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呼和浩特产康师培训加盟推荐哪家 正规产康师培训价格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呼和浩特产康师培训加盟推荐哪家 正规产康师培训价格表更新时间:2022-09-26 17:16:38

一.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玉泉区 烧犴鼻

犴鼻即驼鹿的鼻子。驼鹿又称犴达犴,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鹿,有“森林巨人”之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森林中。驼鹿的鼻部十分发达耐寒,冬天靠鼻子拔开积雪开路行走。

犴鼻皮呈海参颜色,软骨膜连着层层薄薄的肌肉,肉质鲜嫩清脆,含有丰富的骨酸和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犴鼻同熊掌、飞龙并称为大兴安岭中“三绝”,是闻名国内外的山珍之一,可制成“红烧犴鼻”、“清烧麒面”、“烧犴鼻卷风”等,都是酒席上闻名中外的名肴。

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小香米

小香米

小香谷去皮后即为小香米,属纯天然米,产于王桂窑、窑沟、小缸房、单台子等地。此米较一般小米更为纯黄微甜、米精、富含糖、蛋白质、赖氨酸、胡萝卜素及铁、锌、钙等人体必需物质。用此米熬成粥,口感独特,芳香萦口,是孕妇和老年人的最佳食品。

三.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鲜奶螺旋酥

产地:中国内蒙古。

特点:色泽洁白,造型美观,奶味芳香,果味丰富,质感暄软。

工艺:用酵面揉搓成条,摘剂,包鲜奶果料馅,经蒸制而成。制皮。将半酥面团调

好对碱揉团,搓条摘成小剂,擀制成皮。制馅。将桃脯、杏脯、蜜枣、京糕

均切成小丁,加鲜牛奶拌匀成馅。烹制。面皮逐个包馅心,剂口捏严朝下呈

鼓墩状,在边部捏出7道斜线花纹,上笼用大火蒸熟即成。

四.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武川县 武川土豆

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川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们武川土豆不仅上了1餐桌,今年又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餐饮食品和展品。”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中棚种植大户范埃柱的家,提起武川土豆,老范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武川县三合泉村,田间地头处处是老范一样忙碌的身影,农民们有的翻垄,有的装箱,中棚内到处堆满了刚挖出来的马铃薯。农户介绍说,每亩中棚至少可收4000斤商品薯,而且早已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被订单收购。

“哈乐镇三合泉村近两年来共建有中棚200亩,2009年每亩中棚收入超过4500元。农民种植中棚马铃薯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我们还特意引进了‘费乌瑞它’马铃薯新品种呢。”武川县哈乐镇1邸国雄兴奋地介绍起武川土豆的“洋品种”。

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较适合优质马铃薯生长,土豆营养成分高。然而,长久依赖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无法让武川土豆在产量、品牌、效益等方面实现突破。

怎么办?“我们立足当地实际,走现代化农业之路,提出‘薯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开展精细化、高效种植,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来抓。”武川县委书记王雪峰说,近年来该县马铃薯由过去的十几万亩迅速扩大到现在的70多万亩,年产鲜薯近8亿公斤,而中棚马铃薯的种植成为武川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一次飞跃。

据了解,为实现武川马铃薯的精细化、高效种植,武川县将中棚建设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予以推进。2008年,按照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大力发展设施避灾农业的要求,组织实施1500亩中棚种植模式试点工作。当年,头茬马铃薯亩产量超过4000斤,接茬主要种植白萝卜、西芹等蔬菜。两茬每亩平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左右,与同类大田种植相比,效益约提高3倍。

尝到现代化农业甜头的武川人认真总结完善中棚试点种植经验,2009年又建设中棚8000亩,使全县中棚总面积近1万亩。“头茬中棚马铃薯提前一个半月收获,后续种菜。中棚内有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等设备,产出的马铃薯有武川的绿色食品品牌,还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不愁卖。”范埃柱的话道出了不少武川农户的心声。

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为武川土豆产业提供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县的中棚马铃薯都实行了“七统一”的种植栽培模式,即统一籽种、统一耕作方式、统一密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微喷滴灌、统一锄草培土、统一病虫害防治。今年,武川县继续加大中棚建设力度,又建设中棚2500亩,以“五分棚”为主,并全部配套节水微喷设施,使全县中棚面积达到1.2万亩,涉及8个乡镇、78个行政村、5750家农户、2.3万多农民。

此外,优化育种让武川土豆步入高产高效的发展之路。今年,武川县还以县种薯繁育中心为龙头,积极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推广工程,并着力打造了2.5万亩的上秃亥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区、圪顶盖农业综合开发样板区、得胜沟宝坤有机农业庄园等农业示范项目区,从根本上提升了武川马铃薯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

