,拌调料,风味首屈一指。

二.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山药搅团

搅团本是藏族面食品。藏族“少年”中唱到,“油泼辣子油泼蒜,热热的吃上个搅团。”形象地描绘了吃搅团的情形。武威历史上藏汉杂处,凉州的山药搅团,是从藏族搅团转化而来,做法已不大相同。

凉州的山药搅团,是将山药洗净并去皮,切成小方块,放入锅中烧煮至完全化成粉,调入适量食盐和其他调味品,然后徐徐撒入小麦或荞麦面粉,边撒边搅,顺逆旋转。“搅团若要好,三百六十搅。”搅的功夫,在做搅团时显得尤为重要,搅动的越快越多,搅团质量就越好,能够使面粉迅速、均匀地融于粉化了的山药和水之中,防止结面疙瘩。此时,火候亦很重要,需用文火,以不使搅团焦糊为宜。直到稠硬结成团状后,停止撒面和搅动,稍捂片刻,面粉熟透,山药搅团也就做好了,柔而有筋,软绵可口。

山药搅团做好后,舀进碗里,调入油泼辣子或油泼蒜泥等佐料,配以家腌酸菜,浇一点浆水,趁热吃下,滑溜爽口,鲜香皆备,是风味独特的农家美食。搅团一定要热热的时候吃,味道才美才足;如果稍凉,则吃起来有时会被噎,逊色多了。

山药搅团是凉州农村的家常便饭,四季皆宜,而冬天更为普遍。城里人偶尔也尝尝鲜,调剂饮食,改换口味。

三.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浆水面

在百味小吃中,凉州浆水面可称一绝。做好的浆水面看上去嫩黄柳绿,红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制作浆水面,面条的种类不拘,擀压拉均可,关键在于浆水沤制的好坏。所谓浆水,是用新鲜的芹菜、白菜、甘兰等叶类蔬菜在开水中略烫,然后浸入盛有凉开水的罐中,加少量旧浆水作“引子”,密闭罐口,经乳酸菌的作用,一周左右菜有浓酸味,并带有清淡的特殊香气,这时便可食用。做浆水面时,先将沤制好的浆水舀一勺入锅,并根据酸味浓度和食用者要求,酌情加清水兑合,烧沸,再加葱花、香菜、食盐、辣椒等调味品,待凉即成。煮熟的面条,调入清凉的浆水,吃一碗顿觉清凉透心。还有不少人独具匠心,把浆水直接作为一种饮料,在夏季代替茶喝。原因是浆水中含有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清肠利尿,有益于身体健康

四.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白雪红桃

白雪红桃果实成熟期210-230天,平均单果重400克,最大果重1020克。采用日光温室栽培,在1-2月份采摘上市,品质优、底色白黄,上色后鲜红色,美观艳丽,果肉白色,具有野生桃的香味,十分诱人。含糖量18%-22%,可溶性固形物17%-21%,营养丰富,耐储运,自然存放15-20天。利用其成熟期长的特点,错季节上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凉州区大柳乡作为蔬菜主产乡镇,从2000年开始引进栽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在日光温室中生产白雪红桃,以特色创品牌,注册了“柳烟春”牌商标,2005年6月,白雪红桃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产品在市场上非常走俏,目前已经成为特色优势产业。

五.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飞天”仿古地毯

“飞天”仿古地毯,工艺上博采众长,既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宝贵艺术,又吸收了同行业厂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原料上采用纤维长、强度高、光泽好、弹性大的当地优质羊毛
“飞天”牌高级机拉洗羊毛仿古地毯是武威地毯出口“拳头”产品,该产品质地优良,做工细腻,图案精美,把敦煌雕塑艺术、丝绸风光重现于地毯或壁毯上,富有古香古色、典雅考究、胜似浮雕之特色。产品畅销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飞天”仿古地毯质量,连续7年被评为甘肃第一、第二名,并获得省优产品称号和工艺美术百花奖;90道、120道机拉洗地毯在全国质量评比中分别荣获图案设计单项第一名,其中90道机捡洗地毡,在1983年日本举办的中国名优产品评比会上,一举获得产品质量一、二、三等奖,誉满五洲四海
纯毛、混纺、人造提花毯、童毯和纯毛混纺大衣呢及各种薄型花色呢绒,是武威毛纺织企业近年经过技术改造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填补了河西走廊三地区毛纺产品的空白。这些产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时代新款式,行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国际市场。( 武威)

六.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岔口驿走马

岔口驿走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祝藏族自治县

华藏寺镇:所产岔口驿走马闻名全国。

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所产岔口驿走马闻名全国。

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岔口驿马还有较强的挽力。产区山高气寒,马匹终年放牧,因而形成了耐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能适应较恶劣环境条件,耐劳持久,抗病力强,分布地域亦广。

