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阿克苏什么特产 阿克苏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阿克苏什么特产 阿克苏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11-03 23:28:00

一. 新疆 阿克苏 柯坪县 柯坪羊肉

柯坪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柯坪羊肉是新疆阿克苏柯坪县的。

柯坪羊肉素有以肉质细嫩,无膻味而闻名,特别是柯坪县的肥羔羊肉在全疆享有盛名。柯坪县饲养绵羊历史悠久,在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饲养方式下,农民以养羊为主,家家户户都有饲养绵羊的习惯。

◣柯坪的羊肉—新疆最美的味◥

来柯坪做客的众亲们,最难忘的还是“柯坪的羊肉—新疆最美的味道”。柯坪的羊肉以其肉嫩、味美、无膻味闻名疆内外。

由于柯坪盐碱地多,羊群在这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这里的羊肉肉质细嫩,绝无腥膻味,特别是肥羔羊肉在全疆享有盛名。

柯坪县饲养绵羊历史悠久,农民以养羊为主,家家户户都有饲养绵羊的习惯。如今,柯坪羊肉达65元/kg,而羔羊肉达70-80元/kg。

在当地,羊肉与杏子清炖、羊肉与恰玛古清炖、羊肉火锅、烤羊肉串、烤全羊、馕包肉等,都是必吃的美食。

柯坪羊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柯坪镇、盖孜力克镇、玉尔其乡、阿恰勒乡、启浪乡共5个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人民政府《关于对柯坪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划定的建议》,柯政发〔2015〕77号

柯坪县农业地方标准:DBN652929/TOOXX-2015《柯坪羊肉》

信息来源:最后一公里

信息来源:最后一公里

二. 新疆 阿克苏 阿克苏市 阿克苏苹果

阿克苏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新和县、沙雅县、阿拉尔市共三县二市 44个乡镇和农场及农一师 21个团场

特定品质

阿克苏苹果又称加丽果,产自新疆阿克苏红旗坡农场。具有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果肉细腻、果核透明等特点。果香浓郁、甘甜味厚、汁多无渣。阿克苏苹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果胶。

三.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新疆兵团二十九团香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天山南麓,是著名的库尔勒香梨原产地,也是第二师主要的园林团场。1956年建场初期,中苏专家在规划农场时,即提出发挥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建设园艺农场。1986年,筹建5万亩商品香梨生产基地,1996年,香梨种植面积已达2.7万亩,总产量突破万吨大关。截止目前,香梨种植面积稳定达到6万亩,年产量3.4万吨。由于二十九团香梨产区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积温高,干旱少雨,降水稀小,蒸发量大,无霜期长。土壤沙性大,透水性良好,盐碱轻、水位低,昼夜温差大,加之先进的生产方式,使得二十九团生产的香梨皮薄肉细、汁多味甜、香气浓郁,酥脆爽口,花萼脱落率高,可达78.6%以上,成熟后落地成渣,果核小,食后酥脆无渣,极耐储运,在地窖可保存至次年4月,气调库可保存到次年6月底仍然青绿,同时,富含总糖、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梨中珍品”、“水果王子”。目前,二十九团香梨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二等奖”和“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2009年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产品交易会金奖。

三.地域范围

新疆兵团二十九团香梨产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天山南麓,被维吾尔人称作“吾瓦”的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上,地理座标为东经85°32′~85°47′,北纬41°37′~41°51′,海拔高度910-930米。团部距库尔勒市50公里,团场北部有乌喀公路、南疆铁路自东向西通过,垦区东西长29.5公里,南北宽15.2公里。地域保护范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二十九个香梨种植单位,其中,12个园林单位(园1连、园2连、园3连、园4连、园5连、园7连、园9连、园10连、园11连、园12连、园13连、园14连),17个农业单位(1连、2连、3连、4连、5连、6连、7连、8连、9连、10连、11连、13连、14连、16连、17连、19连、20连),总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3.4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饶河大米米粒整齐匀称,外呈椭圆,晶莹剔透,色泽光亮透明,米质口感油润,米饭软滑筋道,品质香醇,冷饭不回生。2、内在品质指标:饶河大米粗蛋白含量≥5.5%;直链淀粉含量15~19%;胶稠度≥70mm,碱消值=7.0。3、安全要求:饶河大米产品符合NY/T491《绿色食品大米标准》要求。4、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四.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温宿红

