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伊春松林山特产批发 伊春山特产品生产厂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伊春松林山特产批发 伊春山特产品生产厂家更新时间:2022-10-10 14:42:39

一. 黑龙江省 伊春 铁力市 铁力平贝母

铁力平贝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 的干燥鳞茎。平贝母又名坪贝、贝母、平贝。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为一种常用中药,与川贝母、渐贝母同属贝母属,但在药用上有一定差别,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山西、陕西、河北等省。种植历史较久,现在许多地区开始栽培,效益颇丰。野生平贝喜冷凉湿润的气,多生长在山区林下及河流两岸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较湿润的地方;人工栽培平贝喜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粘土地、砂地及低洼地不宜种植。

平贝母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溃疡等药理作用,由平贝母提取的总生物碱、皂角和单体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更为明显,是开发新制剂的必备原料,是我国较名贵的传统大宗药材。铁力市有30多年的平贝种植历史,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是国内最大的平贝种植区,种植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现有种植面积急需扩大。同时,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是重点扶持产业项目。按平贝GAP标准种植,通过良种选育、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优质、高效和科学管理手段、规模化种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 黑龙江省 伊春 翠峦区 黄瓜菜

黄瓜菜,别名广东菜,学名荚果蕨菜。黄瓜菜含有诱人鲜黄瓜清香味道,故而得名。本品色泽翠绿悦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食之美味适口,炒、泡、调汤皆宜,是著名的山野菜之一。

黄瓜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大体与蕨菜相同,常食客健身,并能医治头昏目眩、高血压等症,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之一。

三. 黑龙江省 伊春 伊春区 伊春黑木耳

伊春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黑龙江省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腹部,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发展林下袋栽黑木耳产业,成为我国优质黑木耳主产区之一,全市生产袋栽木耳3.9亿袋,产干木耳1.2万吨,创产值4.3亿元,成为当地林区人脱贫解困的致富项目。伊春的黑木耳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维生素B2含量是米、面、白菜的10倍,比猪、羊、牛肉高3-5倍;灰分比米、面、白菜及肉类高4-5倍。伊春黑木耳还有补血、强精、镇静、减低血液凝固、缓和冠状动脉硬化等功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药用食品。

地域范围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纵贯全境,东与萝北县、鹤岗市、汤原县相邻,南与依兰县、通河县接壤,西接庆安县、绥棱县,北通逊克县;北部嘉荫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江长246公里。黑木耳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27°42′-130°14′,北纬46°28′-49°21′。包括铁力市、嘉荫县、伊春区、友好区、上甘岭区、五营区、红星区、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带岭区、南岔区、美溪区、西林区、金山屯区、铁力局、双丰局、桃山局、朗乡局21个县(市)、区、局。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伊春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0%,平均海拔为400米左右,最高山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伊春市整个地势西低东高,南低北高,南北长32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呈狭长地形,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伊春现有林地近30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80.6%,是全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全市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草甸土和白浆土,林地土壤主要是山地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土地自然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表层腐殖质含量高。

(2)水文情况:伊春市境内沟谷密布,水系发达,总蓄水量1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4亿立方米。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76条,分属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由于全市地处林区,耕地面积较少,所以亩均占有水量偏高。

(3)气候情况:伊春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节分明,夏季短暂。年积温1990-2550℃,年降雨量550-650毫米,全市日照时数平均为2390.8小时,年无霜期90-125天,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栽培黑木耳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伊春市黑木耳生产起步较早、规模大。六、七十年代即开始野生采摘,进入八十年代从事椴木生产,九十年代至今一直从事袋料栽培,2008年,生产规模达到4.6亿袋,居黑龙江省之首,有14个林业局生产规模达到千万袋以上。全市已有四家企业的黑木耳产品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初步形成了以黑木耳栽培为核心,辐射菌种生产、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相互支撑、相互带动、黑色经济产业群。

历史上有“南菇北耳”之说,伊春市气侯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黑木耳又属木腐菌,伊春的黑木耳均用柞椴等阔叶锯沫为原料生产,符合它的自然属性,所以伊春林区的黑木耳与南方产品相比,干时肉厚色正,营养非富;泡开有弹性,富光泽;食用时圆润、细腻,在全国黑木耳产品中属上品。伊春所产黑木耳是纺织工人的保健食品。

四. 黑龙江省 伊春 带岭区 工艺漆木碗

带岭区木材深加工企业生产的工艺漆木碗系列产品供不应求,远销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选用优质木材和采取精湛工艺制作的碗、碟、盘、杯、钵、盂、花盆套等150多个花色品种的传漆木碗统木质漆器,造型雅致玲珑,色泽光滑明丽,既为日用品,又是工艺品。

