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山特产小吃美食 中山本地的正宗特色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山特产小吃美食 中山本地的正宗特色美食更新时间:2022-09-30 20:35:07

一. 陕西省 西安 阎良区 西安小吃

西安小吃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先锋乡里美食

“乡里”牌系列肉制品作为湖南,已拥有腊制品系列、熟食系列、礼盒系列等三大系列六十余个品种。“乡里”牌腊肉、瘦肉、香肠、腊鸡、腊鸭、腊鱼等产品深受大众喜爱,四喜礼盒、六顺礼盒、十全十美礼盒成为人们送礼时尚,“乡里”牌系列肉制品荣获湖南省“质量信得过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以及“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等多种荣誉称号。 公司地址:湘潭市高山乡路怀义亭 邮 编:411100 电 话:0732-2371187 2371340( 长沙)

三. 台湾省 宜兰县 罗东小吃

以罗东公园为核心的罗东小吃,集传统与现代各家小吃于一体,日夜皆营,知名度颇高,是多数人走访罗东必到之处。作为木材集散地的罗东发展成为工商重镇后,镇上逐渐聚集商家、小吃摊,林场肉焿、崔记早点便是著名的食摊;近年来,随着观光事业的推进,罗东公园周边的公园路、中山路一带,更进而规划为观光夜市,店面整齐划一,著实吸引不少人潮。每至傍晚,夜市内成排的商家开始点亮灯火,而人潮也陆续涌入,夜市内几乎都是小吃摊,蚵仔煎、担仔面、虱目鱼……都有着浓浓的乡土味。虽名为夜市,但其实许多店家在中午,甚至早上就开始营业,如知名的张秀雄咸米苔目即是,因此,不论何时到来,都有多种美味可供选择。( 宜兰县)

四. 广东省 中山 罗氏沼虾

亦称白脚虾、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素有淡水虾王之称。原产地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富有一般淡水虾类的风味之外,成熟的罗氏沼虾头胸甲内充满了生殖腺,具有近似于蟹黄的特殊鲜美之味。每百克虾肉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白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海味品。

形态特征

体肥大,青褐色。每节腹部有附肢1对,尾部附肢变化为尾扇。头胸部粗大,腹部起向后逐渐变细。头胸部包括头部6节,胸部8节,由一个外壳包围。腹部7节,每节各有一壳包围。附肢每节1对,变化较大,由前向后分别为两对触角,3对颚,3对颚足,5对步足,5对游泳足,1对尾扇。成虾个体一般雄性大于雌性,最大个体雄性体长可达40厘米,重600克;雌性体长可达25厘米,重200克。雄性第二步足特别大,呈蔚蓝色。

产地产季

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60年代以来,先后移养于亚洲、欧洲、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1976年自日本引进我国,目前主要在南方l0多个省(市、区)推广养殖,以广东发展最快。

生物学特性

罗氏沼虾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食谱广,营养丰富的经济虾类,体型大,最大可40厘米,重600克,原产东南亚一带。池塘养殖虾体多呈灰黄色,不耐低温,生长适宜水温为20~34℃,对水体溶氧量要求较高。 罗氏沼虾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偏爱动物性食物,人工饲养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7~38%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含量约占20%,植物蛋白质占17~18%。刚孵出的罗氏沼虾体长1.7~2.0毫米,经两个月可长至3厘米左右的小虾。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经5个月饲养,平均体重可达30克左右。

五. 广东省 中山 鱼肠蒸蛋

沙溪河涌密布,鱼类繁多,鱼是沙溪人的桌上美肴,而肥大的鱼肠过去只是当作三禽的饲料,后来,有人觉得扔掉了甚可惜,就用来炒菜,但炒鱼肠很韧,很多人无法接受,于是,有人就将它剁成碎块,可是吃起来又有点腻腻的感觉,不敢多吃。有人见到韭菜可以蒸蛋,于是尝试着把剁碎的鱼肠与蛋一起蒸吃。如此制作,味道果然不同,不仅鱼肠的腥味没有了,蒸蛋即使老火了,也满好吃的,于是就有了鱼肠蒸蛋。

现在沙溪人制作鱼肠蒸蛋的技巧已经大大改进,他们的鱼肠蒸蛋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吃起来另有一番风味。

鱼肠蒸蛋的制作方法:选用肥鱼肠,剪开洗干净,加姜葱汁飞水,再浸鱼肠令其去腥。待鱼肠过冷河后,将其切碎,用果皮、油炸鬼的碎末垫在瓦钵的底部,加进冬菇粒、烧肉粒、果皮、胡椒粉、盐、蛋等与鱼肠混合,隔水蒸20分钟,上桌时连同钵子一起上。如果想酥香一点,可以将鱼肠蒸蛋连同盛装它的钵子一起放进油锅里炸上20秒即可。