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广袤的乡村大地,它在给农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事实上的遗憾。比如,一些传统的优良作物品种,在被排斥在规模化推广范围之外以后,有可能在不为人知的山野静静消逝——如同很多口耳相传的故事与诗歌,如今,我们只能回忆那些曾经存在的吉光片羽。

距离温宿城区6公里,阿温公路的中段,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就座落在阿温公路旁边,与公路距离20米。院子里,像大多数的南疆维吾尔族农家大院一样,有果园、葡萄架、小毛驴、拖拉机。男主人憨厚淳朴,言语间透出风趣;女主人勤劳能干,腼腆里不乏热情。

但是,与所有农家大院不同的是,这个院落里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房前,那看似普普通通的葡萄,正是一种面临消逝命运的稀世品种。这种葡萄,温宿县园艺站把它命名为“温宿红”。现有的资料表明,这种葡萄原先仅仅分布在温宿。目前,除了温宿县园艺站存有部分之外,只有这座普通的农家大院里尚有孑遗。

男主人名叫吐尔逊·买木提孜。他说,“温宿红”只有1.4亩。

野史·正史

吐尔逊·买木提孜今年59岁,他所在的村子是托乎拉乡库如力村六组。在他的口中,除了觉得自家的葡萄特别脆甜之外,并不觉得“温宿红”有什么特异之处。唯一让他感到有点惊讶的是,最近五六年,在他走过的所有葡萄园里,他都很少发现跟自家院子里一样的葡萄品种。

他种这些葡萄有18年了。他说,园子里的这些葡萄原先是他爷爷种的,他小的时候,有些人家的院子里种得有这种葡萄,不过不太多,一般就是四五棵。后来,种这种葡萄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周围村子里他也没见过,这个村子里就他这里有。

这些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温宿红”应该是具有百年、数百年或者上千年历史的一种土生葡萄品种。或许,穿越汉唐时代的烽烟,以“温宿红”为原料酿造的葡萄美酒,曾经出现在西域各国君王的玉杯中,或者是汉唐戍边将士庆功时的金爵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葡萄美酒可能正是出自“温宿红”。

温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根据他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温宿红”除了这里,在全县基本绝迹。为了保护这一品种,温宿县园艺站存有标本,并且已经开始向外推广这一品种。

而在一本残旧的温宿民间故事集里,我们发现了一则关于“红玉葡萄”的传说,是这样的:

西汉年间,姑墨(注:即今温宿)国王身边有位善于打猎的仆人伯克里,十四岁那年就被征召跟随君王年少的九个王子、一个公主练习马术、射箭和打猎。天长日久,伯克里赢得了君王唯一的宝贝女儿那孜古丽公主的爱恋。不久,国王得知两人的恋情,大为震怒,强行将伯克里抓捕入狱,并且准备将那孜古丽公主尽快嫁人。

但是,坚贞不屈的那孜古丽公主伤心欲绝,宁死不另嫁。为了让公主断绝与伯克里之间的爱恋,国王下了命令,在王宫的白玉葡萄园里,伯克里被秘密处死,血染葡萄架。公主得知后,在葡萄架下安放了自己的床,每天用眼泪浇灌犹如白玉石一样的葡萄,十年过后,白玉葡萄园所产的葡萄,皮渐渐变成了鲜红色,果肉白中透着淡淡的黄色,内有两枚小小的果核,恰似两人跪地而坐葡萄中,葡萄香气扑鼻,吃在口中甜脆无比。

那孜古丽公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俩的坚贞爱情,偷偷地从王宫葡萄园里移栽出了那株被公主的眼泪浇灌的葡萄藤。一时间,姑墨“红玉葡萄”名扬西域三十六国……。