几年来,武川县在网上招商,走出去推介,和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建立了供货渠道。

经过精心培育,2008年,武川土豆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为1、残奥会运动员专用鲜薯。武川县也被有关部门确定为国家级绿色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如今,成名的武川土豆正在上海世博会向广大观众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产地范围。

武川土豆产地范围为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西乌兰不浪镇、哈乐镇、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得胜沟乡、大青山乡、上秃亥乡、耗赖山乡共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新城区 盘烤生牛肉

盘烤生牛肉

烤肉用肉比较讲究,牛肉要选4岁龄、体重150公斤以上的鲜嫩牛肉,切成薄片,用味汁浸腌入味,再码在铁盘中,置放在酒精炉上,边翻动边吃。食用时把姜汁、料酒、酱油、麻酱、虾油、味精等调料根据自己的口味兑成味汁,再把烤成紫色的牛肉片饱蘸味汁食用,肉嫩味美,素淡不腻。

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黄河虾

黄河虾

黄河虾是清水河的一种地方,颜色鲜艳,食性杂,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与“黄河鲤鱼”并称该地区有名的纯天然特色水产品,黄河流经清水河县65公里,虾颇多。

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玉泉区 龙凤呈祥

内蒙古创新名菜。鸡鱼合做一菜,由此命名。内蒙古黄河鲤鱼头尾干烧烹制放鱼盘两端,盘中间放香酥鸡,鱼肉烹制成宫保鱼丁、糟溜鱼片、香茄鱼条和溜鱼腐,分别对衬围摆装盘成整鱼形即成。此菜鸡鱼共食,口味鲜、香、酸、辣、甜、咸俱全,质地酥、软、嫩、爽兼顾,是中高档宴席的佳品。

八.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托克托县 托县开河鱼

北方人在每年开河期间要吃开河鱼,尤其是黄河流域的人们一般以吃黄河开河鲤鱼为最大口福和追求。开河鱼中最有名的是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的黄河开河鲤鱼。黄河鲤鱼的特点是嘴大、鳞少、脊背上有一道红线,肉肥味美,独具风味。捕鱼盛期在清明时节。如今的黄河鲤鱼多是人工放养,人们不用等开河,四季俱可吃到鲜美的黄河鲤鱼。黄河鲤鱼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味。“托县炖鱼”就是一种,它是黄河沿岸,内蒙古中、西部一道名菜。正宗的托县炖鱼是以香而不辣闻名中外的托县辣椒、八角茴香慢火炖两小时左右而成。整条鱼色泽红艳,香而不辣。全身各处味感均衡未有不入味之处。细腻鲜嫩的质感在唇齿相碰间渗出淡淡的清香袭向你跃跃欲试的味蕾,引诱你的口水泛滥,让你欲罢不能。这一美味你要到云中酒家去尝,他们的食材出自托县,并由来自托县的大厨亲自掌勺。绝对可以向你奉上传说中的“吃得起鱼,吃不起调料”的正宗托县炖鱼。让远眺家乡的你,一解思乡之苦。

“冬初河水,鱼在冰中不食不动,至来春冰开取之,极肥美,其封河时所取则味稍逊。”可以证明,古人早已懂得享受开河鱼。在冬天冰封水面的时候,鱼处于休眠状态,很少进食和活动。经过一冬的净化,鱼体中的一些异味物质渐渐溶于水,鱼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脂肪、肝糖的转化、消耗,让鱼的肉质更加鲜嫩和纯净,所以开河鱼有最纯正的“鱼”味——健康而且鲜美。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冰雪消融的黄河开河鱼又为托克托县的餐饮业带来了大好机遇,四面八方的客人纷至沓来———“吃开河鱼啦!”

九.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大炸羊

内蒙古传统菜。以羊肉为主料,经挂糊炸制而成。因在制作时所用主料大而得名。将熟羊腰窝肉切成适度厚的大片,放入以鲜汤、小茴香、葱段、姜片、蒜瓣、酱油、精盐、味素等对成为调味汁锅中加热,待靠至入味。捞出沥干水分。鸡蛋加水淀粉及芝麻油调成稠糊。勺内添植物油烧至7成熟,将羊肉逐片蘸勾糊下勺,炸成金黄色捞出,切成长条码入盘内,淋少许芝麻油即成。食时随带胡椒盐。成品色金黄,肉酥烂,味胡香,皮焦脆。此菜在内蒙古地区广为流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