此菜略带辛辣,但很有口感,而且令人回味。

六. 广东省 中山 广东腊肉

广东腊肉,是中国广东省的当地,别具一番风味,此为广东民间风味,家家会做,日味咸香,肥而不腻,受到普遍欢迎。腊肉呈显金黄色,味香鲜美

制法:将猪肋条剔净硬骨、奶脯等,切成长40厘米的条。

洗去浮油,放入“调料液”(按每5千克肉计,用砂糖300克、曲酒125克、上等酱油500克、盐150克、硝10克调和而成)中,浸泡8--10小时取出。

挂在竹竿上,用青炭火烤3昼夜,即成色泽金黄、味香鲜浓的腊肉(也可利用日光暴晒,至晒干晒透晒出油时止)。

特点:食用方便,蒸熟、切片均可,是下酒佳肴;如果炒着吃,味道更好。

工艺关键

五花肉改成长40厘米、宽3.5厘米的长条形,放一盘中,用以上调料拌匀,腌七天后取出

在每条肉厚的一端,连皮带肉斜刀拉一小口,将线绳穿过系上,挂于竹竿上,放置阳光下通风处,干后盛盆装起,放在干燥处。

食用时洗净尘土,用旺火蒸约25分钟取出,斜刀切成片即可。

将干的腊肉放在盆内,置阴凉干燥处贮存。在洗尘土时可用毛刷刷洗。

七. 广东省 中山 钵仔禾虫

禾虫,产于水稻田淤泥中故名。中山沙田广阔,历来盛产禾虫,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满,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节令之间,禾虫钻出泥面,这时用网具装捕。禾虫含丰富蛋白质、脂肪、铁、磷和维生素B等,营养价值高,味道非常鲜美、香甜,极受珠江三角洲群众所喜爱。禾虫的吃法有多种,有炖钵仔禾虫、生炒禾虫、晒禾虫干、制禾虫酱或禾虫饼、煲禾虫莲藕眉豆汤等,其中钵仔禾虫最受食客喜爱。

其制法一般是将禾虫洗净后放钵仔中用剪刀剪碎至充分出浆,再加上适量捣碎的蒜茸、陈皮、粉丝、旦白、榄角和油、盐等调味拌匀,放钵于锅中隔水炖熟,再将钵仔禾虫移至慢火炭炉或电炉上烘至干水有焦香味即可上桌。如将钵仔中烘好的禾虫切件用生猪网油包裹放油锅炸至微焦,其味则更佳。由于禾虫味甘香、性温,能补脾、暖胃、生血、利小便、去脚气,属滋补食疗上品。

八. 广东省 中山 神湾菠萝

神湾菠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菠萝又叫凤梨,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巴西,16世纪中期由葡萄牙的传教士带到澳门,然后引进到广东各地,后在广西、福建、台湾等省栽种,经过长期的选育,陆续生产了许多品种。菠萝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盛产于中山市神湾镇的菠萝,名之为“神湾菠萝”。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的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菠萝,一般每个重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的是肉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齿颊留香,经久不散。

通常神湾菠萝的吃法有四种:一是去皮鲜吃,可免其他地方所产菠萝要蘸盐水的麻烦,吃起来满口芳香;二是榨汁鲜饮,消暑解渴,香味浓郁;三是烹制成菠萝鸡,成为一道筵席名菜;四是制成罐头,成为旅游佳品。

中山著名的神湾菠萝,原有两个品种,一种果大,食后感觉麻口,称为旧种,现已无存;另一种是新品种,又称“金山种”即现闻名的神湾菠萝,果黄色,果眼浅,果心可食。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神湾镇的人们就开始种植菠萝,在1937至1939年期间,神湾菠萝的种植最盛,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少的2000-3000株,多的8000-10000株。

神湾菠萝不仅国内闻名,在国外也享有美誉,它载着中山人民的深情厚意,远涉重洋,闻名于世。这就是中山的名——神湾菠萝。

神湾菠萝产地范围为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现瞎行政区域。

九. 广东省 中山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的岭南人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民间中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市场的摊档里,一串串、一排排挂起的各式腊味制品,在灯光的辉映下,玛瑙般的鲜亮,流光溢彩,浓浓的腊肉香味,吸引着人们在摊档前流连往返。在这些腊味摊档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标示“黄圃腊味”商标的产品。

黄圃,是广东省中山市最北部的著名市镇。西北与顺德市为邻,东北与番禺市隔江相望。相传宁代兵灾,南雄珠玑巷先民乘筏逃难到这里,看到遍地黄花,美如园圃,就在这里登岸定居,称这里为黄圃。

千百年来,美丽的珠江为三角洲带来了大片富饶的冲积平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黄圃人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比的智慧,总结了连联合国农业发展部门都赞许的农、畜、鱼循环饲养的农业生产体系:塘基上种果种菜,塘边搭棚养猪养鸭,猪、鸭的排泄物养鱼,鱼塘泥肥田种果种菜。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生命力,时至今天,丝苗米、淡水鱼虾、果蔗、香大蕉、四时蔬菜远近驰名。历史上蛋肉兼用的中山麻鸭、膘厚肠肥的大花白肥猪是这里的名产。这些名产令黄圃商人大动脑筋:把这初级的农产品转变成高级的商品-腊味制作方法就在这时候创造出来了。

相传,始作腊肠的是大黄圃一卖粥档主,名叫王洪(人称老洪先生)。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气奇冷,雪雨纷飞,王洪准备的肉料—猪肉、猪肝、粉肠卖不出去。王洪遂用盐、糖、酱油等东西把肉料腌起来。连天阴雨,王洪只好将粉肠掰衣,将猪肉切粒,塞进肠衣,用水草分截绑好。天晴,经数天的风吹日晒,王洪的制品,吃起来别有风味,且耐储藏。王洪继续如法炮制,设档出售。因此物是猪肉辅以肠衣制成,形如猪肠,故名腊肠。腊肠,以其独特的风味、耐储藏的特性,名声日噪,求过于供。大黄圃人争相仿制。后来,更有依照腌制腊肠的方法,用五花肉制成腊肉。

由于三角洲天热潮湿,聪明的黄圃人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的办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腊肉。之后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渐渐总结中一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自此,黄圃人制作腊味的技艺闻名于世。早在三、四十年代,黄圃人在广州市开设了“沧洲”、“八百载”等烧腊店;广州著名的“皇上皇”、香港的“荣华”烧腊味店,也专聘黄圃师傅坐案,历代相传。黄圃腊味现已成为中外驰名的名店名牌产品。

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关于确定“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复函》(中府办函[2004]44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