这则传说,疑似“温宿红”之起源,或称野史。

而在温宿县园艺站有关资料里,对“温宿红”是这样描述的:温宿红,欧亚种,是当地农户庭院葡萄中选育出的一个晚熟葡萄品种,其亲本组合不详……,果粒圆形,平均粒重9克,果粒大小整齐一致,果皮粉红色或深红色,果肉硬脆味甜,在新疆温宿地区4月5日萌芽,5月29日开花,8月中旬果实上色,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约需160天左右,晚熟品种。丰产性好。耐贮藏运输,在-1℃条件下可贮存到第二年4月份……

这段描述,虽不如野史传说那样动人,但是却有着科学的理性,可称正史。

红提·温宿红

就果肉品质而言,“温宿红”与当今风靡世界的“红提”完全有一拼。甚至就多数品尝者的的观点来看,“温宿红”的口感应远胜于“红提”。但是,如今的现实是“红提”的名气远大于“温宿红”,两者之距犹如天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前者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规模化种植技术与模式更加成熟,从而能够保证种植者能在相同的投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产出。这些因素,注定了“红提”与“温宿红”有着不同的命运。

实际上,这正是一些作物品种得到推广、而另外一些作物品种只能消失的原因之一。假设植物有知,那么那些正在面临消逝的品种,也许正在诅咒人类社会的偏见和功利——正如王小波在小说《白银时代》中所揭示的主题那样,植物们也会认为,世界的同质化正在抹杀个性,这对它们的生活而言也是一场灾难……

抛开这些复杂的话题不谈,现在让我们看看“温宿红”与“红提”的不同。

我们来到这里,正当金秋十月,如上所言:“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热情的吐尔逊·买木提孜搬来高凳,剪下了最红的一串递给我们。

一掬清水里,清洗过的“温宿红”颗颗如珠玉,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夺目。取出细看,每颗葡萄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果皮从粉红到深红过渡自然,在阳光的直射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色泽,令人垂涎。

放入口中,轻轻一咬,薄薄的皮质便即绽开,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果香;慢慢咀嚼,脆甜的果肉在齿间经久徘徊,能够让人充分领略到新鲜水果里那种阳光的味道,正所谓齿颊留芳。奇妙的是,果肉的硬脆与糯软似乎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在尖牙利齿的轻易切割下,细心的人能够感觉到,果肉没有像别的葡萄那样成为迅速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依旧是彼此独立的一片片的个体。这种硬脆与糯软相统一的个性,正是“温宿红”独立于葡萄之林的品质之一。

当然,当一片片果肉与果皮最终消逝在齿间,它也会如同别的葡萄那样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但是请注意,除了两枚小小的果核,你的口中不会留下一点果渣。包括果皮在内,都已经融化成了鲜甜的葡萄汁——有经验的美食家都知道,食后是否留渣,正是区分新鲜果品肉质是否纯粹、品质是否优良的极为重要的特征。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我们目力可及的范围内,“温宿红”的品质不低于任何一种葡萄,包括“红提”在内。

但是,“温宿红”葡萄的衰亡依旧是事实。这种并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衰亡,令人深感惋惜。

90后的生活

在爷爷过世后,吐尔逊·买木提孜开始独立管理家中的葡萄园。他说,这种葡萄,原先在村子里种的就不多。1988年以前还经常能看到,1989年搞起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村子里的人都改种水稻,院子里的葡萄品种也换成了产量更高,更能抗病虫害的品种。

吐尔逊·买木提孜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品种很稀少,需要好好保护。这个村子传统是种水稻的,对吐尔逊·买木提孜来说,他现在最发愁的是水太多了,土地太湿。原先这里水稻种得少,基本上是沙土地,很适合种葡萄。但是经过多年的改造,土壤状况现在变化很大。由于土地太湿,吐尔逊·买木提孜这1.4亩葡萄园一年只能产3吨左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株数的不断缩减,如今的“温宿红”只能偏处一隅,深藏民间人未识,成为吐尔逊·买木提孜家中一道不为人知的风景。吐尔逊·买木提孜说,种这个葡萄很麻烦,它比较娇气,雨水多了不座果,地太湿了容易烂根,两三天就需要开开沟翻晒土地,并且添加干土;要结出好葡萄,还有很多技术活,村里的人都不会,所以慢慢地就没人种了。

