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商洛特产裤衩果 陕西特产水果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商洛特产裤衩果 陕西特产水果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9-27 22:04:31

一.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岭沟米

岭沟米是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西口镇岭沟村的。岭沟红米色呈肉红,颗粒饱满,气味馨香,下锅煮蒸,浓香顿生,饭熟揭锅,郁香满怀,入口品嚼,甘馨味长。

岭沟米,产在镇安县西口镇岭沟村,曾为“贡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陕西布政司选岭沟米进献,慈禧以米为餐,香味奇特,久聚不散,沁人心脾,当即定为“贡米”。自此,“岭沟米”就成了王室御用物。

岭沟米生长的小地名叫杨家沟口。属北阳山谷地,山势宽敞,属“喀斯特”地貌。杨家沟口的水田中心,有碗口粗一股子浸水泉,常年涌流不息。泉水呈淡红色,油质状,夏季清凉,冬不结冰,浇灌着这片水田,得这股神水之助,这里的水田产出的大米清香袭人,尤其泉水四周的核心地块,更是馨香无比。

岭沟米的品种是地方古老的“冷水红”。约有百余年历史,其色呈肉红色。籽粒饱满。岭沟米下锅煮蒸,浓香立生,饭熟揭盖,郁香满怀;故有“一家煮饭,十里飘香”的赞语,也有“香米”之誉称。

解放后,“岭沟米”依然有名。1955年,陕西省委选购岭沟精米200斤由外事交际处招待外宾。1961年粮食部门遵照上级指示,定为镇安上等米,予以加价收购。1966年程家川稻农选精米50斤,上京敬献毛泽东主席、1总理。迄今,岭沟米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品质更佳,产量更大。已成为当地人民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每到收获季节,八方客商争相购买。

二.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果桑

临潼果桑

临潼区果桑生产主要以新丰街办湾李村、皂安村、五店村、樊赵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街办、村组,发展规模已达5200余亩,其中挂果园3500余亩。栽植品种主要是陕临1号、陕临2号、陕临3号、陕临4号。果品除供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土耳其等国。

三.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洛糍粑

糍粑是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人们习惯于在春节前制作,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过年必备之品。糍粑排骨是一道带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新菜色,柔软的糍粑包裹着酥烂入味的排骨,再油炸至金黄,入口松化内里软滑,带有排骨肉汁,口感非常丰富。

四.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山阳龙须草

“少时青青老来黄七搓八扭结成双。春打草鞋走山路夏编凉席铺软床。秋织蓑衣遮风雨,冬拧绳索套麝香。更喜姑娘手艺巧,精制草编销远洋。”这首在山阳县广为流传的歌谣,唱出了商州“三宝”之一龙须草的用途。唱者自豪,听者悦耳。山阳龙须草叶狭线形,丝象龙须而得名。其命名还有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统一华夏后,教民耕种,他遍尝白草,探索草性,正当他跋山涉水找到繁殖力最强的生长在商州境内的龙须草时,天空突来玉龙,传玉帝圣旨,说黄帝劳苦功高,封为天皇,令其速回天宫。人们不舍黄帝离去,苦苦抓住龙须不放。但午时三刻已到,玉龙腾空而去,人们手抓的龙须全然变成了金色的龙须草,惠泽当地百姓。这里的龙须草长达一米,是一种很理想的纤维资源,本色金黄,有光泽,且易染色。它系野生之物,山阳人民采取草籽繁殖和分根栽培的办法,大力发展,全县各地均有分布,年产量干吨左右。先时人们用之搓绳、打草鞋、造纸、编蓑衣。建国后,国家大量收购,充人造棉、人造丝和优质纸原料。1972年以来,色河中村等地农民利用龙须草编织地垫、凉席;门帘等,出口日本、美国、东南亚、西欧一些国家和地区,换取外汇,成为山阳县的大宗外贸商品。

龙须草自古为山阳县“三宝之一”。现在是该县大宗外贸商品。

龙须草系天然资源,野生之物,可进行人工栽培。它叶狭线形,本色金黄,有光泽,且 易染色,进行工艺编织。它用途广泛,是人造革,人造丝,和优质纸的原料,又可编成地垫、凉席、门帘等生活工艺品。

五.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孝义湾柿饼

孝义湾柿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孝义湾”原为“孝爷湾”。相传,有位聪明贤慧又孝顺的媳妇,为让老人能常年吃到柿子,自制了美味的柿饼,不嚼即化,味赛蜜饯,且久放不坏。当地家家户户也都效仿她做柿饼孝敬老人,此地便有了“孝爷湾”的美名。明祟帧年间,商州知府带孝爷湾柿饼进贡。祟帧食后,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连连称赞,问:“此品何名出自何地”答:“此乃柿饼!系臣辖地商州孝爷湾所产”。祟帧曰:“‘爷’焉能乱用?联念此地百姓孝道仁义,改名孝义湾吧!”从此,“孝爷湾”改名“孝义湾”,一直沿用至今,孝义湾柿饼随之也更加有名。

