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凤凰特产美食攻略 凤凰名小吃详尽攻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凤凰特产美食攻略 凤凰名小吃详尽攻略更新时间:2022-10-06 18:38:55

一.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凤凰萝卜

凤凰萝卜

原材料:

鸡肉30克、白萝卜200克、红萝卜10克、葱2克。

调味料:

花生油15克、盐10克、味精8克、白糖3克、鸡精粉少许。

制作过程:

1、鸡肉剁成茸,红、白萝卜去皮切成圆片。

2、锅内加清水烧开,先放入红、白萝卜煮到刚熟倒出待用。

3、烧锅下油,放入鸡茸、萝卜、盐、味精、白糖、鸡精粉炒至熟透,然后出锅撒上葱花即成。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土家香酥条

土家族特色经典美食,承百年传统工艺精制,以其独特的酥香,而成为土家美食佳品。主要成分是由大米、糯米、大豆、白糖、芝麻等精心配制而成,外酥内软,香甜可口,无任何食品添加剂,纯绿色食品。在凤凰,以黄氏土家香酥条最为有名,位于东正街和和十字街的交叉口,5块钱一个,10块钱3个。老板很会宣传自己,将自己在百度的各种消息截图并放大,挂在自己的店门口,还时常吆喝,吸引了不少人购买品尝。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酸鱼

凤凰人特别喜爱吃酸食。这种酸食是传统习惯的形成,相传是由于他们世居深山峻岭之中、山高路遥、交通不便,很不容易吃上鱼肉类和蔬菜、也缺盐。所以,苗族为适应日常生活上的需要,便家家户户都设置酸坛,制作酸鱼、酸肉、酸菜及其他相通食物。

苗家制作酸鱼多用鲤鱼。鲤鱼大多放养于稻田。待到秋收季节、鱼稻双收。收获的鱼,除少数鲜食外,大部分都用来做成酸鱼,经久吃用。

酸鱼的作法是将鲜鱼用清水洗净,剖开去其内脏、置于酸坛里、撒上一些辣椒面、盐、再与生姜、大蒜、香料拌匀,过三四天后,再将坛里的鱼取出,在酸坛底放上一层糯米饭。根据鱼的多少,一层一层装入酸坛内。摊一层鱼、撒一层糯米面或玉米面,每层都得用手压实。装完以后,再压上一层拌好的糯米饭,接着密封、盖紧。这种酸坛坛口有一个盛水凹槽,下放进适当的水,与外界空气隔绝,不使坛内的酸鱼氧化变质,这种制作酸鱼的方法,时间愈长,味道愈好。三四个月后,生吃,也能煮吃,色味形俱佳。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合渣

合渣是张家界凤凰古城土家极喜欢的菜肴。以黄豆粉掺青菜叶温火煮,味美易咽,营养丰富。

合渣,又名懒豆渣。在湖北西南山区的恩施等地是民间常吃的便菜,当地土家人称合渣为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当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时,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

在土家族的民间歌谣中,有这么几句:

辣椒当盐,合渣过年,一条裤子穿它几十年……

这几句话夸张地描述了土家人在解放前的辛酸生活。其中,“合渣”是土家人的一道家常菜。

合渣的制作比较简单,只是在开头“推”的阶段辛苦些,因此,土家人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将黄豆用水泡胀后,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豆浆,再将豆浆兑水放进锅,架火煮开,然后放进切好的菜丝,又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由此可见,“推合渣”比起打豆腐来,要容易的多,难怪土家人又称合渣为“懒豆腐”。

合渣有几大妙处:一、黄豆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因此合渣的营养价值高;二、合渣的味道特别,清淡,带乳香,百吃不厌;三、土家人的第一大主粮的苞谷,性粗糙,但就是汤汤水水的合渣,口一张,哧溜哧溜,却极易下喉。

在炎夏,喝一碗合渣,既解渴,又消暑;还可以将其放置几天,让其变酸—土家人称之为“酸合渣”—进口,就酸得人的神经痒酥酥的,怪舒服的,更解渴,更消暑。寒冬,可在酸合渣中放土辣椒、猪油、盐、大蒜等调料,架在柴火中猛煮,煮到一定程度,就边煮边吃,比之麻辣豆腐、臭豆腐,又是一番风味。

正因为制作合渣很容易,它营养价值又高,味道也美,所以勤劳的土家人特别亲昧它,他们在农忙间隙“推”一锅合渣,在田里劳作好几小时后归家,将合渣热一热,就能及时填充饥肠。而一锅合渣,一家人可以对付好几天。

在土家山寨的农村中小学里,寄读生几乎只有一饭一菜可供食用.饭是苞谷饭,菜就是合渣.原因也是合渣营养好、味道美制作简单,刚好能满足学校这个大家庭的需求。因此,可以说,土家孩子都是喝着合渣长大的.

