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国进口澳洲的特产 澳洲特产有哪些值得带回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国进口澳洲的特产 澳洲特产有哪些值得带回国更新时间:2022-11-18 13:06:14

一.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澳洲葡萄酒

澳洲葡萄酒

澳大利亚全国共分为七个州,分别是北领地、南澳、西澳、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省)。 澳大利亚的北部纬度低,是热带雨林区,内陆是沙漠和莽原,气候炎热干燥,都不适合葡萄的生长,所以葡萄酒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包括维多利亚(Victoria)、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南澳大利亚(South Australia)和塔斯马尼亚岛(Tasmania)。另外西澳大利亚也有少量的葡萄园。
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之所以有如此的盛名,是因为其特有的优良土地和许多世界级杰出优秀的酿酒师,再加上世界上最严格的管理和生产过程,以及澳大利亚人特有的简单,纯朴,憨厚,不视金钱为唯一目的,而把信用和快乐生活视为第一追求的环境下,酿造出来的质优价廉的世界级美酒。
以上这些也是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葡萄酒专家和行业权威人仕的共同一致强烈的看法,同时他们更认为同等级和同价格的澳洲酒,一定要比其它产地的同等级和同价格的葡萄酒的质量要高出许多,这个事实也是每一位会品酒人仕的共同认为。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想强烈推广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原因。
近年来,澳洲葡萄酒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受到了世界各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澳洲葡萄酒分为四大产区,分别是南澳、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包括塔斯尼亚岛)、西澳。其产量比依次为8:4:2:1。四大产区的葡萄酒各有特色,质量均堪称世界水平。 南澳以得天独厚的优良环境成为澳洲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大部分的葡萄园集中在南谷、河地及阿德雷德附近区域。
以南则有库纳瓦雷、百威、巴罗沙谷和克雷谷等知名产区。新南威尔士是澳大利亚最早的葡萄种植地,许多著名酒厂聚集在这里。主要分为3个产区:猎人谷以思美戎(Semillon)和浓郁的雪华沙(Shirze)红葡萄酒闻名全球,另外,以雪华沙和苏维翁混合酿制的红葡萄酒酒精浓度高,口感浑厚饱满,最具特色。墨基以简单明快为特色。
瑞弗瑞那是新南威尔士最大的产区,主要生产价廉物美的日常餐酒。 维多利亚的葡萄酒具有多种类型,有的以甜型的加醇葡萄酒闻名,东北部除了甜酒外,还出产色度深、酒精度高、口味重的雪华沙(Shirze)和苏维翁(Sauvignon)红葡萄酒。 西澳以位于伯斯(Perth)以北的天鹅谷最负盛名,主要出产白勃根地(White Burgundy)白葡萄酒。伯斯市南方气候较温和,是西澳最具发展前景的产区。最南端的产区因属大陆性气候,因此丽丝玲(Rhein Riesling)有着特有的香气和酸度。

二.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镇康澳洲坚果

镇康澳洲坚果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世界坚果看中国,中国坚果看云南,云南坚果在临沧(镇康)”,目前全县共完成澳洲坚果种植7.8万亩。

澳洲坚果又名夏威夷果,属山龙眼科,四季常绿不落叶高大乔木,其寿命期可达80年以上。澳洲坚果有着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其果实中含70%以上的多种脂肪酸,能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心脏病、心肌梗塞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十分有益人体健康。其油油质清香,清亮透明,熔点低,是高级的天然色拉油,目前普遍被国际各大品牌化妆品用作养颜美容之元素。

镇康县种植澳洲坚果历史较早,依托“18生物工程”,便走上了澳洲坚果产业发展道路,2005年,成功引进云南省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落户镇康,并在南伞镇田坝村新建了澳洲坚果标准化高效示范种植基地5000亩。通过“市场引业主、业主拓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思路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了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进入“十二五”,镇康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念“山字经”,走“特色路”,把澳洲坚果产业作为加快推进建设林业资源大县、林业产业强县的重要突破口加以推进。截 止2012年底,全县共引进344、788、246、660、741、508、O·C等优良品种7个,发展澳洲坚果面积达7.8万亩,已经开始挂果的约3万亩。先后在南伞镇田坝、哈里、热水河、南伞、红岩、户育村,凤尾镇凤尾村,勐捧镇岩子头、勐捧村,军赛乡军赛、岔路、忙吉利村共4个乡(镇)12个村建成万亩澳洲坚果示范基地。

