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安在哪儿买商洛特产 西安特产去什么超市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安在哪儿买商洛特产 西安特产去什么超市买更新时间:2022-09-30 17:41:16

一.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洛糍粑

糍粑是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过年必备之品。糍粑排骨是一道带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新菜色,柔软的糍粑包裹着酥烂入味的排骨,再油炸至金黄,入口松化内里软滑,带有排骨肉汁,口感非常丰富。

二.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商南春茶

商南春茶以条索 紧细匀齐、颜色淡绿鲜丽,香高持久,多泡浓郁,提神开胃而在内贸市场享有盛名。据杭州茶 叶研究所鉴定,商南春茶不论在其素质还是品味方面已接近浙江炒青茶的滋味。氨基酸、儿茶 素、咖啡碱等成份含量已达到优质标准。特别是新庙乡的豆腐尖茶、王家楼茶、清泉茶,更是颜色淡绿、鲜艳,多泡香味不减,为商南春茶中的上品。

三.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黑龙口豆腐干

黑龙口豆腐干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镇的。黑龙口豆腐干色泽微黄亮丽,质地细腻,咸淡适中,油香鲜美,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道地的绿色保健食品,有“玉脂”、“软黄金”、“琼浆”等美称。

黑龙口镇地处秦岭山脚,丹江源头,距州城大约30公里,312国道、101省道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境内群山环绕,沟岔纵横,山川兼具,海拔高,温差大,适合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特殊的地理条件成就了特殊的饮食风俗。据了解,黑龙口制作豆腐干的手艺已有上百年历史,目前,全镇常年制作豆腐干对外出售的大约有200户。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黑龙口”牌豆腐制品,2009年5月,经过多方努力,一家集“种植、收购、储藏、加工、研发、营销、物流”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合作社(协会)”的豆腐制品生产企业——商州区鑫丰汇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公司位于黑龙口镇西2公里处原老312国道边,。公司生产系列豆制品产品均通过了QS认证,年产豆制品产品450吨,形成了以商洛“黑龙口”牌浆水豆制品系列产品为优势产品的八个规格品种。现主要产品有:盒装“黑龙口”牌豆腐干、散豆腐干、豆腐皮、散装鲜豆腐等各类豆制品、小食品,年产值达1千多万元。已发展成为商洛豆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黑龙口”牌豆腐制品之所以受众人青睐,其原因有五:一是做豆腐的水质优,黑龙口地处秦岭山脉南麓丹江源头,秦岭脚下,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天然的水源,山泉、小溪从岩缝中渗出,既无污染又无杂质;二是黑龙口豆腐制作原料黄豆好,当地人都用自己种的黄豆来加工,本地高山黄豆的生长周期长,营养价值高;三是用酸菜浆水点豆腐,而不是用石膏等;四是制作的工艺讲究,点豆腐全凭一技功夫,浆水温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同时用眼力来判断浆水转换豆腐脑的过程;五是将初步做好的豆腐块放置阴凉处晾晒七、八天后,再用特制的卤水卤制一次,然后再晾干,如此反复卤、晾三到四次,豆腐干方才加工完成。加工程序缺一不可。因此,黑龙口人制作出来的豆腐不仅颜色金黄,柔软有筋,食之回味无穷,而且保持了豆腐最原始的口味,是真正的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

“黑龙口”牌豆制品不仅在商洛小有名气,而且享誉西安等地,已深深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成为老百姓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素食佳肴。

四.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州核桃

商州核桃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商州核桃以果大、皮薄、仁饱、油香而享誉国内外。

商州是以中低山为主的土石山区,全区农耕地715286亩中,有坡耕地516043亩(其中:26°以上坡耕地209576亩)。有着适宜核桃生长的土壤气候条件,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四旁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现有30万亩土地资源适宜核桃基地建设。

商州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产区。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核桃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核桃产业发展实现了由零散栽植向集中规模发展的转变,由实生建园向良种建园的转变,由低档次建设向标准化建园的转变,由单一扩大基地规模向新发展与嫁接改造和综合科管并重转变。截止2010年6月底,全区核桃面积发展到36.22万亩,其中良种建园7万亩,年总产达5800吨,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260元,户均收入1040元。核桃已成为商州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五.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镇安大板栗

镇安大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镇安大板栗以其个大、甜脆、含淀粉率高的独特之点,赢得了荣誉。早在明末、清初,我国古都北京、长安(今西安)以及太原、洛阳等城市的商贩就打出了“镇安糖炒大板栗”的标签。