每公斤售价两到三元,这1.4亩葡萄园每年给吐尔逊·买木提孜带来4000多元的净收入。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葡萄,只是觉得很好吃。他在巴扎上卖葡萄的时候,也是别人先尝着好吃了才买。

十八年就这样过去了。所幸的是,由于吐尔逊·买木提孜的辛勤劳动,这1.4亩的“温宿红”终于在这里存活和繁衍,而且成为受到园艺部门特殊保护的品种。近两年,村子周边包括县城的人们渐渐知道了这里的“温宿红”。每年十月初,吐尔逊·买木提孜的“温宿红”就开始上士。我们到这里的那一天是10月12日,正是肉孜节前一天,吐尔逊·买木提孜说,肉孜节一过,他这里的葡萄就全部卖光了。

……,正当初秋时节,明亮温暖的阳光一如千百年来一样照耀着大地。关于“温宿红”的前世今生,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信息。但是那些与它有关的人们的生活,依旧应该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如果我们用心灵去体察,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那些故事都将带给我们一次感动和思索。

五. 新疆 阿克苏 阿瓦提县 刀郎原枣

刀郎原枣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刀郎原枣果实大,肉质厚,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含糖20%-36%,干大枣含糖55%-80%,它含热量大,可以代粮。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叶尔羌河流域,流传着一颗神秘的奇果,它生长在肥厚的弱碱沙土里,终年被昆仑雪水浇灌。

相传,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踢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火炉,一些火砖掉到了新疆的吐鲁番,就是现今有名的火焰山,与此同时,火炉中的一个仙丹掉到了与吐鲁番有一山之隔的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从那以后,阿瓦提县就常年结出神奇的“仙丹”,人们将这种“仙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刀郎大(原)枣’。

刀郎原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达0.l-0.6克,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是“天然的维生素丸”。刀郎原枣中还含有益于健康的化学成分如谷氨本酸、赖氨酸、精氨酸等14种氨基酸,苹果酸,酒后酸等6种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及磷、钾、镁、钙、铁等36种微量元素。

六. 新疆 阿克苏 阿瓦提县 阿瓦提慕萨莱思

阿瓦提慕萨莱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慕萨莱思”是极富传统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的饮品,被视作古代西域葡萄酒的“活化石”。它是当地维吾尔族人酿造的一种葡萄酒类的天然果汁,与现代工艺酿造的葡萄酒不同,慕萨莱思的颜色有些暗淡、混浊,口感质朴、醇厚。酿造穆塞莱斯时,需加入乳鸽血、鹿茸、枸杞、藏红花、肉苁蓉等药材。

经过医药人员多年的研究证实,慕萨莱思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铁、硒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活血化淤、降血脂、开胃、补肾、抗衰老等多种保健作用。

据了解,阿瓦提县制作加工慕萨莱思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当地慕萨莱思年产量在一千吨以上,生产加工企业(户)达到120余家(户),远销到港、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2007年2月,阿瓦提慕萨莱思酿造工艺被列入新疆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有的葡萄饮品——慕萨莱思,是古代丝路商贾与刀郎部落友好交往的文化遗物。在上千年的历史变革中,塔里木河源头一代的刀郎部落早已神秘消失,丝绸之路也成了中外商贸流通的辉煌过去,而慕萨莱思的煮沸去水后无曲发酵酿造技术,却被当地群众世代传承至今,世人称为葡萄饮品酿制工艺的活化石。值得欣慰的是,作为“中国慕萨莱思之乡”,新疆阿瓦提县正倾力打造慕萨莱思产业,以此发展地方经济和打造文化强县。

据考证,汉唐时期丝路商贾经西域诸国,当地人多将葡萄压成汁,装进葫芦赠予他们,行程中葡萄汁自然发酵后,醇厚甘冽、回味绵长、口感秀好、饮之易酣,尤以刀郎部落之红葡萄饮品口感为最。刀郎人探索钻研,提炼出煮沸浓缩自然发酵工艺,酿制成饮品装于缸中,以备客人饮用。此葡萄饮品,开始称谓颇多,后来波斯商人的“慕萨莱思”被公认。“慕萨莱思”的阿拉伯语意为“三分之一”,即烧开葡萄汁去二留一精华,酿制成琼浆。

