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宜都市特产局在什么位置 宜都哪里有卖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宜都市特产局在什么位置 宜都哪里有卖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7 14:47:48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 瓦片鱼

近日,三国时期的美食“瓦片鱼”经人挖掘整理重现百姓餐桌。据史料记载,“瓦片鱼”乃三国时期名将张飞镇守阆中时所发明,在川北阆中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目前几近失传。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任巴西太守,驻军阆中,他发动军士“垒石成灶,汗瓦为鼎,茅草为薪,炙烤鱼食”、“炮生为熟,焰而食之”,因烹制方式自然独特,“瓦片鱼”吃起来鲜美而不腥臊,香而不油,肉质细嫩,犹以冷热兼可食用,深受军民喜爱。据此次挖掘整理这道菜的厨师介绍,“瓦片鱼”的烹调方法很特别,首先是将新鲜的鲫鱼加上各种不同的佐料和香料,再将鱼放在特制的瓦片上用文火烹调两小时,这样一来,鱼肉既无鱼腥味,而且带有自然的香味,味道特别好吃。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红工夫茶

宜红工夫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北宜昌地区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把宜昌地区的茶叶列为山南茶之首。据记载,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861年汉口被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1876年,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出口猛增,声誉极高。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宜红一落千丈。1951年湖北省茶叶公司成立,在五峰、鹤峰、长阳、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门设点收购宜红。后来,随着各地茶厂的建立,宜红的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目前,宜红已成为宜昌、恩施两地区的主要土品之一,产量约占湖北省茶叶总产量的1/3。

宜红功夫产于鄂西山区的宜昌、恩施两地,邻近的湘西石门、桑植、慈利等县亦有部分生产。这里崇山峻岭,山林茂密,河流纵横,年均气温13°C一18°C,年降雨量750~1500毫米,无霜期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大部属微酸性黄红壤土,适宜茶树的生长。宜昌人杰地灵,屈原就诞生在宜昌。湖北省宜昌县邓村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距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坝址仅23公里,邓村茶叶就生长在这崇山峻岭的海拔800~1200米山坡上,是湖北省著名茶乡。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加上长江及其水系的水文气象效应,山中云雾统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得大独厚的生长优质茶的优越生态环境,所以邓村茶叶品质十分优良,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测定,邓村茶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5.76%,茶多酚、氢基酸比例恰当,是生产名优茶的最适基地。宜昌邓村是中国的古老茶区,“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比较了全国各地茶叶品质后,认为“峡州上”,给予宜昌邓村茶叶以高度评价。悠久的制作茶叶历史,先进的机械设备,使邓村人总结了一套完善、科学的制茶工艺,造就了一批技术精湛的现代制茶师队伍。生产的邓村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绿润,内质栗香悠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叶底绿亮,是炒青绿茶中的名品、精品,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 宜昌邓村非常重视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历年来创制了一大批名优茶如:“邓村绿茶”、“宜红功夫茶”、“裕茗碧剑”、“三峡春螺”、“三峡剑毫”、“邓村云雾”等名优茶,分别多次获市、省,国家质量评比金、银奖。

冲泡宜红工夫茶的技术对于品鉴宜红茶叶品质至关重要,按照正确的冲泡方法饮泡宜红,能够将宜红茶叶本身携带的香气口感冲泡至最佳。

冲泡宜红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18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

品饮时要细品慢饮,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上品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都黑岩子蜜柑

宜都市黑岩子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由吴建平、陈昌炳、鄢华平等十二人发起,以从事柑桔种植、销售;牲猪、家禽养殖、销售;饲料销售;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的农户及组织为主体,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按照“自愿、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社员,于2011年6月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今年春,根据合作社发展需要,合作社成员又进行了扩充。8月15日,合作社召开成员代表大会,修订并审议通过了专业合作社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合作社现已成功组织了成员50名,其中,有20名成员以现金出资入社,出资金额达50万元。

合作社以服务于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盈余主要按照成员的出资额和交易量比例分配。围绕做大做强柑桔、牲猪销售产业,合作社大力宣传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全面推进柑桔和牲猪的品种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和农业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共同建设无公害柑桔基地,牲猪繁养基地,保护柑桔种植和牲猪养殖的生态环境,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原料。宜都黑岩子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将对带动宜都柑桔品牌、品质的提升,牲猪的规模养殖,为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新津区 牧马山辣椒

