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菏泽曹县出口日本的特产 山东菏泽曹县生产的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菏泽曹县出口日本的特产 山东菏泽曹县生产的产品更新时间:2022-10-06 18:30:03

一.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中国著名的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属役肉兼用型品种。曹县是鲁西黄牛主要产地,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30年代,年饲养量8万头,外销4000头,主要出口日本及南洋。70年代,周恩来总理送给日本友人两头鲁西黄牛,作为中日邦交友好的见证。1985年,鲁西黄牛在全国地方良种黄牛会上展出,获农牧渔业部金牌奖。1986年,全县鲁西黄牛饲养量增加到9.48万头。1993年,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鲁西黄牛优质高档牛肉生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后经提纯复壮、杂交改良的鲁西黄牛,质量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饲养量迅速提升,1996年,全县饲养量达到57万头。此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畜牧业结构,鲁西黄牛饲养量呈下降趋势。2009年,全县鲁西黄牛存栏13.9万头,出栏12.5万头,年产牛肉2.5万吨。

特征特性鲁西黄牛又称山东膘牛,以其体躯大、挽力强、耐粗饲料、抗病、易管理、肉质好、屠宰率高、肉役兼用性能好而闻名中外。被毛有棕色、深黄、黄和浅黄4种。多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眼圈、口轮、腹股内侧毛色较浅)特征。公牛身高一般150厘米,体长170厘米左右,体重400公斤~500公斤;头短额宽,多为平面,肩峰耸起,高而宽厚;肉垂发达,颈短胸深,肋骨拱圆开张;牛角粗大,有龙门角、扁担角、倒八字角和顺风角等数种;四肢开阔,肌腱明显,蹄质较韧,有铜蹄之称;性成熟较晚,一般两岁后开始配种。母牛体型较小,体重250公斤~450公斤;头较长而清秀,颈细长,角型较小,以不正角和龙门角为多;前胸狭窄,后躯发育良好,腹大小适中,尻部多倾斜,荐骨较高,乳房发达;性成熟较早,1.5~2岁可配种,一般1年1胎,终生产12~14犊。公母牛尾均较长,尾椎一般接近或超过飞节,尾形呈长方纺锤形。根据鲁西黄牛体态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高辕型,个体高大,体躯较短,四肢较长,胸深较小,围细,臀部较高,侧视呈正方形,步幅较大,适于挽车运输,但持力和挽力较小;抓地虎型,步幅较小,持力和挽力均高于辕牛,适于农田耕作;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

鲁西黄牛役力大而持久,最大挽力为229.33公斤,相当于体重的54.87%。其肉用性能良好,屠宰率为58%,净肉率为49.9%,骨肉比为1∶6.5,眼肌面积103.6平方厘米。肌肉脂肪分布均匀,肉色鲜艳,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为20.7%,大理石花纹明显,有“五花三层”之称。毛细皮薄而韧性强,是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

利用价值鲁西黄牛生产性能好,社会价值高。20世纪80年代,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90年代,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逐渐由役肉兼用型向肉用型过渡。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已成为冬令滋补佳品和餐桌宴会上的珍肴,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至2009年,曹县生产加工软包装烧牛肉及系列产品的企业发展到20余家,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二.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西红柿

西红柿

单县西红柿栽培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所产西红柿以其品质优良、肉多、无籽、沙瓤、色泽鲜美而享誉全国,长期占领东北市场,销往大江南北。据测定,单县西红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5.7%,糖酸比为11.2:1,酸甜可口,营养丰富。

1982年,城郊菜农任仲宽被前来视察工作的原0中央总书记-同志誉为“西红柿大王”蜚声内外。1996年,单县被中国之乡命名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定为“中国西红柿之乡”。

三.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馓子

单县馓子久负盛名,它以盐水和面,然后用手沾油捋成环形细条盘于盆内,并逐层加油防粘连。

油入锅至五成热,将面条一头拉出,以防散把,另一人用苇杆将馓子坯取下,慢慢拉长到12厘米——15厘米,放入油锅适当摆动,稍炸后,将苇杆抽出压馓坯中间,使之成为瓦状,待色泽金黄时捞出。

它造型美观,酥脆可口,焦食、泡食均可,以佐粥为佳,一般作早点食用,也常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

四.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成武刻瓷

刻瓷是清代康熙年间源于宫廷的一种清雅别致的工艺美术品。清时宫廷达官贵族,酒余饭后鉴赏品评瓷器成为“雅趣”,不免挥毫在瓷器上题词。为长期保留题跋,他们便找来艺人将其刻于瓷器之上,由此便产生了刻瓷艺术。

