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的所有特产 四川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的所有特产 四川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9-25 11:23:06

一. 四川省 甘孜 丹巴 大黄

大黄又名生大黄、生军。拉丁文:Rheum .officinale baill,藏名:迥扎。蓼科多年年生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之统称。高2米左右,茎节上膜质叶鞘。根穿深叶大,叶柄长,肉质,叶片圆形或宽心形,3-7掌状深裂,裂片常呈羽状浅裂,茎生叶互生,较小,柄短,花为圆锥花序,花序紧密,花小,簇生,紫红煞费苦心或绿白色,果实三角形,有翅,熟时棕褐色。根茎肥大粗状,有苦味。以根入药,为常用泻下药。生长于高寒山地林绿或草坡,甘孜州产为野生。主产于:甘孜、新龙、白玉、石渠、色达、理塘、九龙、丹巴、康定,其余各县亦产。据统计,我州大黄社会产量达到23130担,基本都被调出内销及外贸出口,全国外贸出口大黄中以我州所产大黄质量最优, 为我州大黄销路打下了良好之基础。我州大黄8月采果,洗净晾干;9月挖根,洗净泥污,去掉粗皮,切片凉干,来采集加工。( 甘孜)

二. 四川省 德阳 绵竹 四川腊肉

特点:腊肉色泽金黄、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制法:(1)将盐炒热、晾凉,加硝和香料拌匀,擦抹在肉上,放一缸内,把剩下的盐和香料,均匀撒在上面,腌制2--3天后翻缸,翻后再腌2--3天出缸,洗净晾干。(2)将腌好的肉放入“烘房”内(房内温度保持在113℃左右),烘1--1天半左右,待皮干硬即成。( 德阳)

三.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四. 四川省 甘孜 白玉 白玉虫草

白玉县以盛产冬虫夏草而出名。

白玉县,是西南高山原始林区唯一保持完整的地带,在海拔3300米至3500米的热加乡阿仁沟有面积212公顷、蓄积量达23150立方米的一片原始密枝园柏纯林,是目前已发现的一些珍稀植物物种的最高分布线,目前发现的野生动植物药材有640余种,也是一座天然的食用菌“王国”,虫草、松茸、草原白菌、羊肚菌、猴头菌、灵芝菌及各种香菇、木耳等,尤其是虫草不仅品质佳而且产量多。

五. 四川省 成都 武侯 四川腊肠腊肉

腊肠,腊肉是四川地区农家婚贺,过节,待客等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其颜色红白相间,色泽明亮,非常诱人,吃到嘴里有点麻,咀嚼的过程中有一种直抒经典古辞,朗朗上口[个人感觉,嘻嘻!],但最浓郁的应该是香,让人回味悠久.

四川腊肠,腊肉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制作方法,时节的选定,风干的效果,使其味道独特,独具魅力.四川腊肠的特点:麻辣口味,外表红油油的色泽感,切开后红白相间,只看着就能想象到那一阵“辣香扑鼻”。

六. 四川省 德阳市 旌阳区 四川花椒

四川是重要的花椒产区之一,该地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特别是金川所产的大红袍花椒更是全国闻名,堪称花椒之极品,这其中包含有人们的喜爱之意。凤县“大红袍”花椒以色泽鲜红、粒大、肉厚、形具“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被称做“红椒”.

特点:花椒属芸香料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有刺。奇数羽状复叶,边缘有圆齿和透明腺点。夏 季开花,花小型,伞房花序或短圆锥花序。果实呈红色,种子黑色。果实就是花椒, 含挥发油,性热,味辛香。

功效:花椒是烹调中的重要调味品,主要用于烹煮肉类,也常作为炒椒盐花生、椒盐豆,制 中式椒盐饼等。另外,它也是调制其它调味品的常用原料。

花椒有暖胃除风、消除解胀、化痰止咳、破血通经止痛之药效,杀虫、除菌、消毒止痒之功能。

七.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四川凉粉

四川凉粉

四川的凉粉一般分为三种:用豌豆做的叫白凉粉,用大米做的叫米凉粉,还有一种用绿豆做的则叫“片粉”。四川名小吃中的“川北凉粉”即是用白凉粉制作的,“洞子口张凉粉”是用米凉粉制作的,而“梓潼片粉”则是用片粉制作的。