工艺漆木碗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在漆艺上,有传统的“红退光”、“黑退光”,色亮如镜,聚光照影;有“退光贴花”、“漆内描图”,摸之无痕,视之有景;有“生漆擦”、“透明擦”,木纹清晰,美于天然。

工艺漆木碗为陈设、旅游和食具之佳品,不但造型雅致,质地优良,色彩明丽,纯朴美观,而且具有无味、无毒、坚固耐用、不脱漆等特点。盛沸水不烫,装酸碱不蚀,是驰名中外的上乘食具。陈列于厅室,正看圆如一轮满月,侧视妙似半颗珍珠,是可供欣赏的工艺美术品。同时,漆木碗高不盈三寸,薄不过三分,旅途携带,十分轻便。

五. 黑龙江省 伊春 红星区 清明粿

主要原料是稻米和艾草。以往过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尤其清明,人们用竹篮提着清明粿去上坟,以寄哀思。故称作清明粿。

做法:浸泡过的稻米和经过烹煮的艾草磨成浆,混合均匀,倒入锅中,加大火煎煮,用锅铲不停搅拌。最后像和面一般黏稠即可出锅。然后包馅,或做成饺子状(夹子粿),或做成灯盏状(灯盏粿)。馅料有“萝卜丝、笋丝、肉丝、香菇、墨鱼丝、豆芽等。清明时,夹子粿多加笋丝。笋丝耗油,要加很多油炒好笋丝,包在粿里面,吃着吃着,油会滴漏出来。

六. 黑龙江省 伊春 西林区 麻油酱萝卜

麻油酱萝卜是中国菜系东北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麻油酱萝卜以萝卜为主要材料,烹饪以酱菜为主,口感脆嫩,麻油香味浓厚。

烹制方法:

1、将白萝卜洗净改刀半型片(一刀虚,一刀实)然后用盐腌15分钟,取出将萝卜水分挤干;

2、用酱油、大料、白糖、醋、鸡精调好汁,放入挤干的萝卜片加麻油略拌即可食用,或腌制10分钟方便入味。

七. 黑龙江省 伊春 嘉荫县 嘉荫木耳

嘉荫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嘉荫木耳发展历史:嘉荫县地处小兴安岭腹地,山丰林茂,有着得天独厚种植黑木耳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嘉荫黑木耳产品基本为天然野生产品,产量极低,8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为木椴栽培阶段,年产量平均500吨左右。2000年以来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嘉荫县因势利导,将袋栽黑木耳生产作为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大了对袋栽木耳产业的扶持力度,拉动了袋栽黑木耳产业迅猛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嘉荫县黑木耳栽培数量由1998年的5万袋猛增到2015年4654万袋,黑木耳栽培已经成为嘉荫县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全县73个行政村共有近50个村发展黑木耳,其中超100万袋的村有15个,超50万袋的村12个,超30万袋的村6个,并有超10万袋的专业大户33户,形成良好发展态势。黑木耳产业的兴起,也影响和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嘉荫县木耳以肉厚、朵大、色泽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收到国内外的盛誉。2013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嘉荫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先进称号。嘉荫县除2000多户耳农外,另有0.6万农村富余人员和城镇下岗职工从事黑木耳相关产业生产,包括黑木耳经纪人、黑木耳加工企业、食用菌菌需物资商店等。可以说,黑木耳产业已经成为嘉荫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提前奔小康的骨干项目。

地域范围

嘉荫木耳产地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县所辖3镇6乡:乌云镇、朝阳镇、乌拉嘎镇、常胜乡、沪嘉乡、向阳乡、红光乡、青山乡、保兴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29°09′-130°45′,北纬49°25′-48°07′。全县平均海拔230米左右。嘉荫县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以黑龙江为界。西至常胜、沪嘉、青山分别与逊克县、汤旺河林区接壤,南至乌拉嘎、保兴与鹤岗、萝北接壤,区域保护面积1500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1800万袋,63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嘉荫县多为黑钙土、沙壤土,pH值在6.5-7.5左右,土壤肥沃、耕性良好,嘉荫县地势走向西南高、东北低,小兴安岭余脉呈鸡爪状向黑龙江边延申,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漫岗平原相间,西南部守虎山。

(2)水文情况:嘉荫县水资源丰富,除黑龙江流经本县245公里之外,直接流入黑龙江大小河流有26条。以黑龙江水、地下水为主要水源,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嘉荫县是农业县以种植业为主,没有大型工业污染企业,几乎没有污染,因此,水资源保持良好。