刻瓷即以刀代笔,将书画刻制于陶瓷器物之上,具有笔墨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山东刻瓷产品首先由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生产。1976年成武县美术厂派人去青岛学习刻瓷技艺,至1978年,已培养出刻瓷专业技术人员近60名,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刻瓷为主要产品的企业,生产的数千件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1979年应日本恩巴株式会社邀请以“山东刻瓷展览”名义,在日本大阪展出刻瓷作品200余件,其中最大的花瓶高达1.5米以上,瓷盘直径最大1米多,最小5厘米,博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赏。

刻瓷制作,以素色瓷盘、瓷板、茶具、酒具、印色盒、台灯、瓷瓶等为胎,利用各种特制刀具,经琢磨、凿、钻等工序制作而成。成武县美术厂技艺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为增强刻瓷的表现力,研究、创出了不少刀法,如平、垂、叠、纵、斜、交叉、复刀刻等,还有铁线刻、阴阳刻,既可雕刻绵密细腻的工笔,也可制作恣肆粗犷的写意,甚至笔墨的浓淡干湿,皴擦点染、顿挫转折,纸上的水渍、笔触等都可表现得酷似真迹,并具有金石古朴典雅之效果,逐步形成了山东刻瓷的独特风格。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五. 山东省 菏泽 巨野县 谢集罐子汤

谢集罐子汤

谢集罐子汤源于大谢集镇,以大谢集镇老地方罐子汤最为正宗。目前已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谢集正宗罐子汤”商标。该汤主要用羊骨、羊头肉、羊肝、羊心、羊肚等原料长时间熬汤制作,多用花椒、生姜为佐料,放入优质粉条,香气袭人,久喝不腻,是当地群众最为喜爱的汤类之一。

六. 山东省 菏泽 巨野县 园铃大枣

园铃大枣俗称核桃纹枣,主要产于麒麟镇一带,全县镇村均有分布,具有果型美观、个大核小、质地紧密、紫红鲜艳、细腻香甜,营养丰富的特点。

七.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菏泽鲁西斗鸡

鲁西斗鸡,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外形美丽,身似鸵鸟。其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厮头时啃咬、爪蹬、翅打并用,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鸣声宏亮,具有特殊品质。据史料记载,菏泽斗鸡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该鸡种主要分布于鄄城、牡丹区、成武、曹县等县区。

八.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鄄城鲁锦

鄄城鲁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鲁西南民间织锦是山东西南部独有的民间手工纯棉提花织布,即用染色棉线按照设计好的经纬,手工织成带有几何图案的面料。我国以农立国,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相沿已久。鄄城民间织锦长盛不衰,是与当地盛行女子新婚陪嫁织锦的风俗紧密相关的。鄄城的农家女孩从十三四岁开始织布,一是满足家用服饰的需求,二是准备织锦嫁妆,其中有被面、褥面、床单、帐子、衣料、手巾、包袱带等。当地的群众则以织锦的数量和花色来衡量姑娘们的品德和手艺。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群众自编的《棉花段》歌谣把植棉、纺线、织布的全过程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从中可以概括出十几道主工序:轧花、弹花、搓布绩、纺线、打线、浆线、染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每道主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且都有很多技巧。从中可以看出,一幅织锦里蕴含着多少繁杂的劳动。纯朴、勤劳、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就在一架古老的木结构织布机上,足踩手掷,在“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织出1990多种绚丽多姿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濮洲(今菏泽市鄄城县)出产的鲁西南民间织锦,在清代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皇家御用之物。

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历史悠久,制造工艺复杂,图案艺术绚丽多彩。具有手工织造,纯棉质地、民族图案三大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鄄城农家妇女不断的创新、改进鲁西南民间织锦工艺,逐渐的形成了现代鲁西南民间织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与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精细的独特风格。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纹样由最初的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较复杂的纹样。常用的颜色有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棕、紫、白、黑、黄等。不同纹样样的搭配效果,不同色纱的的交织变化,通过复杂的手工操作使鲁西南民间织锦的艺术手段达到更丰富的艺术效果。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图案意境就是用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平行、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艺术魅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这种主观又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是一种“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