阿瓦提县辖区古时候归龟兹国所属,也是神秘刀郎部落的居住地,刀郎人酿造慕萨莱思的历史十分久远。

以阿瓦提红葡萄为原料,配以鹿茸、枸杞、藏红花、肉苁蓉、玫瑰花、锁阳、丁香等,经压榨、煮沸、发酵等工序酿制而成的慕萨莱思,富含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十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所含槲皮素、芦丁、儿茶素等有机成分均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能安神补脑、改善睡眠、护肾保肝、活血化淤、温经祛寒、降血脂、降血压、养胃、抗氧化、抗衰老、滋阴壮阳,对腰酸腿疼、肾虚、关节炎、体力虚弱、胃寒、手足凉、出虚汗等病症有一定的功效,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将其称作“多拉”,汉语意为“药酒、保健酒”。

阿瓦提县地处多浪文化的中心地带,几乎家家沿用传统方法酿制慕萨莱思。酿造人把自己的生命气质和个性融入古老神秘的慕萨莱思,不同的人酿制出的慕萨莱思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酿制手艺和酿制品味都是独一无二。进入新疆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慕萨莱思,承载着深厚的多浪文化。

七.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小帽

库车小帽

库车小帽的制作历史很长,最早可追溯到晋朝甚至更早的时期。

清朝乾隆年间,库车王爷入觐,以当地羊羔皮帽做为供品,其光洁轻柔为王室贵族赏识,遂被为常例供品。

库车老城的中心,有一条“土玛克巴扎”(帽子街)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街上一年四季都有卖帽子的店铺和商贩。

库车羔皮帽样式有五种:白皮帽,光面皮帽,套面皮帽,西式皮帽、克族帽等等。

八. 甘肃省 酒泉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河西沙枣

沙枣,别号香柳、桂香柳、十里香、银柳等。河西人民称沙枣是“百宝树”,确实名符其实,沙枣果实营养丰富,味甘美,它的花是优良的蜜源,是家禽的青饲料;它的果、花、枝、叶均可入药,它的木材是制作高级家具和工艺品的良材。

沙枣,别号香柳、桂香柳、十里香、银柳等。河西人民称沙枣是“百宝树”,确实名符其实,沙枣果实营养丰富,味甘美,它的花是优良的蜜源,是家禽的青饲料;它的果、花、枝、叶均可入药,它的木材是制作高级家具和工艺品的良材。

沙枣(别名桂香柳、香柳、银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西部。少量的也分布到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大致在北纬34度以北地区。天然沙枣林集中在新疆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甘肃疏勒河,内蒙古的额济纳河两岸。内蒙古境内黄河的一些大三角洲(如李化中滩、大中滩)也有分布。内陆河岸的沙枣林,多呈疏林状态,面积较大,仅额济纳河西河林区就有沙枣林69000多亩。人工沙枣林则广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尤其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卫、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陕西的榆林等地,都有用沙枣营造的大面积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近年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区,也在沙荒地和盐碱地引种栽培;沙枣在国外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亚洲西部、前苏联和印度。

沙枣为灌木或乔木,高3~10(15)米。树皮栗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树干常弯曲,枝条稠密,具枝刺,嫩枝、叶、花果均被银白色鳞片及星状毛;叶具柄,披针形,长4~8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银灰绿色,下面银白色。花小,银白色,芳香,通常1~3朵生于小枝叶腋,花萼筒状钟形,顶端通常4裂。果实长圆状椭圆形,直径为1厘米,果肉粉质,果皮早期银白色,后期鳞片脱落,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沙枣生活力很强,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天然沙枣只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与浅的地下水位相关,地下水位低于4米,则生长不良。沙枣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在≥10℃积温3000℃以上地区生长发育良好,积温低于2500℃时,结实较少。活动积温大于5℃时才开始萌动,10℃以上时,生长进入旺季,16℃以上时进入花期。果实则主要在平均气温20℃以上的盛夏高温期内形成。耐盐碱能力也较强,但随盐分种类不同而异,对硫酸盐土适应性较强,对氯化物则抗性较弱。在硫酸盐土全盐量1.5%以下时可以生长,而在氯化盐土上全盐量超过0.4%时则不适于生长。沙枣侧根发达,根幅很大,在疏松的土壤中,能生出很多根瘤,其中的固氮根瘤菌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侧枝萌发力强,顶芽长势弱。枝条茂密,常形成稠密株丛。枝条被沙埋后,易生长不定根,有防风固沙作用。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沙枣3月下旬树液开始流动,4月中旬开始萌芽,5月底至6月初进入花期,花期为3周左右,7月上旬见幼果,8月下旬果实成型,10月份果实成熟,果期100天左右。新疆、宁夏物候期与河西走廊相近,内蒙古中部地区物候期稍迟。沙枣经群众选育,已有不少优良品种。

