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菏泽特产排行榜前名 山东菏泽最出名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菏泽特产排行榜前名 山东菏泽最出名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6 10:15:11

一.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鄄城鲁锦

鄄城鲁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鲁西南民间织锦是山东西南部独有的民间手工纯棉提花织布,即用染色棉线按照设计好的经纬,手工织成带有几何图案的面料。我国以农立国,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相沿已久。鄄城民间织锦长盛不衰,是与当地盛行女子新婚陪嫁织锦的风俗紧密相关的。鄄城的农家女孩从十三四岁开始织布,一是满足家用服饰的需求,二是准备织锦嫁妆,其中有被面、褥面、床单、帐子、衣料、手巾、包袱带等。当地的群众则以织锦的数量和花色来衡量姑娘们的品德和手艺。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群众自编的《棉花段》歌谣把植棉、纺线、织布的全过程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从中可以概括出十几道主工序:轧花、弹花、搓布绩、纺线、打线、浆线、染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每道主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且都有很多技巧。从中可以看出,一幅织锦里蕴含着多少繁杂的劳动。纯朴、勤劳、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就在一架古老的木结构织布机上,足踩手掷,在“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织出1990多种绚丽多姿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濮洲(今菏泽市鄄城县)出产的鲁西南民间织锦,在清代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皇家御用之物。

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历史悠久,制造工艺复杂,图案艺术绚丽多彩。具有手工织造,纯棉质地、民族图案三大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鄄城农家妇女不断的创新、改进鲁西南民间织锦工艺,逐渐的形成了现代鲁西南民间织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与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精细的独特风格。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纹样由最初的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较复杂的纹样。常用的颜色有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棕、紫、白、黑、黄等。不同纹样样的搭配效果,不同色纱的的交织变化,通过复杂的手工操作使鲁西南民间织锦的艺术手段达到更丰富的艺术效果。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图案意境就是用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平行、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艺术魅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这种主观又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是一种“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

“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群众愿意用善意的形式,美好的名称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聪慧的农家妇女赋予了鲁西南民间织锦许多美妙的名字,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憧憬。“老朝廷”是一幅流传已久的锦纹.上古尧帝善理国政,百姓安居乐业.尧去世后,人们织出这种锦纹怀念他,表现了群众向往太平盛事的意愿.图案中黄格象征宫外,蓝格象征宫内,宫外明亮舒坦,宫内安详平静.‘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的锦纹,它以浓重色调的合斗花纹组成‘八盘八碗’,以清淡明亮的蓝白二色交织出闪耀的星星。用浪漫的手法表现出婚嫁宴席上的丰盛场面,人们从清晨畅饮到天黑,体现出星星与人们共庆,天上与人间同欢。好象不到这般时候,不足以表达主人的盛情。这个图案还记录了民间为讨吉足以表达主人的盛情。这个图案还记录了民间为讨吉利,以‘八’为上菜单位的习俗。新嫁娘希望自己的婚礼热闹、隆重、顺利,把别人的婚礼记录在自己的织锦上,当然也寄托了对自己婚礼的期盼。“难死人、“迷魂阵”的图案非常有趣。从名称上就能知道这种图案的难度有多大。姑娘们愿意追求更复杂的工艺,从中领略那织进去织不出来的乐趣。她们还在包袱带上织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如淡雅的枣花,娇艳的五色梅和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

在众多的织锦品种里,黑镶边织锦是极有特点的一种。群众以此作为褥子的专用面料。在整幅面料中,纯黑的平纹占据三份之一左右,另外部分多织成红黄绿白色彩鲜艳的长流水图案。黑镶边长流水图案是自明清以来极为流行的传统锦纹,反映了人们期盼幸福生活细水长流的愿望。“手表、风扇、面棋块”是七十年代出现的纹样,反映了工业生产带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手法朴实率直,形象生动。

鲁西南民间织锦图案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升华,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西南民间织锦不仅是实用的工艺品,而且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人文底蕴。