体形特征

岔口驿马体质结实,体型多呈正方形。头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小尖立,鼻孔大,颜面干燥。颈长中等,大多呈30°倾斜。鬐甲不高而长。前胸宽,胸廓深长,背长中等,腰短宽,腹部充实,肌肉发达。四肢关节、肌腱均发达,距毛少,蹄质坚硬,前肢肢势端正,后肢稍外向。公马的鬃鬣、尾毛较长。毛色以骝毛居多,青、黑、栗毛次之,头部白章较多见。岔口驿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32.9厘米,135.3厘米,159.8厘米,18.5厘米,310.5公斤,成年母马分别为:129.9厘米,136.2厘米,158.7厘米,17.2厘米,303.9公斤。

食性

草食性

其他

水登有民谚云:“镇武三岔的走马胎里带。”这是说镇羌驿(现名金强驿,今属天祝县)、武胜驿、岔口驿(今属天祝县)、坪城乡的三岔村、马场岔,这一带产的走马,一成年就能快步疾行。据《汉书》记载,在汉朝这一带就以“畜为天下饶”著称。岔口驿走观的繁育发展,与坪城、松山一带高山草原上水草肥美,牧养条件优越分不开。

一百多年来,这一带的藏汉群众,在每年农历六月,骑上自己驯养的骏马,云集草原,举行赛马大会。会场不仅是良马的竞技场地,而且也是马匹畜产晶交易集市。现在永登县境内有1.5万匹马,绝大多数为岔口驿马。这些良马,为永登发展农业、运输业立下了功劳。

七.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武威酿酒葡萄

武威酿酒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威酿酒葡萄是甘肃省武威市所辖民勤县、凉州区和古浪县的。武威市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悠久。武威酿酒葡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武威古称凉州,地名由来最早见于《地理风俗记》,书中记载: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为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因地处西方,常寒凉而得名。 武威地处西方寒凉之地,同世界上其他生活在寒凉之地的民族一样,饮酒颇为普遍,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酒是多种灵感的诱发剂,加上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官方和民间一直长盛不衰。 葡萄原产于中亚细亚,后传到欧洲,随之出现了葡萄酒。武威酿酒历史非常悠久,以前的齐家文化遗迹皇娘娘台墓葬中就有酒具出现。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到达赤乌,赤乌首领曾献酒迎接。从公元前134年起,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线(即丝绸之路开通),西域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豆等作物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之后,汉武帝于太初二年(前103)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胜利后又引进葡萄品种、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到凉州。从《史记》“大宛以葡萄酿酒”和《汉书西域传》“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斛,久者至数十岁不败”、“汉使采葡萄、苜蓿种归”等记载来看,葡萄及葡萄酒原产西域,汉时传入凉州,后又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东汉凉州葡萄已负盛名,凉州葡萄酒也以味美醇厚而成为京师达官贵人饮用的珍品。《汉书地理志》载,凉州“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艺文类聚》卷八七引《续汉书》:“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升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可见,当时凉州是国内酿造葡萄酒最早的地区之一。《后汉书孔奋传》载“……时天下大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反映了当时凉州贸易繁荣,经济发达。在这种背景之下,酿酒业的兴盛是必然的。在凉州旱滩坡汉墓群0土的大量陶耳杯、漆耳杯,磨嘴子汉墓群中发现的大量绿釉陶耳杯、木耳杯,雷台汉墓0土的鎏金铜樽酒具等,都可以说明当时凉州的葡萄酿酒业已相当发达。 三国时,凉州葡萄酒已美名远扬,成为全国之首,并进贡朝廷。魏文帝曹丕在品尝凉州葡萄酒后作《凉州葡萄诏》,高度评价了凉州葡萄的甘美独特和葡萄酒的美味极致。 隋唐时期,凉州是连接长安与西域的重要通道。唐代诗人特别看重凉州美酒,多次给予礼赞。王翰一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传颂天下。盛唐时期,凉州这个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乡,在诗人的笔下,处处是酒楼馆舍,洋溢着美酒之香,一派繁荣的景象。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云:“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他在另一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写道:“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元稹《西凉伎》:描述“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可以想象,当时凉州街头,酒楼之上,一幅轻歌曼舞的升平气象,伴客的歌女们轻抖罗衫,酒客们饮酒作乐,盛况空前。凉州美酒也成了犒赏三军,宴会文武,迎来送往的琼浆玉液。唐明皇与杨贵妃常在宫中一边品尝凉州葡萄酒,一边欣赏宫女歌舞,喝到高兴处,贵妃亲舞《霓裳羽衣舞》,唐明皇以琴伴之。 “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兵力征调一空,吐蕃乘虚大举进犯,凉州没于吐蕃。五代之后,凉州先陷于西夏,其后又成为蒙古人的牧场。由于连年战争,政治-,经济衰退,加之接连不断的天灾-,曾经兴盛千百年、冠盖全国的凉州葡萄酒也随之日渐衰落下去。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也曾在他的《中山松醪赋》里发出长叹:“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可见当时凉州葡萄酒衰落到连中山松醪酒也比不上了。明清时期,凉州社会较以前稳定,经济也开始复苏,凉州葡萄又开始大量种植起来。清朝诗人许荪荃作《凉州紫葡萄》云(“闻说凉州种,遥从西域传。风条垂磊落,露颗斗匀圆。琼玉应无色,离支足比肩。小臣空饱食,持献是何年?”)就赞美了凉州葡萄像晶莹露珠,颜色胜过琼玉,味道可与荔枝媲美,感叹到自己虽然也可以饱食这鲜美的葡萄,但凉州葡萄何时才能再度名扬四海,进贡朝廷呢?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凉州葡萄酒的酿造又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清朝学者张澍《凉州葡萄酒》组诗云:“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不愿封侯县斗印,聊拼一醉卧亭皋”(其一);“大好红醪喷鼻香,滃滃入口洗愁肠。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其三)。诗人赞美了凉州葡萄酒,说当时过往的客人们倾囊后以宝刀为质押换取葡萄酒,不谈封侯当官,只求一醉方休;喝着飘着酒香的红葡萄美酒,回想往事,愁肠顿消,一切都如过眼烟云。清末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因朝廷排挤,在被充军伊犁途中路过凉州时,也在高谈之时痛饮凉州美酒其情状有他的《次韵答陈子茂德培》诗佐之。1941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一行人在去敦煌途中路过凉州时写道:“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再一次盛赞了凉州的风土方物。 武威葡萄美酒传世2000年,多少文人墨客曾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永垂青史的历史典故和名言绝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威重现勃勃生机,一片繁荣景象。悠久的酒文化传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条件,甘冽的祁连雪水,为武威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生产的葡萄甘甜爽口,含糖量适中,确实使他方之果无与伦比。目前,20多万多亩的葡萄种植基地,为武威酿造美酒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以莫高、甘肃威龙、皇台、紫轩为代表的现代化酿酒企业,依靠创新和优良的品质,以精湛的酿酒技术,开发的40多个品种、60多个花色规格的武威系列葡萄酒以其醇美柔润的酒香、甘冽爽口的酒质、丰满协和的酒体,多次荣获国内外金奖,产品畅销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并远渡重洋,销往日本、东南亚诸国和美国等地。武威葡萄美酒正以其醇香和名贵,吸引着八方客人,为地方经济振兴和重现丝路重镇雄风谱写着新的乐章。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葡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民勤县和凉州区、古浪县北部沙漠沿线区,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正处于北纬30——40度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具有生产葡萄尤其是酿酒葡萄的最佳光、热、水、土资源组合状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地之一。