镇安板栗树是乡土树种,系天然生长之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商洛各县均有分布。据一九六零年中央林业部干果研究室来镇安考察,认为板栗树的祖先地在镇安县回龙乡的梓桥沟和小木岭山系的栗湾堂(今柞小辖),并鉴定为优良品种。一九七零年将镇安县大板栗编入中国果树栽培学教科书。一九七八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将镇安大板栗栽入《陕西果树志》。镇安大板栗树是用当地野毛栗树嫁接而成。工序是:每年春季果农从板栗树剪来长150至 200公分长的枝条,插于30至50公分粗齐头断茎的毛栗树茎上,用胶泥严封接头伤口。待接枝发芽成活,便是大板栗树了。板栗树生长块慢与幼林抚育有直接关系。一般3至4年就有挂果,7至8年果苞满枝,10至15年进入盛果期。五月开花,花落结果,八至九月成熟。果实外壳满刺青苞,成熟后青苞炸裂,即显露出颗颗大板栗。每个栗苞含果实2至3颗,果扁圆,棕褐色,壳嘴有柔毛,贴果实处有膜皮,果肉呈乳黄色。果实颗均重量35至45克。

镇安大板栗营养丰富,味道甜脆。据测定含淀粉72.38%、糖4.7%、每百克中含糖量14克左右相当于等量面粉的含糖量,是红薯含糖量的一倍。虽说栗子所含蛋白质只是等量面粉的一半 ,但在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方面都大大超过大米或面粉,在含钙、磷方面和大米、面粉相等。然而栗子甘美可口,老幼皆宜,所以是有名的木本粮食。同时,生栗子还是一昧良药 。如患肾虚、腰脚无力症,每日食生栗3至5颗,细嚼慢咽,久必强健;如患跌打损伤、筋骨肿痛或竹刺入肉者,将鲜栗捣烂如泥敷患处,有止痛、止血、吸出脓物的功效。

六.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豆腐

洛南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南豆腐是陕西商洛洛南县的。洛南豆腐位于秦岭南麓腹地的洛南县,因县城境内有一条长河穿境而过,县城地处洛河的南边,故而得名“洛南县”。久居洛南的人或到过洛南的人都知道洛南出产的豆腐驰名省内外,早在数百年前的明清时期就久负盛名,曾被皇室御为进膳贡品,并随当年地方商贾走货南北各地,民间有句说法:外地人来洛南,如果没有吃到一顿洛南的农家豆腐,洛南你算是白去了。

洛南豆腐尤以洛南县的洛源镇为主产地,后来遍布洛南各乡镇,洛南豆腐,雪白如玉,吃着柔软、细嫩、劲道、香醇!在城里乡里,豆腐都是一道好菜。蘸豆腐、炒豆腐、烩豆腐、水煮豆腐、油炸豆腐、豆腐丸子……,吃法多得不可胜数。洛南豆腐,被当做稀罕食品,常常赠送亲友,后来由于出产量大,不好保管,农户就把食后剩余的豆腐切成方块状,放盐水中煮过,放置太阳下晾晒至干缩状,于是就有了“洛河源豆腐干”的盛传。洛南豆腐干吃起来劲道入味,爽口,销往周边省份,于是乎盛传一句口头语“豆腐得味,胜似燕窝”之说。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洛源镇、永丰镇、景村镇、古城镇、三要镇、灵口镇、柏峪寺8个镇及城关、四皓2个街道办现辖行政区域。

七.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寺坡橡子凉粉

在洛南县,寺坡的橡子凉粉历史悠久。寺坡乡南山盛产橡树,人们把成熟的橡子打回来,去外壳,晾晒干,然后打成淀粉,再用淀粉做凉粉,每公斤橡子可以做2公斤凉粉。橡子凉粉制作工艺较复杂,尤其是对水的要求十分严格,寺坡群众多用本地南山里流出的无污染的泉水,凉粉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高塬村八组的李天民做橡子凉粉,已有8年的时间,最初只是在寺坡乡及附近的几个集镇上卖,后来逐渐打开了销路,他与商州洛南的一些饭店签下合同,需要时按时送货,平均每天出售40多公斤,价格4元1公斤,他靠卖橡子凉粉年收入1.5万余元,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今年西安、渭南的一些饭店又与他签了供货合同。在高塬村,已有30多户农民靠卖橡子凉粉脱了贫。