“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群众愿意用善意的形式,美好的名称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聪慧的农家妇女赋予了鲁西南民间织锦许多美妙的名字,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憧憬。“老朝廷”是一幅流传已久的锦纹.上古尧帝善理国政,百姓安居乐业.尧去世后,人们织出这种锦纹怀念他,表现了群众向往太平盛事的意愿.图案中黄格象征宫外,蓝格象征宫内,宫外明亮舒坦,宫内安详平静.‘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的锦纹,它以浓重色调的合斗花纹组成‘八盘八碗’,以清淡明亮的蓝白二色交织出闪耀的星星。用浪漫的手法表现出婚嫁宴席上的丰盛场面,人们从清晨畅饮到天黑,体现出星星与人们共庆,天上与人间同欢。好象不到这般时候,不足以表达主人的盛情。这个图案还记录了民间为讨吉足以表达主人的盛情。这个图案还记录了民间为讨吉利,以‘八’为上菜单位的习俗。新嫁娘希望自己的婚礼热闹、隆重、顺利,把别人的婚礼记录在自己的织锦上,当然也寄托了对自己婚礼的期盼。“难死人、“迷魂阵”的图案非常有趣。从名称上就能知道这种图案的难度有多大。姑娘们愿意追求更复杂的工艺,从中领略那织进去织不出来的乐趣。她们还在包袱带上织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如淡雅的枣花,娇艳的五色梅和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

在众多的织锦品种里,黑镶边织锦是极有特点的一种。群众以此作为褥子的专用面料。在整幅面料中,纯黑的平纹占据三份之一左右,另外部分多织成红黄绿白色彩鲜艳的长流水图案。黑镶边长流水图案是自明清以来极为流行的传统锦纹,反映了人们期盼幸福生活细水长流的愿望。“手表、风扇、面棋块”是七十年代出现的纹样,反映了工业生产带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手法朴实率直,形象生动。

鲁西南民间织锦图案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升华,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西南民间织锦不仅是实用的工艺品,而且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人文底蕴。

九.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四君子酒

四君子酒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的。单县四君子酒品质优良,酿造工艺独特,口味醇正。四君子酒被评为“中国消费者满意品牌”、“2012最具收藏价值名酒”。

单县古称单父,据《单县志》记载:孔子的弟子宓子贱任单父时,“鸣琴而治“,政绩卓著。后人为凭吊宓公在其扶琴日旧址,筑起一座半月行的高台,名曰琴台,亦称半月台。唐代天宝年间,当时的单县县尉陶沔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联和游单父,登琴台,饮酒赋诗,乐而往返。李、杜、高、陶在此吟哦的精彩诗篇载入唐诗大全,流传百世。他们四人被誉为“半月台四君子”,成为千秋佳话。四君子酒由此得名。

单县四君子酒业有限公司位于鲁西南古汗河畔,半月台下,古汗河甘泉,半月台风情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公司积极与省内外多家科研所院合作,在继承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研究生产出以四君子酒为主导产品的四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单县四君子酒业有限公司已研制开发出高、中、低档四君子系列产品,主导产品有:39度四君子特曲、36度四君子粮液、34度四君子粮液、39度四君子星级珍品酒、39度精品四君子粮液、39度四君子龙酒、36度世纪情、39度纯五粮、39度君子神等。并全部采用彩盒、彩箱包装。

山东四君子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团核心企业,属山东省白酒重点企业、菏泽市骨干企业。集团跻身“中国私营企业纳税50强”、“中国白酒百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奖”、“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诚信企业”、“山东省轻工业科技创新十佳典范企业”、“山东省质量竞争力50强企业”、“山东省低度浓香白酒著名企业”、“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菏泽市市长质量奖”等6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四君子酒被评为“中国消费者满意品牌”、“2012最具收藏价值名酒”;四君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四君子品牌价值26亿元。

十.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古营花炮

古营花炮生产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人们用土硝、硫磺、木炭等加工炮药,用来制做鞭炮。品种有地花、曲牛、天地炮。至60年代便基本形成规模,品种也随之增多。古营集镇马庄村花炮老艺人马朝忠,带领生产队社员搞副业,从事花炮生产,后生产技术传至半截庙、赵武堂、董楼、马楼、武桥口、南唐庄等20多个村庄,从事花炮生产者日渐增多,品种发展到四门斗、牌坊、炮打满天星、火箭、喷花等。1986年,建立“山东省曹县寰兴烟花公司”。花炮生产由原来的分散加工发展为专业生产、依法规模经营。生产流程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生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配方和新包装普遍推广运用,生产的安全性、质量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均有很大提高。所生产的花炮制作精良、造型新颖、色彩艳丽,燃放安全,观后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深受用户青睐。2000年后,主要品种有鞭炮、室内外舞台冷光烟花、彩色烟雾类日景烟花、组合烟花、高空礼花、冷光瀑布、彩色字幕等10大类,近千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往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辽宁、济南、聊城、青岛、烟台等省市,年销售量6万箱,年销售收入500万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