四川凉粉虽然分为三种,且三种凉粉质地不同,风味各异,但其加工方法却基本相同,即都需将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制——成形四道工序制成凉粉,再对凉粉进行改刀和调味。

四川凉粉大多以凉拌的方法制成小吃,其中只有“洞子口张凉粉”是以煮的方法制成的。凉粉除了可制成小吃外,还可以用作烹制菜肴时的配料。例如,目前风靡四川的“凉粉拌鹅肠”、“凉粉烧牛肉”、“凉粉鲜鱼”等菜品,就是以白凉粉或米凉粉为配料烹制而成的。

下面就分别介绍三种凉粉的加工方法,以及用这三种凉粉制成的常见小吃品种。

白凉粉

1、白豌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冬季泡24小时,春秋季泡20小时,夏季泡16小时后,另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纱布和箩筛过滤,除净料渣。将过滤后的粉浆用木棒搅匀,待其沉淀后,滗去上层清水不用,将中层水粉及底层坨粉分别盛入容器内。

2、铁锅置大火上,掺入清水约3500克烧开,下入水粉搅匀。将坨粉用温水1500克稀释成浆,待锅中水粉烧沸时,下入坨粉浆,并用搅棒不停地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粉浆能看到起丝时,即改用小火,并继续搅动。待搅棒挑浆能呈片状流下且锅中不断起小泡时,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先抹少许色拉油,接着将煮熟的粉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白凉粉。用白凉粉可制成“川北凉粉”、“旋子凉粉”等小吃。

片粉

1、绿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约8小时,再洗一次并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箩筛将粉浆过滤以除净料渣,随后将粉浆装入缸内,沉淀约2小时,滗去上面的黄水不用,留下面的白粉,再加入清水1250克搅匀。

2、韭菜叶500克洗净,舂成极细的茸,再加清水250克调匀,去渣取汁;白矾15克用清水溶化。然后将韭菜叶和白矾水一起加入粉浆内,搅拌均匀。

3、铁锅置火上,掺入清水烧开并保持微沸。取圆形铝制平底烫锅一只,先在锅底抹少许色拉油,再舀入粉浆在锅内荡平约3毫米厚,随即将烫锅微微倾斜,让铁锅中的沸水流入烫锅内并从粉面流过,片刻,即将粉浆烫熟,之后连粉带烫锅一起放入清水中漂凉,即成片粉,依法逐一制完。用片粉可制成“梓潼片粉”等小吃。

米凉粉

1、大米2500克淘洗净,用清水浸泡6—8小时,另换清水2500克,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米浆。

2、铁锅置大火上,倒入米浆,边烧边用搅棒不停地搅动,煮至米浆半熟时,加入浓度为2%的石灰水35克,继续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米浆呈片状流下时,改用小火保温,继续搅动约25分钟,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抹少许色拉油,将煮熟的米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米凉粉。用米凉粉可制作“洞子口张凉粉”等小吃。

八. 四川省 乐山 琪玛

琪玛以鲜鸡蛋、鲜猪板化油、精面粉、优质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经人工精心制作而成,质地酥松绵软、油润细腻,鸡蛋香和猪脂醇香味扑鼻,适口性强,老少皆宜。

九.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十. 四川省 达州 达川区 四川藤器

四川达县、万县、乐山等地的藤器品种有沙发、躺椅、餐椅、办公椅、圆桌、茶几、屏风等。坚固、轻便、美观、耐用是四川藤器的特色。手艺高超的巧匠们还能在藤器上编出各种花样,如菊花、花辫子、麻花、铜红、环扣等,配上不需经纬,自行穿编而形成的“结花”,疏密相间,精美别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