将捏果晒干后的柿饼放入笼或大缸中堆捂,每1~2天翻动一次,以防柿饼粘在一起。翻动时结合检查柿饼是否全部干燥以及理正果形,不够干的要补晒,果形不正的要理正。将柿饼放在木板上用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的木板在柿蒂上面旋转压平,蒂歪的要移正,然后将柿饼翻转压平,使之端正美观,呈饼状。这些经整形的柿饼,放于竹筛内晒一天,然后全部柿饼装入容器中起霜。

柿饼起霜的多少与堆捂时的干湿度有关。柿饼过干不易回软、出霜薄而少;柿饼过湿亦不易起霜,即使起霜也易受感染。干湿度适中的柿饼,起霜快而多。上霜时析出的白色结晶,其主要成分是甘露醇和葡萄糖,能润肺止痰。各地上霜方法不一,一般方法是用陶瓷缸,将缸置于阴凉处,两饼相合,1层柿皮、l层柿饼置于缸内,装满后上面盖l层柿皮,然后封缸,约经30天即可出霜。

成品柿饼装在密封、防虫、防鼠、防潮的陶瓷容器里,为了防止因柿饼水分大,互相接触溶化柿霜,影响美观,也将一些较干的柿子皮随柿饼混合装入,将容器置于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贮存。

孝义湾的传说

说起孝义湾的柿饼,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孝义湾村里有位聪明贤慧的媳妇,为使她的老人常年能吃到鲜柿子,便试着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放在外面让太阳晒,晒软了再用手捏捏了又晒,反复多次后,收藏在缸内。次年春上,打开缸盖,只见捏过的柿子上长了层白花花的柿霜。便顺手模出一个掰开,那色泽红润似牛肉扯一片搭嘴一尝,不嚼即化,味赛蜜饯,且久放不坏。由于经过这家媳妇的削、捏、晒、捂后的柿子似饼状所以人们称之为“柿饼”。从此,家家户户也都仿照做柿饼孝敬老人。因这里孝敬老人出名以后人们便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孝爷湾”的美名。明朝祟帧年间.商州有位姓黄的知府曾特意带了“孝爷湾”的柿饼进京朝贡皇上,皇上将柿饼放进口中嚼时,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

便连连称赞,忙问:“此品何名?出自何地?”黄知府回答道:“此乃柿饼也!系臣辖地商州孝爷湾所产”。“啊!”皇上惊曰:“食品倒是极好,只是这个地名有点……”黄知府遂将此地的风土人情详告皇上,皇上说:“‘爷’焉能乱用,岂不知寡人乃天下最大的爷。朕念此地百姓孝道仁义,改名孝义湾吧!”从此,“孝爷湾”就改名为“孝义湾”,一直沿用至今,孝义湾柿饼随之就更加出名了。

地域范围

孝义湾柿饼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孝义镇,东经110°07ˊ20〞-110°10ˊ46〞,北纬33°39ˊ36〞-33°47ˊ34〞。辖12个行政村:刘一、刘二、老山沟、甘河、青岗坪、白草岭、张碾子、张村、陈巷、吕涧、代街、李河滩。东临丹凤县棣花镇;南接山阳两岭乡;西、北与夜村镇接壤。区域面积为60平方公里,年总生产规模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色泽:表面潮霜均匀、色白;果肉为豆沙色发亮 滋味:品质甜软、耐嚼可口,有柿饼特有的滋味和品质 组织形态:大小均匀、果肉细腻、无核、无肉眼可见之杂质 2、内在品质指标:柿饼中除含丰富的蛋白质、果糖、脂肪、钙、磷、胡萝卜素及热量外,还含有较高的镁、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成分,有止咳、袪痰、润肺、止血之功效。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43.78%,高出对照9.71%。 3、安全要求: GB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要求。NY5241—2004无公害食品柿,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六.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锅盔

锅盔,一种烤制的面食。一个废旧油桶,揭去上盖,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间,再配上一块案板,这就可以开张了。制作锅盔一般是两个人,一人称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个则可叫成红案,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轻,细听尊便。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将醒好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

七.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丹凤核桃

丹凤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丹凤县陕西乃至全国林业大县和核桃主产区,是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作出“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重要批示的发祥地,同年9月,国务院在该县召开了全国十六省(市)代表参加的核桃生产现场会,大大激发和鼓舞着丹凤30万人民一代又一代发展核桃产业的热情。多年来,该县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和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坚持良种建园和老树改造两手抓,全面推进核桃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核桃栽培面积达26.5万亩、536.5万株,其中良种栽培面积10.5万亩、315万株。核桃总产达到1.38万吨,产值达2.76亿元,已成为丹凤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全县农民收入的主要项目。