目前,武威市已发展优质葡萄酒原料基地10.14万亩,约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0%,占全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65%,葡萄产业已成为武威的特色优势产业。

2014年,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武威酿酒葡萄”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武威酿酒葡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民勤县、凉州区和古浪县沿沙区,位于东径101°43′-104°33′,北纬36°46′-38°09′。武威酿酒葡萄产地范围为凉州区的高坝镇、清水乡、清源镇、长城乡、下双乡、发放镇、吴家井乡、黄羊镇、威龙集团、莫高酒业基地、皇台集团;民勤县的三雷镇、大坝乡、苏武乡、夹河乡、东坝镇、大滩乡、双茨科乡、石羊河林业总场、苏武山林场;古浪县的泗水镇、黄花滩乡、土门镇、永丰滩乡、马路滩林场等19个乡镇、6个单位、179个行政村、1478个村民小组。武威酿酒葡萄年种植面积为1.4万公顷,年总产量8.4万吨,产值3.23亿元。

八.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骆驼蹄筋

骆驼蹄筋

骆驼蹄筋素称“小熊掌”,与燕窝、鱼翅、熊掌、海参等齐名,具有名贵美食的特点。骆驼蹄筋选成年腾格里沙漠金色骆驼脚掌为原料,采用脍炙的加工后,晶莹剔透、净白如雪、清纯素雅、视之爽心悦目,食之滋阴润阳,是不可多得的纯天高然滋补精品。

九.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核桃

凉州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凉州核桃

凉州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凉州区深入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建基地、树品牌、抓龙头、拓市场,不断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特色林果基地82.6万亩,其中:以皇冠梨为主的优质梨48.5万亩、枸杞2.5万亩、红枣3.4万亩、酿酒葡萄11.8万亩、核桃12.8万亩、苹果、桃等3.6万亩。万亩乡镇达到31个,千亩村达到330个,人均达到1.13亩,实现了“人均1亩特色林果”的产业目标。

十.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天然野菜

天祝有名的天然野菜有蕨菜、鹿角菜、柳花菜、狼肚菜、野蘑菇、石葱、野韭菜、筒筒菜、鸡冠菜、水皮、野胡萝卜(俗称赛人参)、蕨麻、天生菜、苦苦菜、石花菜等数十余种。

蕨菜 又称龙爪菜,分绿菜、红菜、紫菜等,天祝蕨菜为绿菜,盛产于天祝三峡及大通河流域的森林之中。

狼肚菜 属稀有名贵真菌类,因形似狼肚得名,除味美可口外,且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其制作和食用方法与蘑菇相同。

鹿角菜 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森林之中,为多年生须生植物,因形似鹿角而得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及粗纤维,营养丰富,可增强消化功能。

柳花菜 又名绿木耳,生于高原柳树之表,为真菌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