二.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油煎包

油煎包,是单县名吃之一,数县城刘隅首骆家的最好。它分荤素两种。荤馅包以羊肉泥为主馅,配以各种辅料,包成月牙形。素馅包用韭菜、鸡蛋、豆腐片调馅,包成椭圆形。荤素两种包子,都是用发酵的面做皮。包好馅后,摆在平底锅内,浇上水糊,用火烧开熬干后,加上香油煎成,外表油光发亮,入口焦香酥软。

三.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芦笋

曹县芦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曹县是我国优质芦笋主产地和加工出口基地。目前,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优质芦笋18万吨,占全国芦笋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芦笋主要品种有Uc800、Uc157、芦笋王子、冠军、硕丰等。其优质芦笋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已获得国家绿色认证,2003年12月8日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据统计,曹县现有芦笋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能力19万吨,芦笋罐头、芦笋饮料、芦笋调料、芦笋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作为芦笋加工产业龙头的巨鑫源公司,与2009年10月成功在澳大利亚上市。

山东曹县地处鲁西南黄河中下游平原,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透气性好,光照、雨水充足,非常适宜种植芦笋。曹县生产的芦笋以个大均匀、色泽白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具有防癌抗癌、降血压血脂、排毒利尿、健肾、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是其他蔬菜和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十大蔬菜之首”。

2003年,曹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曹县还积极引导笋农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培育有机芦笋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打破了国际绿色壁垒,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出口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曹县县委、县政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芦笋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青猾皮

青山羊及青猾皮,是世界上独有的品种,它以体型小、行动灵活、抗病力强、易饲养、其肉鲜美而著名,青猾皮是羊羔生下后1——3天内宰剥加工制成的毛皮,称猾子皮。因其色青故叫青猾皮,以其毛呈卷曲状,柔软轻薄,有较好的保暖性,制作裘服为上等原料。

五. 山东省 菏泽 定陶区 陈集山药

陈集山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陈集山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陈集山药”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陈集人民种植山药已有两千余年,久传不断、延绵至今。据《定陶县志》记载:春秋末期,商祖范蠡弃官经商,携西施从越国迁居到天下之中的陶丘(今定陶县)定居经商,因西施有“食薯蓣(山药)、美体容”之好,故引种薯蓣,在陶丘北(今定陶县陈集镇)一沙壤平川繁衍驯化。

至清朝道光元年,定陶县陈集镇陈集村的谷韫璨(字宝岩1794-1861)考中武进士,曾任省塘、山西游击,抚标中军参将,蒲州副将,湖南衡州、永州总兵。谷韫璨曾多次将家乡陈集种的山药进贡于朝廷,得到朝廷赏识,后被提升为广西省水陆提督。

清朝光绪年间,陈集东李庙村李守身在朝里做侍卫,将陈集种植的山药进贡于光绪皇帝,光绪食后大喜:“此山药乃珍品也!”

由此,“陈集山药”名声大振,在朝野内外广为传颂。据《定陶县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曾为贡品,主要集中在现陈集镇一带,时称“陈集山药”。其产品以“细、长、直、圆,质地坚硬,面、甜、香、绵”见长……。陈集谷氏族谱有记:陈集山药献皇上,保健佳品响四方,道光食之赞珍品,百姓效仿食御粮。“陈集山药”亦在此时正式得名。随着“陈集山药”名声的传播,种植面积随增,周边亦有种植,但风味俱佳,唯陈集独有。

2009年11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105号公告,批准了“陈集山药”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申请,并确定“定陶县绿博源陈集山药专业合作社”为第一批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相关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依法接受监督。

山东省定陶县陈集山药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独特的山药文化,山药种植已有2400余年历史,目前已成为菏泽市的一大特色产业,被评为“菏泽十大名吃”,成为当地群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陈集山药两个品种:西施种子、鸡皮糙。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口感集“面、甜、香、绵、爽”于一体,药用保健价值上乘。2008年被国家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陈集山药原产地)。

