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去云南带的特产 云南必带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去云南带的特产 云南必带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9-18 09:59:48

一.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云南山茶花

云南山茶花以树体高大,健壮优美,荫浓叶翠,花朵硕大,花色明快艳丽,品种繁多花期较长等特点闻名中外。早在我国明代,就有“云南山茶奇甲天下”的说法,明代诗人杨慎曾赋词赞誉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妖桃都压倒,装点好,处处红云岛”,近代著名文人郭沫若先生也赋诗称赞:“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据专家考证,腾冲是云南山茶重要的原生种群之一,因其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植物物种进化变异的广阔空间,经过园艺工作者和园艺爱好者的辛勤努力和挖掘,培育出了许多极具观赏价值的茶花传统名品(如恨天高﹑童子面﹑九芯十八瓣﹑松子鳞﹑大玛瑙等),近年来更有新奇的山茶变异品种受到专家的肯定(如牡丹魁﹑雪娇﹑云峰茶﹑云针茶﹑泰和牡丹﹑童颜等),各类品种的花期为当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每当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满树姹紫嫣红的各色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预示着栽培者来年的事业将如火如荼,更加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色彩,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专家的分析,红花茶油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是难得的天然食用植物油。变异后的山茶花亦保留了母体本身的自然属性,其植物﹑花朵散发出的气味和芳香,对人体呼吸系统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二.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石林汤锅

石林是彝族撒尼人的聚居地,撒尼人是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民族。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在石林、长湖或乃古石林等景区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这时如果你来到石林,就可以在观看了精彩的斗牛,摔跤比赛后,在场外不远的树林里大吃一顿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汤锅,其中有羊肉、狗肉、驴肉等。这里的汤锅烹饪技术极好,各种肉炖得恰到好处,不硬不软;无膻味、腥味等怪异味,色、香、味俱全,使人食后回味无穷。

三. 云南省 曲靖 罗平 擦尔瓦

擦尔瓦,彝语,又称“瓦拉旁钵”,汉译“木子毡衣”,是彝族的传统工艺服饰。 1963年在昭通出土的东晋霍承嗣招魂墓壁画中,就已描绘了头挽“英雄结”,身披擦尔瓦,腰悬佩刀的彝族武士的形象,证明在距今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居住在今昭通地区的彝族人民,就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具实用功能,又极富审美情趣的民族工艺服饰一擦尔瓦。

擦尔瓦手工制作,多由彝族妇女家庭劳作完成。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一、选料:选用优质羊毛,洗净、晾干。二、抛松:将洗净、晾干的羊毛用弦弓弹松。三、捻线、染色:用家纺“坠子”将羊毛捻成细毛线,再将细毛线三股合一,扭结成细羊毛绳,用土靛染成青色。四、织羊毛布:用土制布机将已浸染着色的羊毛绳织成布;布的幅宽、长度无统一规格,按拟制的擦尔瓦的大小、长短确定。每块羊毛布的上沿要留缝,下沿留16-33厘米长的羊毛毡须。五、缝制:每9块羊毛布沿纵边缝合成一件,从上沿预留的缝中穿缀一股羊毛绳作系带。

绣花:用预染好的各色毛线,在成型的擦尔瓦的胸背处绣制图案:成品擦尔瓦无袖、无领扣,形制与披风相仿。披戴时,上齐肩、下至膝,膝以下是飘拂的毡须,胸背处是彩绣的图案。图案有相对固定的范式:“十”字形花纹边框,边框内是4朵角偶对应的小花,边框上下各有两条波状纹,喻指山脉连绵、峰峦叠起;或作夸张变形处理,象征金沙江水波漫漫。走遍天涯海角,也不忘民族繁衍生息的土地。纯然一色的靛青作底色,图案则五彩缤纷,艳丽夺目。古朴稚拙的图案设计,反差强烈的色彩效果,透露出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独特信息。擦尔瓦流行于金沙江沿岸彝族聚居区,尤以永善县彝族妇女制作的擦尔瓦为上品,选料精细,制作精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不但在大、小凉山彝族中享有盛名,也为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广大群众倾心钟爱。