沙枣作为饲料,在我国西北已有悠久的历史。其叶和果是羊的优质饲料,羊四季均喜食。羊食沙枣果实后不仅增膘肥壮,还能提高母羊发情和公羊配种率,有利繁殖。在西北冬季风暴天气,沙枣林则是羊群避灾保畜的场所。也可饲喂猪及其他牲畜,对猪的育肥增膘,产仔催奶均有良好促进作用。从沙枣营养成分看,其叶和果实均含有牲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沙枣除饲用外,还是很好的造林、绿化、薪炭,防风、固沙树种。沙枣粉,还可酿酒、酿醋、制酱油、果酱等,糟粕仍可饲用。沙枣花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香料。树液可提制沙枣胶,为阿拉伯胶的代用品。花、果、枝、叶又可入药治烧伤、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沙枣的多种经济用途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已成为西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从饲用角度看,沙枣在建立人工饲料林上具有重要意义。

九. 新疆 阿克苏 柯坪县 柯坪恰玛古

柯坪恰玛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游牧的小伙子骑着骆驼赶着羊群来到这里,在苏巴士(维吾尔语:水的源头,柯坪县境内)住了下来,太阳落山后,千年-的精灵化为少女来到了小伙子身边,不久,他们结合了。生了很多孩子,他们的后代男子强悍,女子美丽、能歌善舞、勤劳聪明,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从哪天起,肺痨、霍乱、虚痨、瘰疬、热毒风肿等病魔偷袭了这里的人们,很多人因患病而痛苦、重病无法医治而丧生,上苍不忍让善良的人们受太多的苦难,撒下强健身体的神奇物种,长寿圣果——恰玛古,助人饱肚腹,解疾患……柯坪县第一本《柯坪县志》记录了从公元前171年—1990年间柯坪县的历史,《柯坪县志》中关于柯坪人种植、食用恰玛古也有相关记载,这足以证明:自有柯坪县历史就有柯坪人种植和食用恰玛古的历史,所以柯坪人民食用恰玛古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塔里盆地西北边缘的阿克苏柯坪县是全疆恰玛古品质最好的产地,虽然这里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但却是新疆有名的长寿之乡。2012年,柯坪县有百岁以上的老人2人。柯坪县阿恰勒乡喀拉玛村105岁的牙哈甫·扎依提老人精神抖擞,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的牙哈甫老人还递交了三次入党申请书,执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向党组织表示“最想做一名党的宣传员”。这足以说明长期食用恰玛古确实有明显的保健功能。

柯坪是全疆恰玛古品质最好的产地,这里还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当地人们的身体素质很,百岁老人生活能够自理,据说,这都跟当地人爱食用恰玛古有关。

恰玛古是自然界中少见的一种富含有机活性碱的植物,可以同时对身体的各个脏器进行全面的营养调节,达到酸碱平衡、改善体质的作用。

它也是一种维吾尔百姓极为熟悉的植物,形似萝卜,南疆许多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甚至将其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当地人食用恰玛古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恰玛古在当地少数民族心中的份量就如同汉族人看待人参一样,不同的是恰玛古天天食用也不会上火,因此维吾尔族人将恰玛古称做“长寿圣果”、“沙漠小人参”。