陈集山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定陶县陈集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羊肉汤

单县羊肉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单县羊肉汤,选用当地优质山羊为原料,鲜肉、骨架与佐料合理搭配,高温使油乳化而成。其主要特点是汤白汁浓而不显油花,鲜美合口,食而不腻

( 菏泽)

山东单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南有黄河故道,北有贯穿全境的大沙河。这里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阳光充足,气候湿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是个天然的优质牧场,被称为“中国青山羊之乡”。单县的羊肉细嫩鲜美,腥膻味小。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味爽口,开胃健脾。吃在口中,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糊,是一道适口的美食。

单县羊肉汤熬制十分讲究。其方法是:先将五十升水添入锅中,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两副,用大火烧开(以木柴为好),顶出血沫和脏气,用竹编勺蓖除,再加冷水10斤,锅开后再除血沫,随后将羊油3斤下锅,片刻再蓖一次血沫。尔后将各种佐料如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按一定比例下锅,同时加盐,再熬四十分钟既成,盛碗时要加丁香面少许。熬制时最关键的工艺有两点:一是各种佐料的运用,多则药味过头,少了则腥腻不净;二是掌握火候,火小了则不能达到水油交融,一色到底,火太急熬不全味,又会丧失营养成分。很多人都想把单县肉汤的技艺学到手,就是因为掌握不好这两点而失败了。

单县羊肉汤已有200年的历史,与我国许多名吃齐名。如金华火腿、北京烤鸭。有南腿北鸭、中间汤之称。在中华名吃谱上,以汤入谱的只有山东单县羊肉汤,被国人称为“天下第一汤”。

单县有三绝:羊汤、百狮坊、百寿坊。百狮坊夹柱上雕有一百个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狮子;百寿坊雕有一百个不同书体的“寿”字。两坊结构精巧,雕工精细,刀法洗练,古朴优雅,繁而不乱,堪称艺术珍品。而造坊的石匠雕工每天要喝的就是羊汤。一天不喝就没精打彩的,不出活儿。有人说:两坊是羊汤浇出来的,三绝之首又当属羊汤。

单县盛产青山羊。羊汤也有几千年历史了,直到200多年前,西关徐贵立将它加以改进,发扬光大,创出了“三义合”的牌子,名传四方。薪火传到四代后,又由“三意春”继承发展。它以鲜羊肉为主料,煮时先用羊大骨垫锅底,再放上羊肉和花椒、大茴、白芷、桂皮、肉桂、陈皮、砂仁、葱、姜等佐料,加水炖煮,直到肉熟,汤色呈乳白色为止。食用时取汤中熟羊肉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精盐、蒜苗末、香菜、香辣油即可,趁热食用,鲜美异常、肥而不腻,不腥不膻,可谓一绝。销售中,每加水一次,就加入一定数量的生肉再行熬制,时销时添,保持汤味鲜美。还有以羊杂为主料煮的羊汤,如天花汤、口条汤、肚头汤、奶渣汤、心肝肺肠汤等,色香不同,口味各异。与吊炉烧饼同吃,可谓绝配。单县羊汤的独特风格,连不食羊肉的南方人也啧啧称道。现单县羊汤已成为待客佳品,并在山东、河南遍地开花,1986年打入了京城,食客如潮,颇受欢迎。

说起单县羊汤,还有一个故事。春秋时宋国和郑国在距单县不远的地方开战,战前,宋国主帅华元安排杀羊煮汤,亲自分赏将士,可能是灯下黑,唯独忘了分给驾车的羊斟。第二天到了战场上,这车夫恶狠狠地对华元说:“昨天分羊汤你说了算,今天的事我说了算。”于是驾车将华元送入敌阵做了俘虏。这就是成语“各自为政”的来历。据好事者考证,煮汤的厨师就是单县人。你看这单县羊汤的力量有多大!