擦尔瓦防潮、避水、御寒、抗暑、冬暖夏凉,放牧、狩猎、外出旅行,白天当衣服,晚上作被盖,一专多能,是最为方便、适用的行装。一袭擦尔瓦,披戴于男性身上,更显剽悍威武、英俊潇洒、精神焕发;女性身着擦尔瓦,举手投足间,下摆缀饰的毡须轻拂慢扬,仪态端庄又不失炯娜抚媚,别是一种巾帼气慨。婚嫁、节庆、走亲访友,擦尔瓦既是自尊、自信、自爱,展示自身魅力的“时装”,也是“火的民族”追求美好生活、挚爱亲朋好友、维护民族团结的最富热情的表达。男女老少身披擦尔瓦,或举杯畅饮;或忘情地歌舞于青山碧水间;或点燃篝火,狂欢娱乐,通宵达旦,那真是令人目眩神移、心旌摇荡的醉人的民族风情画卷。

在彝族传统婚俗中,擦尔瓦更是不可或缺的增添欢乐喜庆气氛的道具。姑娘要出嫁,对幸福的憧憬是无法掩饰的,甜蜜、陶醉、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灿然若星辰般在眸子中闪亮。可面对亲友,那独特的、不无羞涩的甜蜜的向往又需要某种掩饰。于是,一袭擦尔瓦顶在头上,便是送亲队伍中新娘特有的装束,与汉族婚俗中"盖头"相似。在迎亲的队伍中,擦尔瓦是抵御“温情攻击”的武器。当迎亲的队伍进入女方家时,无一例外地要遭“泼水”攻击,虽然是礼俗,是默契,但若数九隆冬被劈头盖脑地泼上几盆水,那滋味确实也不太好受。抵御攻击的办法,是把擦尔瓦顶在头上,裹在身上,任你倒海翻江,我自岿然不动。"攻击"演绎出喜庆、演绎出撩人心魄的温馨。

擦尔瓦,彝族人民永远钟情的“时装”。擦尔瓦,民族工艺的奇葩。

四. 云南省 普洱市 景东 云南景东彝族火烧猪

火烧猪是景东县彝族员拿手的一种地方民族名菜,据说这种烧烤烹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火烧猪吃起来,具有酥脆、清香可口的特点而一直流传下来。其做法是,将一头80斤左右的细骨头猪宰杀洗净后,去掉头脚和内脏、再往猪身上擦上盐、酒、花椒、大蒜等调料,然后用特制的铁叉穿住猪身,在栗炭火上翻烤,边烤边涂卤水、麻油,待整个猪身烤黄,皮脆肉酥时即成。吃的时候将火烧猪肉切成块状,配以酱油、酸醋、辣椒、葱、芫荽等调料,火烧猪肉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新鲜而味纯正,是彝族人民在喜庆或宴请贵客时才出手的一道佳肴。

五.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云南贡米

云南的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同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火,遮放米,八宝米,紫,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遮放米,属钦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饭,香钦可口,如有油润感,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的进贡米。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养,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昆明)

六.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云南裂腹鱼

硬骨鱼纲、骨鳔鱼次亚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云南裂腹鱼种

地方名

面鱼

外部形态特征

云南裂腹鱼 ,体狭长,稍侧扁。一般长约15厘米,大者可至30厘米。头呈锥形,口下位。下唇肉质,后缘游离,具左右2叶,无明显的中叶,唇后沟不连续,下颌内侧微角质化,但不形成锐利的边缘。须2对,几等长,较眼径略长或相等。吻须的末端到达鼻孔后缘的下方;颉须末端达眼球中部的下方。下咽齿3行,细长,顶端弯曲。鳞细小,腹部自鳃峡至胸鳍末端下方裸露无鳞;侧线鳞较体鳞为大,臀鳍和-两侧均有大鳞。背鳍Ⅲ8,不分枝鳍条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臀鳍Ⅱ5。体背和侧面青灰色,具有多数不规则的小黑斑点,腹部银白色。

