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岩永康特产有哪些 龙岩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岩永康特产有哪些 龙岩特产有哪些可带走更新时间:2022-10-06 08:10:39

一.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龙岩小吃

龙岩小吃

二.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三.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四.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康豆腐皮

永康豆腐皮

永康豆腐很有名气,永康豆腐皮也非常好吃。它是选用上等黄豆,优质山泉水精制而成,不放任何添加剂和“吊白块”。永康豆腐皮色泽金黄、皮薄、油润光亮、很有韧性,嫩滑可口、清香味美,既可直接烧煮食用,又可制作响铃、素鹅、素肠、素饼等,用作馈赠亲友比较实惠。永康豆腐皮以花街镇八字墙一带为代表。

五.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杨官水蜜桃

杨官水蜜桃

杨官水蜜桃,实际上是奉化水蜜桃,白里透红,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如蜜,营养丰富,果大似拳,大的每只重达0.25公斤以上。解放前就畅销于本地和金华、武义。近几年来,远销杭州、温州、上海、福建等地。

杨官水蜜桃,又叫加蜜桃。1936年有位叫黄老四的人,从奉化引种,经过精心嫁接培育成1000多株桃树。以后逐步发展,到五十年代后期进入产桃高峰。

由于这种水蜜桃质量特好,外地人卖桃往往以“永康桃”之名招睐顾客。

六.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武平盘菜

武平盘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平盘菜

盘菜,学名芜菁,又名蔓菁,块茎类植物,因形似盘状,故俗称“盘菜”。盘菜根如圆萝卜,盐腌晒干作咸菜名梳菜。华东一带通称香大头。芸薹属芸薹种芜菁亚种能形成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rassicacampestrisL.ssp.rapiferaMatzg(syn.B.rapa.L.),别名蔓菁、圆根、盘菜等。染色体数2n=2x=20。肥大肉质根供食用,每100克鲜重含水分87~95克、糖类3.8~6.4克、粗蛋白0.4~2.1克、纤维素0.8~2.0克、维生素C19.2~63.3毫克,以及其他矿物盐。肉质根柔嫩、致密,供炒食、煮食或腌渍。欧洲、亚洲和美洲均有栽培。

武平西郊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品种,块茎类植物,客家语称“油头”,生长期90~100天,盘菜根部肥大,呈圆盘形,叶簇生,叶色深绿,叶面有绒毛,单根重0.5~1.0kg。武平西郊盘菜从当地盘菜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其表皮光滑,皮肉黄白,肉质致密,味甜,品质好,营养丰富,煮食与腌制均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武平县成立盘菜协会,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生产标准、资料供应、产品销售”三统一,实现“种植(基地)+加工(外销)”的发展模式,有效推进西郊盘菜种植产业化进程。通过种植户、营销户努力,武平县西郊地区的平川、城厢、中山、万安、东留等5个乡镇56个村每年种植盘菜2500亩以上,产量达3750吨,可实现年产值2200多万元。西郊盘菜种植已成为主产区农民致富主要途径之一。

七.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米粉干

用优质大米精细加工而成。色泽光亮、性韧耐煮,不糊不烂,香甜爽口
( 龙岩)

八.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话李

原料配方:李果坯50千克白砂糖10千克甘草粉2.5千克香草油20克糖清100克安息香酸钠适量工艺流程:选料→制坯→漂洗→浸糖→晒制→喷油→包装→成品制作方法:1.先料:选用果大、肉厚、核小的品种(如三华李),宜在成熟时采收,也可用未熟坚硬的落果为原料。2.制坯:原料入清水洗净,放入滚动槽或陶缸中搅动擦皮,然后按100千克果子用盐10~15千克腌制15~20天。盐腌可在桶或池子中进行,先放一层果子(约6厘米厚),后撒一层盐(厚6毫米),依次一层果一层盐装满,最后在上面再撒上一层面盐,腌制5~7天以后,果子开始上浮时,可用木板(或竹罗盖)加盖,上加重物压沉。待15~20天后可取出曝晒,晒干后即为干坯。腌制时,为了增加制品脆度,100千克果实可加入明矾200克或生石灰300克。3.漂洗:将干坯放入流水缸(缸底装有进水管)或池中(每天换水2次)浸泡1~2天,待除去80~90%盐分后,取出晒至半天。4.浸糖:将白砂糖加入消水25千克入锅,加热至沸,再加入甘草粉搅拌均匀,然后将李坯倒入锅中,文火煮制约1小时,待李坯吸足糖液、果身发胀时,连同糖液一起离火,倒入木桶之中,再加入糖精及安息香酸钠,待搅拌均匀后,静置浸糖48小时左右。待果坯吸糖达到饱和程度时,即可捞出,沥去余糖液。5.晒制:将李坯摊放在竹筛上,置于阳光下曝晒。晒至八成干时,将香草油均匀喷洒在果坯上并拌和均匀。6.包装:话李经包装后即为成品。产品特点:甜酸适中,甜中带甘,食之爽口来涎,具有消凉感。风味别具一格。

九.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仙人冻

仙人冻,在广东梅州客家地区又叫“仙人板”,是闽、赣、粤客家地区十分流行的应时小吃。酷暑时节,更是仙人冻大量上市的时候。汀州的大街小巷,可见许多挑着担子的小贩,走街串巷,叫卖声此起彼伏。三两人群,或老人,或小孩围在担子前,你一碗,我一碗开心吃着仙人冻,吃完后嘴一抹又匆匆赶路,构成一幅客家的风俗画卷。

制作仙人冻主要颜料是仙人草,这是汀州山区盛产的草本类小叶绿色植物。用晒干的仙人草制作的仙人冻呈黑褐色,而用鲜仙人草制作的仙人冻呈绿色。

十.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斜背茶

龙岩斜背茶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的斜背、背洋、梅溪等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原产地斜背村的农民,祖居泉州,先是迁居漳平永福,而后又从永福迁到龙岩斜背村定居,至今已传十九代。他们定居后即开始种茶。加工出来的茶叶,以产地定名为“斜背茶”。斜背茶为高山茶类,属炒青绿茶。其干茶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以“三著黄绿”而闻名。

斜背村位于万山之巅,海拔高达1248米,背洋和梅溪两村海拔也达1000米以上。山上云雾弥漫,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时数为2058小时,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量168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5%。茶树多种植在山垅两旁或是房前屋后的零星地上。在长期独特的生态条件影响下,茶树芽叶的特性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芽梢叶色黄绿,每到春季,满园皆黄。芽叶中叶绿素含量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比绿色芽叶高。

斜背茶以大叶种菜茶炒制品质最佳。立夏左右进行采摘,不采夏、秋茶。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摊凉、足干等九道工序。全程历时4小时左右。特殊工艺促使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发生非酶性为主的生化变化,有利斜背茶“三著黄绿”品质风格的形成。

斜背茶在闽西早负盛名,现已销往厦门、广东等地,并外销新加坡等地,深受海外侨胞的嗜爱。它以独特的香气(带艾香)、浓厚的滋味、犹如新鲜橄榄的回味吸引着广大斜背茶的爱好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