据了解,为了做大橡子凉粉这一风味,寺坡乡当地政府已多方协调,准备修建橡子凉粉加工厂,将寺坡橡子凉粉销往更多的地方。

八.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陕西黑木耳

黑木耳,史称“上洛耳”,系天然的食用菌,历史悠久。《续修商志》载:“万山栎树繁多,土人伐木耳,近年收买成包,水陆发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可见商洛木耳自古与郧耳齐名,久负盛誉,是请客酬宾、馈赠亲友之佳品。商洛黑木耳片大、肉厚,鲜而不腐,味道清香,有化毛之效。用木耳炒大肉,肥而不腻;与各种菜看均可配合,营养价值极高。每百克黑木耳中含蛋白质10.6克、脂肪质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纤维素7克,还有多种维生素和肝糖等。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滋阴壮阳、清肺益气、补血和血,治疗妇女产后虚弱和手足抽筋麻木、分解纤维杂质、清涤肠胃等功效。对轻纺、矿业职工有保健特效。镇安县外贸公司生产的压缩木耳质优价廉,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黑木耳有十几个品种。棕树生耳,叫光耳子,品质最佳,属大宗收入。商洛黑木耳就是指的栋树耳。构树生耳,叫毛耳子,背面多毛,体重质差。桑耳、槐耳、榆耳、柳耳、杨耳、柿耳都可食用,但味均不及光耳。 商洛黑木耳全区各县、市都有,主要用栋树人工培育生产以丹风、商南为主产县,产量分别占全区30%、25%左右。1998年全区产木耳541吨成为全区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九. 陕西省 西安 灞桥区 西安甑糕

甑糕是西安的特色小吃。蒸糕的深口大铁锅古名为“甑”,因此而得名。甑糕质地柔软细腻,这种甜品小吃是用糯米、云豆和红枣蒸成,蒸熟后香味四溢。甑糕的下层白饭渗入枣色,呈鲜润的绛红色泽,上面一层云豆,呈咖啡的褐色,再上层便是暗红色的枣泥,最后枣泥上又撒一层碧绿的葡萄干,卖相诱人。甑糕口感黏软香甜,又很饱腹,是当地人常吃的食品。

甑糕,是关中地区的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黏甜。在西安以莲湖区穆斯林制作的甑糕最为美味。西安回民街的“东南亚甑糕王”更是声名远播。

简介

在西安和关中地区,有一种深受群众喜受,物美价廉的传统早餐食品,叫做“甑糕”。甑糕,用甑做出的糕也。甑为棕色,糕有枣亦为棕色,甑碗小而粗瓷,釉舟为棕色,食之,色泽入目,合谐安心。

顾名思义,“甑糕”就是以红枣和糯米为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甑糕米枣交融,老幼咸宜,营养丰富,滋补性强,色泽鲜润,绵软粘甜,浓香扑鼻,久食不厌,风味独特。

甑糕是灵宝的地方风味小吃,相传,几百年前由陕西传入。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故而甑糕也叫劲糕。据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甑,近年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以灵宝毛头枣最好)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

蒸甑糕时,将甑放在一个大口锅上,锅中添水,再将浸泡好的糯米、红枣铺在甑底。具体地说,要先铺红枣一层,再铺糯米一层,如此一层夹一层,共铺七层(三层米四层枣)。铺完后盖上湿布和锅盖。用旺火烧开,上汽后取湿布洒上清水,反复洒水三次,最后用文火焖蒸,五六小时后即可蒸成。

甑糕,形色俱佳,软硬适度,软甜粘劲,味道醇厚,实为冬春早点的佳品。

制作工艺

原料:甑糕的原料是江米10斤(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3斤、(以灵宝毛头枣最好)、水30斤、葡萄干适量。

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

做法:做甑糕在四关:

一泡米,米是糯米,水是清水,浸一晌,米心泡开,淘洗数遍,去浮沫,沥水分。

二装甑,先枣子、葡萄干,后米,一层铺一层,一层比一层多,最后上面再铺一层红枣(蜜枣)、葡萄干收顶。

三火功,一般是大火蒸约两小时后改用慢火再蒸五、六小时。

四加水,一为甑内的枣米加温水,使枣米交融,二为从放气口给大口锅加凉水,使锅内产生热气冲入甑内。

这样制作出的甑糕,不仅层层软硬适度,而且色泽鲜润,吃起来粘甜适口,滋味特美。

制作要领

西安甑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红枣。其比例是:糯米65%、红枣35%。制作技艺比较别致,尤其要掌握好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几个环节。西安甑糕,以莲湖区麻家什字穆斯林制作的为最佳。做甑糕要会蒸,还要会铲,会装碟,用专用铲刀将甑糕铲得枣米交融,红白相映,装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诱人食欲。80年代,西安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制作甑糕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王稳记,授予“甑糕技师”的技术职称。

十.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镇安核桃

核桃,亦称“胡桃”,属胡桃科落叶乔木,为油料树种。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肠”之功效,中医多用于温肺补肾,主治喘咳、肾虚、腰腿痛疼等症,常被称为“万岁子”,“长寿果”。现在用它作原料制作糖果、饮料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