生活习性

自然条件下,喜生活于水质清新的江河、水库、湖泊中。人工驯养条件下,能在池塘中饲养。属中小型亚冷水性鱼类,云南特有种。现数量很少。

繁殖

雄性成熟年龄:2-4;雌性成熟年龄:3-6;性成熟体长:雌鱼216,雄鱼150;性成熟体重:雌鱼200,雄鱼60;绝对怀卵量:1656-33855(10980);相对怀卵量:15.53-48.24(24.43);产卵水温:14-17;产卵类型:沉性兼粘性;性腺成熟周期:12;卵特性:沉性兼粘性;产卵习性:石砾上产卵。

七.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麻补

麻补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加工制作麻补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第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麻补。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到家制的麻补捎去。麻补在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热油煎炸,或用蒸锅蒸热。麻补色泽古朴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是补血,补气之佳品。( 丽江)

八.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云南野生菌

云南野生菌

九. 云南省 云南麻鸭

云南麻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中型蛋肉兼用型品种。主产于云南省西北部,以及曲靖、玉溪、昆明、红河、文山、保山、西双版纳、思茅、德宏、楚雄、昭通等地,遍布于云南全省。除用于生产食用蛋外,另有很大部分仔鸭经人工填词生产腊鸭。

外貌特征:公鸭胸深,体躯长方形,头和颈上部羽毛绿色带有光泽,颈下部有白色羽环,胸、背深褐色,腹部灰白色,尾羽黑色,尾部有2-3根向上卷的羽毛,翼羽黑绿色,镶白边、白色黑边、褐色银边。母鸭虹彩江褐色,部分瓦灰色,喙橘黄色,喙豆黑色。羽毛紧密,胸腹丰满,臀部方形,羽色分黄麻和黑麻两种,黄麻色羽占多数,有少数白羽和花羽个体。皮肤白色。胫、蹼橘红色或橘黄色,趾黑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30日龄公鸭829克,母鸭773克;70日龄公鸭1568克,母鸭1461克;90日龄公鸭1836克,母鸭1681克;成年公鸭1580克,母鸭1555克。成年公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6.40%,母鸭82.50%;成年公鸭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8.40%,母鸭72.90%;110日龄腊公鸭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6.20%,母鸭86.70%;110日龄腊公鸭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6.70%,母鸭77.30%。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50天。平均年产蛋135枚,高者达200枚,平均蛋重72克。平均蛋形指数1.44。蛋壳有淡绿色、绿色和白色3种。公母鸭配种比例1:12。平均种蛋受精率79%。公鸭利用年限1-2年,母鸭2-3年。

十.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雪鸡

腾冲雪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腾冲雪鸡是云南保山腾冲的。

腾冲雪鸡属肉、药两用型鸡种,因其羽毛雪白而得名,产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北部和东部,沿高黎贡山西麓、陇川江沿岸的界头、曲石、上云、五合等乡,主要分布于腾冲县境内高黎贡山西麓海拔1400至2500米之间广大山区、丘陵地带。腾冲雪鸡属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腾冲雪鸡全身扁羽,羽色雪白无斑。皮肤、肌肉、骨质均为黑色图2 腾冲雪鸡(母) 图2 腾冲雪鸡(母)[2]

,内脏及脂肪浅黑色。体型中等,结实紧凑。头小清秀,少数有缨头。冠多为单冠,也有少数玫瑰冠,冠齿6至7个。公鸡冠和肉垂红色,母鸡冠紫黑色,多呈“Z”形折叠。眼大有神,虹彩黄色,瞳孔黑色,耳叶绿色。喙黑色。胫、趾黑色,分有羽和无羽两种。四趾。公鸡120至165日龄开啼,母鸡150日龄左右开产,年产蛋110至150个,蛋重42克,蛋壳呈浅褐色。母鸡就巢性强,年就巢至少2次,一般产18至21枚蛋后自然孵化,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8%。

腾冲雪鸡

腾冲县畜牧工作站

12109331

鸡肉

推荐特产