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周宁县的地方特产 周宁土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周宁县的地方特产 周宁土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09-30 15:16:49

一.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豆粕

宁县豆粕厂生产的豆粕,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份小于13%,粗蛋白质大于44%,灰分小于6%,产品质量较高,行销邻边省区市县。( 庆阳地区)

二.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三.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四.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宁夏枸杞

宁夏枸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杞属茄科,落叶小灌木。茎丛生,有短刺。叶卵状披针形。夏秋开花,淡紫色。浆果卵圆形,红色,是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

枸宁夏栽培枸杞已有四、五百年历史,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宜枸杞生长,所产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味正、质优,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祛风、明目等功效。特别是对人体医疗保健作用的多糖含量和有益于人体智力开发的有机锗含量均高于其它中国省区。当地为开发枸杞资源研制了很多食品,主要有:枸杞水晶软糖、枸杞茶、枸杞晶、枸杞药酒。

宁夏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土壤肥沃,适宜枸杞生长种植。宁夏是枸杞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好、种植时间最长的地方。宁夏枸杞的品质得益于宁夏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品质远远胜过其它地区所产。宁夏枸杞富含18种氨基酸,30余种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碱,其中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枸杞多糖的含量比其它产地的枸杞高出10%~70%。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甘平而润,性滋而补,益肝明目… …”《食疗本草》称枸杞能“坚筋骨… …去虚劳,补精气”。《中国药典》1984年版本明确规定:入药枸杞为宁夏枸杞干燥成熟果实,其功效为“保肝、明目、补肾、益精”。经中-事医学院和湖北医科大学及中国医学院等单位临床验证,宁夏枸杞富含的多糖成份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抵制癌细胞生长,预防艾滋病等独特功效和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耐缺氧、养颜美容等功效。宁夏枸杞有“红宝”之称,居宁夏五宝之首,其中又以中宁所产为最佳。

枸杞营养成份表 (100克单位含量)

钙 112.50mg 粗纤维 7.78g 碳水化合物 57.82g

磷 203.10mg 粗脂肪 7.14g 抗坏血酸 18.4g

铁 8.42mg 粗蛋白 12.10g 尼克酸 4.32g

硫胺素 0.153mg 核黄素 1.27mg 胡萝卜素 7.38g

糖质 46.50mg 热量 362.20Kcal 100毫克氨基酸总量 8.48mg

五.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七.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早胜牛

宁县早胜牛为秦川牛的一个地方优良类群。早胜牛牛体高大方正,肌肉丰满,骨骼发育良好,背腰平直,四肢粗壮,蹄劲坚实,是肉役兼用的优良畜种,因产于宁县早胜塬而得名。该牛以红色、枣红色为主,部分呈橙黄色,全身被毛纯一。站立时,前肢端直开展,呈外向姿势;卧息时,四肢拢收于胸腹下,俗称“四蹄不露”。

早胜牛原产在庆阳地区宁县的早胜塬,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海拔1221.2米,年均温度9.1℃。年日照时数1935.7小时。无霜期160~180天。年降雨量为576.8毫米,年蒸发量为1496.2毫米,雨量虽较充足,但多集中在6~9月份,冬季干旱。产区没有放牧地,但有种植苜蓿、夏秋季青刈喂牛的习惯。

地理分布

早胜牛以宁县的早胜、良平、平子和中村四个乡牛只最优。邻近正宁县的宫河塬、庆阳县的董志塬、镇塬县屯字塬等地均有分布。

品种特征

早胜牛体质结实、紧凑,骨骼较粗,肌肉发育较好,为甘肃黄牛中体格最大者。体型外貌与秦川牛相似。被毛以红色和紫色为主。角多为蜡黄和肉色,蹄为紫色和古铜色。公母牛多有角,扁圆形,较短小。微向后弯曲,形如短粗萝卜,俗称“萝卜角”。也有部分牛的角短而钝,称“疙瘩角”。还有部分牛的角为可摇动的软角,称“铃铃角”。头大小适中,眼眶突出,眼大有神,额宽面平,口方正,公牛头高扬,貌雄伟,颈短粗,肩峰高而宽厚。母牛颈细薄。鬐甲较高较窄但平缓。背平直较宽。前胸宽阔,胸骨隆起,胸深肋长,腹部紧凑。四肢粗壮,关节粗大,蹄坚实。外貌缺点是后躯发育较差,尖斜尻较多,飞节多内靠。

品种性能

庆阳地区是甘肃省的重要农业区,耕牛是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役畜,耕、磨、拉、打等重活主要是牛负担。早胜牛力大持久,性情温顺。犍牛日耕地5~6亩,母牛泌乳期可达8~10个月,最高日产奶4~6公斤。淘汰牛肥育后屠宰率5%,为役用兼用的品种。早胜牛两岁以后开始配种。一年一胎者少,两年一胎者居多,占65.8%。早胜牛的适应性较广泛。引入甘肃中部和西部数县,其适应性较其他省份引入的牛为好,显示了耐粗、耐寒特性。改良的全省各地小型黄牛很受欢迎。另外生长潜力也较大。成年牛平均体高(公牛142厘米,母牛121厘米),体重平均公牛666.39公斤,母牛326.32公斤,阉牛157.5公斤。

八.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宁夏石烤羊

主料:羊肉(肥瘦)(3000克)

调料:丁香(4克) 胡麻油(200克) 桂皮(3克) 花椒粉(8克) 料酒(25克) 胡椒粉(3克) 盐(12克)

制作:

1. 祁连山石板一块,厚约2 厘米,削平,用木炭或木柴烧热,擦油;

2. 将去骨羊肉洗净,片成薄片,贴在烤热的石板上,用瓦盆扣盖上面;

3. 将各种调料研成碎末,加食盐和料酒搅拌均匀;

4. 当羊肉每烤7~10 分钟时,起盆将调料撒到肉上,至烤熟呈金黄色时,盛盘乘热食用。

在中国烹任史上,上古之时用火熟食,以“石烹法”为最古。“石烹法”的时代当在陶器出现之前,即石器时代。那时,人们用石器做成简单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也包括“石上燔谷”,是以火烧石而熟食的原始烹饪方法。《古史考》云: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据有关史料称,石烹法有二:一是将烧热之石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水沸再使食物熟之。二是将石烧热,食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西夏石烤羊”就是用第二种方法。这种隔石而烤烙的方法传热较均匀,风味独特。五千年前的石烹遗风,至今犹存,来西北观光者无不争食。

九.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十.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