地域范围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秦岭东南麓,东经110°7′49″-110°49′33″,北纬33°21′32″-33°57′4″。南北相对高差1645.9米,海拔412米-2057.9米。丹凤核桃生产地在丹凤县境内东至桃坪大老林沟,西至棣花的雷家坡,南至竹林关的雷家洞,北至庾岭的陈家铺,涉及21个乡镇208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生产面积6710公顷,年总产量587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丹凤核桃生产地是土石山区,全境呈“掌状”地貌,北玉皇顶与南雷家洞(海拔412米)间最大相对高差1645.9米,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体划分为河谷川塬、低山丘陵、中山三个农业地貌形态。垂直分布着水稻土、潮土、淤土、紫色土、褐土、黄棕壤、棕壤,pH值6.3-8.3,土壤容重1.03-1.75g/cm3,土壤孔隙度50-55%,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0.8-3.09%之间。

(2)水文情况:丹凤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丹江、银花河、武关河、老君河、资峪河等14条,均属长江水系。总径流量12.28亿立方米,水库7座,塘池2座。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其次为山涧泉水。河流平时清澈见底,汛期水量猛增。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又以泉水形式出露,排泄于河流,转化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g/L的重碳酸

盐型淡水,pH值7.4-8.9,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丹凤县属凉亚热带半湿润和东部季风暖温带过度性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东南季风直入、冬季西北季风活跃,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056小时,年总幅量122.7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687.4mm。年平均气温13.8℃,大于0℃积温5103.6℃,大于5℃积温4899.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217天,年有效生长期长。由于核桃是温带树种,丹凤的气候特点,对其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核桃在丹凤栽培历史悠久,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先在京都长安试种,不适。后移植商洛山中,生长旺盛,挂果累累。唐代以后,丹凤核桃已有相当规模。清《直隶商州总志》载,“商洛果之最盛者无如核桃。”50年代后期核桃就成了丹凤的主导产业,且受到了国、省、市的赞誉,当时的商洛地委、行署为了推行丹凤的经验作出了“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决定,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尚,并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作了专门批示,号召全国推广。如今,核桃已成为丹凤的当家产品,2007年丹凤核桃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果品。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龙驹寨镇、棣花镇、商镇、资峪乡、月日乡、寺坪镇、庾岭镇、蔡川镇、峦庄镇、双槽乡、铁峪铺镇、武关镇、赵川乡、花园乡、东岭乡、竹林关镇、土门镇、留仙坪乡、桃坪乡、花瓶子乡、毛里岗乡、丹江社区、中街社区、凤麓社区、水泉社区等21个乡镇四个社区,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品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6)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用经审定推广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适于丹凤种植的核桃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丹凤核桃生产执行《丹凤县核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2000)等标准。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核桃必须达到完全成熟期才能采收。核桃完全成熟的特征:外果皮由青变黄,顶部出现裂缝,总苞自然开裂,容易剥离。核桃壳坚硬,呈黄白色或棕色。当全树80%的核桃成熟(约有1/5顶部出现裂缝)为最适采收期。果实采收后,拣出脱皮果,对未脱青皮的,用40%的乙烯利水剂浸醮或喷雾。堆沤3-5天后,及时脱皮。将脱皮果用水洗净后立即晾干或烘干。

(5)生产记录要求:丹凤核桃的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生产操作日期、农业投入品的种类、生产厂家、施用时间、施用量等,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丹凤核桃坚果方椭园形,横径35-55mm,外壳黄白色,壳面洁净,缝合线紧密,无露仁、虫蛀、霉变、异味、破损、空壳、黑斑和出油。无杂质、未经化学漂洗处理,坚果含水量≤8%,且取仁容易,种仁饱满,仁色黄白。平均果重大于10g,空粒果小于1%,破损果小于0.1%,黑斑果小于0.1%,出仁率大于50%。

(2)内在品质指标:丹凤核桃富含磷、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核桃仁含脂肪60-70%,粗蛋白在1.5%以上,糖在10%以上。

(3)安全要求:丹凤核桃执行《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NY5307-2005)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丹凤核桃采用的包装袋为麻袋或编织袋。包装袋上注明产品批号并加注“丹凤核桃”字样,并执行国家有关包装标识的标准和要求。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八.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商南春茶

商南春茶以条索 紧细匀齐、颜色淡绿鲜丽,香高持久,多泡浓郁,提神开胃而在内贸市场享有盛名。据杭州茶 叶研究所鉴定,商南春茶不论在其素质还是品味方面已接近浙江炒青茶的滋味。氨基酸、儿茶 素、咖啡碱等成份含量已达到优质标准。特别是新庙乡的豆腐尖茶、王家楼茶、清泉茶,更是颜色淡绿、鲜艳,多泡香味不减,为商南春茶中的上品。

九. 香港 如意果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汤圆的孖生兄弟,加姜汁特别祛寒正气。“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