(3)气候情况:嘉荫县地处北温带季风大陆气候区,由于地势和地形的变化,使嘉荫县气候差异很大,致可分为二个小气候区。一是位于小兴岭北坡的青山乡、沪嘉乡西南部、常胜乡西部、乌啦嘎镇大部、红光乡西部、保兴乡西南部属山地小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多雨。积温10≥1600℃左右,无霜期90天左右、降雨量530毫米左右。二是常胜乡东北部、乌云镇、向阳乡、红光乡东部、朝阳镇、保兴乡东部地区。冬季,西伯利亚寒流长驱直入,风大、严寒、干燥。无霜期120左右、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全县平均无霜期115天、年降雨量588毫米,年日照时数2377小时。

(4)人文历史情况:嘉荫县农业发展的历史很短,解放前,木耳产品基本为采集产品,产量极低。解放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副业也慢慢发展起来,嘉荫木耳由过去的野外生长转入了人工栽培。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出耳场地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光线适宜,通风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好。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应符合NY5010-2002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性强的菌种。

(3)生产过程管理:

a、培养基配制

原料的选择:木屑选用柞、杨、柳等阔叶木屑为主;新鲜的经认证的绿

色食品的副产品,如麦麸、米糠、玉米粉等可作为栽培黑木耳的主要补充营养;添加的钙离子可用石膏或碳酸钙。培养基配方:一是木屑79%,麦麸(或米糠)20%,石膏1%;二是木屑49%,玉米芯30%,麦麸(或米糠)20%,石膏1%。培养基配制:将干料按比例混匀后,用水调至含水量达60%-65%。

b、装袋、灭菌

菌袋规格:选用170mm×330mm折角标准聚丙烯菌袋或聚乙烯菌袋,装料高16cm-18cm,料重1.0kg±0.05kg,灭菌方式采用常压灭菌8h以上或高压灭菌1.5h以上。接种、培养:按常规无菌操作方法进行接种,培养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通风良好,遮光培养。

c、出耳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再继续培养10d-15d,使菌丝充分吃料,积聚营养后,即可选择场地,进行出耳管理。

菌袋处理和摆放:菌袋经0.1%1溶液擦洗消毒后,用消毒的刀片割口9处-12处,即可摆袋(或挂袋)出耳。出耳管理:出耳期间应以增湿保湿为主,协调温、气、湿诸因素,整个出耳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都应保持在80%以上;出耳阶段温度以22℃-24℃为宜,过高过低都将影响耳片生长,降低产品质量和产量;出耳场地应加强通风换气,有利于出耳和耳片生长,也是防止杂菌的一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能加强耳片蒸腾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使耳片肥厚、色泽变黑,提高品质。光照强度以400lux-1000lux为宜。

(4)产品收获:采收标准:耳色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耳根由粗变细,耳柄收缩,腹面略见白色孢子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压住根部,用手轻轻将子实体拧下,少留耳基,避免残根腐烂引起杂菌感染和害虫为害。

(5)生产记录:生产中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和管理措施,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嘉荫木耳耳片胶质,富弹性、半透明,耳片背面略呈灰色,水发性好,朵大而适度,耳瓣舒展少卷曲。

(2)内在品质指标:黑木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碳水化合物、磷、铁、胡箩卜素、微生素、微生素B1,此外含有大量纤维、钾、镁和钠等。黑木耳的蛋白质含量和肉类相当,维生素B2含量是一般米、面和大白菜以及肉类的4-10倍,钙含量是一般肉类的30-70倍。

(3)安全要求:嘉荫木耳严格按照《无公害食用菌》NY5095-2006进行操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要符合NY5010-2002的要求,木耳生产使用的原料要符合NY/T393、NY/T394的要求,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嘉荫木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2)贮藏:晾晒成干品后包装贮存,应在避光、阴凉、清洁、干燥、无异味处贮存,注意防霉、防虫、防鼠。

八. 黑龙江省 伊春 嘉荫县 嘉荫水稻

嘉荫水稻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嘉荫水稻

地域范围

嘉荫水稻产地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县所辖3镇6乡:乌云镇、朝阳镇、乌拉嘎镇、常胜乡、沪嘉乡、向阳乡、红光乡、青山乡、保兴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29°09′-130°45′,北纬48°07′-49°25′,全县平均海拔230米左右。嘉荫县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以黑龙江为界。西至常胜、沪嘉、青山分别与逊克县、汤旺河林区接壤,南至乌拉嘎、保兴与鹤岗、萝北接壤,区域保护面积150000公顷。生产面积800公顷,年总产量48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嘉荫县多为黑钙土、沙壤土,pH值在6.5-7.5左右,土壤肥沃、耕性良好,嘉荫县地势走向西南高、东北低,小兴安岭余脉呈鸡爪状向黑龙江边延申,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漫岗平原相间,西南部守虎山。