土家儿女既健康又聪明,绝对有合渣的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

如今,土家人“推合渣”已不需要“推”了,因为农村已有电磨,只需几分钟就能磨出一锅合渣所需的黄豆粉(而石磨却需要一两个钟头)。再说,市场上也有袋装黄豆粉,买回家就能很容易地制成合渣。

如今,土家人早就不用“合渣过年”了。大年三十,在土家人团圆喜宴的餐桌上,除鸡鸭鱼肉外,还有煮、煎、炸、炒的各样菜肴。但在餐桌外,往往还有一盆合渣。一家人吃足大鱼大肉后,喝一碗清淡的合渣,就消解了胃里的油腻,既爽身又爽心。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苏派美食

苏派美食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姜糖

凤凰姜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姜糖的成型,源于凤凰民间治风寒感冒的一种小配方。人吃五谷杂粮,终年操心劳作,偶遇风寒,难免会生出病痛。对于这种小疾,凤凰人一般不求助于医,他们自己解救自己,切几片姜拌以红糖在瓦钵里煎煮,到了一定火候,就着热汤服下,盖上棉被,发出一身大汗,便感一身轻快,体复如初。

谓之姜糖,主要成分为姜与糖。姜乃中国传统的中草药。所以,古人留下的食养口诀有: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早晨吃片姜,赛过人参汤,常吃萝卜和生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既然生姜有如此诸多功效,凤凰先祖的一些脑筋灵转之人便将生姜与糖制成可以存放的固体糖丸,闲时经常取一两粒含于口中,调口干舌燥、苦涩味觉及防范风寒。在日月轮回的光阴中,姜糖制作日渐得以精细,一些富裕人家不断深研将其加入一系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中草药。如此一来,姜糖便成其为凤凰诸家祖传秘不外泄的糖物精品,因而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凤凰人独领1的常用保健糖物。由此它走入市场,成为一些人主要的营生之道。共和国建国前后,凤凰古城便有多家制作姜糖作坊,由小孩妇女提篮在古城街巷转卖。长街之上,经常可见大人小孩鼓着腮帮,将姜糖吮吸得津津有味。

凤凰姜糖自清乾隆沿袭下来,一直在湘西地盘流传,至20世纪60年代中断。三年困难时期的“苦日子”,人们食不裹腹,农民不种生姜,食糖断绝供应,使得姜糖无料加工,在近四十年时间里姜糖在市面上销声匿迹。

20世纪末,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在祖国大地上已吹拂了近20年,凤凰姜糖这久藏闺阁人已忘的稀罕物才古董般地被搬出市场亮相。虽是摸着石头过河,却在如林的洋包装糖物面前居然站稳了脚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凤凰姜糖如今在市场上已是红红火火地走着。凤凰人不喜露富,吃在肚里,营养在身上。当问起作坊的经营姜糖收入如何,老板们总是笑而不答。但他们全都湿湿的嘴唇,红红的脸庞,可以看得出他们不缺钱不缺粮。他们不哭穷而笑,笑里可以看出丰厚收入的内容。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石雕

石雕是我县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突出表现在石坐、石鼓、石狮、石龙、石人、石桌等工艺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石雕生产也随之发展兴旺起来,冷落了数十年的石雕工艺又在市场上火红起来。在古城凤凰,现在已有多家石雕经营,最主要的是石碑经营。著名石雕家陈启义,近年来雕刻创作了大量的石雕作品,大成殿的御路九龙戏云图就是他的作品。他的石雕艺术精细,刀法纯熟。线路清晰,构图别致精巧,堪为古城文化一绝。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苗家糯米酒

苗家糯米酒,又称江米酒、甜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

糯米酒具有温中益气、补气养颜的功效,适合所有人食用。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更加适合。糯米酒酒精含量低,但“后劲”足,不可贪杯。在糯米酒中打个蛋花或加入适量红糖滋补效果更佳。也可直接口服。每次服50—100毫升,日服1—2次。阴虚火旺者忌服(引自《药酒汇编》)。

同时,糯米酒也是苗家人款待远方客人的第一上品。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腌罗卜

凤凰腌罗卜

在凤凰城乡,只要有人群来往的地方,就会有卖腌酸萝卜的摊子。凤凰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醮着鲜红的辣子汁吃腌酸萝卜片、酸萝卜梗。腌萝卜泡制的方法很多,各家自有绝招拒不外传,做得好的酸中有甜,甜中带香,再加上辣椒的辣味,尝起来独具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