三. 湖北省 黄石 西塞山 中国劲酒

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优质滋补保健酒??中国劲酒为主的专业保健酒酿酒公司。公司始建于1953年,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中国大型专业滋补保健酒酿造基地之一。公司拥有员工l 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2人,生产面积近10万平方米。

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挖掘古方,在清末宫廷御酒总监陈伍荣老先生提供的原始组方基础上,配以御苁蓉、淫羊藿等三十多种名贵动植物药材,应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潜心研究,经过十余次组方,开发出“中国劲酒”,率先开拓中国滋补保健酒市场。中国劲酒是中国滋补保健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抗疲劳、免疫调节等保健功能。十几年来,中国劲酒以其醇厚的酒质、怡人的口感和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畅销全国,并远销韩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劲酒三次在国家级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连续五次被评为“湖北消费者满意商品”,并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保健食品”。

近年来,公司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研制开发了半壶、大团圆、命之源、喜宴酒、米酒、纯净水、果醋等几十种不同的档次、不同口味的系列产品。同时为使消费者能喝到更高品质的中国劲酒,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投资2 000余万元兴建了一座矿泉基酒酿造基地,并在大冶市的药材产地设立了自己的药材种植园和动物养殖场,另外还投资800余万元正在与国内一流医科大学合作筹建一座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开发更适合人们需求的滋补保健酒品。

四.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中国鸽子花

珙桐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世界十大观赏名树之一,为中国特有,因其花开时酷似一群白鸽栖息树上,所以又名“鸽子花”。其花期一般为4月初至6月,但由于受低温影响,该保护区内的珙桐树花期推迟。

张家界的中国鸽子花树,书名珙桐,又名空桐,是我国特有的单科种的古老孑遗的珍贵树种,属珙桐科珙桐属, 为落叶乔木,胸径一般为50厘米,高十五米至三十米。其木材为浅黄色,结构均匀,轻软,是制作仪器、乐器、家具的好材料。珙桐这一珍贵树种在世界上十分稀有,已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不畏艰险,远涉重洋,来我国实地考察,引进苗木,进行栽培并获得成功。一九七五年,国家规定珙桐为国家一类保护树种。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七.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八. 辽宁省 辽阳 文圣区 中国林蛙(Rananchensinensis)

本地称哈什蚂。隶属两栖纲,无尾止,蛙科。体长40-70毫米。体较细长,头略高,吻端钝圆而略尖。吻棱明显,鼓膜圆,指端钝圆,蹼较发达。皮肤较平滑,背面浅灰褐色或土黄色,脊部及体侧有分散的圆疣或长疣。疣上有深色斑点,背侧褶色略浅;两眼间有一黑褐色横纹;鼓膜部位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侧近胯部境黄绿色,四肢背面有暗棕黑色横纹;股部有横纹4-6条,股内侧黄绿色;股外侧肉红色,多散布黄色口疣。雄蛙腹面大多数是乳白色,雌蛙一般为红棕色。林蛙分布多生活在山区森林植被较好的山沟里,以山溪、河流为中心,活动范围为一公里左右。通常秋末开始从森林向水源地区运动,先在岸边灌木林、草丛中活动;冬初进入浅水区,约11月初则向深水区运动;11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在深水区陷于石下或水草间越冬;3月下复向浅水区活动。一般在清明前后解除冬眠,到浅水区,静水弯繁殖。雄性先进入产卵场鸣叫,雌蛙随后寻声而来,选好配偶,开始抱对,约2天左右,黎明前产卵于岸边浅水中的水草间。卵块呈圆团状,每块含卵700-1800粒。受精卵10-15天孵化成蝌蚪,从蝌蚪发育成蛙需经38天左右;由幼蛙发育到性成熟的蛙需19个月的间。林蛙的干燥输卵管称哈什蚂油,是传统的中药材,林蛙又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 辽阳)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十.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澳洲青苹

澳大利亚品种,为世界上知名的绿色品种。果实大,扁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210克,最大240克。果面光滑,全部为翠绿色,有的果实阳面稍有红褐色晕,果点黄白色。果肉绿白色,肉质细脆,硬度为7.8kg/cm2,果汁多,风味酸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5%,品质中上等。很耐贮藏,一般可贮藏至翌年4~5月份,经贮藏后,风味更佳。果实生育期170天左右,10月中下旬成熟。该品种幼树结果较早,较丰产,刚采收时风味偏酸,最适食用期在翌年2、3月份以后,果实在国内外市场上为高档品种,可用于出口,是生食加工兼用品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