(2)水文情况:嘉荫县水资源丰富,除黑龙江流经本县245公里之外,直接流入黑龙江大小河流有26条。以黑龙江水、地下水为主要水源,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嘉荫县是农业县以种植业为主,没有大型工业污染企业,几乎没有污染,因此,水资源保持良好。

(3)气候情况:嘉荫县地处北温带季风大陆气候区,由于地势和地形的

变化,使嘉荫县气候差异很大,致可分为二个小气候区。一是位于小兴岭北

坡的青山乡、沪嘉乡西南部、常胜乡西部、乌啦嘎镇大部、红光乡西部、保兴乡西南部属山地小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多雨。积温10≥1600℃左右,无霜期90天左右、降雨量530毫米左右。二是常胜乡东北部、乌云镇、向阳乡、红光乡东部、朝阳镇、保兴乡东部地区。冬季,西伯利亚寒流长驱直入,风大、严寒、干燥。无霜期120左右、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全县平均无霜期115天、年降雨量588毫米,年日照时数2377小时。

(4)人文历史情况:据1992年县志记载,嘉荫县农业发展的历史很短。解放前,采金工作用的粮食多数靠外进。1927年全县百多户农民仅有3000多亩耕地。解放后,农业生产发展迅速。耕地面积由1949年41700亩发展到1985年393000亩,到目前为止,嘉荫县耕地面积已达1316200亩。粮食主要作物是大豆、水稻等。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在全县各乡镇选择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应符合NY5116-2002的规定。

(2)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选用抗虫、抗病性强的品种,并注意定期更换。

(3)生产过程管理:

A、合理稀植

直播稻:播种量常规稻为每667m23kg-4kg,杂交稻2kg-2.5kg。提倡采用生物种衣剂包衣的种子,以防地下害虫危害。要求注意播种质量,确保全苗。播种出苗后应及时疏密补空。移栽稻:早、晚稻种植密度常规稻一般为每667m22万穴,每穴3本-4本,杂交稻为每667m21.5万穴-2.0万穴,每穴1本-2本;单季稻为每667m21.2万穴-1.7万穴,常规稻每穴3本-4本,杂交稻1本-2本。提倡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种植,移栽规格早、晚稻为25.0cm×13.3cm-16.7cm或(33.3cm+16.7cm)×13.3cm-16.7cm,即行距25.0cm,

株距13.3cm-16.7cm或宽行33.3cm、窄行16.7cm、株距13.3cm-16.7cm;单降稻为25cm-30cm×16.7cm或(33.3cm+16.7cm)×16.7cm。超级稻优质稻起畦超稀植栽培,移栽规格33.3cm×20.0cm-25.0cm,每667m20.8万穴-1.0万穴,每穴2本。

B、平衡施肥

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1。严格控制施氮和施肥总量:每667m2大田施肥总量为早、晚稻控制在纯氮(N)8kg-12kg,磷(P2O5)4kg-5kg,钾(K2O)8kg-12kg,单季稻控制在纯氮(N)12kg-15kg、磷(P2O5)6kg-7kg、钾(K2O)12kg-15kg,施硫酸锌1kg-2kg。施肥方法:施足基面肥,适施分蘖肥和穗肥。一般氮肥用50%~70%作基面肥,20%-30%作分蘖肥,10%-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基、蘖肥各占50%。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将专用复配肥料在平田时一次性施入耕作层土壤,但在砂壤田不宜采用。

C、合理灌溉

灌溉水质要求:应符合NY5116-2002的规定。灌溉方法: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D、有害生物控治技术

农业防治: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稻鸭、稻鱼、稻蟹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生物防治: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代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持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色光板等物理装置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药剂防治(病害):稻瘟病依据GB/T15790的规定,