羊汤虽然香醇,但改革开放前,粮食都不够吃,放开肚子喝羊汤是梦中才能实现的美事。赶集上店时,看看煮汤的大锅,闻闻诱人的香味,摸摸瘪瘪的口袋,长叹一声而去。那一声叹息,比黄河还要长!而今日子好过了,兜里有了银子,喝羊汤成了习惯,两天不喝想得慌。据说而饭点时到单县去找人往往是寻不到的。哪去了?套用一句话:“不是在羊汤馆喝羊汤,就是在去喝羊汤的路上。”

单县羊肉汤

山东省单县现辖行政区域

《单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单县羊肉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单政字〔2012〕7号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797-2007《单县羊肉汤》

七.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魏湾镇莲藕

魏湾镇水资源丰富,盛产莲藕。所产莲藕孔多、节大、酥脆、味正、香甜、无渣。其藕质白嫩、营养丰富、滋补性强,既是细菜佳肴,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早在清朝时期就广为种植。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太行堤水库的兴建,水域面积扩大,为种植莲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莲藕发展进程逐步加快。70年代,莲藕基地面积发展到30公顷。80年代,发展到100公顷。90年代先后引进开封白莲、南京大白莲等莲藕优良品种。2000年后,开发出莲藕罐头等莲藕系列产品,并建起莲藕批发市场,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格局。2009年,全镇莲藕种植面积120公顷,年产莲藕2477吨,畅销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八.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菏泽面塑

菏泽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小麦面和糯米面为主料,加入适量的颜料用水调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的防腐、防蛀、防干剂后,利用刀、剪簪等简易工具和独特的工艺,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富有观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曹州面人 菏泽面塑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糯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应的颜料用水调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富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由于它制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渐形成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菏泽面塑历史悠久,名扬四海,颇受中外人士赞赏。

菏泽面塑历史悠久,闻名全国。 “天下面塑出穆李。”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从此,“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它生动形象、粗犷、豪放、乡土气息浓的艺术风格外,“曹州面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泽市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

菏泽市面塑协会副主席穆绪建告诉笔者,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民俗艺术越来越感兴趣,而面塑作为一种艺术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穆绪建徒弟穆明芳凭借扎实的功底,受聘于广州一大型饮食公司。“现在穆李村有面塑艺人不下400余人,2008年6月3日,曹州面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他正在积极筹备,联合“单打独斗”的面塑艺人向产业化发展。

九.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州芝麻糖

曹州芝麻糖采用传统生产技术,以芝麻,小米,小麦为原料加工制作,具有香甜酥脆等独特风味。有条形,平板形,色泽乳白,体亮晶明,香甜酥脆,味道纯正可口,营养丰富,并有和胃顺气、止咳和医治便秘等作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十.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成武羊肉汤

它始创于1807年(清嘉庆十二年),创始人徐柱力、曹西胜、朱克勤。最初他们三人合伙开设“三义汤”羊肉汤馆,生意颇为兴隆。后来,徐、曹、朱三家各自经营,徐家技术好,选料精细,羊肉汤便以徐家为正宗发展起来。民国初年,有徐、魏、赵、郝、柏、高、滕、宋八家经营。竞争中,羊肉汤的制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名吃。羊肉汤制作十分讲究。它以大沙河两岸的“捶羯”、“蒙羊”等青山羊肉为主料,先用温水将羊肉洗净下锅,上覆羊油,急火烧开,顶出血沫。将血沫出后添加白芷、丁香等10多种佐宵以及大葱、生姜、盐等,熬制2-3个小时,使羊油融化,不显油花,汤呈乳白色即可.盛入碗内时加入香油、香菜、蒜苗等. 羊肉汤中又分腰花汤、口条汤、肠头汤肺叶汤、奶渣汤、眼窝汤等多种,尤以腰花汤、奶渣汤、口条汤为上品。羊肉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理想的补品,对胃病肠炎有一定的疗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