辣椒是新津县历史上有名的土品,主产于牧马山区的花园、黄渡、普兴、金华等地。牧马山辣椒因色红、肉厚、香辣、味醇而驰名遐迩,历来为成都、新津的餐馆和面食店所需辣椒的主要来源。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新津区 新津韭黄

新津韭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南宋诗人陆游就曾对新津韭黄这一地方备加赞扬。韭黄的种植在新津可谓历史悠久,其中以兴义镇的韭黄最为出名。

为加强对新津韭黄这一名优品的保护,立足产业优势、实施品牌带动,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我县拉开了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动,由县农发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成都新津岷江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申报工作,目前,根据新津韭黄特定的人文历史和全县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已划定兴义镇、五津镇、文井乡、新平镇、方兴镇、安西镇、永商镇7个乡镇为新津韭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总面积7500多公顷。10月27日,由成都市质监局、成都市农委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考核审查组对新津兴义镇韭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进行了考核验收,进一步打响了新津韭黄的声誉。

新津韭黄

地域范围

新津韭黄产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发源于岷江的羊马河两侧,河流冲积土平原地带,毗邻崇州市。新津韭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兴义镇、五津镇、文井乡、新平镇、方兴镇、安西镇、永商镇等7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2′13″-103°49′58″,北纬30°19′49″-30°21′32″之间,海拔442至673之产间,保护面积7526公顷,年产量6000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新津韭黄叶鞘长、较粗大、扁圆形、叶片厚、色泽嫩黄透亮,整体长度比普通韭黄长10cm左右。香味浓,柔嫩。 (2)内在品质指标:不溶性膳食纤维≤2%,含有丰富的铁元素。 (3)安全要求:新津韭黄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无公害韭黄生产技术规程》(成都市新津县地方标准DB510113/T002—2007)规定。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成华区 孜然脆骨

孜然脆骨介绍:原料:脆骨、孜然粉、胡椒粉、盐、油、葱花。做法:1.将脆骨切成7-8厘米的小段,放入一个碗中用调料拌匀2.将脆骨放在垫着锡纸的烤盘上。3.刷上油,烤30分钟,中间翻面,取出装盘撒上葱花即可。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成华区 甜艾团

原料配方:糯米面250克嫩艾苗250克白糖150克芝麻100克熟猪油75克碱面少许制作方法:1.将艾苗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和碱面用旺火煮烂,捞出晾凉,搓成艾泥。然后慢慢洒入糯米面搋揉和均(边洒边揉,如干亦可加少许清水),再切成小块面坯,按扁。2.将芝麻倒入锅中炒熟,晾凉,拌入白糖和熟猪油搅匀,然后放入面坯中,包成团子。3.将包好的甜艾团入笼用旺火蒸20~30分钟即热。产品特点:清香软嫩,颜色鲜绿,味道可口,家庭制作其味甚佳。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魔方豆花

魔方豆花

魔方豆花是郫县望丛祠、三源农庄餐厅的一道特色菜。魔方豆花除了色泽洁白、口感细嫩、柔软、棉扎而且还有不易碎散的特点外,还在于它味碟的配制,即味碟的变换。味碟佐料可达酸、甜、麻、辣、咸5个系列40多种,食客可自由勾兑味碟,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味道和感觉,如同玩魔方一般,旋转、自由组合、怪味别出,妙趣横生,故名“魔方豆花”。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香辣大虾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东西南北饮食交流,南料北烹,东味西调已是寻常之事。用空运至渝的活鲜竹节虾烹制香辣大虾,辣香味厚,鲜美嫩爽,风味独到,把川菜“善调麻辣”的特色河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制作方法1、竹节虾剪去脚、须、用刀部后背抽去沙线。郫县豆瓣、泡红辣椒分别剁细,干辣椒切成节,姜、蒜切成米,葱切马耳形。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混合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干辣椒、花椒炸香,下豆瓣、泡辣椒、姜蒜米炒了出香味,掺入鲜汤烧沸,下大虾炒转,加入料酒、精盐、酱酒继续炒,待收汁亮油下葱节、味精起锅。( 巴南)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成都竹编

竹编,是成都传统工艺产品之一。其产品粗中有细,疏密有致、色调柔和,且千变万化不失竹子本色。品种有篮、箕、碗、凳、椅、扇、灯、盒、吊篮等,既是家居必备之物,又是风格独特的装饰品。( 成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