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每667m2用三环唑20g-25g或稻瘟灵28g-40g喷雾防治。稻纹枯病依据GB/T15791的规定,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抽穗期,当分蘖期丛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时,每667m2用井岗霉素10g-12.5g加水50kg喷雾1-2次,低于此指标可以不施农药。白叶枯病在白叶枯病常发区,于发病初期每667m2用叶枯唑30g-40g加水50kg喷雾防治;尤其在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之后,水稻叶片受到损伤,应及时喷施上述药剂,防止病情暴发。恶苗病采用抗二硫氰基甲烷或咪鲜胺溶液浸种。稻曲病在孕穗中、后期每667m2用井岗霉素10g-12.5g兑水50kg对穗部进行喷雾。药剂防治(虫害):二化螟依据GB/T15792及NY/T59的规定,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667m2用杀虫双36g-45g或杀虫单45g-55g或三唑磷20g兑水50kg喷雾,但蚕桑养殖地区不宜使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化螟根据虫情预报,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667m2卵块发生量在50块以上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同二化螟。稻飞虱依据GB/T15794的规定,当百丛虫量达1500头-2000头,每667m2用噻嗪酮7g-10g或吡虫啉1.5g-2g兑水50kg,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稻纵卷叶螟依据GB/T15793的规定,掌握在主害代1、2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卷期)。当分蘖期百丛幼虫65头-85头、孕穗期40头-60头以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杀虫双、杀虫单;此外,也可用毒死蜱32g-40g兑水50kg喷雾稻株中、上部。稻蓟马在苗期出现叶尖卷曲率在10%以上、百株虫量300头-500头以上时,用杀虫双27g-36g或丁硫克百威或吡虫啉1.5g-2g兑水50kg喷雾。杂草防治:秧田杂草于播种后0-10d,每667m2用杀草丹乳油100g-125g、禾草敌乳油96g-140g或丁草胺30g或苄嘧磺隆1.5g-2g兑水30kg喷雾。移栽前杂草在移栽前2d-10d,每667m2百草枯20g-40g兑水50kg细喷雾,杀灭田间杂草。本田杂草于移栽后5d-10d,每667m2用禾草丹乳油100g-125g或吡嘧磺隆6.25g或田草光(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复配剂)25g-30g拌化肥或细泥土30kg撒施。

(4)产品收获:实行无公害稻谷与普通稻谷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

(5)生产记录:对嘉荫水稻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水稻所生产的大米,形状纵长,长度约为0.8mm左右,宽度为0.3mm左右白色颗粒。

(2)内在品质指标:嘉荫水稻生产的大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3)安全要求:嘉荫水稻严格按照《嘉荫县无公害水稻生产操作技术规程》NY5115-2002进行操作,严格执行肥料使用的标准NY/T496。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标准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嘉荫水稻收获后,脱粒进行包装,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产品使用“嘉荫水稻”农产品地理标志。

九. 黑龙江省 伊春 乌伊岭 伊春牛肝菌

牛肝菌是世界性著名的优质食用菌。其菌体粗状、菌肉肥厚、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干品含有29.70%蛋白质,22.62%的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就有7种,占总量的41.91%,以及10种其它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该菌所含主要挥发性香味物

质1-辛烯-3-醇(占挥发性物质的49%)和吡嗪类化合物,构成了纯香浓郁的特有风味。

该菌有很好的药用效果,具有清热除烦,养血生津、去风散寒、舒筋活血、补虚提神、美容养颜、抗流感病毒、抗衰防癌的功效。用于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防治感冒等,还可治妇女白带症、不孕症。据专家测定,其水提取活性物质,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

十. 黑龙江省 伊春 乌马河 穿山龙

穿山龙别名穿龙薯蓣、野山药、串地龙、地龙骨、龙萆,产自小兴安岭的纯天然野生药材,穿山龙目前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穿山龙为合成各种类型的避孕药和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其根茎含薯蓣皂素,由于其结构与甾体激素类药物相近,因此,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起始原料。

世界上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大部分是以薯蓣皂素为原料,而我国几乎全部是以它为原料。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迅速发展,穿山龙的需求量也大为增长。

别名:野山药、串地龙、地龙骨、龙萆。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Makino的根茎。植物形态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走,栓皮呈片状脱落,断面黄色。茎左旋,无毛。叶互生,掌状心形,变化较大,长8~15cm,宽7~13cm ,边缘作不等大的三角状浅裂、中裂或深裂,至顶生裂片较小,全缘。
花单性异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无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单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有3宽翅。种子每室2枚,生于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宽的薄膜状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生于山坡林边、灌木林下及沟边。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采制春、秋季采挖,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外皮(栓皮),晒干。性状根茎呈圆柱形、类圆柱形,稍弯曲,有指状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3~1.5cm。
表面棕色或黄色,两侧散生须状细根或细根断痕。质坚硬,断面平坦,白色或类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涩。化学成分主要含薯蓣皂甙(dioscin)等多种甾体皂甙。性味性温,味甘、苦。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用于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闪腰、咳嗽喘息、气管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