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家乡的特产牡丹作文450字 家乡的牡丹450字左右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家乡的特产牡丹作文450字 家乡的牡丹450字左右更新时间:2022-09-27 04:32:12

一.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二.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三.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河州牡丹

牡丹争艳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

河州牡丹,历史悠久。早在800年前,牡丹已绽放于临夏大地,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浪牡丹”之风盛行,经久不衰。在花乡歌海的临夏,对牡丹的钟爱,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作画、刺绣、吟唱到砖雕、木刻、彩绘,无不以牡丹为题材。今日的河州牡丹,已成为临夏市市花,象征着临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州牡丹,名冠神州。魏紫、姚黄、梨花雪、粉西施、佛头青、朱砂红、花二乔、绿蝴蝶、醉贵妃等牡丹显遗遍布临夏,争奇斗妍,而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显明紫斑而得名,其基本花色有红、白、紫、黄等多种,树冠高达两米,花大盈尺、端庄妩媚、花香袭人、色泽艳丽、一簇簇如花伞撑开,一朵朵似彩云追月,因其为临夏独有,更显珍贵,实为牡丹皇后,曾荣获中国第三届花卉博览会铜奖。

河州牡丹,峥嵘园庭。牡丹作为临夏花中之魁,随处可见,品之有所,赏之有处。临夏较大的牡丹园有百余处,尤以临夏红园、东郊公园牡丹园为之著称,更有数不胜数的居民牡丹庭院。

临夏有“小洛阳”之称,名至所归。

四.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五.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六.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绿牡丹茶

绿牡丹茶是安徽省石台县特种工艺茶,属造型花茶,外形呈花朵状,入杯冲泡后,整朵茶花徐徐舒展,如在水中盛开的绿牡丹花因而得名。黄山绿牡丹茶色绿、汤清、味甜、形美。既是饮用上品,又具艺术欣赏价值,为茶中一创新新品。茶叶不仅芽壮叶肥,叶质柔嫩,而且由于芳草遍地,兰花繁茂,茶叶别具香味。

七. 黑龙江省 牡丹江 西安区 矮鹿

狍子又称矮鹿、野羊,属偶蹄目鹿科,草食动物。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雄狍有角,雌无角。狍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兽类之一,狍肉质纯瘦,全身无肥膘,肉营养丰富、细嫩鲜美,是瘦肉之王。肝、肾等均可食,有温暖脾胃、强心润肺、利湿、壮阳及延年益寿之功能。其皮加工后是有名的狍皮“绸”,非常珍贵,是制裘衣的上档原料。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某些地区(如鄂伦春族人),狍肉是他们的肉类主要来源。市场上,常有相当数量的狍肉出售。狍子毛皮可做垫褥,有防潮作用。夏皮缺少绒毛,被称为“沙皮”,加工后,可制成春秋季穿的衣服,这是东北林区工作者所欢迎的衣服。如果把毛全剃光,剩下的皮板可用来做夏天衣服。冬皮绒毛多,适于制成御寒的皮衣。此外,狍皮还可以制作多种皮制品,如皮靴、皮帽、皮包等。

狍子是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东北人叫它“傻狍子”。其实,狍子并不是真的傻,而是它天生好奇的性格,给人造成了傻乎乎的感觉罢了。偶蹄目鹿科的狍子也如大多食草动物一样,没别的本事,生就灵敏的听觉、视觉和嗅觉,再加上快速的奔跑能力,使它们能够在弱肉强食的生物圈里得以生存和繁衍。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九.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十. 黑龙江省 牡丹江 绥芬河市 筋饼

筋饼又叫草帽饼,东北。 它透明薄薄的好像每层都浸了油,香而不腻。

原料:面粉1.1千克、豆油250克、精盐20克、花椒面少许

制作方法:1、将1千克面粉倒在案板上,加475克温水、10克盐和成比油饼稍硬一些的面团,饧15分钟。2、将100克面放在碗内,加10克精盐、花椒面和150克豆油拌成软酥备用。3、将饧好的面团,搓成条,揪成250克一个的面剂,稍按,用油杖子擀成长33厘米、13厘米宽的薄片,把软油酥均匀抹上。然后两手拿住上端横头,一反一正地反复折叠到头为止,抻长。从左向右翻过来面朝上,再从左向右盘起饼剂呈草帽状,饧10分钟。4、把饼剂翻过来,稍按,用油擀面杖擀成直径约46厘米的圆饼即成。5、把平锅烧七至八成热时,先刷一层油,把饼用油杖子托下平锅先“抢面”,后找火,可用两手掌推转,见饼两面出金黄色、呈丁字形花时即熟。用铲刀铲出,一切五半,上桌即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