虽然恰玛古没有哈密瓜香甜、也没有雪莲珍贵,但它却有着别的植物无法媲美的丰富的营养成份及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据悉,如今恰玛古除了传统食用外,还被开发成蜜膏、口服液、胶囊等产品上市销售。

地域范围

柯坪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阿克苏地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柯尔塔格山南麓,总面积1204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巴楚县(喀什地区)、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什县毗邻。柯坪恰玛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坐标在北纬40°09′57″—北纬40°45′23″,东经78°55′51″—东经79°37′12″,平均海拔1090米以上。柯坪恰玛古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阿恰勒乡吐拉村、喀拉玛村、库木鲁克村、盖孜力克村、库勒村、团结村、其兰村共7个行政村,种植区保护面积为13482公顷,年产量在9000吨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柯坪恰玛古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所以其个体直径为5-7㎝。块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长椭圆形,须根多生长在块根下的直根上,基生叶羽状深裂,长而狭,长20-45㎝,顶端裂片最大且钝,其它叶片越往下越小。柯坪恰玛古生食口感微甜、苦涩、脆,煮熟后口感微甜、微咸、面,性质温和。 内在品质指标:柯坪恰玛古含蛋白质在1.9-2.1%,亚油酸29-35%,PH值6-6.5呈弱碱性对身体有宜,总黄酮0.09-0.22(g/100g),皂苷0.4-0.7(g/100g),维生素C 可达6-8g/100g,维生素B1在0.015-0.3(mg/100g),维生素B2在0.005-0.012(g/100g),钙650-750(mg/kg),铁0.02-1.2(mg/kg),钾3000-4000(mg/kg),铜0.029-1.2(mg/kg)。恰玛古是维吾尔药中药食两用、保肺壮身之佳品,具有清肺止咳、填精壮阳、明目增视等功效,被维吾尔族人们誉为“长寿圣果”。 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根菜类蔬菜》(NY5082-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信息来源:最后一公里

信息来源:最后一公里

十.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小刀

库车小刀

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使刀具仍在维吾尔人中广泛使用。

2000多年前的库车就有了冶炼业,炼铜炼铁的古老经验孕育了库车的民间制刀业,星罗棋布的小刀制作坊使库车小刀蜚声海内外。

库车刀的典型样式是刀体上尖后倾呈弯形,刀柄用铜、银、玉、骨、宝石、牛角等拼花铆钉。刀形也可根据各人喜好——如维族用的弧形小刀,汉族用的青龙偃月形小刀——来量身订做,品种达16种之多。

库车刀剪自古出名,汉唐时代曾被丝路商人带到中亚、西亚销售。清咸丰年间就被皇宫、宦官和有钱之人佩带视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最为著名的是库车“孔雀刀”,具有浓厚的维吾尔族风情,刀把采用精选黄铜、牦牛角及人工宝石打造。刀刃异常锋利,双面有流血槽,刀身水磨刻字。刀鞘用牛、羊皮模戳压制成,是很好的馈赠佳品或珍藏品。

购买地点推荐:库车老城街

价格:20-200元不等

优质手工小刀的辨别方法:其一,要看小刀的做工是否精细,现在有内地人仿制,从外观上看很难看出,尤其是图片上无法区别,网上他们一般出价较低。其二,要看小刀的造型,维吾尔人喜爱的是一种刀把是鸟头,刀体上尖后倾,刀柄下端前倾呈S形的弯刀。其三,要看小刀装饰刀柄所用的材质,一般银制刀把为纯白银制,有个别卖家用白铜制的刀把骗取顾客,区分方法是,白银刀把上一般会精美的镶嵌贝壳,而白铜的较少有,白银的一两个月后会发黑,用干布擦拭后,又恢复原来的光泽。其四,要看刀刃的材质,一般分为较好的是黑钢(钨钢),轴承钢均为好刀,如是不锈钢刀则为机器生成,价格低,其刀刃是上海生产拿回新疆组装。是库车县老刀匠们打制的精品,其特点是刀刃锋利,刀刃上有精美的镶嵌铜巴达木花纹,其五,要看小刀有无合体的护身刀鞘,最好的为手工工艺性刀鞘,为纯手工制作,看上去粗犷,漂亮美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